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旅游

北海市旅游景点介绍

合浦东坡井
  东坡井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城旧城区东北合浦师范校园内,井圆形,井口外径0.95米,占地面积0.71平方米,深5.3米。井口石凿,圆形,突出井台,井壁砖砌。相传为北宋苏东坡所凿的水井,于清代重建。2000年7月19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廉州武圣宫
  武圣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奎文路中段,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灰裹垄瓦面。为中轴对称庭院式庙宇建筑。面阔三间,三进二天井,由门楼、中殿、后殿,及两侧连廊组成,占地面积586.2平方米。中殿明间置四根粗壮高大的花岗岩内金柱,上置两榀抬梁式木构架,支承屋顶,用材硕大,浮雕装饰精致,建筑外墙涂土红色浆。为清代建筑物,具岭南风格。2009年5月4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武圣宫主体建筑四周围墙墙基为基线,向东外延5.5米,向南外延9米,向西至奎文路26号东面墙,向北至大东门1号南面墙。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16米范围内。……[详细]
廉州孔庙
  廉州孔庙亦称廉州府学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旧城区青云路北段,坐北向南,为中轴线对称砖木结构底院落式庙宇建筑。现存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庑和围墙。南北长87.5米,东西宽29.5米,总占地面积2581.25平方米。原有学宫部分的建筑均无存,仅存孔庙,是明、清代廉州府祭祀孔子、选拔科举的场所,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具有岭南建筑风格,外墙涂朱红色浆,故俗称“红庙”。对研究北部湾地区古代的文化教育、科举选拔和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社边坡石城:社边坡石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闸口镇佛子村委社边坡村,建于清代光绪年间(《赖氏家谱》日记),为赖氏宗族修筑,具有防御性功能的传统客家围屋。该石城为石筑围墙,呈八角形,高7米,占地5000平方米,修筑碉楼8座,高8米。石城内有影壁、门楼、祠堂、住房、水井等,生活设施完备,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学宫大成殿
  学宫大成殿位于合浦县廉州镇青云路,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一单座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284.96平方米,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不仅工艺精美,庄严雄伟,对研究古建艺术、合浦文化教育史等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樟木山客家围屋:樟木山客家围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曲樟乡樟木村,清道光年间建成。围屋坐西北向东南,占地约4600平方米,以祠堂为中心左右对称式建房共51间,大门正面一排房屋及祠堂为砖砌到顶的灰砖房,其余房屋均为泥砖屋。围屋四周修筑防御性的围墙,墙宽110米、高7.6米,围墙转角处修筑六座碉楼,围屋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翼中旧居
  林翼中旧居:林翼中旧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白沙镇油行岭村委新城村,为宅主人于1931—1948年之间在家乡创建的乡居、中西合璧式客家围屋。林翼中(1892—1984)。字家相,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活动,是民国早期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号称是地方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的“文胆”。该宅由又名为“相庐”,坐北向南,占地7000余平方米,围墙高7米,厚0.6米,四角及主人区共有6座三层高的碉楼;大院内东侧高墙、碉楼隔出主人区,依次为门楼、平房、影壁、水井、走廊、主楼、四合院、更房,门楼高二层。主楼高三层,西式风格为主,砖混结构;其余均为一层,传统建筑风格为主。解放前,该宅日常有大批武装家丁守护,曾驻扎国军一个连官兵。大院正门的门额上原有“相庐”二字,为宅主人手迹,正门外正对一个半月形池塘,人工挖成,为该宅……[详细]
山口林氏家庙
  山口林氏家庙:山口林氏家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山口镇新建街14号,建于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清中期林氏家族迁来山口成为当地望族,始迁祖太兴之子发家后创建宗祠祀奉先人,故俗称“太兴祠”。林氏家庙为中轴线对称的“凸”字形布局,突出居中为宗祠,两旁为家族书院,共十进,以通廊相连,号称“十座九通廊”,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以铁木、花岗石柱支承,锅耳形山墙高出屋脊,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侨港小镇 AAAA
侨港小镇
  侨港小镇位于银海区侨港镇辖区内。侨港镇是“中国最大的联合国难民安置点”,面积2.1平方公里,因1978年1万多名越南归侨汇集于此而得名。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建立了难民安置点——华侨渔业公社,安置难侨7700多人,这是侨港镇的前身。2017年,侨港镇成为国家第二批特色小镇;2021年,侨港风情街获“自治区旅游休闲街区”和“自治区步行街”称号。侨港镇现居民生活富裕,安家乐业,成为我国向海外展示安置归难侨、率先奔小康的靓丽窗口。侨港小镇具有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水、阳光、沙滩”的全部要素,小镇的侨乡历史文化、疍家民俗文化、渔港风情文化多元融合,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以疍家美食、越南美食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小镇分布着400多家各式店铺,这里的鸡丝粉、蟹仔粉、炒螺、糖水、春卷、炒冰等特色……[详细]
合浦月饼小镇
  合浦月饼小镇选址在广西合浦工业园区扩园区范围内,处于合浦县城与北海市区之间的廉州湾畔,紧邻合浦高铁站。总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用地面积3平方公里,启动区1.52平方公里,将打造以休闲食品产业链为核心,月饼文化创新链为特色,商务休闲旅游链为补充,融“工业生产、科技研发、创意设计、产品展销、学习体验、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和品质居住”于一体的工贸型特色小镇。总投资85亿,计划2022年全面建成。月饼小镇按照“一轴、两心、五区”进行规划布局,“一轴”即沿合浦大道形成贯穿园区的发展轴。“两心”分别为:发展轴东侧的公共服务中心和西侧拓展的公共服务中心,东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演艺广场、月饼博物馆(会展中心)、商业步行街、休闲酒吧街、手工作坊体验街、月影湖景观公园等,西侧拓展公共服……[详细]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公园
  海上丝绸之路北海遗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四方岭、文昌塔配套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四方岭、文昌塔两个点还被列为合浦海丝文化遗址公园项目点。海丝文化遗址公园有一个地标建筑,就是文昌塔,所以一开始也叫做文昌塔公园,公园斜对面就是合浦汉代博物馆。不过我们看到的文昌塔公园只是海丝文化遗址公园的一部分而已。海上丝路文化遗址公园是区内唯一包含汉文化展示、保护及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景区。景区以保护和展示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为主,结合城市休闲、文化保护等功能,突出汉代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悠久历史,可以近距离感受北海悠久历史与海丝文化魅力,以及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参与中国与东西方国家贸易往来的璀璨海运贸易历史。……[详细]
《印象·1876》北海历史文化景区
  《印象·1876》北海历史文化景区位于北海老城区,东起迎宾馆,西至文物大院;南起英国领事馆旧址,北至滨海路,面积约0.03平方公里,由解放路、中山路衔接英国领事馆旧址、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法国领事馆旧址、大清邮局旧址、北海关大楼旧址等文物古迹组成。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先后有英、德、奥匈、法、意、葡、美、比等八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洋行、女修道院、学校等一系列机构,修建了一批西洋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群,是见证中国近代开埠文化的重要遗址,是中国近代建筑的瑰宝和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代建筑年鉴”,具有很高的历史及文化艺术价值。这些建筑成为了北海发展历史上一个记号,保护好、利用好这批建筑可以进一步彰显北海地域文化与……[详细]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大清北海邮政分局,坐落在北海市中山东路。1877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为办理外国使团官员,外交使节眷属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的需要,北海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1896年清政府创办“大清邮政”。翌年,北海“海关寄信局”被转为国家开办的“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成为我国最早开办的邮政分局之一。……[详细]
涠洲天主堂
  位于涠洲岛盛塘村的天主堂,是清末“雷廉”地区一座最为宏伟的教堂。它的建造与清政府对涠洲“重开岛禁”,法国人有机会上岛传教有关。同治八年,即1869年,法国天主教会在盛堂村,花了十年时间,用岛上特有的珊瑚石,建造了这座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教堂。这是一座具有欧洲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哥特式教堂”。教堂的顶端有许多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有着随时“向天一击”的动势,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堪称别具一格。该天主堂主体建筑长51.6米,宽12.2米,高15米。钟楼高21米。附属建筑有女修院、神父楼等。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涠洲天主堂当时属法国“远东传教会广州天主教区”管辖,但又下辖雷州、钦州、防城、灵山、合浦等地的教堂,成为广东陆地西南地区天主教会的“首府”。该天主堂是近代法国天主教……[详细]
贞德女子学校旧址
  贞德女校的前身是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英国女义学,始于1890年,专教授女童班。课程有经书、地理、信扎等。1924年正式命名为贞德女子学校,也是北海最早的小学。该旧址位于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大院内。建于1905年前后。二层,券拱结构,主体建筑长16.3米,宽8.65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现为市人民医院图书馆。在近现代,英、法、德、美等国的教会曾先后在北海开设了各自的教会学校,现仅剩贞德女校一座。它是西方教会在北海开办教会学校的历史见证物。……[详细]
主教府楼旧址
  北海教区成立于1920年,是广东七大天主教区之一。负责管辖广东高、雷、廉、琼、钦、防等12个县市的天主教事务。主教府楼是北海教区“主教”的办公楼。“主教”是天主教的高级神职人员,有任免神父的权力。北海教区设有圣德修道院、女修院、育婴堂、广慈医院等附属机构,其活动经费直接由罗马梵蒂冈经香港寄来。主教府楼建于1934年至1935年。主体建筑长42米,宽17.84米,二层,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因该楼建筑漂亮,环境优美,北海人把它称为“红楼”,是北海有名的洋楼之一。该楼旧址保存尚好,是法国天主教在北海设置教区管理机构的历史见证物。使用单位于六十年代在该楼加建了第三层,使原貌有所改变。……[详细]
女修道院旧址
  女修道院是天主教区的附属机构,十九世纪末期设在涠洲岛盛塘村的天主堂右侧。主要培养合格的修女帮助做教区内各堂口的管理。1925年北海天主教会为女修院另在北海建新院舍。至1926年春,女修道院由涠洲迁至北海,至1958年停办。女修道院旧址现存两座房子。一座为长方形的两层楼房,长31.45米,宽8.7米。另一座为小礼拜堂式的建筑,长12.3米,宽6米。两座房子建筑总面积347.4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该旧址现为市机关幼儿园使用。它是法国天主教在北海建立女修道院的历史见证物。……[详细]
会吏长楼旧址
  1926年大革命时期,北海也和全国各地一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从此,北海的“安立间”教会便改为“中华圣公会”。以后一些华籍教会会员也被加入教会的管理机构,但实际上,教务、经济大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该旧址约建于1905年前后。主体建筑长19.86米,宽10.48米,二层,建筑面积206平方米,主体建筑尚好。是当年神职人员会吏长居住和办公的楼房。该旧址是基督教会在北海设置管理机构的历史见证物。……[详细]
双孖楼旧址
  双孖楼原是英国领事馆的附属建筑,1922年英国领事馆撤出后交由英国“安立间”教会使用,供英国传教士居住。1940年后,双孖楼曾先后为五所中小学的校址。抗战期间,广州教会学校“圣三一”中学曾转道香港迁到双孖楼办学。现为市第一中学的教师宿舍。双孖楼是两座相距32米的券廊式西洋建筑,两楼建筑面积各393平方米。因两楼造型相同,似孪生兄弟,故名双孖楼,是北海最早的西洋建筑之一。为英国在北海建立外事据点和传教的历史见证物。……[详细]
德国信义会旧址
  信义会原叫长老会,是基督教新教派的主要宗派之一。该教会在北海建立的教堂,成为长老会在北海和合浦的总堂,各地都有它的分堂。该教会除在北海传教外,还开办德华学校和一所北海最早的活字版印刷所。学校的书本和该会创办的《东西新闻》报刊,都是在该所印刷,为我市早期的文化教育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现存的信义会楼旧址建于1900年,为传教士居住楼。该楼长30米,宽17米,一层,建筑面积506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尚好。现为市公安局使用。它是德国长老会在北海开展传教的历史见证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