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 > 禅城区旅游

禅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龙塘诗社
  龙塘诗社建于民国初年,由李众胜堂主人李兆基所建。主楼和副楼平面布局呈“L”形分布,围墙与李众胜堂祖铺相连,主楼为仿西式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副楼为后期加建。龙塘诗社是清末佛山砖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龙塘诗社位于李众胜堂保济丸祖铺东侧,原址原为其制药总工厂,该厂20世纪初期由李众胜堂创始人李兆基创建。龙塘诗社的建筑和庭院景观墙,与西面李众胜堂祖铺东外墙围合成中间庭院。在李兆基的大力支持下,原本位于朝市街(现普君北路舒步街附近)陆沈园内的石龙诗社迁往文明里,后得李兆基鼎力资助,让诗社成员常在此活动,成这本地文人墨客以诗文会友雅集的场所,并正式更名为龙塘诗社.龙塘诗社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佛山科学馆,位于佛山市汾江南路繁华路段,建于1985年。为了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让群众走近科学、理解科学,佛山市政府于2001年8月拨款改建科学馆,2003年3月19日科学馆正式对外开放。经改建后的科学馆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宗旨,是对广大群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2003年佛山科学馆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新的科学馆设置四个常设展览区,包括儿童天地、生命科学展区、信息科学展区和智慧天地。共有82件展品,展品体现了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以互动、参与型为主,让观众在参与中领悟科学、体验科学。另外,设置了采用4D影视特技处理的4D影院;设备一流的天象馆;可以发挥游客想象力的小博士科技园,其中包括陶艺坊、未来工程师工作室和电脑机器……[详细]
  岭南明珠体育馆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季华五路,于2004年4月动工,2006年6月建成。岭南明珠体育馆占地22.3公顷,是由日本仙田满株式会社环境设计研究所设计,整个体育馆最多能容纳9500多个观众。是CBA佛山龙狮俱乐部主场馆。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大道北79号类型:体育场馆游玩时间: 建议2-4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石湾公园
  石湾公园占地245亩,与著名旅游景区南风古灶相邻,是一个陶瓷雕塑主题公园。园内主要景点包括:世界最大的陶瓷人物雕塑《陶女》,向你诉说石湾的来历;规模宏大壮观的“中华之光”陶柱群,记载华夏五千年的辉煌;中外陶艺大师独具匠心的柴烧作品,散发出陶瓷艺术的无限魅力;世界上最大的网式孔雀生态观赏园,一千多只五彩缤纷的孔雀让人大开眼界。。。石湾公园是赏陶、看孔雀的好去处!。石湾公园就是个湖公园,跟一般的公园差不多,不过公园旁边有个马桶瀑布蛮壮观的适合拍照。还有一个陶祖师庙,免费进入。屋顶的陶瓷装饰很值得看看,如果对宗教和陶瓷艺术没兴趣的话可以忽略这里。景点位置:广东佛山禅城区和平路石湾公园和平路6号交通:乘坐101路、109路、120路、134路、137路至“石湾站”站下。……[详细]
岭南天地
  岭南天地毗邻佛山祖庙,这里有着大片的清末民国时期的岭南民居风格建筑,其中不乏珍贵历史建筑,镬耳墙、青砖屋、石板路、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每一处都极具象征意义。沿街商铺不断,咖啡厅、陶艺店、文艺杂货铺等,与这些古旧房屋完美并存,令人流连忘返。游玩岭南天地,大多以漫步休闲为主,这里的简氏别墅、龙塘诗社等历史建筑均保存完好,沿街的诱人美食、文艺商铺都值得慢慢发掘。白天这里有老屋和郁郁葱葱的古树,等到华灯初上,在霓虹灯的照耀下,这里又显现出了城市的时尚感,非常有意思。佛山岭南天地以祖庙、东华里、历史风貌区为发展主轴,用现代化的手法保护和改造片区内的22幢文物建筑及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延续历史街巷,创造尺度适宜的开放空间,佛山岭南天地规划净用地面积52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50万平方米,整个项目不会照……[详细]
铁军公园
  铁军公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的汾江西路,江湾立交桥畔,地处闹市,总面积13000平方米,于1991年7月1日奠基,同年10月l日建成。铁军公园设计新颖,环境优美但又不失庄严。公园正门,是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铁军广场,陈铁军烈士的全身塑像高高耸立在广场中央,供人瞻仰。铁军公园是我市各界人士在清明及革命纪念性日子凭吊的地方,是目前禅城区少有的纪念性主题公园。特别是每年的清明期间,许多机关、企业、社区、中小学校、部队都会组织机关干部、群众、师生、官兵等人员到公园举行祭奠、扫墓、宣誓等活动。铁军公园已成为褒扬革命烈士,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在公园西北角,有一座占地250平方米的陈铁军烈士纪念馆,设在馆内的陈列室有一尊陈铁军烈士的石膏半身像、介绍陈铁军烈士事迹的展……[详细]
佛山市档案馆
  佛山市档案馆位于禅城区岭南大道北12号市政府大院4号楼。规模和主要设施:佛山市档案馆是市人民政府赋予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正处级事业机构,是市内唯一的地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佛山市档案馆大楼共8层,建筑面积3997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面积1620平方米。库房可防盗、防火、防雷、防震等。库房使用铁质档案柜和密集架,配备了消毒设备和自动消防系统,安装了空调系统。馆内设有档案展览室、阅览室、图片处理室、档案整理室、修裱室、档案消毒室等,服务和技术用房面积约500平方米,配备了复印机、照相机、刻录机和扫描仪等必要设备,这些都为市档案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开发社会功能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管理机构:佛山市档案馆与市档案局合署办公,实行局、馆合一体制,市档案局局(馆)长负责全面工作,全局(馆)人员18名负……[详细]
佛山市图书馆
  佛山市图书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地(市)级图书馆,位于佛山市中心,与闻名中外的佛山祖庙相毗邻。图书馆建筑面积近18000平方米,现有藏书67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以及相当数量的电子资源,是珠江三角洲最具规模的文献信息中心之一。除通常的图书、报刊阅览室外,佛山市图书馆还开设了各具特色的网络资讯中心、数字资源检索中心、语言语音室、学龄前儿童阅览室、法律文献中心等,共拥有1200个读者座位。此外,馆内还设置了展览厅、报告厅、培训中心及速印中心,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多功能、高层次、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场所。佛山市图书馆作为1994年佛山市第一批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适应当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趣味和需求,在保持传统优秀活动的基础上,勇于开……[详细]
佛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佛山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于1986年8月成立,是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属市规划局领导,多次被授予全国城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市文明窗口单位等荣誉称号。馆总面积7131平方米,其中本部2020平方米,城市规划建设展馆5111平方米(由于历史原因,本馆分处两地办公)。现有工作人员15名,馆内设有办公室、展馆管理科、业务指导科、技术科、信息管理科。市城建档案馆拥有档案研究员、计算机专业等人才,现有城建档案信息量达155万条,通过《佛山市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在城市规划建设展馆运用《佛山市城市规划景观仿真及激光集成展示系统》、《佛山市规划信息智能展示系统》等技术手段展示城乡规划建设成果。馆藏档案共有21大类96个属类495个小类的档案共约14.5万卷,照片89948张,录像907盒……[详细]
广东粤剧博物馆
  广东粤剧博物馆位于佛山市禅城区福宁路95号兆祥黄公祠内,该祠堂气势雄伟,设计精巧独到,装饰豪华考究,是佛山现存祠堂式建筑的表表者。主体建筑坐西向东,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头门、拜亭、二进、三进、后进等建筑组成,为四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对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室内宽敞明亮,在岭南祠堂建筑中极具代表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这一从传统宗祠向现代博物馆的转变所带来的无形文化遗产价值,该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05年“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荣誉奖”。粤剧又称为广东戏、广府戏等,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详细]
吴勤革命烈士陵园
  吴勤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佛山市岭南大道北57号(原大福路南浦村)。一九五二年,为怀念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司令员、一九四二年农历三月廿三遭蒋匪帮伏击杀害的吴勤烈士,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动佛山市和南海县人民捐石献砖,义务劳动,兴建起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陵园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四周由铁栏环绕,栏高二米多。陵园正门为一座宏伟壮观的二层琉璃瓦牌坊,上层题有“万世流芳”的横匾。陵园中央耸立着近八米高的吴勤烈士纪念碑,碑的下方镌刻着吴勤烈士的生平事迹。纪念碑两侧各有一平方米大小的六角花池,花池前各有一座占地约9平方米的水磨石结构的尖顶凉亭,亭内设有石台和石凳。纪念碑背面相去五米处有三座土坟,分别安葬着吴勤烈士、吴勤胞弟吴俭本烈士、吴勤生前警卫员邓卓英烈士的尸骨。土坟表层附植着长年葱茏翠……[详细]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佛山市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地级市公共综合博物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十个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之一。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位于佛山禅城区祖庙路21号,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祖庙、孔庙、黄飞鸿纪念馆、叶问堂,同时还管辖广东粤剧博物馆、佛山鸿胜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单位。馆藏以地方文物为主,有瓷器、陶瓷、玉器、字画、木雕、端砚、钱币以及佛山地方民俗文物等,共2万件。对外展览以佛山历史,武术文化,粤剧文化,佛山民间艺术等为主题。馆内长年举办“佛山孔庙学童开笔礼”、“佛山黄飞鸿醒狮表演”、“佛山少年黄飞鸿武术醒狮表演”、“佛山粤剧表演”等民俗文化动态展示活动。走进祖庙路旁的佛山市博物馆,仿若置身于巍峨壮观、古色古香的庙宇殿堂。馆内正在举办《佛山武术展览》、《佛山历史陈列》、《粤剧小史展》、……[详细]
张荫垣故居
  张荫垣故居在市莲花路沙塘坊13号,是佛山仅存的两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张荫桓佛山人,字皓峦,号樵野,光绪年间充总理衙门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户部左侍郎,因支持维新变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诬以通俄而被杀。骈散文诗皆卓然成家。画亦超轶,佛山家中置“铁画楼”,著有《铁画楼诗抄》诸集。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大兴土木,不惜耗资巨万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规模相当体面,整齐美观,不仅右侧有小巷纵贯首尾,而且在左右两旁还配置二厅、厨房、储物房以及佣人杂役居室等。主体建筑头进门房、二进大厅、三进内厅和四五六进住宅从西向东排列,为六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三开间通面宽10米,总面积约610平方米。头进门房原于居中置大型木雕屏风,以示其门第之高贵;其大门为回字门口,以砖墙间成左……[详细]
54、谭仙观
谭仙观
  谭仙观又称谭公庙,位于张槎街道大富村南部小土布坊中段。大富谭仙观之谭仙是从惠东县九龙峰谭公祖庙迎奉而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于翌年已酉春三月建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占地300多平方米,三进深,后进为大殿,中座为香亭,布局精巧,庙内灰雕、砖雕、木雕精美绝伦。庙前清溪绿水,东平河水从小布窦流经庙前。20世纪40年代,每年农历六月廿六谭公诞,是村内最隆重热闹的一项民俗活动,演大戏、舞狮、烧花炮,历时三四天。1960年代,在“0”时谭仙观已全部损毁。2006年再次启动重修,拓宽庙前及周边环境。1998年5月,被定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5、塔坡庙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坡庙
  位于祖庙街道辖区福宁路东京果街1号,建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为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结茆讲经”的塔坡岗“经堂旧址,后来信徒建寺,取名“塔坡寺”。若干年后僧人离去,该寺年久失修而毁。唐贞观二年(628年),居民在塔坡岗挖出经堂的三尊铜佛,就地重建塔坡寺,立有“佛山”石榜(原件藏于市博物馆),遂得名“佛山”。塔坡寺毁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拟重建时,塔坡岗已开辟为普君墟,不宜建寺,遂迁址万寿坊重建“塔坡禅寺”(又称经堂古寺)。而该旧址则建为东岳庙,又称塔坡庙,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修,面积较小,通面宽仅4.58米,总面积不足42平方米,竟分为头门和正殿两进,马鞍式风火墙,梁架为硬山搁檩。庙前有水井,相传是唐代始建时所凿,井泉清冽,从不枯竭……[详细]
国公古庙
  位于祖庙街道辖区新安街46号,又称鄂国公庙,始建于明代,是佛山炒铁业神诞活动及祭祀祖师的重要场所,也是佛山现存唯一的古代手工行业的师傅庙,内祀冶铁祖师尉迟敬德(尉迟恭,字敬德,是唐初大将,-鄂国公。传说铁匠出身,且具独特工艺,故铸铁行业祀为祖师神)。民间冶铁炉旁都习惯安放祖师神像,逢初一、十五燃香敬祀。国公庙,清代历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年代多次修茸、扩建而略具规模。清代是佛山“炒铁”(锻铁)钉行西友会馆馆址。包括大门、香亭、前殿和后殿,至今尚保存完好。其山门、香亭及大殿等主体建筑,沿纵轴线由南至北排列,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及同治二年(1876年)重修并修缮后的面貌,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该庙山门庄重而瑰丽,石额镌题“国公古庙”仍清晰可见。山门及大殿……[详细]
南田冯公祠
  南田冯公祠位于祖庙街道辖区六村正街29号,是一组祠堂宅第组合建筑群。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为明代聚居此地的冯氏家族于明末清初所建,规模颇大,清代中叶后重修。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头门、前殿、正殿、住宅四进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各建筑均为三开间,硬山顶配镬耳式风火山墙,平面为四进四合院式布局,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头门建筑高于路面,前有石阶,前檐廊架构具当地祠庙特征,外貌颇庄重肃穆,两侧有青云巷和闸门楼,祠前大地堂有石狮、碑记以及石旗杆夹等设置。地堂之旁还有氏族的房产多座,自成一庄,但今已不复存在。明、清数百年来,冯氏家族中先后有10多人在外地为官或经商,家族虽全迁至外地,但历年春秋二祭均回佛山,从不间断,直至民国初年。该祠是研究佛山古代宗族的建筑、居住、祭祀、产业、民俗等的重要实物史料,现已作民……[详细]
石湾陶师祖庙
  位于石湾镇街道辖区的水巷,是石湾“四大古迹”之一(另外三处是丰宁寺、莲峰书院、高庙),始建于宋末元初(约1273年),面积约30平方米。明嘉靖七年(1528年),由陶业各行会捐资扩建,并迁址至石湾乡(明代时石湾镇称为石湾乡)之莲子岗东麓(今佛山化工机械厂),其南侧为“莲峰书院”和“丰宁寺”(均尚存)。陶师祖庙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同治九年(1870年)、光绪年间(1875~1908)、1926年重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1926年最后一次大修缮,工程最大。得到石湾老中医罗积廷、澜石黎涌乡侨商简照南、佛山莲华行车公司的大力资助。重修后的陶师祖庙除翻修庙宇外,还扩充了花园和陶业商铺,建有六角亭一座,1930年后庙宇一带曾拓展为陶工娱乐场。清道光版《南海县志》卷十二记载:“陶师庙大门……[详细]
59、叶问堂
叶问堂
  叶问堂设在佛山祖庙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仿古建筑内。2001年11月,由佛山市文化局、佛山市博物馆与香港叶问堂筹建委员会筹建,于2002年11月9日对外开放。馆内主要分为三部分:叶问堂、木人桩房和咏春门人展室,其中包括有关叶问的铜像、照片、实物以及其门下弟子照片、实物资料。一代宗师叶问(1893~1972)本名继问,佛山福贤路桑园叶氏家族人,自幼拜艺于詠春拳宗师梁赞门下,技艺日臻精湛。叶问是首位公开传授咏春拳法的大师。1949年,叶问赴港定居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詠春拳的推广和普及。叶氏门下桃李盈门,吸引海内外社会各个阶层人士跟随习武。其中最有名的弟子莫过於李小龙,他1954年至1957年间追随叶问学习武术,也将咏春拳散佈到世界各地。如今,詠春拳已由中国佛山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拳种之……[详细]
60、万福台
万福台
  万福台位于祖庙灵应祠前,原名华封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戏台,因贺慈禧60大寿而改名“万福”,是华南地区保存完好且最古老的戏台,也是全国两个仍在使用的古戏台之一。戏台自建成后一直锣鼓不断,见证着粤剧的盛衰。万福台建于高2.07米的基台上,为歇山卷棚顶,台面至前檐高6.25米,台宽12.73米,深11.78米。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东西两侧为两层式长廊,供民众和乡绅富户观赏台上演出。戏台分前后两部分,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并作为布景。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具有强烈的舞台效果;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整个戏台采用拱形结构,演员唱戏时,声音拢聚一处,浑厚悠扬。明末清初期间,有一个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