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封开县旅游

封开县旅游景点介绍

罗沙岩遗址
  罗沙岩遗址位于封开县河儿口镇庙边村后山,洞口朝西北,距地面2米。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1978年8月发现,1991~1993年2次发掘。遗址第二层出土一枚人牙齿化石,属晚期智人;24件打击石制品,原料为安山岩,器身有啮齿类动物啃咬痕迹,器类有刮削器与石片;有少量动物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2.24万年±0.16万年。第三层出土7件砾石打击石制品,原料为石英细砂岩,器类有砍砸器;也有少量动物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4.8万年±0.5万年。第四层出土3枚人牙齿化石,属早期智人;还有丰富的动物化石,经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7.9万年±1.5万年。罗沙岩遗址的动物化石共有8目44个种属。罗沙岩遗址填补了广东地区距今10万年至2万年之间旧石器时代文化的空白,同时为研究这一地区智人体质……[详细]
垌中岩遗址
  垌中岩遗址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村北面,洞口相对高程15米。年代为旧石器时代中期。铀系法测定年代为距今14.8万年±1.3万年。1978年发现,1989年发掘,面积12平方米。堆积厚2米。在洞内左支洞胶结堆积0土两枚人牙齿化石,形态粗壮,沟纹和小嵴多,表现出较多的原始性,属早期智人。伴生动物群有6目24个种属,其成员与马坝人动物群基本相同,反映当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林木茂盛,水草丰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蛇埇山墓位于封开县江口镇西北郊,大龙山之西。1972年及1983年共发掘汉墓3座。一号墓与二号墓方向为290°,两墓相距约20米,高度位置亦相同。一号墓为土坑墓,长4.1米、宽2.6米,墓内棺木、骨架已不存,在墓底发现一层木炭,厚10厘米。二号墓为券顶单室砖墓(已被盗),仅出一只银指环及一些釉陶器碎片。三号墓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向320°,墓长3.5米,宽2.5米、深3.5米,墓底有二层台,宽15厘米、高20厘米。蛇埇山一、二号墓出土的随葬物有铜、铁、银、料器、炭精和陶器共51件,其中有铜镜、货泉铜钱、残铁器、银指环、珠饰、炭精装饰器和铜五铢钱;陶器有泥质陶作坊、囷、灶;釉陶器有陶鼎、三足釜、长颈圈足瓶、钵、碗、豆、井亭盖、壶、罐。釉色青绿,多已剥落,器物花纹多为水波纹、双线方格纹、弦纹、划纹……[详细]
44、泰新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新桥
  明 封开 泰新桥 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据民国年间《封川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驼峰,驼峰上隐刻栌斗承托平梁,栌斗纵横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驼峰,驼峰亦隐刻栌斗承一斗三升斗栱,上承三角形梁枕木和脊榑及顺脊串,题记写在脊串下。脊榑截面为圆形,顺脊串砍作腰鼓形,其两端雕刻花纹。梁架间以驼峰斗栱承托,驼峰上刻如意纹。明间两侧驼峰则雕刻鲤跃龙门、双狮戏球、丹凤朝阳、麒麟献瑞等饰金彩绘木雕。桥屋次间梁架比明间梁架增高,从而使屋架向两端生起,屋檐也形成向两端生起的圆滑曲线。屋脊……[详细]
封开大梁宫
  明封开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扶学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宫为砖木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平缓,屋檐有升起,面宽、进深各五间,通面宽15.48米、通进深14.8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头承挑檐檩,各梁节点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设有托脚,木梁均砍杀为月梁形制,木柱两端略有收杀。柱础为覆莲式样。正檩下的柎檩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岁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样。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大梁宫大殿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旺海鹰博览中心
  两广门户旅游新天地,肇庆千里旅游长廊、非常规、特色军事旅游地带,中国最大的立体型军事主题世界景观,中国最具军事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集军事旅游、军营特色为一体——大旺海鹰博览中心,位于两广(广东、广西)结合部,贴321国道,处封开县与梧州市中间,交通十分便利。是粤西地区独一无二的军事主题旅游区,面积达600多亩,生态完美,山高森阴,充满原始神秘色彩。 大旺海鹰博览中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装备最齐全的军事主题展览基地 ,军事体验式旅游、企业体验式管理培训、青少年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事文化主题园。大旺海鹰博览中心以弘军事文化为己任,提炼深厚的军事文化精髓,以“军文化、兵精神、师威武”为核心,应用专业化的体验式教育培训模式,让亲临之宾都能感受一种文化、收获一种精神、养成一种品质、锻炼一支团队!……[详细]
黄岩洞遗址
  黄岩洞遗址陈列馆位于河儿口镇河儿口管理区狮子岩西南山麓。是一座屹立于岩溶谷地之中的三叠纪石灰岩孤峰,洞穴前为坡地,背后山岳亘横,峰丛起伏。洞口向西南,相对高程为15米,洞内可分上下两层,洞厅的西、南面各有支洞。198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对粤西地区岩溶洞穴进行考察,发现了黄岩洞遗址。在洞厅出土了80多件打制石器和一件刃部经磨制的残石器;1964年4月,广东省博物馆会同封开文化馆,再次对黄岩洞进行复查和发掘,在洞口右侧的灰裼色堆积中发掘出两个人类颅骨化石,以碳十四测定距今年龄为11930±200年。并在洞厅的黄裼色堆积中获得一批打制石器;1978年7月,广东省岩溶洞穴考察队及肇庆地区岩溶洞穴考古训练班学员又对……[详细]
双龙洞景区
  双龙洞位于渔涝镇龙山山麓,为古生代石炭纪石灰岩溶洞。洞穴穿山而过,洞中有泉,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洞相连,窄处仅能容人,宽处广而成厅;总长200多米,略分9个洞室,宽3~12米,高5~15米。石笋、石柱、石狮、石龙、石佛、石欧、石葡萄等等,造型美妙,琳琅满目,构成多姿多采的景观30多处。其中最为奇趣的是洞下龙宫,两条石龙浮游吟啸于碧水之中,似欲腾飞而起,令人叫绝,洞即由此而得名,原封开县委书记(现广州市委副书记邬梦兆)为该洞题写了“双洞潜龙”的景名,原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也为该洞题写了洞名。白石岩与双龙洞隔山相对,洞口离地面30多米,气势不凡。洞穴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高20~30多米,布局奥妙,层次分明,回廊洞室,高台深院,错落有致,钟乳石迎面而来,步移景换,姿态万干,在彩灯的照射下,如……[详细]
水斗村伍氏大宗祠
  水斗村伍氏大宗祠位于县杏花镇杏花社区水斗花厅小组。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建筑于清光绪元年(1875)在原址重建,坐北向南(分针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面阔23.16米,进深32.35米。占地面积749.23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三间,正脊为博古脊,前廊为三步梁,梁上置驼墩、雕卷云纹、折枝花、如意云纹,驼墩上设五踩双层斗拱。门额书“伍氏大宗祠”五字。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龙舟脊。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五架梁为抬梁式。有元宝状托脚和饰卷云纹叉手。梁上驼墩置斗拱,斗拱为一斗三升偷心造。驼墩雕卷草如意纹。六根格木柱,柱头做成栌斗状。前廊为卷棚顶,双步梁上雕如意纹驼墩。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正脊为龙舟脊,前廊三步梁上驼墩雕牡丹纹,明间正檩字“大清光绪元年岁序乙亥十一月戊子初七庚子日庚……[详细]
炳辉李烈士祠
  1934年,李炳辉烈士故乡平岗村群众在他的旧居旁边修建烈士祠,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地手书横匾“炳辉李烈士祠”,在该祠门楹上高高挂起。正门两旁楹联是“气贯浩然流芳百世,功成革命俎豆千秋”。祠内设龛橱,橱内悬挂李炳辉烈士遗像,两侧对联是“身殁名留蜚声千古,功成志遂含笑九原”,横额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1989年封开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按原貌修葺一新,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7月,肇庆市和封开县党政部门充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对李炳辉烈士祠和周边环境采取保护和修复措施,拨款改造工程,包括李炳辉烈士祠、李炳辉故居、李炳辉纪念馆修复、“松柏山庄”等景观的美化,与百年老街、古泰新桥、生态村一起,形成平岗革命老区生态、文化、休闲旅游长廊。……[详细]
莲都十里画廊风景区
  莲都十里画廊风景区位于封开县莲都镇内,毗邻怀集燕岩风景区,占地面积14.68平方公里,是龙山风景名胜区辖下最大的风景区,属喀斯特地貌景区以绵延起伏、有如雨后春笋般的绿色群峰为主景,有传统的水车群,游客参与的自然飘流、传统捕鱼、传统风俗表演、传统式农田耕作等项目,传统马车、牛车,自助式农家旅社,碧绿生辉的神秘龙潭,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各具特色的大小溶洞等景点和服务设施。风景如诗如画,故曰十里画廊。龙潭中其水清澈见底,水面宽阔,水深最深处达十多米,有多种鲜美的野生河鲜(如鲤鱼、草鱼、鲶鱼、冠鱼、骨鱼、鲫鱼、生鱼、黄骨鱼等)和野生莲藕-龙潭藕,该藕具有枝叶发达,花卉呈粉红色且比普通莲藕大、美,藕茎细小、节长,质地鲜滑多粉,美味可口等特点。当地人特别喜欢用来煲汤或生炒食之,是夏日清凉消暑的上乘食品。溶洞……[详细]
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塔
  1984年6月2日(夏至日),在我国广东省封开县江口镇江滨公园内建成了一座我国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这座标志塔坐北朝南,基础用四支0.5米直径的混凝土柱,桩长6米,底座宽12米。内圈混凝土结构,外边以本县产花岗岩拼砌成八卦状,轴线正对南北方向。塔底塑成半球状,以虚实间隔线表示北方归线的走向。塔身用四条斜柱支承,塔的正面向南,按古代方位划离、坎、震、兑(即东、南、西、北),四柱分别于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四个方位。塔身高度为15米,从地面至8.4米处用钢筋混凝土浇注,面贴就地取材的红霞色云石,四面镶上“北回归线标志”六个5毫米的铜板金字,醒目大方。正面刻上封开县人民政府立,1984年6月21日”的题款。塔体底部的四条柱上分别刻上“夏至日北京时间12时34分太阳位于此地天……[详细]
状元草堂
  状元草堂位于河儿口镇锣鼓岗,占地面积180亩,省道S266线在景区门前经过,交通方便。状元草堂,是近代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少年才子,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而修建的仿唐园林式建筑。有童试馆、采芹宫与泮池(又名学宫),乡试馆、会试馆与殿试馆,折桂宫,琼林苑,殿春簃,闻妙香亭,书琅亭,岭南十八个状元碑文与雕塑,闹红一轩,物华轩,至乐亭与看山亭,疏亭与闻梅阁,清风池馆,洗砚池,状元草堂修建碑刻,状元草堂牌坊,停车场等建筑、设施。另外,莫宣卿墓、荣华寺在状元草堂旁。……[详细]
封川古城墙
  封川古城,坐落于江口镇北山之南,始建年代不详,现址是在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黄萧养乱,典史陈顺因旧址修筑。此后,该城一直为县治所在地,修葺、改建不下二十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1958年冬,封川与德庆并县后,当地人民修堤筑路,城址屡遭拆损。现仅存南门及东西城墙(约400余米)。南城门,呈拱圆形,用红褐色砂岩石块砌成。石块长60~80厘米,宽20~30厘米,厚14~18厘米。拱门宽3.05~3.7米,高3.2~3.76米,内深12.4米。门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据《封川县志》载:古城背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壕堑(深20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城廓呈长方形,东西城墙长约418……[详细]
西村(状元村)
  位于河儿口镇的西村,是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乡,村中有闻名遐迩的状元祠,村外是素有“小桂林”之称的龙山景区,来此参观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莫宣卿,字仲节,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在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高中状元,成为岭南第一状元,也是全国最年轻的状元(时年十七岁)。每到农历八月十七,莫宣卿的诞辰日,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莫氏后裔、附近群众和外地游客携儿带女来到状元祠和状元墓前瞻仰膜拜,场面十分盛大。……[详细]
封开杏花村
  杏花村位于杏花镇,村中“杏花十二座”古屋群最为令人慕名。十二座为风火山墙装饰的合院式宅第,四进三横,外面排屋包围的大型住宅建筑群落,该建筑始建于清初,每座四房一厅,两旁各一排附房,整个“十二座”共有88间厅房,一个主门楼出入,门楼两旁挂有遗留下来的“鸿禧”牌匾和“厚德载福、瑞气呈祥”联语,文化内涵和家风遗训都十分渊长深厚。伍氏大宗祠、花厅、蔼然书室、古井、会堂等保存完整,极具考研价值。村内四塘相连,青竹摇翠,民风淳朴,是观赏古民居、了解当地风情、享受田园风光的好地方。……[详细]
平岗古村
  平岗村位于平凤镇,历史久远,始建于何年有待查考,该村为店铺式街村,一街成村,该村有四古:泰新桥、泰安街、泰清井和古树,还是著名的“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李炳辉烈士的故居——松柏山庄。平岗村为店铺式街村,一街成村,从“大码头”(村口)牌坊至街尾全长350多米,两面店铺,其间夹杂不少欧英式装饰风格的大户人家的三层骑楼屋宇。街中央建有“天后宫”,建设规模与风格与广州“天后宫”相似,始建年代待查。每年的正月16日至18日村民们抬着“天后娘娘”出游,大庆三天。3月23日是“天后娘娘”诞辰,更是热闹非凡,狮、龙、皮休齐出动,好一派太平盛世贺升平的景象。平岗村因地处两广交界,且与郁南都城毗邻,因此明清以来到民国,直至建国后七十年代末一直都是比较繁华的商埠,每逢圩期,来往于两广和周边地区的商贾和村民川……[详细]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封开县东部、贺江以东大部分地区,由北部的西山、狼岭山,东部的党山、七星岩山,南部的黄岗山、丰寿山、麒麟山及贺江围限起来,面积约132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17平方公里。它是岭南古文明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目前园内已建立了大斑石景区、龙山景区、千层峰景区、黑石顶生态旅游区。封开国家地质公园拥有类型多样、品味高、分布集中的地质地貌景观、古人类及动物化石遗址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和优美性,是一个以地貌景观等地质遗迹为保护和开发对象的地质公园,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普价值及较高的地学研究价值。地质公园内地质景点分布也异常常集中,且类型多,内容丰富,典型性强,保存完好,以地质地貌类型见长,古人类遗址古迹锦上添花。在……[详细]
孑遗植物
  村边有棵奇怪植物,树干粗围4.6米,就连两个大汉子也合抱不过,它枝叶茂盛,郁郁苍苍。据专家介绍,这是一棵非常珍稀的树种,叫孑遗植物。俗话说,“人老就精,树老就灵”,这棵珍稀树被村民们世代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相传这棵树很灵验。平时,附近四乡八邻都有人到来参拜,祈求纳福消灾。……[详细]
60、汶塘井
  汶塘井建造于清康熙十年,井口宽1.2米,井深3米余,清澈见底,井底沉有水松板,作用于防止井水喷射。井面用花岗岩石条、石板和青砖砌成,泛着青光幽深,井水是侯家淘米洗衣的源头活水,几百年来一直饮用。相传乾隆七年,井泉尽涸,无水播秧。四周村民便到汶塘开渠引水,造成争斗,立夏过后早造无收,饥民又来汶塘抢谷。一天夜里,待哺的孩子由于饥饿而声泣,当时井水溢出井口,居然成了香喷喷的白米饭。孩子们充饥后,就特别聪明和孝顺,人们拜此井为“心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