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旅游

成都市旅游景点介绍

罗家窑包
  罗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2439.66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下层窑具以支钉为主,下层以垫圈为主。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废弃窑炉。废弃窑炉突出于地表,保存状况良好。烧造方法以沙粒加支垫迭烧为主,器物内底多粗沙痕而极少支钉痕。此期出土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盏、双耳小罐、注壶等。釉色有青、绿、蓝绿、浅绿、酱、米黄、浅蓝色乳浊釉等,以青釉、绿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多见,浅绿色乳浊釉的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详细]
张家窑包
  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2092.51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周围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双耳小罐、注壶等,以碗最多。釉色有绿、白、酱、浅绿和浅蓝色乳浊釉等,以绿釉最多见,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圈、支丁、垫条。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发源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详细]
343、玉垒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垒关
  玉垒关又名“其盘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内,城区西玉垒山虎头崖上,唐贞观初年为防止吐蕃入侵而建。唐大中十年(856),镇静军守将白敏中帅蜀时主持重建。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关楼为近代重建),面积为660平方米。上层建筑为抬梁式木架结构,歇山顶,翘檐,青瓦屋面,为条石和泥浆砌成;下层建筑全为条石筑成。关门联书 “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这里危崖壁立,下临岷江,地势十分险要,沟通川西平原与川西北高原少数民族地区的松茂古道由此处通过。历史上素有“川西锁钥”之称。玉垒关为研究古代的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青城山摩崖石刻
  青城山摩崖石刻年代:清光绪、民国十四年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摩崖石刻有4处,最早的有唐初的“大字岩”摩崖石刻,也有清朝和民国时期名人留书,分别为“云巢”、“云根”、观日亭石刻,各石刻分别位于青城山山脚、山腰和山峰处。“大字岩”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现无存。其余石刻虽已历经数年,但仍然字迹清晰,保存完整。青城山摩崖石刻数量虽不多,但同青城山古建筑群相互辉映,对于提升青城山整体文化品位,有着点睛之用。保护范围:石刻分布范围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345、懋功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懋功寺
  “宝瓶寺”位于内江边,距“南寺”约200米,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东南经瓦寺土司领地,越鹞子山,经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过二王庙前安澜索桥,再循“灌松茶马古道”进灌县西门而来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据罗树凡先生总纂的《灌县志》(1991年版)记载:“宝瓶巷清真寺(也称懋功寺或宝瓶寺),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懋功(小金)籍教徒所建。该寺连同西北马坊,共房屋两院……”据考,同治初年(1862),懋功发生-,部分回族同胞迁徙到灌县居住。宣统三年(1911),在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在灌县漩口袍哥舵把子姚宝珊的斡旋下,小金回族同胞跟随姚宝珊下成都,积极参加了“保路运动”。四川大汉军政府成立,参与“保路运动”的小金回族同胞回到老家,却受到忠于清政府的当……[详细]
蒲阳兴隆桥
  蒲阳兴隆桥位于蒲阳街道和平社区,横跨花子河,该桥修建于民国时期,南北走向,全木结构,一墩两孔,桥墩石质,桥面由6根长15米、径1.5米的圆木构架,上铺设条木,桥全长31.59米、宽5.03米,占地158.6平方米。桥南北两端有七级石阶,桥梁架为穿斗式木质结构,重檐悬山顶小青瓦桥面,桥两头龙门刻有花卉雕花吊墩,共40根柱头,从石阶到桥的第一柱间距1.67米,外沿左边一柱和二柱间距2.42米,外沿一柱和内沿一柱间距1.2米,内沿一柱和二柱间距1.82米,从二柱开始,内沿和外沿柱头平行相同,中间距0.90米,二柱到三柱间距2.82米,三柱至四柱间距2.82米,四柱至五柱间距2.76米,五至六柱间距3米,六至七柱间距2.8米,七至八柱2.8米,八至九柱间距2.76米,九至十柱间距1.85米,左右内柱……[详细]
三佛洞摩崖造像
  三佛洞摩崖造像位于青城山镇滨江社区,凿于唐代,崖面坐北向南,1988年评为都江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龛分布在长7.9米,高2.6米的砂石崖壁上,共9龛83尊,大小不一,面积23平方米。其中大龛第3龛和小龛第5龛风蚀严重,形象模糊。龛为矩形,敞口拱顶。1号龛高1.8米,宽1.45米,深0.45米,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三力士。佛高1.09米,二弟子均高0.84米,二菩萨左高0.9米,右高0.85米,二力士左高0.64米,右高0.67米。2号龛高1.75米,宽1.27米,深1米,内刻一佛二菩萨七罗汉。3龛高1.58米,宽1.4米,深0.85米,内刻三身佛,诸弟子54尊。该造像造型精美,数量众多,体现我国古代灿烂多姿的佛教艺术,并为研究唐代成都地区摩崖造像艺术、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都江堰文庙及魁星阁
  文庙位于灌口街道文庙社区文庙街52号。始建于五代,明末毁,清康熙二十七年(168年)重建。乾隆43年大加整修,增建庙门、东西庑、钟鼓楼、祭器库、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及泮池、万仞宫墙等建筑,设教谕、训导两署于此。庙内松柏掩映,建筑庄严。大成殿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大殿为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15.8米、进深五间11.4米、高15米,四周回廊,素面石作台阶,垂带踏道。暮途穷泮池为条石砌筑,长17.8米、宽7.8米,后两解成弧形,设拱桥三道,正中桥宽2.25米,两侧桥宽1.8米,原有石栏杆已全无,现设栏杆为砼栏杆。万仞宫墙全长19.88米,高7.75米、厚0.73米,墙帽叠涩出檐,成庑殿式,墙身嵌入石刻万仞宫墙大字,字径1.56×1.6米,照……[详细]
宣威门古城墙
  宣威门古城墙位于灌口街道南桥社区都江堰景区内,西街尽头。始建于宋,明弘治间改土木结构城门为石结构,长约2千米,宣威门城墙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城门坐南向北,重檐悬山顶,抬梁式建筑。高8.4米、厚11.2米,门洞为石作素面券拱,门洞宽5.05米(背面5.62米)、进深11.1米、前面高4.75米(背面5.42米);城垛宽0.8米、高0.57米、厚0.4米,垛洞:0.21×0.24米。城楼为木结构重檐悬山顶,面阔三间7米、进深二间4.1米、高二层10.5米,底层有回廊、宽2.7米;城楼东内侧有石梯通至城上。石作城墙,西起斗犀台,依玉垒山脊向东蜿蜒绕至城北今烈士陵园附近止,长约2千米,高约5.3、厚10~11.2米不等。宣威门城墙对研究明清时期都江堰城区的社会、历史等具有较大的价值。2012年……[详细]
温江文庙
  温江文庙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鱼凫-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县内种柳风俗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种柳树是清嘉庆年间大修时,于环城濠沟沿堤植柳700余株,柳城的美誉……[详细]
351、艾芜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艾芜墓
  在艾芜的故乡的新都区桂湖公园中的饮马河畔,距学士堰遗迹不远的翠竹丛中,人们修建了艾芜墓。艾芜墓由红砂巨石垒成,上端矗立着他的半身青铜塑像。身后的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巴金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下部嵌着一束铜质山茶花。座右铭、大理石、山茶花,寄寓着这位南行作家、流浪文豪不平凡的一生。保护范围:墓葬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详细]
  杨慎家族墓(新都区)在四川新都城西北,为杨春、杨廷和、杨慎等三人的家族坟墓。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详细]
353、新繁东湖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繁东湖
  新繁东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为新繁县令时开凿,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水面约三分之一。玲珑别致,布局谨严,韵味高雅。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内有楼台亭阁等清代建筑20余处,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有“古蜀名园”之称。新繁东湖主体建筑怀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回廊拥挟,外朴内秀,深寓蜀人缅怀唐贤德裕公在川“镇危疆,保境安民”,维护国家统一,“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的历史功绩之美好情愫。园内还有纪念明末清初一门四世六乡贤的“四费祠”和纪念唐李德裕、宋王益(王安石之父)、宋邑人梅挚的“三贤堂”遗址,更显示出东湖文化名园的特色。千余年来,东湖盛……[详细]
  明教寺觉皇殿是一座明代古建筑,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原金堂县县城),是原明教寺建筑群仅存的建筑。觉皇殿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代表了四川地区明代中期木构建筑深受官式建筑风格影响的特点,其殿内至今还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建筑彩画、壁画,以及两尊明代彩塑(一尊佛像、一尊童子像)。明教寺创建无考,唐咸通九年(868年)重建,中和二年(882年)赐名净土寺。北宋景德三年至大中祥符五年(1006年~1012年),胡嗣等人捐资抄写经藏,并建五间大堂,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改称明教寺。当时其寺“前望通衢,外连平野,周围三里,雄峙一方”,几乎占据了今城厢镇东北部的全部街坊。宋元之间,战乱频仍,明教寺遭到破坏,经过明代累次重建、扩建才奠定了以后的规模。明初,“僧文雄重建佛殿三间……中塑佛像三,……[详细]
青白江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原叫做“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时期(1741年),距今已270多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面阔45米,深60米。解放后的“旭高祠”,长期作为国家中药材仓库用途。2005年,经重修后基本恢复了旧式模样,并更名为“陈氏宗祠”,于2006年11月正式挂匾。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陈氏宗祠不但成为成都地区陈氏祭祀先祖、宗亲联谊聚会的场所,同时也将成为研究“湖广填四川”历史事件的重要基地。据《青白江区志》记载:“清康熙十年后,陈氏举族二百余家,计二千余人,自漳州府南靖县永溪来四川金堂,聚居今城厢及祥福、景峰、玉虹和绣水各乡。”陈氏是一个大家望族,古金堂县历来有着“陈半县”之说,有着“族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居同数百载,天下无双”的说……[详细]
绣川书院
  成都地区的古乡村书院,在全国素有盛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的绣川书院。今天的绣川书院旧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绣川书院所在的成都城厢镇,历史上地属金堂县,也是旧金堂县衙门(政府)所在地。作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城厢镇,还保存着汉代以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威严的县衙署、古朴的文庙和武庙、恢弘明教寺觉皇殿、静谧的绣川书院……绣川书院坐落在城厢镇的大东街,它始建于北宋,原在该镇西街,清康熙59年(1720),金堂县令陈舜明将其从西街闹市迁建于现址,依据附近有绣川河之故,更名为“绣川书院”。绣川书院于1751年、1761年、1805年分别由金堂县令张南英、饶学曦、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日前,我在书院看到,大门处刻着一副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详细]
唯仁山庄
  唯仁山庄系民国军阀,原国民革命军第29军(其与卢沟桥抗战中宋哲元的29军并无关系)军长田颂尧的私人别墅,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田颂尧,四川简阳龙泉驿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曾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学习。从1913年起追随刘存厚。1936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从此寓居成都,为四川防区时代的“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唯仁山庄便始建于此年。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龙泉驿田氏支祠
  龙泉驿区田氏支祠座落于龙泉驿区龙泉镇,为原四川军阀之一,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兴建于民国年间,为田姓宗祠。田氏支祠原为三厅、五院、七天井,建国后,因城镇建设,侧院及过道,前天井被拆除,1998年因龙泉镇旧城改造,报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田氏支祠原貌迁到龙泉镇公园路一段做异地保护,现存建筑共有三大厅、三天井,占地六百平方米。田氏支祠建筑风格承袭晚清南方复四合院法式,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属典型祠堂建筑,小青瓦屋面,木结构穿斗梁架,龙山赭石镶地,大小庭院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祠内匾对多出名家手笔,述田氏荆树家风族语古朴典雅;木石雕刻亦独具匠心。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详细]
成都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机车车辆工厂;这是全国铁路工业系统第一个转产内燃机车检修的机车车辆工厂;这是全国铁路工业系统第一个荣获国家质量管理金奖的机车车辆工厂。这就是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北路31号的中车成都机车车辆厂。厂的前身,是安徽淮南煤矿下属九龙岗机车修理工厂。日前,成都商报记者跟随机车车辆厂的老员工们重走厂区,跟随老工人的足迹,让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该厂1951年暂迁重庆九龙坡。1954年11月迁至成都,正式定名为成都机车修理工厂。60多年风雨,成都机车车辆厂经历了蒸汽时代(1954年~1968年)、内燃时代(1968年~1998年)和三业并举时代(1999年~2013年)。2014年,中车与成都新都区签订《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机车车辆厂退城入园,建设新厂区,并开始……[详细]
廖家湾蜀王陵
  廖家湾蜀王陵位于龙泉驿区大面街道东洪社区8组。俗称廖家湾皇坟,坐南朝北,保存有墓冢,残高6米,底部直径29--34米。1996年,文物主管单位专家判定为惠王陵,也有认为是端王陵,《华阳县志》载“端王陵在县治东十五里毓灵山”,而惠王陵及其继妃梁氏墓葬应在白鹤村境,因未进行考古发掘,究属何王之墓无从查证,该墓为蜀藩王陵之藩王陵当无误,已立文物保护标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