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 > 云岩区旅游

云岩区旅游景点介绍

  1935年9月11日(另有说法为10号或14号),年仅24岁的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原名李远方),在被国民党军警从贵阳警备司令部押往六广门刑场的途中杀害。路上林青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被敌人惨无人道地用刺刀插入口中。林青被害后,遗体被地下党秘密安葬在江西坡的乱坟岗上,即今瑞金北路江西村小学后门处。 1983年9月,林青烈士墓被列为贵阳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简书墓,位于秀丽的黔灵湖畔,沿着茂密的森林小道拾级而上,约走百余米开外就能看到。墓四周古木参天,遮荫蔽日,墓主人就是贵州辛亥革命先行者,领导大方人民武装起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大方军政府的重要领导人简书。墓前石碑刻“简公孟平之墓” 六字,墓地东侧有碑两块:一为“简书墓重建纪念碑”,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州省委员会主任王渊敬题,一为“简书先生传略”碑。……[详细]
  卢焘先生蒙难处位于贵阳市二桥转湾塘公路旁,是爱国人士卢焘先生在贵阳解放前夕,为保护地方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于1949年11月14日,被杀害之处。为纪念卢焘先生,1986年经贵阳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卢焘先生蒙难处,凿山建有纪念亭,纪念亭以钢筋混凝土建成。原占地约140平方米,因公路扩建面积缩小,现亭紧靠人行道,坐南向北,以山为壁,亭上覆琉璃瓦,高约5.4米,阔约3米,亭中立须弥座圆首碑一通,碑额有秦天真书阴刻大篆“浩然正气”四字和阴刻楷书卢焘生平。1999年于碑亭东西两壁增设卢焘先生及家人瓷像8幅。……[详细]
  武胜门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街道,是贵阳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文昌北路1号,紧邻文昌阁,是贵阳市“九门”之一。武胜门在明代被称为武胜门,清代则称为昭文门,俗称老东门,是划分城内城外的分界线。‌……[详细]
  棠荫亭,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城基路贵阳市第五中学内。它是贵阳人民群众为感激和敬仰县长郑绍臣,于民国21年(1932年)修建的纪念亭。1997年9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将棠荫亭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棠荫亭为重建建筑,仅石碑为当时的历史遗存。……[详细]
  虎峰别墅位于贵阳市东山东路,又称“王家烈公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590平方米,主楼三层,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各层皆有回廊,砖砌廊住柱上皆有拱券,为中西合璧式建筑。1997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家烈(1893年—1966年)贵州桐梓系军阀,国民革命军25军军长,民国21年在蒋介石的扶持下任贵州省主席,民国24年辞去,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1956年任贵州省民革副主任委员。1966年8月11日病故于贵阳。……[详细]
华家阁楼
  华家阁楼位于贵阳市云岩区电台街,由贵州省近代重要人物华之鸿投资兴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大觉精舍占地530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五层五重檐八角攒尖顶木结构阁楼(底层为四角),高25米、占地约160平方米,坐东向西,与阁楼相对有藏经楼及两厢,均为两层木结构建筑,以曲栏回廊上下连通。整个建筑群造型别致,设计精巧,工艺水平很高,为我市近代最为优秀的木结构建筑群,1981年5月20日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设立的贵阳工作站,租用的是现贵阳市民生路92号的两幢2层木结构民居,解放后该处一直作为民居使用,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院内住户23户,临街门面5户。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贵阳活动的据点之一,“八路军驻贵阳交通站旧址”具有重要的革命史见证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革命旧址纪念地。1981年经贵阳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申报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贵州省政府批准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氏支祠
  刘氏支祠位于忠烈宫贵阳幼儿师范学校校园内,建于民国6年(1917年),为贵阳名贤刘春霖的家祠,占地85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享堂、戏楼、东西厢楼廊和大门组成。享堂、戏楼、东西厢楼廊均为穿斗式木构架,装修讲究,门窗、隔扇、群板、额枋、雀替等多为雕花木构件;祠门有三个入口,中为大门,两边为侧门,外观上融入了西方建筑的风格。1987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介石和张学良会面处位于贵阳市黔灵公园三里弯内,为座北向南的品字形一层西式建筑,占地约160平方米,砖木结构,于今保存完好,1949年4月9日蒋介石来贵阳时下榻此处,并在此会见了张学良,1997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笔街9号,俗称高家花园。1982年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是贵州省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笔街一带,旧时俗称大坝子。高家,是清代以来贵阳几个大家族之一,高家花园是高家主宅。旧时贵阳有“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之说。高家是贵阳一个大封建地主家庭,在乌当北衙、定番(今惠水县)等地拥有大片田地。清朝乾隆年间高家从乌当北衙迁来大坝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廷瑶考中乡试第一名,后任过广州知府,道光、咸丰年间,他的后人又作过三任知府,从高廷瑶起历经几代建成高家花园,贵阳人称为解元府(乡试后中举第一名称解元)。高家花园庭园共五套,四进四院,有天井十余个,套套紧连,院院相通,大小房屋近百间,还建有观音堂、谷仓以及池塘、水榭、楼台,种植多种花……[详细]
  贵阳北天主教堂(今和平路)是贵阳市现存历史最长、中西建筑风格混合的天主教教堂。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天主教传入贵阳。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贵州教区第一任主教白斯德望(Albrand,1805年-1853年)修建了贵阳第一所长17米,宽11米的正式天主教堂。同治十三年(1874)贵州主教李万美将原教堂拆除重建,光绪元年(1875年)因火灾使即将完成的教堂付之一炬,后再行重建,于次年完工,即今上北堂之大教堂。主建筑大教堂(现存)长50米,宽18米,檐高10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随着100多年的城市变迁,大门朝向改在相反的和平路一面,教堂整体面积也缩小了二分之一。现占地约8000平方米,所剩下的历史建筑10来座。目前,贵阳北天主教堂仍是全省天主教的中心和最大的教堂。……[详细]
贵阳清真寺
  贵阳清真寺位于贵阳市合群路团结巷,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历来为贵阳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宗教教育、议事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清真寺几乎毁完,1981年开始恢复,1984年完成,现有建筑面积118平方米。1983年该处被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雅关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关,俗名小关,原名鸦关、老鸦关,位于贵阳城北贵山左后侧,为古代贵阳通往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地,是贵阳北面的门户。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云:“鸦关在治城北五里、群山环叠、中唯一径可守。”雅关不知始于何时,但明初已有,素有“北门锁钥”之称。现存雅关关门为石砌拱券洞门,上建城楼,两侧各有一段城墙与山崖相连。门洞进深7.2米、高4.9米、宽3.75米,门内外均嵌有“北门锁钥”楷书题刻,落款为贵州布政使黎培敬和贵州按察使林肇元,时间是同治辛未[即同治十年(1871年)]夏吉日。雅关在明朝为贵阳“早春八景”之一,名“鸦关使节”。贵州儒学教授芒文缜有诗云:“皇华信使晨朝天,持酒饯别雅关前。紫荑芝草生满地,鸟衔至此多经年。问君入奏缘底事,机密事未易人先。天颜有喜降恩泽,指日关下迎归鞭。”清朝关内原有居民数……[详细]
  长坡岭古驿道,在贵阳市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元代,明初大加修整,沿途建立卫所,保证驿道畅通。驿道用大小不等的青石块铺砌而成,大的石块有一米多宽,厚20—40公分;小的石块宽20—40公分,厚10—20公分。驿道宽1.5米,现存长约三公里路段至今保存完好。驿道表面石块虽踩磨得发亮,但看起来仍十分牢固,可想当时足以胜任繁重的人背马驮,担负交通运输任务。驿道藏身于茂密的林海深处,蜿蜒曲折,错落有致,沿驿道藤蔓杂生、花香四溢。它原为贵阳入川的古驿道,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关系着调兵遣将、行军作战、粮秣运输、情报通达、布宣号令、官员迎送、地方朝觐、物资交流、商旅往来、人口流动等军事、政治、交通、邮传、接待、商业的多种功能。这条驿道和省内其它驿道贯通,使贵阳成为一个交通枢纽中心,文化交流随之日益扩……[详细]
  在贵阳市黔灵公园八角岩西麓半山中华圣公公墓地有谢六逸墓,墓座东向西,封土长约3米,宽约2.5米,高约1.5米,墓前有碑,上刻“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吉日”,中部刻“谢公六逸之墓”,左下刻“男:开荣,女:开志,华、德、明、新奉祀”。199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谢六逸(1898—1945),号光燊,原籍江西,笔名有无堂、宏徒、鲁愚等多个,贵阳人,著名文学家、教授。生于贵阳一个仕宦人家,祖父谢朝燮,拔贡生,曾任湖南永新县知县。父亲谢森初曾任湖南沅陵、贵州都匀等县知县,他5岁在家庭训,13岁入达德学校高等(小学)部,15岁入贵州省立模范中学,19岁参加省官费留日会考,20岁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但爱好所至,潜心学习日本及欧美文学。24岁毕业回到上海,到商务印书馆所任并加入文学研究会,参……[详细]
  圣泉是我省历史上著名古迹,1983年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由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开辟为旅游景点,具有重要的自然与人文价值。圣泉,位于贵阳市黔灵山后山,属黔灵乡三桥村下五里。两山对峙,清泉一泓。泉由山麓石罅迸出,现为石壁所挡,穿行地下,汇入方池。池上覆以四角亭。亭前竖石牌坊一座,上有“圣泉”二字。泉池与石牌坊、亭,均在一正方形平台上。台约200平方米面积,三面围以石栏杆,面临泉水汇聚而成的池塘。两山翠柏苍松、四季常青;山涧塘水澄碧,波光潋滟。圣泉,属间歇泉。泉以圣名,取其盈虚有常,应时而至,异于他泉。一昼夜约盈缩百次,称百盈泉、百刻泉;因其涨缩现象,又名漏汋泉。明朝时,列为贵阳八景之一,称“圣泉流云”。清代学者张澍,嘉庆时曾远游十余省,在他所著《续黔书》中,把它同天下的奇泉相……[详细]
贵阳东山寺
  东山寺遗址位于贵阳市城区东面的东山上,是贵阳城周围各山开辟较早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之一。由于几经遭受毁坏,现昔日旧貌无存,只留遗址。1981年5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又名栖霞岭,旧时俗称老王山。山势雄伟,险峻突兀,一峰矗立,领袖群山,与城西黔灵山遥遥相对,同为贵阳名胜。山上寺院称东山寺。清代赵德昌《棲霞岭》诗,描绘出了一幅巍峨险峻的栖霞山麓风景画。诗云:“东岭路如梯,云深曙色迷。仰攀高鸟近,俯视万峰低。酒醉戈为枕,更阑月映溪。举头天尺五,拟上岱山西。”据考证,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时有洪忠和尚在山上建三省寺,后改名法昙寺。自明成化二年(1466年)起改称东庵。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建有东山寺。万历三十年(1602年)和崇祯……[详细]
19、平刚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刚墓位于贵阳市红边门外大营坡,修建于1951年,是为纪念革命人士平刚而建的。现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平刚(1878年—1951年),字绍璜,贵阳府贵筑县青岩人,同盟会员,清末、民国贵州政坛重要人物。民主革命斗士。平刚八岁入私塾读书,十五岁学作八股文,二十岁考取秀才。“戊戌变法”后,平刚不断的受到新思潮言论的影响,决心“投身于时代潮流之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平刚与张忞、彭述文创办贵阳寻常小学堂(即后之乐群小学堂)。是年冬,慈禧70寿辰全国大肆庆祝,平刚目睹国势危急,而朝廷却--,愤怒之余将发辫剪去以示-,平刚即成为贵州剪发第一人。他又作联讽刺慈禧寿辰,联云:“东望日本西望义,三十年人皆进化。北惩俄罗南戒党,七旬后我也维新。”(义指意大利,俄罗指帝俄。)平刚的此次行动,触怒了在贵……[详细]
  民国24年(1935年)9月11日,被誉为贵州高原山鹰、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林青同志(时任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书记)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毒手,在从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押到六广门(刑场)的途中,经历无数次严刑拷打的林青仍勇敢的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高唱《国际歌》,惊恐的敌人竟惨无人道的用短刀横卡到他的嘴里,直到城北江西坡岩脚下(今贵阳市环城北路166号)林青同志被杀害。几天后,林青同志的遗体被地下党的其他同志秘密安葬在江西坡的乱坟岗上(今瑞金北路江西村小学后门处)。1983年9月此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贵阳市政府还在此拨款兴建了“林青就义处”, 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放后,江西坡的乱坟集中地建成了居民点,“林青墓”已无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