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 > 江口县旅游

江口县旅游景点介绍

41、通缘寺
通缘寺
  通缘寺通缘寺在江口县城西沙子坳公路右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因城内寺庙被国家有关单位占用,部分信众便在此建小庙,供上泥塑观音菩萨。后来,寺庙越建越大,信众越来越多。1995年夏,县城的信众通过自筹和化缘,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这一年,县宗教部门对此进行了登记,并正式命名为通缘寺。现是县城信众烧香释佛的主要场所,每年六月十九来此朝拜的达万人以上。……[详细]
坝梅寺遗址
  坝梅寺遗址坝梅寺遗址原名承恩堂,位于梵净山西麓,因在坝溪、梅溪之间,故俗名坝梅寺,为明建4大脚庵之一,正殿7间,偏殿及僧房数十间,画栋雕梁,规模宏大,占地4亩,寺产遍及周围二三十里。1958年学生勤工俭学寄住寺内,不慎烧毁。现仅存围墙、屋基及山门外合抱古树数十株。清康熙后,历年所刻石碑及寺附近的和尚墓群尚残存。遗址附近有碑数块,其中康熙十五年(1676)因垣重建承恩堂常住碑,记庙产甚详;嘉庆十年(1805)的重修扷垣碑,记载了该寺扩建始末;光绪二十三年(1879)碑,记载清理庙产经过。1982年9月,与坝梅寺和尚墓群一并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详细]
大金佛寺
  大金佛寺大金佛寺座落在黑湾河寨沙佛教文化苑内。距梵净山山门2公里。其弥勒殿金碧辉煌,内供一尊金玉弥勒佛像。其天冠金玉弥勒,为世界最大金玉弥勒菩萨像,高5米,由佛光、金身、千叶宝莲、木雕须弥底座四个部分组成。金玉弥勒菩萨结善跏跌坐姿(弥勒菩萨唯有坐姿)端坐于木雕须弥底坐上,足踏白玉莲台。上面雕刻的九条龙,也寓意了梵净山曾有“九龙山”之说。佛光外设装饰有108尊小佛。整个金身用了两百五十多公斤的黄金,宝相庄严珠胜,眼观无量大众,慈慧接引,嘴姿微妙似在演说佛法,头顶佛祖舍利塔,头戴五方佛冠,五方佛分别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宝石雕刻而成。菩萨眉心中间镶嵌有六克拉的钻石。胸前佩戴的璎珞、腰间外裙及佛光上镶嵌有珍珠、玛瑙、珊瑚、松石等奇珍异宝;臂镯及手镯上镶嵌有红、蓝宝石及钻石。天衣天裙及飘带上经手工錾刻有宝……[详细]
  释迦殿、弥勒殿释迦殿、弥勒殿位于金顶之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被人们称为“空中殿堂”。释迦殿在左,弥勒殿在右,中隔金刀峡、天桥横跨其上连接两边。上金顶先到释迦殿,过天桥再到弥勒殿。两殿构造基本一致,一间独房,均由块石垒成,面阔5.4米,进深5.55米。两殿背后各有一方不可移动巨石,释加殿后为晒经台,弥勒殿后为说法台。据《铜仁府志》载:屋顶因“风峭,不可瓦,冶以铁”。殿内原有明铸铜质释迦、弥勒佛像各1座,道光二十九年(1847年)弥勒铜像被盗,咸丰二年(1852年),又铸铜质弥勒、观音像各1尊。解放后殿堂坍塌,铜像遗失,铁瓦无存,四周只剩2米左右残墙和释迦殿拱门。1984年由江口县人民政府进行重修,重塑释迦、弥勒像安放其中,修缮了上山铁链步道,1985年竣工向游人开放。2008年另辟了一条下山步……[详细]
  江口金钱杆江口“金钱杆”,又名霸王鞭、赶山鞭、打洋钱、打花棍、打钱杆等,是江口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江口“金钱杆”,常见的是一旦一丑表演。即由两人对舞,因旧社会有“女不出闺”的礼数,旦角一般由男人装扮,常作花灯表演节目。在服饰上,旦角穿大襟便衣,多绣茶花、牡丹等图案,下穿红绿百褶裙,衣短裙长,且裙系在上衣里面。丑角穿对襟衣,镶白色云边,衣袖长于手背,裤为青兰色,且裤脚口较大,腰间系一带子,有时还插一烟斗。在头饰上,旦角发髻在头顶,后面用披着的长发代替“线尾子”,有的用青丝帕包头将尾拖于脑后,头顶一侧插艳丽花朵。丑角用黑丝帕包头,似一圆帽。面部化妆,旦角多为“素面”粉妆,没有特殊脸谱。丑角则多为简单小花脸谱,鼻梁中画一“凸”形白斑,或在眼圈周围画一白色眼圈,或加黑色花纹,有的也在眼周……[详细]
  江溪屯仡佬寨江溪屯仡佬寨位于江口县官和土家族苗族仡佬族乡江溪屯村,距县城55公里。这里的村寨依山傍水,不仅民风多彩民情淳朴,而且森林生态保护较好,是旅游的理想去处。江溪屯仡佬族,在民族习惯方面最突出的是在民族信仰方面,表现为崇拜树圪兜和竹。春节有“喂树”的习俗。“喂树”又被称为“祭树”或“拜树”。在大年三十,一人执刀在树上砍3个口子,另一个人将肉饭酒置于树的口子上,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住,给树除草培土。“喂”树时针对不同的树,要对答不同的词。如是果树,要说:“喂口饭,结成串;喂块肉,结成莆”,表示预祝果实累累。“喂”树之后,人们欢聚宴饮。除此之外,还祭猪栏牛圈和粮仓等,以求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去有族内通婚习俗,现已基本废除。禁忌主要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详细]
  漆树坪羌寨漆树坪羌寨地处江口县桃映乡最北端,距县城约50公里,是贵州省唯一的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以胡姓为主,祖籍四川茂汶,至今历10余代,近500年历史。代表性民俗是过“羌年”,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大家都会齐聚一堂,欢度这一重要的节日。主要内容有:羌年来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做粉条、磨豆腐、打糍粑,贴对联、挂红灯,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在村子中选一宽敞的平坝设置祭坛,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随着祭师的吆喝鞠躬祭拜,以示对祖先和神灵的虔诚;接着是唱歌跳舞或喝咂酒,最后是羌族同胞和远近宾客就会集中在一户宽敞的人家,吃筵席,桌子摆放从堂屋一直延伸到院子里,羌族群众及外来宾客豪吞畅饮,共贺羌年,热闹异常。……[详细]
48、寨沙侗寨 AAA
寨沙侗寨
  地址:贵州省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寨沙侗寨寨沙侗寨为梵净山山脚的侗族村寨,位于梵净山山脚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过,河畔有古树参天,寨后绿树青山。经过横跨太平河的风雨桥进入侗寨景观大门,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这个隐于绿树浓荫之中的侗家天地便如幻影般展现在你眼前。沿着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余,豁然开朗,一个圆形的广场如孔雀开屏,广场一角矗立着一座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到了夜晚,鼓楼上流光溢彩,寨内的红灯笼亮起来,煞是漂亮。寨沙侗寨位于梵净山脚的太平河畔,距县城26公里,是江口县侗族聚居的一个自然寨。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侗家民族风情,特别是侗家民居建筑所独显的民族韵味,使之成为梵净山下令人称奇的亮丽风景。“六月六”是他们的重要节日。每逢此日清晨,他们就会抬着祭品到寨子旁边的深山……[详细]
  梭家苗寨梭家苗寨,地处梵净山下风景秀丽的太平河畔,距县城5公里。全寨以龙姓为主,皆为苗族。龙姓属武陵第,是秦汉时期武陵郡所辖的主要姓氏,也是武陵山区较早的土著民族。梭家苗寨自古有尚武和舞龙的传统,特别是板凳拳、棍术久负盛名,水龙远近闻名。梭家苗寨水龙,是梵净山龙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在水上舞动。凡遇重大节庆,数十个男女舞龙下河,随着锣鼓的响起,色彩斑斓的长龙在流水潺潺的太平河上滚动翻飞,景象蔚为壮观。……[详细]
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
  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云舍,距江口县城仅5公里,是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杨姓土家族为主,是贵州省批准的第一个土家族民俗文化村,有“中国土家第一村”之称。云舍人是省溪杨氏土司的后裔。长达近700年的土司制度,孕育了云舍灿烂的土家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有的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桶子屋多为砖木结构,院子和阶檐用青石板铺就,四围是青石为脚的砖砌高墙,侧视呈梯状,皆有飞檐。一般阶檐和石墩皆有精美浮雕,楼栏窗棂,多有镂空木雕,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无不栩栩如生。在建筑绘画和建筑雕刻中,常以白虎……[详细]
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
  红号军三元屯根据地旧址三元屯,在江口县桃映乡溪口村勤嫩坡的山顶上,地势平坦、开阔,面积大,原有八个大门,现有6个村民组700多人口,距桃映乡政府驻地约10公里。三元屯根据地原系清朝民团驻地,因团首李丕基、雷州响应红号军起义而成为红号军的重要据点之一。1856年10月,红号军败于清廷三省围剿之中,根据地失陷。……[详细]
  红号军三角庄根据地遗址三角庄,在江口县德旺乡杨柳村朝阳山的半山腰,距德旺乡政府约6公里,距县城约60公里,前有顺溪河,背靠朝阳山,与梵净山原始森林相连。清朝末年,因战祸连年,自然灾害不断,苛捐杂税不堪重负,百姓民不聊生,奋起-,此起彼伏,红号军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江口举人徐廷杰、梅济鼎、贡生夏昶、农民吴劳苟、陈福林、徐兴等人集中上五洞(铜仁)地区各族群众数千人以红布蒙头为号,于公元1855年11月7日(咸丰五年十月初二)在铜仁举行起义,称红号军。红号军因顺应民意,大得人心,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从11月到第二年2月的4个月间,先后攻下铜仁府、松桃、思南、印江、石阡、玉屏、岑巩、青溪、三穗、秀山、晃县、凤凰、花垣等城池,红号军发展到2万多人。1856年2月28日(咸丰六年……[详细]
  磨湾归建旧址磨湾归建旧址,在江口县城郊区磨湾村的磨湾大寨,中心点在“陈氏祠堂”,是由礼堂(正屋)、两幢厢房、大门和围墙组成的四合院。是当年红军归建时开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红六军团在湘、鄂、川、黔根据地部署突围转战时,确定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坚持战斗,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在游击专家张振坤师长带领下,声东击西,-军队调动了10多万人围攻红十八师,红十八师经过两个多月的英勇奋战、展转周旋,于1936年1月9日来到德旺乡堰边溪一带,经天堂坝、乌龟背到苗王坡宿营时,接到军团部“前往江口归建”的电令。10日,经茶寨、红石梁、官坝、苗匡至太平宿营,11日前往江口磨湾归建。军团-肖克、-、甘泗淇等率队前往迎接。下午0钟左右,张振坤师长率部到达磨湾时,在寨前的田坝里,受到十六师和军团部政工委的夹道欢迎。归……[详细]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
  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县城红六军军团部旧址,座落在县城滨江街,是原大地主杨德和家的房子,是一座4进的四合院,前面临街是一幢三间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第二进是堂屋,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三进是住房,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四进是住房,为二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1936年1月9日,红六军团在肖克、-、甘泗淇的率领下,攻占江口县城,军团部、司令部、红军医院等机关驻县城,其军团部驻大地主杨德和家,因杨德和是个开明地主,对红军比较热情友好,受到红军的优待,并在其大门上帖出“不得伤其人,不得用其物”的标语。当晚,军团部在驻地召开师团干部会,研究休整扩军,打富济贫,迎接十八师归建等事宜,在当时是红军的军事指挥中心。……[详细]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10月23日上午9时左右,50团团长郭鹏率部准备翻越木根坡去印江团龙,当上到半坡时,突然听到后面传来“嘀嘀嗒嗒”的问询号声,仔细一听,是红三军的号谱。郭团长立即命令司号员答号“我是50团”。号声一问一答,当号声对上后,郭鹏部便从半坡折回坝溪河畔,沿河往上行至坝溪宽敞的河坪时,两军胜利会合。50团的干战通过李达的介绍,得知接应他们的正是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时,大家都询问贺老总在哪里。贺龙快步上前和郭鹏等干部战士握手问候。五十团干战在困难中喜遇亲人,分外激动,大家热泪盈眶,……[详细]
太平河漂流
  介 绍 太平河位于梵净山南麓,发源于梵净山,在江口县城与闵孝河交汇汇入锦江。太平河漂流的起点在黑湾河旅游经济开发区,终点在靠近太平乡政府所在地的太平乡伐木场,全长12.8公里,沿途有九弯十八滩,既有激流澎湃,又有涓涓细流,既有深河绿潭,也有浅岸荒滩。   贵州铜仁市……[详细]
梵净山(江口·印江)旅游区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41900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孓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梵净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