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 > 碧江区旅游

    碧江区旅游景点介绍

    红董旅游景区
      红董景区是一个集自然美景、‌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紧邻锦江河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红董景区占地面积1050亩,‌总投资2亿元,‌是一个占地面积广阔、‌投资巨大的旅游项目。‌它距离铜仁市区仅13公里,‌梵净山景区40公里,‌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成为了“一带双核”锦江两岸重要节点上的旅游胜地。‌景区的地形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形成了依山傍水的生态格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红董景区的规划包……[详细]
    百花渡旅游景区
      百花渡花卉主题文化园景区位于铜仁东郊的马岩村,距铜仁市区仅6公里。园区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化传承。园区集花卉产业、现代农业观光、花卉主题婚庆、花卉休闲度假、花卉特色餐饮五大功能于一体。园内设有各类花卉植物园16个,以及智能温室、游船码头、多彩广场等、为每一位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百花渡花卉主题文化园(景区)是由铜仁市碧江城投集团投资建设的一个农旅一体化的项目,项目现已投资2亿元,总占地面积270亩。于2016年10月22日试营业,分两期完成,今天我们游览的有室外花海及智能温室,第二期完善以后会有城堡酒店,多功能餐厅,水上娱乐项目等。景区花卉占地总面积达1万平方米,其中智能温室建筑面积为1.726万平方米,土建景观面积约7.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为10.9万平方米。……[详细]
      滑石营遗址。据《明宪录》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明朝远在滑石设置了滑石江巡检司,时属湖广竿子坪长官司,明正德元年(1441)滑石江巡检司裁撤,设滑石江哨,后改为滑石营。清嘉庆年铜仁协右军守备署改驻滑石。当时分防滑石右军守备署驻有守备1名,干总1员,把总一员,额外委员1员,守兵163名。清光绪九年(1883)右军守备署移驻江口后,滑石降为讯,仍驻有干总1员,守兵26名。在明清在此驻军的数百年间,滑石营建有大量的军事设施,当时建的滑石营屯墙有方圆数千米长,高3米,宽0.8米,用块石砌成,并建有数个屯门。是明清时期铜仁的军事重镇。……[详细]
      伏魔庵遗址位于和平乡遥山沟村新龙寨村民组东北的伏魔山顶,面积400平方米,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山门坐南向北,进山门后,沿石阶而上,东西山顶建有四合院建筑,由正殿、后殿、厢房组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西面山顶建有两座小庙,均以块石砌成墙。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主持和尚被驱走,伏魔庵无人管理,建筑大都已垮塌。……[详细]
      刘简能、李宜合葬墓。刘简能、李宜合葬墓位于瓦屋乡克兰寨村西南400米处,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坐南向北,为石围土封合葬墓,呈双圆丘形,高1.8米,平面长6米,宽3米。墓以厚约0.1米的整块石板镶砌成长方形石室。墓碑为龛合牌楼式建筑形状,整个墓碑犹如一栋建筑外观,顶部前置葫芦宝顶,碑身刻有蝙蝠、花草、暗八仙、如意等浮雕图案雕刻图案。生平记事碑保存完好。据记事碑载:刘简能为清同治元年(1861)进士,官至直隶知州。刘简能、李宜合葬墓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石雕工艺,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详细]
      徐以暹墓。徐以暹(1606--1699),字赤海,铜仁人,明崇祯九年(1638)中举,官广东潮州府知府。后任广西按察院副使,清初,以暹参与南明抗清18年之久,南明之后,晚年家居杜门,拒见有司。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7月(1699.7),寿94岁。墓地位于漾头镇茶园山村黄家村民组东北,占地面积30平方米,土封石围,呈圆丘型,高1.7米,底径3.8米,墓园周围砖墙,占地40平方米,碑面向西北,中书阴刻楷书“明中宪大夫广西桂林副使显考徐公赤海府君之墓”字样。徐以暹墓是研究明代铜仁地方史的重要见证物之一。……[详细]
      刘道忠墓。位于漾头镇漾头村黄家寨村民组南的凤形山上,坐东向西。墓底径2.8米,高1.5米。墓前有石碑两通,后碑为原碑已损毁一半。前碑为后人重刻,上 书-“明勑封承直郎长官刘道忠之墓”。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道忠,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道忠父亲刘贵,元末从征入黔参加平定夜郎、水西之乱。明洪武五年刘贵授职思州宣慰司知。道忠亦因功授职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道忠墓是铜仁市内现存时间最早的土司遗存物。……[详细]
      杨氏窨子屋位于坝黄镇坝黄老街南段西侧,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西向东,东侧开双石库门,内由厢房、正房、过厅、天井组成四合院落,四周为封火墙高4米余,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穿斗式青瓦顶,平面呈“日”字型,两个石库大门门额分别题有“清白家声”和“履中蹈和”字样。杨氏窨子屋解放后收为集体,在上世纪50年代为公社食堂。现内居住有四户居民。杨氏家族在清末民国年曾因锦江航运活动而发达建造此屋,杨氏窨子屋是铜仁明清时期历史经济发展和锦江航运史的见证物。……[详细]
      白水石拱桥位于滑石乡白水村南,乡人捐资修于清光绪年间,南北向跨白水河。单孔石拱桥,长14米,梁宽4.1米,净跨8.3米,高5米。该地环境优越,整座桥造型优美独特。是铜仁经马岩去松桃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津梁。……[详细]
    刘元晃宅
      刘元晃宅位于位于瓦屋乡克兰寨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向东,原建筑面积600平凡余米,现存建筑面积300平凡余米。整个建筑由过厅,南、北厢房,正屋组成四合院落。四周有封火山墙围砌,在东侧和南侧各开有一八字门。正屋面阔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8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厢房三间,通面阔11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1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八字门为双坡穿斗式木结构。刘元晃宅是克兰寨古建筑群中体量最大的建筑院落,特别是其院内天井和建筑中木雕极具特色。同时外墙饰以白石灰粉刷。刘元晃宅是黔东地区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的代表,是典型乡土建筑在黔东地区的集中反映。……[详细]
    孟溪杨氏宗祠
      孟溪杨氏宗祠。杨氏宗祠位于和平乡孟溪村西,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坐东南向西北,中轴对称,依山势而建拾阶而上,依次为大门、前厢、后厢、正殿等,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7.6米,进深三间,通进深7.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牌坊大门和厢房山墙俱毁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现仅存正殿。杨氏宗祠依山而建,整体布局严谨,是研究古代宗祠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详细]
    瓮慢黄氏宗祠
      瓮慢黄氏宗祠位于六龙山乡瓮慢村西,坐南向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最后一次修缮为光绪5年(1879年),建筑分为戏楼、厢房及正殿,配殿四部分。戏楼、厢房均已毁。正殿为穿斗式硬山青瓦顶,面阔13.15米,为三开间前带过廊,西侧有配殿为辅助用房。祠堂内现藏有明代至清代的黄氏祖先牌位十余块。黄氏自明初由江西迁居于此,祠堂作黄氏祭祖之地,有时也作为当地戏剧或者傩堂戏演出场地。……[详细]
    瓦屋刘氏宗祠
      瓦屋刘氏宗祠。瓦屋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瓦屋村北,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当时施溪长官司正长官刘绍基和黄道长官司正长官刘绍勋联络当时的各地族人集资而建,原为二进式院落,整栋建筑依山势,拾阶而上,由前至后为戏楼、正殿、南北厢房、后殿(-祠)面积1000平方余米,坐东向西。现存前天井、正殿及南北厢房,面积为5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前有过廊为穿斗抬梁式结构,牌楼和戏楼被人为改造,南北三级式封火墙保存完好,天井为石板铺墁。司前刘氏宗祠是铜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宗祠建筑。……[详细]
    丁家溪刘氏宗祠
      丁家溪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丁家溪村西200米处,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坐南朝北,整栋建筑依山临河而建,由戏楼、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四周为青砖封火墙,正殿两端为云跌式马头墙。西楼两侧厢房前为硬山式青瓦,戏楼前院由方形石板铺成,南北长8.2米,东西宽13米,以“八”字形五级石阶而上是正殿,面阔三间,前廊栅栏,月梁上有精美的图案,两次间后檐山墙上清嘉庆年间记事碑一通,为黔东祠堂建筑的典型之作。……[详细]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其前身为贵州铜仁傩文化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3月,2012年4月24日正式更名为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一个集征集、收藏、展出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2008年8月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原馆址设在铜仁市东山寺内。2010年,市委、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在铜仁市风景优美的“民族风情园”内新建了馆舍,馆舍建筑面积8174平方米,分三层,每层展厅面积为1000平方米。新馆展陈内容以展出贵州省的傩文化为主,展陈分“傩的起源和贵州傩文化概况”、“傩文化的表现形式”、“傩文化的艺术特色”“铜仁傩文化的影响和研究”、“曲六乙捐赠精品展”五个主要部分,主要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各类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详细]
    铜仁天生桥景区
      天生桥位于铜仁市城北12千米处的川硐镇西边,高约110米、宽约150米、长约70米,险峻雄伟,蔚为壮观,犹如一根大梁横亘两岸,故古代又将天生桥河称为大梁河。巨大的桥洞呈倒V字形,高50余米、宽30余米。 天生桥河在她穿山越谷的52公里流程中,天然落差达255米。高落差使得这段河流更加湍激,常常是险滩密布、群石错出、急湍奔泻。 门票 门票80人民币景点位置贵州铜仁市川硐镇天生桥景区……[详细]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
      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的东南边缘,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的碧江区境内,包括后洞河水库及下游的小江后洞河至清水塘电站以及周边一定缓冲区域,由东北向西南呈片带状走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9′14″~109°14′25″,北纬27°45′48″~27°51′47″。湿地公园总面积416.75公顷。湿地公园以人工湖泊和具有丰富水量的自然河流为核心,以由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与森林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为特色,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贵州碧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主要湿地类型为库塘型人工湿地,同时兼有河流湿地,规划区内汇入的主要河流有后洞河、小江河,然后流入锦江;是以后洞河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为基调,以峡谷悬崖峭壁、喀斯特河谷植物景观、水库大坝和周边浓厚纯朴的民族……[详细]
    锦江水利风景区
      铜仁锦江水利风景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距贵阳420km,地处是铜仁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国土总面积1513.6平方km,在东经108°50′至109°29′和北纬27°26′至27°53′之间,东邻湖南省凤凰、麻阳、芷江三县,南与铜仁地区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及黔东南的岑巩县为界,西抵江口县,北接松桃苗族自治县。铜仁市处于湖南凤凰古城和张家界国家级风景区与我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锦江下游紧邻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锦江景区能利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工具,完成对外交通从点、线、面三个层面的全方位覆盖,提升整个风区和外界的连接能力。自然与人文资源赋存较好,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组合形式独特。景区保存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原始风貌,融湖、山、水、林、瀑、石、田园等为一体,构成了……[详细]
    东山古建筑群
      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南临锦江。古建筑群占地约3万平方米。铜仁东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以及其他清代古建筑崇真观、崇仙宫、真武观、文昌宫、大雄殿、武侯祠、魁星楼、护国楼、二吴亭等。大致分山顶、西侧山坡、南侧崖顶三组。山顶仅存的雷神殿和真武殿,一前一后,面阔各三间、五间,山墙均为屏风墙。真武殿后还有大雄宝殿及吊脚楼形式的左右配殿。现辟为贵州铜仁文化博物馆。馆旁有建于1912年的光复纪念碑。东山庙宇建筑分布于山顶、山腰及山麓。明清以来,先后建过几十座庙宇,现仍存川上亭、雷神殿、真武殿、大雄宝殿、东西厢房,此外还有观音阁、镇远楼、……[详细]
    中南门古城(铜仁古城)
      铜仁市中南门古城简称“铜仁古城”,位于铜仁市中心地带,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总占地面积36685平方米,古民居建筑总面积25544平方米,是铜仁市仅存的足以反映古城风貌的原生历史街区,是铜仁市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地址:铜仁市中心城区中山路处位于铜仁市中心城区中山路的中南门古城占地3.6万多平方米,古城内保存有较好的明清建筑物、民国时期建筑;四合大院、古巷道、天井;保存完好的封火墙上嵌有以示各家界址的姓氏墙砖,这些古建筑直观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明清至民国时期铜仁社会经济发展缩影和真实写照。景点位置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