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旅游

荔湾区旅游景点介绍

  广州市市郊一区农会于1924年8月15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谢家祠成立,是广州市成立最早的区一级农民协会。农会在谢家祠训练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指挥农军参加二次东征,参与平定商团、杨刘军阀叛乱,支援省港大-;还与广三铁路工人一起组建广州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参加广州起义。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近代洋行仓库和码头旧址位于荔湾区白鹤洞新马路一号、芳村大道东信联路29号、芳村大道东48号、白鹤洞南枝围1号、芳村大道中广州市港务局河南港务公司第二港务站内、芳村大道沙涌南侧、海珠区龙凤街革新路124号、革新路新民八街36号。包括龙唛仓旧址、花地仓旧址、渣甸仓旧址、德士古仓库旧址、日清仓旧址、美孚仓旧址、太古仓旧址、大阪仓旧址及相关的码头旧址。2008年12月,被公布为,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协同和机器厂创建于1912年,前身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陈沛霖、陈拔廷在芳村大涌口开办的协同和碾米厂。1912年与何谓文合股扩大成协同和机器厂,专门生产柴油机。1915年该厂成功仿制4缸44.3千瓦两冲程热球式柴油机。1918年又生产出117.7千瓦、用压缩空气启动、可逆转的两冲程柴油机,安装在轮船上航行于珠江,引起航运业重视,遂继续仿制了两冲程和四冲程柴油机多种。1930年在香港开设分厂。1937年,该厂累计生产了各种规格的柴油机383台/1.68万千瓦,有设备85台,职工340人,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机器厂,产品行销华南、东南亚和加拿大等地。广州沦陷后,厂房设备遭日军劫掠一空。抗战胜利后,恢复机械维修业务。1956年,有9家小型机器厂并入,成为一家专业生产柴油机的工厂。1966年改名为……[详细]
  银行会馆旧址位于荔湾区珠玑路连珠巷18号珠玑路小学内,年代为清。2008年12月,被公布为,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通烟雨井遗址
  大通烟雨井遗址,又称烟雨井,位于花地河口东南侧(现恒荔湾畔)。烟雨井内径0.8米,外径1米,井深3.8米,由15层石圈迭砌,石圈由灰色砂岩打凿而成。烟雨井是广州千年古迹。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大通烟雨”均是羊城八景之一。“烟雨井”与中山纪念堂旁边的“越王井”并列为广州历史上两大著名古井。在日军占领芳村期间,大通寺被毁为废墟。这一美景从此在人间消失。“大通烟雨”得名于大通寺和烟雨井。据传在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烟霞;天气晴朗,从井口可看到白鹅潭之帆影;夜深人静,从井口可以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弦歌之声。清同治《番禺县志》卷五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又传烟雨井通白鹅潭,一次寺中水工挑水时不慎把扁担掉落井中,后来在白鹅潭上发现,故有“扁担放井流,白鹅潭上收。……[详细]
  德国教堂旧址位于荔湾区芳村大道东。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信义路5号钟楼及礼拜堂:从文物本体向东、北、南各延伸5米,西至西侧规划路东边线。办公楼:西至信义路现状路西边线,其余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北楼:东、北、南从北楼外墙外延5米,西至西侧相邻建筑东墙线。钟楼及礼拜堂、办公楼:东至珠江岸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北楼:西至西侧相邻建筑西墙线一线,北从保护范围外延约15米,其余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详细]
  荔湾协和堂位于荔湾区西增路18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内从建筑外缘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详细]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贵宾楼位于荔湾区龙津西路151号泮溪酒家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龙津西路规划路西边线,北至泮溪酒家建筑北墙线,西至迎宾楼西侧庭院西走廊外缘边线一线,南至迎宾楼南侧3层建筑西北、东北外立面。东至龙津西路规划路东边线,东南至荔枝湾路现状路东南边线,其余从保护范围外延约30米。建设控制地带:23……[详细]
  同盛机器厂旧址位于荔湾区花地街道新隆沙社区上市路镇东街广安里1号,年代为清末民初。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同盛机器厂房(巧明火柴厂的附设厂房)和5栋住宅楼房。……[详细]
和平路侨批局旧址
  和平路侨批局旧址位于荔湾区和平东路50号,年代为清末民初。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广东侨乡地区盛行着一种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侨批(“批”为潮汕、梅州等地区对书信的俗称,在江门地区又称为“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特殊文献遗产。它不仅是书信,还是侨乡一个与外部世界广泛联系的档案文献见证,是集体记忆遗产。目前,广东、福建共有16万件,其中广东占14万。侨批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历时150多年。2007年初广东省档案局牵头,联合各地启动了抢救和申遗工作。经过6年来的多方努力,2010年成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2012年5月入选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今年6月,在韩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详细]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
  广东邮务管理局旧址,即广东邮务管理局大楼是一幢近代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该楼坐落于沿江西路43号,由英国建筑师丹备设计,1916年落成开业。该楼平面略呈梯形,坐北向南,面积1740平方米,南主楼三层,北副楼二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立面以希腊爱奥尼式巨柱通贯二三层,造型优美典雅。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2、通福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福桥
  通福桥(五眼桥),位于石围塘街五眼桥村,横跨秀水涌,桥长44.6米,宽2.9米,是一座五孔石拱桥,广东人称孔为眼,故又称五眼桥。桥的造型和结构别具特色,宽孔薄壳,五孔以中间一孔最宽,其余四孔稍窄,两边对称。桥两头为台阶式,石级坡度小,便于轿马上落。桥于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户部尚书李待问(南海人,明朝万历1604年升为进士,官至都御史,后因母病辞官归乡)捐建。历史上,该桥为省佛大道第一桥,是交通要道。清朝嘉庆年间,该桥曾重修,并保存至今。人们为了纪念李待问,习称李公桥,又因其五孔造型,俗称为五眼桥(广州方言称孔为眼)。清朝康熙三十年(1691年)《南海县志》刻本卷二建置志桥梁一目载:“李公桥在厚水村,邑人户部尚书李待问建”。卷一十一载:“李待问,字葵如,登万历甲辰进士”,并评价:“待……[详细]
小画舫斋
  小画舫斋位于广东广州市龙津西路逢源大街21号。新加坡华侨富商黄氏家族的别墅,黄景棠于清末改建,落成于光绪壬寅年(1902)。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园林建筑。因内有船厅,故名小画舫斋。1956年,黄氏后人黄子静、黄明伯等将此园林建筑献给政府,让群众旅游观赏。黄景棠字诏平,广东新宁(今台山)人,其父黄福是知名侨商。他在新加坡度过童年,青年时回国。27岁拔贡,后有候选道官衔,但未任实职,主要致力于工商业,是清末广州商界参与政治活动的活跃人物。1905年广州总商会成立时任坐办,1907年与一些有新思想的商人组织粤商自治会,后主办《七十二行商报》。在收回路权、澳门勘界、争回东沙岛主权等斗争中表现突出。1911年,在鼓动商人反对铁路收归国有斗争中,黄被官府威胁恐吓,被迫远赴南洋,至民国成立后才重返广州。黄……[详细]
小蓬仙馆
  小蓬仙馆位于花地街上市新隆沙东,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重建,为水磨青砖的三进建筑,坐北向南,有大殿、精舍,殿后有小花园,曲径清幽,亭台山石,风景秀丽。光绪年间,仙馆被改名为“七公祠”、“八公祠”,并被用于兴办学堂。建国后,曾为芳村公安分局和芳村文化馆所占用。1958年,这里成为炼钢场所,受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前殿和两边侧房,但仍可窥其建筑水平之高。前殿正面石额“小蓬仙馆”为80厘米丁方隶书,苍劲有力,两座侧门的门楣上方书有“清镜”和“平砥”字样。前殿山墙檐下一排烘托,上有“花开富贵”图,均为砖刻,线条清晰,刻工精细。檐下一块长约10米、宽40厘米的长幅木刻浮雕,雕有花果蔬菜图案20余组,极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木刻艺术品。仙馆中种有白兰,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誉。小蓬仙馆是何人所建,……[详细]
六松园古石桥
  六松园古石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醉观公园内,建于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石桥原来是清代花地六松园中的一景观。六松园原为潘有为所建,潘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康有为、张维屏曾在此寄居,该石桥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并写下不少诗文。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桥异地重建在醉观园内,今整体结构保存完整。该桥用花岗岩石料砌筑,属单孔拱石桥,桥长6.2米,宽2米,南北走向,南接公园小道,北连公园盆景区。……[详细]
西城门瓮城遗址
  广州西城门瓮城遗址位于中山路与人民中路交界点的西南侧,是迄今发现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唯一城楼基址。瓮城遗址是在1996年配合城市基建工程时被发现的,瓮城平面呈“H”形,南北长50余米,东西宽18米。1996年及1998年文物部门先后两次对瓮城遗址南段进行发掘,清理出残存的“L”形基址。1999年7月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生大押旧址
  建于民国初年的宝生大押,位于今日的中山七路22号后座,于1999年7月以“中山七路旧当铺”之名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宝生大押有两座互相紧挨的碉楼,位于西边的三层高碉楼为当铺,是大押接收典当物品的铺面(即“副楼”);位于东边的五层高碉楼为当楼,是用于储存抵押物的仓库(即“主楼”)。宝生大押是当年的广州第三大当铺,而同在中山路上的东平大押则是广州第二大当铺。如今两座当铺都保留下来,见证着广州城市变迁,其本身也是广州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证。宝生大押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已于2013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准公布,详细如下:保护范围:东至长庚首约1、3、5号西墙一线;南至中山七路北边缘;西至文物本体西外缘;北至四甫水脚1-1、1-2、3号南墙一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人民北路东边缘与西门瓮城的建控……[详细]
38、陶陶居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陶居
  陶陶居现址在第十甫,是广州饮食业中的老字号之一。其创办时间一说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一说是公元1893年(光绪十九年)。但后来因经营不善,后继无人,曾经在1927年(民国16年)因巨债而倒闭。直至1933年(民国22年)重开。1949年广州解放后,陶陶居从公私合营企业过渡到国营企业。从1958年到1964年,多次评为广东省、市红旗单位。“文革”初期,陶陶居一度易名为“东风楼”,至1973年才复原名。1983年,与港商合作经营。1987年重新转为国营企业,不断拓展经营。1988年,在四楼增设广东音乐荼座,融娱乐于饮食之中。1989年初,在一楼增开超级饼屋,设有可供路人-的生日蛋糕裱花间,增加顾客自选贺词与图案的服务。经历三十多年,到1990年代,国家市场经济改革,陶陶居亦是从众多国企中变……[详细]
39、莲香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莲香楼
  莲香楼位于广州市西关第十甫路67号,是一间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有“莲蓉第一家”之称。它生产和制作的优质莲蓉食品远销北国南疆,并遍及海外各地;它经营的茶饭酒席也颇具特色,除广州的老铺外,还在省港开有分店及联号,近百年来,该店“四度变化,四次起家”,在不断的改革变化中,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独树一帜于广州饮食行业之中。原来“莲香楼”的“莲”字,并无草花头,叫“连香”,创设于清光绪年间。因侧有连登巷,故名。当时的“连香”,实际上是间“糕酥馆”,专门制作结婚响糖、礼饼和包办筵席,规模不大,那时该店以莲蓉为馅料制作的饼食,已颇有名气。经营由陈维清负责,亲自制作,自产自销,业务有限。宣统二年(1910年),陈维清退出,将店让给谭新义、区汉波、陈萼生、颜以庄、谭晴波、陈鉁富,招锦堂、杨殿芬、陈逸琹九位接……[详细]
车歪炮台
  车歪炮台 原名大黄滘炮台。位于广州市南石头附近珠江中流的龟岗岛上,距白鹅潭水路约10里。岛的面积不大,地势险要,水道南通香山(今中山),东南通黄埔,为商船、军舰从珠江南航道进入广州的必经之地。船从虎门到岛前,必须转舵通过,船体侧露于炮台前,故此俗称车(舵车)歪炮台。 炮台建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二月,由两广总督阮元会同巡抚陈若霖奏准添建。安装大炮22门。炮池向东南,为灰沙三合土结构,现有护墙遗址长约40米,炮池多已毁坏。岛中有药局一座,是存放弹药的仓库,保存尚好。 咸丰六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初,英法军舰进犯珠江,遭到广州军民顽强抵抗。敌军退守车歪炮台待援。1922年7月10日,孙中山率“永丰”等舰通破车歪炮台,遭陈烱明叛军顽抗,“永丰”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