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旅游景点介绍

光复纪念亭
  光复纪念亭是为纪念1911年至1912年香港同胞捐献巨款支持辛亥革命有功而建的。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时任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弃城逃生,当时在广州参加筹组广东军政府的香港代表自告奋勇,赶回香港发动捐献,从而巩固了广东军政府和稳定了革命局面。为表彰香港同胞慷慨捐巨款支持革命,广东军政府于1928年在这里建了光复纪念石坊,以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日军侵占广州后曾拆毁石坊。1948年广州和香港人民在原址上,用钢筋水泥及石坊残存的刻石重建四角亭一座,命名为光复纪念亭,以此永垂后世。……[详细]
62、海员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员亭
  海员亭位于镇海路。海员亭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亭,亭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中立八条白石圆柱,地面上用石米砌成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黑锚会徽。海员亭铭记着1922年香港海员大-的历史功勋。二十世纪初,香港中国海员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残酷的-现实使他们团结起来斗争。1922年初,在苏兆征、林伟民等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海员举行总同盟-,人数达十余万,其中一万多海员返回广州,香港一时变成死港。经过56天的斗争,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胜利了。为了纪念这次-,香港海员工人于-期间在镇海楼前修筑了一条马路,取名“海员”路,并决定在小蟠龙岗东侧建海员亭。当时因经费不足未能完成,直到1930年,广东海员支部筹足款项动工兴建,于1932年落成。……[详细]
广州美术馆
  建于1930年,是纪念粤军名将邓仲元而建,解放后改名为广州美术馆,该馆是国家藏画单位之一,经常展出历代书画名家的美术作品。……[详细]
“佛山”石牌坊
  “佛山”石牌坊位于越秀公园“古之楚庭”牌坊下方。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为四柱三间一楼的花岗石结构。明永乐三年(1405年)此山顶上建有观音阁,后改为佛寺,此牌坊上的“佛山”两字,当与次梵刹有关。……[详细]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是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胡志明(后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所在地和第一、第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上课的地方,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8号、250号(原13号和13号之一),建筑面积387平方米。旧址原为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11月,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公开身份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胡志明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建立越南共产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6月,他以“心心社”为基础,创建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并开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提出了推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组织工农兵政府,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详细]
杨匏安故居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经常到此开会,研究工作。此后,刘少奇、张太雷、李立三、穆青等共产党员亦经常到此研究党在广东的工作。杨……[详细]
中央银行旧址
  中央银行旧址位于在沿江中路193号。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亲手创办的中央银行。大楼高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大厅的外墙由花岗岩石构筑,门口两侧置两只西式风格的石狮,步上石台阶进入是营业大厅,大厅上空是椭圆形的透光棚顶藻井,沿藻井四周的楼道建有仿欧式的斯林科式柱子和罗马式柱子,其余外墙刷水洗石米,墙面饰以椭圆形图案,楼顶是低矮的女儿墙,大楼-建有围墙。后在大门的上端新建了一个遮雨的凉棚。现建筑保存完整。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政府设在广州。当时,金融混乱,财政困难,孙中山一面筹建黄埔军校,一面筹设中央银行。同年8月15日,中央银行宣布成立,行址在广州市南堤前中国银行旧址(今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行址)。第一届董事会成员:胡汉民、廖仲恺、邓泽如、叶……[详细]
张民达墓
  张民达墓位于先烈路广州动物园西侧,由许崇智择地,建于1926年。墓门为两柱花岗石牌坊,坊额上横书“张民达先生墓道”;坊内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风雨亭和邓泽如撰文、邹鲁书的碑记,左面是宣讲台,台内石碑刻“捐躯为国”4字,左右各有嵌书“通文”、“达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级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谭延闿题写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石碑镶嵌在堂正中的花岗岩石墙上。石碑前有花岗石祭桌。墓园占地面积2438平方米,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线女旧居
  红线女旧居位于广州市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红线女是德艺双馨的艺术楷模,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她所创红派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红线女毕生以艺术扎根人民,为人民放歌,是人们喜爱的人民艺术家、一代粤剧宗师,粤剧的旗帜和代名词。旧居以原貌展示为主,多媒体设施演示为辅,让游客多侧面地了解一代艺术大师的艺术人生。整栋红线女旧居由一栋两层半楼房和花园组成,红线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国之后,这里便成为她创作、练唱、书画,与友人畅谈艺术、与学生探讨唱腔、与家人柴米油盐的地方。走进故居,每一处细节都能让人体会到红线女细腻的情感,和捕捉到其生活中的精彩与感悟。……[详细]
杨仙逸中将墓园
  1924年,杨仙逸先生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旁之三望岗空军坟场,后来又迁广州市郊贤庄。1981年,根据宋庆龄副委员长指示,广东省政府拨款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侧重建杨仙逸中将墓园;1983年8月,该墓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杨仙逸(1891—1923),出生于华侨家庭,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909年,杨仙逸在美国就读航空专业。1918年受孙中山电召回国。之后他募捐资金,购飞机12架,组建了我国第一支空军队伍。后来,杨仙逸创办广东飞机制造厂,数月后制成一架飞机,孙中山亲笔书写“志在冲天”以示表彰。杨仙逸墓旁有两个人的墓,经上网查询得知,1923年9月,海军-局长谢铁良随孙中山先生讨伐军阀陈炯明,20日谢铁良与杨仙逸,长洲要塞司令苏从山往博罗县梅湖白沙堆检阅-时,因-0,三人同时遇难。后来……[详细]
71、吊碑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吊碑井
  吊碑井在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路福泉街口,是广州九大名井之一,为宋井。因为过去井中有块刻满符箓的石碑,斜伸出井壁,故称吊碑井。吊碑井井口直径0.35米,井身直径约2米,深约7米,井身为红砂岩石所砌。井内有一石如碑,上半部嵌于井壁,下半部斜挂于水中,略低于水面,呈红色,可见石斑,无文字。阮元《广东通志》载:吊碑井在城中六榕寺旁花塔街。井栏甚小,井内甚大,有石碑横于水上,长四五尺,其半在井墙土内,形如吊挂于井中者,故名。味甘美,居人取汲于此。如此清泉,可惜黄谏《广州水记》中没有记上。《南海百咏续编》则载:县志谓井中有古碑吊挂如菱栖状,井因得名。细审视之,乃花塔之基石,其色鲜红,盖东莞丹石,非碑材也。然井近六榕,以寺碑考之,斯实宋井之一。又云:考六榕寺碑,唐时浮图已毁。宋元格初,南海林修议建复之,求其故……[详细]
广东省财政厅大楼
  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在北京路北端。是一幢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建筑工程分两期,首期工程建三层,民国四年(1915年)奠基,民国八年(1919年)竣工。大楼门顶部石匾书有“广东财政厅中华民国八年六月吉日”字样;第二期工程建四、五层及穹窿顶。大楼坐北向南,高28.57米、面阔37.14米,平面呈凹形。原一、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二、四、五层木楼板。首层作基座处理,开平缓的旋拱,沿花岗岩石阶梯而上进入第二层,正面大门以仿罗马柱式巨柱、倚柱和方柱贯通到三楼檐部,半圆形罗马柱围成柱廊,三楼起发拱券廊;四楼起双柱承托檐部。二楼内正中一螺旋形梯,楼顶女儿墙变化多样的线脚与大楼顶部檐沿线相协调,浑然一体。是早期兴建具有欧美古典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1978年进行加固维修,保存外观,……[详细]
南越王宫博物馆
  南越王宫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保护面积约5.3万平方米,是广东省唯一一处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项目。遗址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南越王宫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遗址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宫苑实例,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特别是古代广州)、古代建筑史和古代工艺史有极重要价值,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继续进行考古发掘,研究和展示阶段性考古成果,制定、保护和利用的规划,目标是建设成大型的遗址博物馆。遗址保护主楼可看文物现场挖……[详细]
越南范鸿泰墓
  越南范鸿泰墓位于广州市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后太和岗。墓为水泥砌筑,面积约80平方米。花岗石墓碑,呈锥形,碑座分三层。碑高3.27米,正面镌刻中、越对照文字:越南范鸿烈士之墓。墓侧竖立烈士墓表,宽1.8米、高2.6米,记述烈士生卒简历。范鸿泰(1892—1924年),原名成绩,越南义安省北圻人。早年加入越南光复团、义烈团,投身越南民族解放事业。1924年6月19日写下《告全世界人民》遗书后,在中国革命者的协助下,以新闻记者身份作掩护,进入广州沙面维多利亚酒店(现胜利宾馆),用-行刺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当场炸死炸伤其随从数人,麦林逃脱。范鸿泰在-包围追捕的危急情况下,跳入白鹅潭壮烈牺牲。其遗骸原葬于先烈路二望岗,墓向西南越南方向。1958年因扩建公路需要,墓由广州市人民委员会迁葬,重建于今址。新墓建……[详细]
75、文德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德楼
  文德楼 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 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周、邓住前室,除床和几把椅子、办公桌子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籍。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的居室,保姆住后室。 1926年初,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迁往万福路南华银行楼上。现文德楼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新被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存完好。 1999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6、天风楼
天风楼
  天风楼 位于广州市二沙头,现为省体育训练基地20栋。著名国画家高奇峰故居。该楼建于珠江岸边,飘出水面,为一座小巧玲珑的两层楼房。北门前以4米长小桥与树木葱茏的土堤相通,门旁嵌有“天风楼”石匾。小楼为混合结构,平面近方形,下层边长10米许,上层有收分,边长6米许,绿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木楼板上铺花阶砖,四壁木板墙裙。下层以砖墙及彩色玻璃屏门间隔,东南为卧室,西南为客厅及内阳台,角上以小曲桥通出码头。上层全为画室。清风徐来,盛夏中亦觉遍体清凉,高遂以“天风”名楼。现楼尚保存完好。 高奇峰(1883—1933年),少随兄高剑父学画,曾东渡日本深造。他融合日本的绘画技法,形成自己的画风,并致力国画革新,与高剑父、陈树人共创岭南画派。回国后,因积劳成疾,在天风楼静养作画,就近延请颐养院柯道医生治疗,……[详细]
陈济棠公馆
  陈济棠公馆 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是一座园林住宅。建于1930年,由公务局技佐罗明聿设计。建成后成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1949年7 ━9月,解放大军渡江东后,蒋介石曾在此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并与李宗仁密商策划坚守大陆。 公馆院门向东,门内建八角亭,主楼建在院子中部,北面建附楼,南面原有水池和假山,现水池假山处已建了办公楼。 主楼高二层半,坐北向南,砖、混凝土混合结构。外墙红砖砌筑,南面为入口,门顶端处施山花;立四通柱承托二楼的出檐。门厅后设梯上二楼,两侧设房间,内有壁炉,地面铺水泥花地砖。二层顶为天台,前部建穹窿顶亭子,后部建房舍。二楼后面有梯通向附楼。 附楼高二层,分东西二楼,红砖砌筑,靠南面为走廊,北面设房间。东楼盖绿琉璃瓦。现为省妇女联合会……[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位于广州市府前路,即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前月台。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检阅台上空悬挂着一幅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入城式暨庆祝中广州解放大会”的大红布横额。到处红旗招展,气氛热烈。受检阅的部队有十五兵团和粤赣湘边纵队。广州各界群众20多万人参加庆祝。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邓华、赖传珠、肖向荣、方方、尹林平、李章达、朱光等军政-。受检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在市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6、248号(原文明路13号及13号之一),是一座两间紧邻的两层半砖木结构的楼房,深15米、宽9米。坐南向北,东南西三面紧靠民房,北面临街,有骑楼。前半部三层金字架瓦顶,后半部两层,顶为两个平天台,在二、三楼临街处有阳台,里面中部有门相通,两间连成整体。 1924年12月中旬,胡志明从莫斯科到广州,次年,在此改组了越南革命组织“心心社”,吸收胡松茂,黎鸿峰等人成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劳动党的前身),提出推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组织工农兵政府,联合各国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以此为会址,编印《革命之路》,秘密输入越南;并在此举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 三楼东边有一厅两房是胡志明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三楼西边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的课室和……[详细]
团一大旧址广场
  位于越秀南路与东园横路交界处的“团一大”纪念广场是广东省首个共青团历史文化主题纪念广场,总建筑面积约为3744平方米,沿越秀南路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东广场面积1404平方米,主要是绿化景观,供游人休憩;西广场面积2340平方米,坐落着纪念广场的主雕塑,主雕塑旁不远处是“团一大”纪念广场志愿驿站。“团一大”纪念广场通过单位预约日程的社会化管理方式进行活动管理,并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预约方式包括现场预约和网上预约两种。计划在广场举办活动的单位需提前通过广场志愿驿站或登陆“志愿时”网站进行预订,并填写《“团一大”纪念广场公益活动举办申请表》,经统筹安排后,可在现场开展活动。在广场内举办活动,须符合公益、健康、文明的原则,禁止举办商业性宣传和展销、促销活动来到“团一大”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