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旅游

    太原市旅游景点介绍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清徐县东于镇洛池渠村,占地面积822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太原城及清源、太原、徐沟三县同时沦陷,阎锡山政权的清源、太原、徐沟3个县政府退守洛池渠村。1938年1月,中共清太县抗日政府在杜里坪成立,6月,根据国共合作的需要交由阎属八专署委任的县长接管,成立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洛池渠村一度成为清太徐地区国共合作抗日的中心。1939年5月,“洛池渠惨案”发生,洛池渠抗日民主政府转移至杜里坪及其西边山区。直到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中共重新组建了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建筑坐北朝南,东西37米,南北28米,由东、西两院组成。……[详细]
      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迎泽区郝庄镇捐子村西,占地面积657.20平方米。1948年10月,小店镇战斗结束后,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进抵太原东山地区和太原以北地区,司令部驻扎在捐子村。在7纵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取得风格梁、牛驼寨战斗的胜利,解放了黄寨、泥屯、兰村等地区。在战役转入围困休整阶段后,7纵司令部政治部展开对阎军的瓦解争取工作。彭绍辉司令员在这里直接领导了对阎第33军71师起义的争取工作。1949年2月,第7纵队番号改为第1野战军第7军,4月,参加了太原外围作战和城垣的总攻,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余人,为太原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太原解放后,第7-移至晋源县城,而后挺进大西北。旧址坐北朝南,为四合院落布局,中轴线有大门、南房、正房窑洞,两侧有东西房。正房窑洞有3孔,券建在一座自然形成的……[详细]
      八路军太原办事处遗址位于杏花岭区坝陵南街。1936年5月25日,毛泽东致信阎锡山,向其提出联合中共、抗日反蒋、建立共同战线的主张,并派出红军将领彭雪枫赴太原与阎锡山秘密洽谈。彭雪枫到太原后,由南汉宸陪同与阎锡山会晤,递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后经双方商定,红军在太原建立秘密机构,联络站办公地址确定在首义门内 “基督教青年会”后院6号。1937年3月,经阎锡山同意,彭雪枫在新满城街30号设立电台,全体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家庭,对外称“彭公馆”。中共北方局迁来太原时,刘少奇、杨尚昆等一度也住在新满城街30号联络站内。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为适应八路军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新形势,联络站8月下旬迁入太原坝陵南街8号成成中学校内。8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太原办事……[详细]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
      晋西北三地委旧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席岭村席国栋院,建筑占地面积307平方米。1939年2月,中共晋西北区委将中共静乐中心县委改称中共静乐地委,慕纯农任地委书记,饶斌任副书记。1940年9月,晋西区党委、晋西北行署决定专署与地委对应,撤销静乐地委,新组建晋西北三地委、三专署,辖静乐、岚县、阳曲(西)、宁武、崞县(西)、忻县(西)等地,地委书记先后由慕纯农、张雪轩担任。1942年8月撤销晋西北区党委,成立中共晋绥分局,三地委归晋绥分局领导。12月,晋绥四地委并入三地委,地委机关由娄烦迁入临县。晋西北 (晋绥)三地委在娄烦期间,地委、专署机关先后在娄烦镇、水峪村、席岭村、进善村及细米沟等地驻扎,领导人民进行普选,开展献粮、献金、献鞋、扩军“四大动员”,为建设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侵略立下了赫赫功绩。旧……[详细]
      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旧址位于杏花岭区精营东边街17号,占地面积421平方米。1936年9月18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在太原成立。同年10月,薄一波接管牺盟会。1937年4月22日,在薄一波的直接领导下,牺盟会太原委员会成立,下辖5个区,主要负责太原市工人、学生和各阶层的组织发动等工作。旧居为清代民居建筑,从成立到太原沦陷前,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租用此民居办公。旧居坐西朝东,中轴线建有东房、正房,两侧为南、北房,大门开在东北隅。正房原为市委会议室和总务股,面宽5间,明间悬山卷棚顶抱厦,柱间透雕。南、北房各为5间,分别为牺盟会少年儿童团办公室和牺盟会太原市委员会办公室。旧址建筑形制保存基本完好,正房墙体变形。2003年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晋绥八分区旧址
      晋绥八分区旧址位于古交岔口乡关头村西,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存有正殿、配殿15间,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区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11月,罗贵波调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随后移驻关头村。1943年冬和1944年2月,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路经关头村小住。1944年9月间,盟邦记者团前去参观,在关头逗留数日。同时,黄河日报社、印刷厂、分区电台曾移驻关头村。作为交通要道,八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了运送伤员、粮食、弹药、文件等艰巨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陆定一、陈赓、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七大代表以及其他干部三千多人,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1979年……[详细]
    淖马战斗遗址
      淖马战斗遗址位于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办事处淖马村北。整个淖马要塞包括淖马主阵地和周围小山头组成的1号至9号阵地。阎锡山以其主力精锐部队第8总队、另配有保安六团驻守淖马阵地;以30师全部和40师两个团组成机动兵团,随时增援和组织反扑;以城东黄家坟、剪子湾、大小东门、双塔寺等炮群作为火力支援。1948年10月26日16时,华北军区第15纵队向东山四大要塞之一的淖马的国民党军第30军和暂编第8总队发起攻击。至27日拂晓,攻占淖马主阵地。此后两天阎军连续组织19次反扑,均被我15纵杀退。部队乘胜追击,又夺占6个阵地。第44旅政治委员李培信不幸牺牲。11月10日,15纵向淖马炮碉发起突袭,成功占领炮碉。12日,守军暂编第8总队五百余人战场起义,我第15纵队占领淖马全部阵地。20世纪90年代因城区改造,淖……[详细]
      围困娄烦战斗遗址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旧娄烦村山石梁。1942年8月21日,日军侵占娄烦镇,在城西北的山石梁上修了1座大雕堡,在娄烦镇内黄土圪洞的衙门圪塔修了1座大碉堡,大碉堡周围修了4座小碉堡,与山石梁炮台遥相呼应。日军以此为据点,对娄烦人民进行-与统治,拔除这几座碉堡成为娄烦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目标。1944年秋,抗日战争转入战略-阶段。8月中旬,静乐县委、县政府、晋绥八分区二支队和静乐二区区委、区政府在蒲峪村成立指挥部,决定采用挖地道炸碉堡的方法炸掉娄烦衙门圪塔上的日军碉堡。二区民兵共挖了520米地道,将250公斤0安放在东南方向两个碉堡底下。静乐二区民兵及群众组成云梯队、镢头队、担架队、运输队、慰劳队积极参战。9月25日,林海清支队长一声令下,两个小碉堡飞上了天。随后抗日军民很快占领西……[详细]
    草庄头战斗遗址
      草庄头战斗遗址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草庄头村西300米的山梁上。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此构筑钢筋砖石据点,中有主碉,西有巷道并有住宅十余间,四周有若干小碉堡,面积约三千平方米。曾住日军一个小分队,伪军六十余人。凭借地势险要和筑起的碉堡,日军控制着草庄头一带和玉道川的大片地区,经常四处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草庄头一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伪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决定拔除这个钉子。1943年3月起,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和周围民兵围困据点达6个月。9月18日,晋绥八分区副参谋长吕怀忠率领分区6团6连和清太徐游击大队以及周围各村民兵,由山后小路登上山冈,在内线伪军协助下,一枪未发就俘虏了草庄头据点内的全部伪军。接着,顺着地道插入日军主碉大院驻地,把睡梦中的日军重重包围。据点里的23名日军除一名逃跑外……[详细]
    东山头事件遗址
      东山头事件遗址位于阳曲县凌井店乡西头村东山头自然村。1948年3月25日,东阳曲县第三区委在东山头村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直机关干部和三区全体干部及各自然村村长、贫农团长、民兵干部、妇女干部共一百三十余人。会议的任务是传达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以巩固扩大胜利成果。3月28日,会议结束后因天色已晚,县、区干部仍分散到老百姓家中居住。因土改中遭到清算斗争的不法分子企图报复,便将东山头召开区委扩大会议的消息报告给驻东黄水的阎军,县、区干部遭一千余阎军包围。区委书记田喜、区长李二圪旦、武工队长李玉拴等参会同志以居住点为单位组成战斗小组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因寡不敌众,大部分干部战士牺牲,一些群众也惨遭-。在东山头事件中,东阳曲县干部群众26人遇难、78人被捕。现东山头……[详细]
      牛驼寨战斗遗址位于杏花岭区中涧河乡牛驼村老爷岭中心,占地近3万平方米。牛驼寨要塞始建于日伪时期,日军在这里修建了永久性地面工事、地下隧洞和雷达站。经过阎军的加强之后,以10座主碉为阵地支撑点,每座主碉周边,又有若干个副碉或火力点拱卫。除2号碉为2层片石碉堡外,其余主碉均为3层片石碉堡,3层片石之间又灌注了2层钢筋混凝土,壁厚超过1.5米。在这10座主碉中,位于要塞中心的是10号炮碉,指挥碉则是东南方位的4号碉,因为4号碉是在老爷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此又被称作“庙碉”,它统帅着最为顽固的牛驼寨要塞,是名副其实的“碉王”。1948年10月小店战斗后,第1兵团前委讨论决定首先攻占东山,从东北、东南及正东方向逼近太原,相机攻城。从10月17日起至11月13日,晋绥野战军第7纵队所属独立第4旅、第6……[详细]
    石槽事件遗址
      石槽事件遗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石槽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1942年3月,为贯彻县委对敌工作指示,盂(县)阳(曲)委第二区区委书记赵丰源、区委副书记孟沛元、区长高山等7名同志从庞家庄转移到石槽村开会。因叛徒告密,驻南温川日军山崎小队长带领三十多名日伪士兵包围会议地点刘天德家。赵丰源、孟沛元、高山等区县干部突围时壮烈牺牲。石槽事件发生后,石槽村成为日军推行“三光”政策的重点村,约一年间,驻南温川日军对石槽村进行了十多次 “扫荡”,先后杀害抗日军民33人。1943年4月,盂阳县委抗日民主政府在石槽村召开悼念死难英烈大会,为纪念革命先烈和遇难群众,石槽村公所在村口立起一座“死难英烈永垂不朽”的石碑,并将33位死难者的名字刻在石碑上。遗址因年久风化,残存窑洞已坍塌。……[详细]
    风格梁战斗遗址
      风格梁战斗遗址位于尖草坪区阳曲镇风格梁村。风格梁,海拔1059米,登高可俯瞰阳曲县南部和尖草坪区北部平川。火力可控制南北铁路、公路交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阎锡山固守太原时的重要防御阵地之一。阎锡山曾把太原防线比喻为“人”字形阵地,风格梁即为“左眼”。阎军在风格梁一带共筑有碉堡16个,现村委会所在的“北梁顶”即地堡、碉堡最集中处,原有 “梅花碉”、“子母堡”、“半腰式”8个。现存有碉堡两个,一个在南面的 “梨树顶”,一个在西边的 “礼花帽”。1948年10月6日,西北野战军7纵独12旅、警备2旅等发起强攻风格梁战斗。我军占领风格梁高地后,阎军集中整编30军、68师拼命反扑。担任前沿指挥的独12旅59团团参谋长王鼎新组织部队反击。经过7昼夜激战,我军攻克太原东北重要据点风格梁,歼敌第68师……[详细]
    小娄峰事件遗址
      小娄峰事件遗址位于古交市常安乡小娄峰村。1942年1月1日,中共清太徐、榆太祁县委和县政府、七专署机关及清太徐游击四大队、120师手枪队全体指战员进驻小娄峰村,准备召开七专区党政干部扩大会议,整编部队,总结工作,部署对敌斗争。由于领导轻敌麻痹,3日拂晓,遭到太原、古交日伪军三百余人轻装突袭时,四大队等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激战中,张振福等32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清太徐县委书记肖靖、七专署专员李晓等六十多人负伤,四大队一连连长孙法等30人被俘,清太徐、榆太祁党政干部和部队遭受严重损失。小娄峰村也蒙受较大损失,25头牛、11头驴、骡全部被日军抢走。……[详细]
      籍营惨案遗址位于阳曲县杨兴乡杨家掌村籍营自然村东北约100米处的土梁上。1941年1月18日,因叛徒告密,驻阳曲县南温川的日伪军三十余人包围了籍营村,村里的男女壮年大都顺着村后的山沟转移到村北山沟里躲藏起来。老弱妇孺,因行动不便钻进村东沟崖上的存放柴草的一个窑洞里躲避。日军进村后四处搜查,当听到窑洞里有小孩哭声时,残暴的日军小队长吉田让伪军点燃了堵在窑洞口的柴草,躲避在洞内的27名老弱妇孺全被活活烧死。遗址附近现存旧窑洞3眼,距地面约15米,因自然侵蚀,窑口坍塌,基本封堵。……[详细]
    梁鸿山战斗遗址
      梁鸿山战斗遗址位于阳曲县高村乡西兴庄村与河庄附近梁鸿山地区。1938年2月,为配合国民党军-太原,八路军总部指示120师破袭同蒲铁路崞县至阳曲段。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指挥120师主力展开同蒲铁路破袭战。至27日,359旅717团攻占平社车站,计破坏桥梁8座、拆毁铁路二十余公里,炸毁敌军用火车3列、汽车十余辆,切断北起忻县麻会、南至阳曲高村间的交通。2月27日,从太原出动的日军一千多人,乘装甲车沿铁路向石岭关、平社等地进犯,企图打通铁路交通。日军到达高村火车站后,立即向北推进。在梁鸿山,与贺龙事先部署在这里的358旅716团相遇,独臂将军贺炳炎团长率部与日军激战半日,形成对峙。贺龙命358旅旅长张宗逊调715团参加战斗。下午4时,王尚荣团长率715团赶到梁鸿山。黄昏,两个团同时发起攻击,与日军……[详细]
    洛池渠惨案遗址
      洛池渠惨案遗址位于清徐县东于镇洛池渠村西,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1938年至1939年洛池渠村为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39年5月,驻清源县城日军进攻清太徐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洛池渠村打谷场杀害包括武根全一家五口在内的群众和干部三十多名,烧毁房子十余间,抢走羊一百多只、大牲畜15头。此后日军又6次血洗洛池渠,先后7次杀害干部群众八十多人,烧毁房屋三百多间,抢走大牲畜五十多头,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洛池渠惨案。为追念被日军杀害的干部群众,东于镇洛池渠村拟在惨案原址立碑。……[详细]
      王兴坪惨案遗址位于阳曲县侯村乡上阳寨村王兴坪自然村,分布面积约3600平方米。1938年6月5日 (五月初八),驻太原日军松本、三冈部队及伪军千余人,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独立营驻地王兴坪村。在一阵狂轰滥炸后,日军向村内猛烈攻击,独立营指战员一边转移群众,一边奋起反击。经激烈战斗,独立营大部突出重围,但部队伤亡很大,八十余人在战斗中牺牲。独立营突围后,日军对只有七十来户的王兴坪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王银喜全家8口人,除他随独立营转移外其余全部遇难,其中85岁和83岁的两位老人被日军扔到院中谷草堆里活活烧死,大儿子被日********挑开肚子。日军共杀害无辜村民41人、抓走13人。此外,日军还烧毁房屋114间,炸毁窑洞73眼,打死大牲畜38头,抢走和烧毁粮食、……[详细]
      晋阳堡惨案遗址位于晋源区晋源街道办事处晋阳堡村西北,分布面积约两千平方米。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的当天,守卫太原城的晋绥军有七十多人撤离到晋阳堡村附近时,与日军遭遇,因火力不支退至村西北龙天庙内,被日军包围缴械后全部用机枪射死。当天下午,日军又将晋阳堡村重重包围,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搜捕大-。日军在村东打谷场,将手无寸铁的农民宋富魁、郝变喜、宋四魁、郭二货等7人杀死。而后以窝藏抗日部队的罪名,将村中所有在家的男子26人抓住,押到村西头场院附近,用刺刀顶住群众的胸脯,杀害了宋满只、郝金全等22名群众。傍晚,日军又在村中放了一把大火,将村中的门扇、板凳和家具等物全部烧毁。大-后,全村男劳力所剩无几,14名妇女守寡,10家成了绝户。20世纪80年代村民在此立纪念碑。2009年11月,晋阳……[详细]
    周洪涛牺牲纪念地
      周洪涛牺牲纪念地位于古交市原相乡上石沙村东北梁上的青松岭。1940年6月8日,太原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周洪涛和董一飞一行6人从平川前往八分区向领导汇报工作。他们抬着一架油印机以及文件、白洋布、毛巾、纸张、铅笔等物品。行至河口时被日伪军盯上,一直尾追。行至上石沙村附近一条沟时,周洪涛和董一飞阻击日伪军,掩护其他同志转移。在与敌人的搏斗中两人壮烈牺牲。时任上白泉行政村村长张万吉等人听到噩耗后,将两位烈士安葬于上石沙村东北梁上之山峁。1987年春,周洪涛的儿女寻访到烈士安葬地后,将烈士的遗骨运回原籍安葬,部分骨灰安放到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为了永远铭记烈士英名、缅怀烈士的崇高品德,村民现场共议,把埋葬烈士之山峁定名为青松岭。周洪涛(1911-1940)原名崇义,字洪涛,陕西西安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