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封开县旅游

    封开县旅游景点介绍

    大玉口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9年6月底,绥贺支队第六团封川特派队奉命接收了由李济深领导属下的桂东人民--义勇总队,王烈生任总队长,这支队伍有100多人。为了避开国民党广西军队和地方民团的围剿和无谓的纠缠,绥贺支队命令这支队伍开进开建县的石砚顶山区(今大玉口镇的长群、群胜、群星一带),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派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与封川特派队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照应,共同对敌。而当地的革命青年积极地参加了这支队伍。1949年11月5日,桂东人民--义勇总队受绥贺支队第六团的指派,开赴南丰与开建县的地方起义部队联合攻打开建县城,在夺取南丰制高点鸡仔顶的战斗中,战士吴亚枝、梁亚启和李新才在冲锋中壮烈牺牲。南丰解放后,桂东人民--义勇总队到杏花参加整编,改编为绥贺支队第六团暂编二营,下辖4个中队……[详细]
    杏花革命烈士纪念碑
      封开县杏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解放前夕到1950年6月,清剿残匪期间,南下的人民解放军3411部队指战员霍尚礼、警卫员唐锡林、战士马大良等三位烈士,先后被残匪伏击中弹牺牲。为纪念这一时期殉职的烈士,杏花镇人民政府于1983年建立此碑。现今,杏花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杏花镇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详细]
    渔涝革命烈士纪念碑
      封开县渔涝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渔涝区各个时期革命斗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而建。现今,渔涝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渔涝镇一处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大课堂,对于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观念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详细]
    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1950年2月23日清晨,平凤修泰乡长刘尚镇率领县征粮队一个班的同志,前往新华乡古池村逮捕抗交公粮的恶霸地主石芝源时,竟被石匪伏击。刘尚镇、林朗以及解放军5人壮烈牺牲。与此同时,修泰乡府被--时--分子围攻,平岗粮仓被匪劫,乡干部李英文、李向阳、聂汉章被杀害。接着凤村圩粮仓又被抢,七个征粮队员及守仓库的战士突围后,向郁南方向且战且退,于崩山口被追匪全部杀害。为纪念这个时期殉职的烈士,平凤镇于1976年建立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目前,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平凤镇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详细]
    罗董革命烈士纪念碑
      罗董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罗董社区针掘冲口山坡顶,是为纪念1950年先后为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所建。现今,罗董革命烈士纪念碑对于开展爱国主义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1977年,为缅怀这些革命烈士,罗董镇委、镇政府修建了这座纪念碑。……[详细]
    塔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1982年10月,为纪念1925年大革命时期在平凤牺牲的26位烈士和1950年在封开县境内剿匪殉难的54位烈士,封开县委、县政府在塔山修建了塔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塔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封开县一处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的大课堂,对于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爱国主义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详细]
    广信桥遗址
      广信桥遗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渔涝社区上扶、渔涝两个村之间的渔涝河段,古时为本县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该遗址对于研究清代桥梁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战渔涝”战斗,其中的“三战”就在广信桥上发生。……[详细]
    大岗村李氏宗祠
      大岗村李氏宗祠位于南丰镇尚岗村委会大岗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建筑形制属清代建筑风格。宗祠为三进四合院布局,坐西北向东南,广三路,中路三间三进,两侧青云巷。总面阔20.8米,总进深32.62米。占地面积1192.26平方米。宗祠有封闭的广场,正门面对广场影壁。广场左右分别立有4对、5对旗杆夹。殿前为牌楼式建筑,歇山顶。呈六柱三门一楼,木石结构,楼饰莲花托木栱。正门上悬“李氏大宗祠”木刻横匾。前殿左右置耳房,梁架结构为五架梁。祠堂中路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龙舟脊,镬耳式封火山墙。面阔9.39米,进深32.62米,前后三进,步步升高。前座进深一间。柱础为花岗岩八棱形,雕刻有暗八仙和瑞兽。中座进深三间,梁架为穿斗式,驼墩雕卷草图案纹,格木柱。后座进深三间,梁架为穿斗式,第三间设神龛,上方悬挂“乡贤……[详细]
    欧村刘氏宗祠
      欧村刘氏宗祠位于封开县罗董镇欧村。欧村刘氏宗祠坐北向南,广三路,两侧有青云巷。建筑前有约175平方米的长方形晒地,总占地面积629.37平方米。欧村刘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重建。欧村刘氏宗祠是封开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之一,其建筑工艺巧妙地运用木雕、灰塑、壁画等,技艺高超,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欧村刘氏宗祠在2011年1月被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牛界摩崖石刻
      石牛界摩崖石刻 位于封开县封川镇台洞村石牛界近山溪水边的石壁上。刻于清乾隆年间。石刻两题,阴刻直书楷体。其一高0.46米、宽0.42米,刻文:“时大清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下旬西江水泛涨,至六月初四日止,其水淹至大庙天池石滩外,红瓦庙后座水深一尺五寸”;“甲辰年于大暑后十日下秧有收好”。其二高0.75米、宽0.18米,刻文:“时丙午、丁未,天旱饥荒,每升米价五十二文。”其中丙午、丁未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五十二年。石刻记述当年水旱自然灾害。……[详细]
    31、大造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造宫
      大造宫 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马埌,始建于唐,明重建。大造宫原为两进院落式布局,前座及左右两边廊道被拆除,现仅存门楼、后殿和两侧围墙。后殿为单檐硬山顶。面宽三间12.64米,进深五间11.68米。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形式。梁枋砍杀成月梁。驼墩造型风格不一。月梁下皮雕有卷草花纹。柱头隐刻成圆盘形枦斗承托屋檩。柱础形制简朴,为覆盆式,在柱础上再立一短柱,高0.49米,短柱置一厚为15.5厘米的木櫍。民国15年(1926年)封川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和区农民自卫军总部设在此处。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乡贤牌坊 位于封开县南丰镇侯氏宗祠前面。是清初侯村族人为纪念乡贤侯应遴而建。为八柱三门三楼木石牌坊,高约5.6米、通面宽7米、深2.08米,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脊饰鸱吻。如意斗拱挑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质。明间两柱阴刻对联:“鸢喜天飞,杨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坊额为“鸢飞鱼跃”。背面对联:“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也泽垂”,坊额为“光前裕后”。正门两侧边柱脚各镶嵌一块水波纹大理石抱鼓。牌坊左右围墙下部各镶嵌4幅石质动物花卉浮雕。该牌坊造型美观,工艺精细。侯应遴,开建二都(今侯村)人,生于明代。由选贡任广西容县知县,为官廉正,逢荒年,集资济贫。又藤县、北流两邻邑缺官,当地父老赴道请求应遴兼摄政事,侯允之。晚年辞官归田后,热心修庙、筑路、架桥等,深得乡人敬仰,被誉为乡贤。198……[详细]
    牛围山墓
      牛围山墓位于封开县杏花镇岭脚村牛围山西南坡。1982年以来发现7件单个埋葬的陶瓮,相距12米左右,也有个别相距仅2.5米,排列于山坡上,整然有序。瓮的基本器形为宽沿、垂腹、圆底,饰云雷与方格组合纹或夔纹与云雷、方格组合纹,纹样规整、美观,富有浮雕感。其中1号瓮高达39.5厘米,饰菱格凸块与方格组合纹,内置1件铜斧,近底部有白色的骨殖碎块。说明这些陶瓮属瓮棺葬具。……[详细]
    吴廷举墓
      吴廷举墓 位于封开县江川镇界首大园村虎山。墓向南,墓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依山而上,墓壁用红砂岩砌筑成太师椅形,坟为灰沙夯筑,墓碑已失。该墓两次被盗掘,地面构筑已毁,仅存残缺红砂岩石人、石虎、石羊、石华表各一对。石雕像古朴精美,石人头部已毁,残高1.82米,身披袍甲,双手横胸而抱;石兽头部均毁。吴廷举,字献臣,苍梧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知顺德县。正德初,擢兵备佥事,治兵清远,进广东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年),抚治广、肇诸府。后官至工部尚书,享年66岁。……[详细]
      莫宣卿墓位于封开县渔涝镇锣鼓岗,墓始建于唐朝,历代有重修。墓向西南,墓为太师椅形,正中墓碑高86厘米、宽40厘米,刻有“唐朝状元讳宣卿莫公大人之墓”,碑前有拜台,墓台前后占地约100平方米。1988年,其后裔及各方人士捐资重修。建有砖石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两边设耳房。牌坊上横书“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墓园”。莫宣卿,字仲节,文德乡人,幼年丧父,随母梁氏改嫁到开建(今南丰镇金楼村),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中状元,年十七岁,为两广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初留京入翰林院,后迁台州(今浙江省)别驾(四品)。惜未到任即死。著有“莫宣卿诗集”,惜已散失。仅10多首见于《全唐诗》、《粤诗蒐逸》、《封川县志》、《开建县志》等。1993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乌骚岭墓群 位于封开县杏花镇乌骚岭山脊上,高出地面约100米,周围山丘起伏。1983年发现,1990年发掘。共清理111座,分布于不足150平方米范围内。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般长50 厘米~70厘米、宽35 厘米~50厘米、深10厘米 ~25厘米,墓向在40°~70°之间。墓坑经火烧烤,填土中含竹、木、炭屑、炭灰甚多,呈灰黑色。坑内人骨均腐朽无存。随葬品有陶器、石器。陶器均破碎,可辨其器形有圜底釜、三足鼎(釜形鼎或盆形鼎)、圈足盘等。石器有斧、锛、铲、钁、凿、刀、镞及臂环、耳坠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仅见少量泥质陶,烧制火候低;纹饰简单,仅见绳纹、篮纹。石器多见小型器,均为磨制。从墓坑短小和随葬品残缺表明,这是一处二次葬公共墓地。竹木炭灰标本,经碳14测定为距今39……[详细]
      利羊墩墓群位于封开县北部南丰镇郊约1公里的封(开)、怀(集)公路东侧,距贺江东岸约0.5公里。1988年9月发现,1989年秋冬发掘,共清理古墓55座,其中战国至西汉早期墓38座,其余为西汉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利羊墩战国至西汉早期墓出土随葬品共计170多件,包括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铁器和玉、石器等。陶器59件,器形有瓮,罐、罍、瓿、盒、洗、碗、豆等。原始瓷器30件,胎质致密呈灰白色,青灰釉匀称有光泽;器形有碗、杯、盅、孟等。青铜器49件,器形有斧、锛、锥、凿、刮刀、钺、剑、短剑、戈、矛、镦、镞、鼎、带钩等。铁器4件,器形有锸、刮刀。其他有陶纺轮6件,均为算珠形。砺石14件,多为方条形,有的四面有磨光。玉玦、和玉环共7件,石质均为页岩,玉质为高岭岩。该墓群形制结构,除19号墓为……[详细]
    杏花陶窑
      杏花陶窑位于封开县杏花镇下营村长岗顶山。年代为南朝。1990年清理4座椭圆形馒头窑。窑穴依山构筑,窑间相距较近,有的仅相隔1.5米。窑顶已塌,窑壁残高10厘米~60厘米,经高温烧烤形成厚4~5厘米的坚硬红烧土层。有窑室和火膛,窑室作圆角长方形,底部呈斜坡式,坡度在17°~ 23°之间。后壁呈弧形,右侧有一条直径为12厘米的圆形烟道。火膛呈半圆形,比窑室低42~74厘米,与窑室相接处呈弧形,平底。火膛前端有窑门,宽34~66厘米,窑门外有一段长10~60厘米的小通道。窑长3.3米。出土遗物有陶器罐、釜、锅、钵以及支脚、垫座等。其中釜、钵类外壁拍印方格纹。……[详细]
    塘角嘴遗址
      塘角嘴遗址位于封开县杏花镇利宅村塘角嘴山。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1. 2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同年及1990年两次进行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出土陶器釜、罐、豆、盘、鼎足、器座、拍、器盖等,其中鼎足数量多,型式多样。纹饰有绳纹、曲折纹、长方格纹、双线方格纹、方格凸点纹。石器有锛、镞、环、砺石等。陶拍的出现,说明遗址含有制陶工场。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髻岩遗址
      罗髻岩遗址位于封开县莲都镇北面约1公里的一座石灰岩孤峰西北面洞口右侧岩厦。年代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或称中石器时代。洞口与洞外地面水平连接。灰褐色砂粘土胶结堆积中含烧骨、炭屑、螺蚌壳,出土砾石打击石制品10多件,器类有砍砸器、石片等,形态特征与封开黄岩洞遗址所见相接近,伴生哺乳动物群有4目8种,均为现生种。螺蚌壳经碳十四测定年龄为距今11175年±500年。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