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旅游景点介绍

圆通山石牌坊
  圆通山石牌坊包含三座石坊,建于1934年至1937年之间,分别立于圆通山制高点大方亭东南西三面。三座石牌建制相同,均为青石质地,四柱三门,平顶,方柱,长方形额枋,须弥座夹杆石。通高6.5米,宽约9米,中间间距2.47米,边间间距1.68米,中间两柱须弥座上为圆雕狮象,边柱则有抱鼓石。整座建筑造型简洁,雕饰圆润精细。石牌坊分别旌表云南近代有“忠”、“义”、“节”操守的三位人物:一位是昭通人龙志桢、一位是弥勒人王炽、另一位是大姚人李玉堂。牌坊由其亲属出资建构,现枋柱有错乱现象,原因待考。圆通山石牌坊作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朗古道
  沙朗古道位于沙朗坝子大村东面山坡上,隶属于西翥街道办事处。现存古道遗址长约两公里,宽1.5米至2米,青石铺垫。沙朗坝子群山环绕,沙朗河由北自南流过,自古有白族、彝族人居住。为了加强与外界的交通,修筑了由东通往普吉达昆明城,由西北通往富民的道路。明代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为“沙朗道”。沙朗道翻越两侧高山,甚为险陡,不仅是进出沙朗坝子的主要通道,也是昆明经由富民、武定通往四川的间道。民国时期,由于公路的修通,此道逐渐废弃。凸凹不平的青石上马蹄留下的深坑,见证了古道悠久的岁月和艰难的行程,是研究昆明山区古代交通的实物依据。2012年6月25日公布为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崇仁街马氏宅院
  崇仁街马氏宅院位于崇仁街3号,建于1948年,原为“原信昌”商号老板马泽如私宅。宅院总占地近两亩,有东西两幢建筑,建筑面积1248平方米。两幢建筑大同小异,均坐北朝南,砖混结构三层建筑。建筑外墙为水洗石、豆沙石,色灰白淡雅,上有棕色线条装饰,使建筑外部色彩丰富而美观。二楼的长条形阳台和三楼的半圆形阳台一上一下相互错落,使建筑立面独特且富于变化。整个建筑由几何图形元素设计而成,富有韵律变化。内部装饰华丽精细,目前为省工商联管理使用,局部有所改动。201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详细]
翠湖南路65号宅院
  翠湖南路65号宅院建于1940年,为时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陆崇仁私宅。由陆根营造厂施工建造。宅院由一幢西式二层楼房建筑和一排平房组成,庭院宽阔。楼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577.6平方米,砖木结构,平瓦坡顶,平面布局为不规则长方形,四面围合,中设天井。南部西侧凸出半圆形客厅,上为露台。楼内布局大气而不失精巧,房间众多,开窗宽大,功能完善,装修考究。宅院西侧即为翠湖,环境优美。该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1950年3月,该宅院成为中……[详细]
黄河巷杨氏公馆
  杨氏公馆建于1932年,系原滇军将领杨如轩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主体建筑为法式别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凸”字形,讲究对称。左右正立面为五面体,窗框高大,几乎占墙体四分之三的面积。三角屋顶高而陡俏,铺红色平瓦。中部二楼设外走廊,法式廊柱、顶部设露台,-以罗马瓶柱围栏。装饰简洁,线条凹凸有致,细节处理制作工艺精细考究,建筑外形丰富而独特,形体厚重。杨如轩(1895~1979),字夷斋,云南宾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杨如轩任国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驻防江西临川,应朱德的要求,有“临川让路”之举,之后又“沓起眼皮”让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在赣南上堡从容整训。192……[详细]
云南大学理科三馆(含钟楼)
  云南大学化学、生物、物理楼建于1954年代,由云南大学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物理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8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苏式建筑,正面台阶上立有高约30米的六根圆形立柱,柱头雕塑简洁。与后楼连接处,建有双圆柱式跨廊,整幢大楼雄伟庄严。生物楼和化学楼分为东西两楼,两楼之间为物理馆,中间有廊道连接,东楼坐西向东,西楼坐东向西,两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10平方米,均为三层砖石结构苏式建筑,东、西楼正面台阶上均立有六根圆形立柱,雄伟壮观。三楼珠联壁合,呈“工”字造型,整个建筑物高大、体量宏伟,端庄典雅。钟楼建于1955年,兼作水塔,共七层,高26米,连塔顶钢架共高30米,“钟楼接晖”为云大校园一景。以上建筑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详细]
  北门书屋旧址位于五华区北门街南段68~70号,为两层砖木结构民房,面积180平方米。原为工商界人士李琢庵建盖的房产,建于1940年。1941年12月,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与夫人张蔓筠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昆明,为了发展文化事业,宣传真理,动员民众,在李琢庵的支持下,李公朴1942年12月创办了该书店,因在北门街,故取名北门书屋。北门书屋主要经销三联书店、华侨书店、上海图书杂志公司等出版的进步文化书刊,1943年,李公朴、张光年等又在北门书屋对面创建北门出版社。李公朴一家亦居住于书店楼上。1943年,李公朴加入民盟后,担任云南支部执委,同时,他还被选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李公朴居住的北门书屋二楼,成为进步人士聚会的地点,被称为“文化沙龙”、“民主之家”。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遭……[详细]
云南艺术剧院
  云南艺术剧院位于昆明市东风西路,坐北向南,建于1957年。1958年正式投入使用,是昆明市建国十周年国庆的十大建筑之一。剧院平面布局为“凸”形,由前楼、观众厅、后楼与侧楼组成,钢混结构,建筑面积3803平方米。前楼正立面门厅设四根圆形石柱,观众厅能容纳1100余名观众,侧楼两层,通廊连接,造型庄重典雅。建筑内用孔雀、茶花、月琴民族图案装饰,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云南艺术剧院是云南高水平文艺演出场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名。2006年被列为“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南省博物馆大楼
  位于五一路118号,是一座仿苏式建筑。1958年始建,于1962年6月完工,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立面总体为“凸”字形,下部大厅舒展,呈弧形,前廊设12根圆形石柱。中部凸起二台方形塔楼,上立俄罗斯式尖塔,顶部置红星,通高达65米,整座建筑气势雄伟,造型别致。云南省博物馆大楼是上世纪50年代末修建的重要公共建筑,是云南省为国庆10周年献礼的10大建筑之一,也是昆明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惠家大院门楼
  惠家大院即龙院村龙普路133号,该院房屋始建年代不详。抗日战争开始后,曾担任过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员、《义声报》总、云南官印局局长的惠我春移居到龙院村,购下了这座宅院和一片土地,因此称为惠家大院。惠家大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中西部有两个院落,是原主人惠我春一家的居所,东部是一个大院,建有两座二层楼房和几间平房,是长工居住和堆放粮食农具的地方,大院西南端为进出大院的门楼。1939年秋天,敌机对昆明的空袭越来越频繁,由于清华大学在大普吉建有科研基地,许多教授便在普吉一带租房居住。自1940年秋天开始,先后居住于惠家大院的有西南联合大学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物理系教授赵忠尧、赵九章,清华大学无线电学研究所所长任之恭,研究员范绪筠,叶楷,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余瑞璜,算学……[详细]
  灵源别墅位于黑林铺海源寺村900号,建于1932年,为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私宅,因近旁有海源河,取“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意,取名灵源别墅。灵源别墅原为宽大的园林式别墅,现仅存四合五天井主体建筑和前面的池塘石桥。其前厅建于九级台阶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有前廊。穿过前厅,是一个长方型的大天井。气宇轩昂的正堂名为“燕喜堂”,坐落在天井西面约一米高的台基之上。“燕喜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雕梁画栋,前置殿式抱厦,支撑抱厦的是6根石龙抱柱,直径74厘米、雕饰有精美的“龙腾彩云”浮雕,鼓型柱础上则饰以螺蚌争游、鱼虾戏水,荷花牡丹等浮雕,充满生活情趣。当年“燕喜堂”是主人的会议室、会客室和居室,两侧厢房各为三间,四角各有小院,为附属用房。所有门窗皆采用西式做法,安装了玻璃,室内更显明亮。抗日战争爆……[详细]
  卢汉公馆位于翠湖南路4号,建筑占地面积6204平方米。卢汉公馆分为新公馆和老公馆两个部分。老公馆建于1930年,是一法式楼房。该楼房系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陡坡硬山平瓦的屋顶,山尖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墙体立面及窗体十分讲究几何构图,东西侧为三面体立面凸窗,简洁明快而富有变化。外观红瓦白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和谐而美观。内部装饰典雅豪华。起居室设壁炉,主次卧室及餐室皆由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1940年后期,卢汉又紧邻这座公馆建盖了一座两层西式建筑为新公馆。新公馆原大门开在青莲街,内部则与老公馆相通。卢汉公馆既是卢汉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重要的办公场所。1949年底,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向大西南进军的情势下,卢汉决定投向共产党,投奔新中国。12月9日晚,卢汉以召开……[详细]
王九龄旧居
  翠湖北路3号王九龄旧居建盖于1925年。从前的门牌是翠湖东路25号。那时,王九龄刚从教育总长任上辞职归来。他买下了翠湖北岸上的一片沼泽地,填平后建盖了这幢住宅。王九龄旧居是一土木结构的传统四合五天井式宅院,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2平方米。座北向南。坡面青瓦悬山顶。为了借南面翠湖之景,便于观赏,南面仅建了平房,其他三面均为二层楼房。北面正房稍高,明三暗五(间),两侧耳房皆为三间。与众不同的是,三面楼房一、二楼间,建有回廊,而且两侧耳房二楼的回廊延至南面。站在二楼外走廊上,翠湖美景,尽收眼底。房屋虽然宽大,但木构件装饰则简朴大方。南面围墙转角为石嵌,大门两侧有边长1米许的外方内圆石砌作为装饰。王九龄(1880~1951),字竹村,号梦菊,云南云龙县石门镇人。毕业于云南高等学堂、东京法政大……[详细]
昆明袁嘉谷旧居
  袁嘉谷旧居位于翠湖北路51号,建于1920年。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56平方米。北面正房五间,明间和次间为三层,单檐歇山顶。梢间和其他三面皆为两层,硬山顶。各层朝天井方向均设走廊,一二层构成回廊。东侧厢房下部明间为门厅,二楼外侧有走廊。除东厢房下层明间外,各楼层明间设隔扇门6道,两侧均为木槛窗槛墙,传统中式做法,仅有外墙二楼对外开窗为半圆拱顶,有西式韵味。袁嘉谷(1872~1937),字树圃、树五、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16岁成为秀才。22岁中举。31岁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后,授职翰林院编修。第二年,奉派到日本考察政务和学务,任云南留学生监督,为期一年。归国后,任学部副提调、学部图……[详细]
周钟岳旧居
  周钟岳旧居位于翠湖北路,为民国时期中西合壁风格的民居建筑,砖木结构瓦屋顶硬山建筑,共三层,高约12米。平面布局呈“凹”字形。中间三间带两柱外走廊,两侧突出部分正面为三面体,使得坡面悬山屋顶两侧前部形成半圆攒尖顶,美观而简洁。此房周钟岳购自张家,抗日战争以前,周钟岳一家已经在此居住多年。抗日战争期间,周到重庆任职,1939年底,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和数学系教授程毓淮两家曾借住于一楼五间,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一楼便成为部分西南联大教授聚会的场所。1940年10月13日,周公馆便被日机-击中,抗战胜利后才重新作了较大的维修。周钟岳(1876~1955)字生甫,号惺庵,云南剑川人,白族。早年赴日留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云南后,任省学务公所普通课课长兼省城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参与创建云南图书馆。辛……[详细]
范石生旧居及范石生墓
  范石生旧居位于昆明西北王家桥红联小学旁,建于1917年,系范石生1916年底由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任上辞职回滇时所建。当时他与同事钱开甲共同合买了昆明西郊王家桥的八十多亩田地,并建屋居住,躬耕垄亩,自行劳作,在此隐居近三年,至1920年调任驻昭通的靖国军第十六团团长,方始离开。房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坐东朝西,占地325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凹”型,正房五间,南北耳房各两间,悬山顶,外走回廊,建构简朴但举架尺度较大,几无装饰。西南联大教学楼和援华美军空军招待所旧址范石生(1887~1939),原名石僧,字小泉,号小翁。云南峨山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丙班,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参加重九起义和临安起义。护国战争中,任云南护国军第一军东路军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后历任驻川滇军第六师参谋长、滇军第十六……[详细]
闻一多旧居(含殉难处)
  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质地墨石,高1.1米,宽0.6米,碑正面楷书“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上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最后的讲演”。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杀,年仅48岁。这便是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详细]
五华赵公祠
  赵公祠位于翠湖南路,用以祭祀辛亥功臣、护国名将赵又新。赵又新(1881~1920)原名赵复祥,字凤喈,云南省凤庆县人,辛亥功臣、护国名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9年10月任命为驻云南临安(今建水)的新军第十九镇三十八协第七十五标教练官。昆明重九起义后,11月2日,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临安起义”。后赴江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之湖口起义。失败后回云南,改名赵又新。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赵又新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长,在蔡锷的率领下,转战川南,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此后任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1920年10月8日在泸州城阵亡。年仅39岁。赵又新殉难后,灵柩发送回昆明,安葬于西郊筇竹寺北山。民国政府追赠陆军上将,谥曰“武烈”。孙中山挽联云:“大局赖同撑,我在粤峰君……[详细]
黄武毅公祠(黄公祠)
  黄公祠全称为“黄武毅公祠”,现位于五一路黄公西街毓英小学。原为尽忠寺,1918年为祭奠云南辛亥革命的先烈黄毓英,改为“黄武毅公祠”。黄毓英(1885~1912),字子和,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是中国同盟会云南支部的骨干之一。1909年到昆明,建立同盟会机关,积极参与组织发动起义。重九之夜,与李鸿祥等在北教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并冲锋在前,首破北门,建“光复首功”。云南光复后,随军援川,回师途中,在贵州思南被刺身亡,年仅28岁。云南都督府为表彰黄毓英在辛亥革命中的功绩,追谥他为“武毅公”,蔡锷亲自撰写了“黄武毅公墓志铭”,孙中山先生赠了“忠烈千古”的匾额。先设灵位在圆通山下忠烈祠祭奠,1918年设“黄武毅公祠”,并将祠堂两边的街道命名“黄公东街”和“黄公西街”,以资纪念。原祠堂大殿系歇山顶……[详细]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位于华山西路中段。石质,高1.96米,宽0.72米。文阴刻3行,22字。首行楷书“民国元年季冬月下澣”9字,中为隶书“明永历帝殉国处”,末行楷书“三迤士民恭建”。永历帝朱由榔(1623~1662),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的孙子,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的堂弟。朱由榔于顺治三年(1646)被在南方抵抗清军的明宗室奉为南明皇帝,年号“永历”。永历政权存在了17年。先是倚仗李定国、孙可望等农民起义军的力量,在两广、湖南一带抵抗清军,顺治十三年(1656)退驻昆明。1658年12月,清军三路入滇。永历帝与沐天波等大臣--缅甸。康熙元年(1662)3月,缅王迫于压力,将永历帝及其家属送交清军带回昆明。不久被吴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一说被迫自缢),年仅40岁。民国元年(19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