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旅游景点介绍

嵩明文庙魁星阁
  嵩明文庙魁星阁位于嵩明县城黄龙山南麓,坐北向南,三重檐穿斗式木结构楼阁,平面方形,四角攒尖顶,翼角起翘,屋面覆盖琉璃瓦,各层檐下均设如意斗拱,具有明显的清代建筑风格。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束刻上村万寿庵位于富民县大营街道,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重修。现存建筑坐西向东,传统合院式土木结构建筑,庵内五通碑刻见证了该庵的历史。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村清真寺
  三村清真寺位于富民县永定街道,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坐东南向西北,土木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布局为“凸”字形。整个建筑中西合壁,时代特色鲜明。含三村乡绅杨蓬仙墓。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板桥大砂石桥位于石林县板桥街道,南北走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桥面。造型古朴,建造水平高超,是昆明地区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桥梁古建筑,对研究石林县桥梁建设发展和云南冶金采矿史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羊街三圣宫位于寻甸县羊街镇,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光绪庚寅年(1890年)重建。坐西向东,由正殿、门楼及左右厢房组成,正殿前廊顶棚上有精美壁画,手法细腻,工艺精湛。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六街三教殿位于晋宁区六街村中部,坐东向西,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土木结构,依山形由低到高布局。是晋宁农村三教合一,保存完整的三进两院建筑。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砂桂香阁位于晋宁区上蒜镇,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北朝南,正殿为重檐歇山屋顶,两层檐枋上雕刻有“双凤朝阳”等图案,大殿檐下西墙嵌有道光二十五年碑1通。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里仁清真寺
  里仁清真寺位于西山区海口街道,清代建筑,寺院坐西向东,合院式布局。建筑风格为传统殿堂建筑,皆为中式木结构建筑,其中叫拜楼面阔三楹,重檐六角攒尖顶0-,造型独特。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官渡三圣宫位于官渡古镇正街中段,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三进两院布局,对研究官渡古镇的历史,特别是宗教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丰村永丰庵位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始建于明末,清代多次重修。坐北朝南,三进两院,东厢房现存清代碑刻8通,该庵保存有清代至民国初的建筑,具有较高价值。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丰村宝象庵位于官渡区官渡街道,始建于清初,现存为民国十五年重修,四合院布局,庵内现存碑刻三通,是目前昆明市乡村古建筑寺庙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堪称昆明地区“古建筑彩画博物馆”。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2、霖雨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霖雨桥位于盘龙区罗丈村北侧,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三孔圆拱石桥,造型古朴,坡度平缓,孔拱均称。系明清时代昆明北郊盘龙江两岸交往的重要桥梁。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53、龙川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桥位于盘龙区上坝村东侧,横跨盘龙江上游两岸,三孔石质拱桥,中孔高5米,桥身全用长方黄砂石砌就。龙川桥之功用在于分盘龙江之水入金汁河,以扩大北郊农田灌溉。2020年2月17日,被公布为昆明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南文学艺术馆
  昆明市广福路宝象河畔,有一座美轮美奂、艺术气息浓郁的建筑,此处是汇聚云南文学艺术各个门类的“大观园”——云南文学艺术馆。从2010年至今,该馆历时8年建设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布展,预计将于今年内开馆。届时,云南文学艺术馆将通过馆内14个展厅的展览及丰富的活动,向观众全方位呈现云南文学艺术的绚烂之美。云南文学艺术馆建筑面积56329.45平方米,有一至六层,共设置有14个基本陈列专题展厅,包括荣誉室、临(时)展厅、云南文学展厅、云南美术书法展厅、云南音乐展厅、云南舞蹈展厅、馆藏精品展厅、云南民间文艺展厅、云南摄影展厅、云南戏剧曲艺杂技展厅、云南电影电视展厅、东南亚南亚艺术展厅、世界华文文学展厅、多功能厅等,省文联的每个协会及每个门类在馆内均有常设展厅。除云南文学艺术馆外,还有云南文……[详细]
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
  凤凰山天文台近代建筑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方旺社区,有3栋历史建筑,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凤凰山天文台于1938年秋破土动工。1939年春天落成。3栋建筑物为砖木结构,一栋(A栋)为办公及科研用房,含变星仪圆顶室和太阳分光仪观测暗室;另一栋(B栋)为职工宿舍,与A栋遥遥相对;还有一栋为宿舍及厨房,现已不存。20世纪50年代末建成一幢红砖圆顶观测室(C栋)。其中A栋、B栋为抗战时期建筑遗存,C栋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建,平面呈三角状分布。20世纪50年代后,又相继建成了各类天文研究观测室与观测研究设施,包括国内外古天文及云南民族天文展厅、天象厅、天文科普望远镜观测楼、40米口径大型射电望远镜、赤道式日晷广场、地平式太阳历广场、陨石展厅、现代天文研究成果及航空航天展厅、多媒体讲座报告厅等。凤……[详细]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
  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又名昆明电缆厂,此次入选“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它是我国最早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1939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根裸铜导线(电缆雏形),从此开创了我国自己独立生产电线电缆历史,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位于春雨路615号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内,1936年3月筹建于湖南湘潭,1938年迁到昆明马街,1939年7月投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电缆,是我国最早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被誉为“中国电线电缆工业的摇篮”。抗战时期生产各类电线电缆4330多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现存厂房有8幢徐坡顶厂房,约4800平方米。2014年9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中央电工器材厂一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云南大学会泽院
  云南大学会泽院位于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占地面积2484.0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3.49平方米。文物构成由会泽院、《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九十五级台阶及西式喷水池组成。《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立于会泽院主楼大厅内墙上;九十五级台阶位于会泽院主楼大门外南向,上下共有95级青石台阶;九十五级台阶中段第二平台有西式喷水池一座。史料记载,1923年4月20日,云南大学前身私立东陆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暨会泽院奠基仪式,1924年12月18日会泽院建成,并在会泽院外南侧的九十五级台阶两侧新增红色弧段砖体空心栏杆,台阶中段修建西式喷水池,依山顺势,与台阶浑然天成,与会泽院融为一体。1927年会泽院内大厅立《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铜碑。会泽院代表了当时国内大学建筑的较高水平,建筑本体及其文物构成……[详细]
海口川字闸
  川字闸原名屡丰间,,又名白鹤梁。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是一座以闸为主桥闸结合的多孔石拱桥。闸分为三,分跨于被大小中滩分隔形成的海口河三股河道之上,故通称川字闸。海口河是滇池唯一出水河道,有滇池袁钥之称。为了排水通畅,自元代平章政事赡思丁,赛典未委派巡行劝农使张立道负责疏浚海口河开始,每隔数十年,官府就要征调劳力,大规模疏浚海口河。川字闸(屡丰闸)建成以前,每当大规模疏浚,人们均先筑坝断流,待施工完毕后再挖坝泄水。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疏浚海口河后,河床降低,河中的两个石滩露出水面,将河水一分为三,形成川字型河道。川字闸(屡丰闸)原闸全长109米,共21孔。桥面宽3米,两旁设拦马石,可以供人马通行。桥闸每孔两侧桥墩设沟槽,可启落木板。大规模疏浚海口河时,即用双层木板夹土阻……[详细]
河泊所遗址
  河泊所遗址分布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河泊所、金砂等村部分区域,东邻金砂山、西面滇池水、南望小平山、北接石寨山,是滇池地区最早的人类-遗迹,也是石寨山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08-2010年中美联合考古调查再次认定,2014年开始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教授带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现已探明河泊所遗址分布总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其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河泊所遗址是集各类功能于一体的遗址群,遗址中发现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玛瑙等工艺品加工区、金属铸造区等不同功能区。经过考古试掘和发掘,清理各类房屋基址40余座、汉代水井13眼,“瓮棺”300余座等等。房屋类型多样,包括半地穴式、地面起建和干栏式房屋等。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包括釜……[详细]
昆明熊庆来李广田故居
  熊庆来故居座落于云南大学校本部会泽院和至公堂东侧,“考棚”前的一座二层楼房,故居占地面积308平方米,现由云南大学文物管理办公室管理。此故居始建于1937年,座北朝南,一楼为熊庆来先生的接待室,二楼为卧室或办公室。主体建筑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熊庆来故居是1937年建盖的,1957年至1968年,这里还居住过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诗人、文学家,原云南大学校长李广田。李广田与原党委书记高治国密切合作,使六十年代的云南大学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也就是说,这里是云南大学历史上两个辉煌时期的两位校长的住所。1968年以后此楼一直作为办公室(原马列部办公楼)。1999年7月,学校决定拆除此楼,校文物办根据很多教授和专家的意见:“熊庆来故居是学校的文物,应予保留,以作纪念。”校文物办遂将这些意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