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梅县区旅游

梅县区旅游景点介绍

  同怀别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始建于民国时期,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同怀别墅曾是红四军前委机关和军部驻地,亦是中共中央九月来信传达地。1929年10月19日至21日,红四军军长朱德、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军部参谋朱云卿率红四军一二三纵队共6000余众,分三路出击东江进军闽粤赣边的松源,入粤首战大获全胜。红四军分驻松源各村,前委机关和司令部设在同怀别墅。1929年10月22日,陈毅最先在同怀别墅召开的会议上传达中共中央“九月来信”,请毛泽东同志复职仍为红四军前委书记。……[详细]
梅州林风眠故居
  林风眠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阁公岭村,建于清代。林氏七世祖在此开基。林风眠故居在林氏祖祠左面。门楣署:敦裕居。由林风眠的父亲二十世祖伯恩公亲书,黑字行书体,字迹乃依稀可辨。门联曰:“敦崇礼义,裕荫裔孙”。林风眠故居,坐南向北,前拥池塘,后枕山梁,依地势高筑石台基,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客家民居。平面布局沿南北中轴线设门楼,东西轴线西端设厅堂。厅堂后墙左右辟一小门通往附属建筑左侧外横屋。夯筑土木石结构、灰瓦面平房,悬山式。尤其台基、天井地板的建筑材料采用大量的鹅卵石而显得自然古朴。右厢房倒数第一间房为林风眠在家时起居的房间。2012年10月,林风眠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龙村大夫第
  双龙村大夫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双龙村。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间,是李氏十八世马来西亚华侨晋郎公兴建。为二堂三横一杂屋。坐西向东,高台基,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系梅县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形式之一。总面阔55.2米,总进深27.35米,面积1556平方米。该第坐西南向东北处设卷棚顶外门楼,呈“歪门正厅”,木雕垂花、雀替。门前设步级台阶、门坪。正门楼设四架梁卷棚顶,面阔三间,门额署“大夫第”,设门当户对。木雕狮形柁墩,雀替、挂落。门楼壁画、墀头、檐楣等彩绘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上堂人字梁架,前檐廊卷棚顶,木雕墩、雀替、挂落等,书卷彩塑,木雕屏风。左横屋、右二横屋设操手,与外门楼、围墙围成内门坪。右二横屋操手设通廊连接杂屋。该第木雕、彩绘等富有客家传统工艺特色,是研究梅县客家传……[详细]
44、干庐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干庐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锦鸡村,年代为1936年。2019年4月19日,干庐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槐岗继善楼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槐岗村,年代为清。2019年4月19日,槐岗继善楼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叶剑英纪念园
  叶剑英纪念园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居--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景区建设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叶剑英纪念园筹建于2004年,历时三年,于2007年5月13日正式开园。叶剑英纪念园规划占地面积482亩,分为纪念景区、人文秀区、生态林区和旅游休闲服务区。叶剑英纪念园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广东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原有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整合、扩充、配套和完善而扩建的,占地面积482亩,总投资1.27亿元,分为人文秀区、纪念景区、旅游休闲服务区和生态林区四个功能区。力争建成集展现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经……[详细]
  群丰大夫第位于梅州市梅县丙村镇群丰村。群丰大夫第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俨然一座庞大的古镇。它也是唯一被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群丰大夫第与其它客家围屋一样,由堂屋、横屋、围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各具分工,中间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庆典、宴客之处,气势雄伟,具体又分上、中、下三个厅堂和四十八间房屋。上厅最高,中厅最大,可摆放二十台宴席。两边各有四行横屋,加上后面半圆形的围屋共有390多间房屋及近百的杂间,主要是卧室、厨房、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围屋的大门前有一块长方形的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详细]
喆庐(丘哲故居)
  丘哲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以丘哲的“号”而被称为“喆庐”。“喆庐”建成于1925年,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为四面坡式中西合璧的二层民居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丘哲曾在松口与谢逸桥等开办松口体育学堂,把学堂办成为宣传同盟会政治主张、训练骨干人才的场所。他还利用松口任教的机会,在松口镇开设“公裕源”米店,作为同盟会秘密联系的据点。在大黄村的乡贤馆中设有丘哲的纪念堂“思喆堂”。“思喆堂”是由丘哲的子女捐资兴建的,里面展有丘哲铜像及其生平事迹的介绍,以此来纪念丘哲。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莲塘村古氏洋楼
  莲塘村古氏洋楼位于梅县区城东镇,这里的竹管塘一带,曾经是连姓族人居住的家园,屋前一口大池塘支荷摇曳,是莲花盛开的水域。虽然,随着时光的变幻,人世沧桑,连姓族人已经迁往他处,这里居住的古姓、叶姓等居民仍然将村庄唤作莲塘。离树德楼不远的西南方,一座具有南洋风格的建筑屹立在山坳小溪旁,与另一栋传统围屋比邻而立,房子的建造者是缅甸古姓华侨兄弟。莲塘村古氏洋楼建于1919年,坐西向东,为中西合璧合杠走马楼,总面阔27.65米,总进深30.85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合瓦屋面,歇山式瓦顶。正立面设连券式门楼。左、右侧立面柱廊式迥廊,琉璃窗饰栏杆。该楼双轴线。东西轴线上设三堂,南北轴线上设上、下堂。二楼为抬梁式。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金发故居
  李金发故居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梅南镇罗田上村,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园风光。其故居叫“承德第”,是李金发的父亲李焕章到非洲毛里求斯经商取得成功后回乡兴建的。房屋右侧是一个农家书屋。这个农家书屋由梅县文化局于2010年设立,摆放各类书籍,为游客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著名诗人李金发在“承德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光。李金发才华横溢,以别具一格的象征派诗风在中国文坛树立了自己的丰碑,是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者。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琪翔故居(仪园)
  黄琪翔故居坐落在梅县水车镇先锋村,是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黄琪翔将军的故居。这是一栋建于民国时期的民居建筑,中西结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仪园”。黄琪翔故居的平面布局为纵向中轴对称。建筑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为南洋建筑风格的楼房,后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独特。949年,胡琏兵窜梅时纵火焚烧前楼,烧成残垣断壁。但历经60年风吹雨淋日晒,至今仍然异常坚固,其建筑质量之好,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详细]
梅县邓仲元旧居和仲元小学旧址
  邓仲元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白沙坪。粤军上将邓仲元故居建于清末,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回廊式二层楼房。门楼坐西南朝东北,楼宇周围有花园护墙,两边对称,辟有外门,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平方米。混凝土框架结构,木梁顶架,灰瓦天面,上下层为内阳台式券廊。1993年11月全面修葺。1987年 月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有着近400多年历史的世德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铜琶村下店,是一座三堂两横三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近7000平方米。置身古屋,犹如行走在一座偌大的“皇宫”之中,门外有门、屋中有屋的建筑构造,让人顿感这座围龙屋的宏伟壮观。据世德堂23世后人李汉钱老人介绍,世德堂建于1645年,初建时有72天井,36厅,12个门楼,299间房,是其祖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据了解,关于世德堂还有一段历史,据传,明末翰林李二何(李士淳)在皇宫任侍读学士,教明末代皇帝崇祯的儿子朱慈烺读书。清兵入关,李二何见大势不妙,便携皇太子朱慈烺潜逃至福建,后听说侄子李直简在老家松口建世德堂,李二何就回到松口把世德堂里的大部分建筑按皇宫模式进行建造,为使朱慈烺称帝复明时有座行宫。明太子朱慈烺在松口还留下了别的“痕迹”。农……[详细]
松口图书馆旧址
  松口图书馆旧址,位于梅县区松口镇公园路。1908年,同盟会成员丘哲、谢良牧、梁鸣九等人在松口组织公裕源商号(公裕源米店),成为同盟会成员进行革命联络的秘密基地,后改为松口书报社,此为松口图书馆的前身。1912年,松口书报社正名为“松口通俗图书馆”。1934年10月,丘哲、饶一梅、张作新等有识之士,以教育会名义发动社会捐资,择于中山公园北面中心位置兴建新馆,于翌年落成。1985年,松口图书馆重新装修并向社会开放。1991年,松口图书馆再次重修,美化馆舍环境,又由香港裕华国货有限公司捐款30万元在主楼两次加盖694平方米新楼,形成 “品”字形建筑格局。……[详细]
松江大酒店旧址
  松江大酒店旧址,位于梅县区松口镇繁荣居委。有着80多年历史的松江大酒店由松口大黄村的廖子君先生于民国21年建成,为中西合璧式的5层建筑,得天时地利之便,当年曾经是闽粤赣最有名的酒店之一。无数客籍华侨由松口火船码头坐火船下汕头出南洋,或由南洋回国探亲时,都要在松江大酒店住一宿。因此这里是华侨背井离乡的第一站,也是回乡光宗耀祖的落脚之地,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详细]
茶山绍德堂
  茶山绍德堂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绍德堂是迄今村中保存历史最久的建筑,建于明代,歇山式,是茶山村黄氏祠堂。绍德堂祠堂正立面。正面屋脊为内弧线的大坡面与举架明显高于后立面的构架,使堂屋气势恢宏。绍德堂历经风雨500年,占地4900余平方米,为歇山式单堂三横屋格局,面阔7开间,正脊前高后低,有唐代遗风,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建筑造型源于后山为蝙蝠山,故形似蝙蝠,族谱记载为“蝙蝠挂墙”,金字堂牌“绍德堂”为著名书法家黄苗子手书。……[详细]
张民达故居
  张民达故居位于梅县桃尧镇石螺岗村。故居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平面为“凸”字形。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及二层均有阳台式回廊,正面为券廊。大厅正面设置木楼梯,靠后壁处上三分一高后分左右梯登楼。大厅两侧为房间,左右对称,布局相同。故居依山而建,环境幽雅。1979年11月维修。张民达(1885━1925年)早年参加同盟会,马来西亚归国华侨,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粤军的杰出将领。战功显赫。1924年擢升建国第二师师长。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4月25日乘船往汕头开会,在潮州湘子桥附近翻船,被洪水溺死,葬于广州。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授烈士称号。1987年梅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详细]
58、爱春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春楼 位于梅县松口镇铜琶村。是谢逸桥的故居。建于清末,坐西北朝东南。是一座中西混合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外门庭院,依山而筑,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主体坐西向东,歇山式门楼、亭,左右山墙为硬山式楼顶,平面布局均衡对称,中轴线设上、中、下三厅,中厅上下辟天井,左右置石级楼梯,底层共有房18间与二楼相对共计有房36间。楼廊、厅装饰,以民间工艺为主,木质门屏镂孔,饰以吉祥富贵图案。应三合土夯墙,木顶架,灰瓦顶,底层廊柱为花岗石方柱。 爱春楼是民国时期地方同盟会会员聚集活动据点。1910年在此召开同盟会会员会议;1918年5月孙中山视察粤东时下榻于此,并题书两则楹联:“博爱从吾好,宜春有此家”。“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如家居”。 谢逸桥生平(参见第……[详细]
  松源镇红军标语 位于松源镇。是1929年红四军驻扎该镇时所写。书写材料主要以油漆、墨汁及石灰水等书写在民居的外墙上或居室内墙体,为三合土夯筑部分有批荡面的厅堂、房间内。字体多为楷书,间中有部分行书。现保存基本完好。 内容是: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国民党政府是目前革命的三大任务、红军,楷书体,红灰框边白灰字。手写由左至右书写横幅,每字为30×35厘米,全长约12米。 军阀压迫下的士兵们赶快在军阀混战中拖枪出来投红军、红四2,楷书体,白灰粉手写。离地高约2.5米。由左至右书写横幅,每字为35×40厘米,全长约11米。 打倒土豪劣绅的走狗、打倒帝国主义、红军,楷书体,墨书写。离地约高2米,由左至右书写横幅。每字20×20厘米,全长约5米。 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一九二九戊、打……[详细]
小歇石摩崖石刻
  小歇石摩崖石刻 位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灵光寺山门外的粲花馆门前。石高约1.5米、宽约2.5米,石上凿刻李士淳题写的诗。阴刻,楷书,每字约0.12平方米。文曰:“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李士淳,号二何,嘉应州(今梅县)人,明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明代遗老,对清有不臣之心,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潜归隐居阴那山灵光寺。石刻后侧有李士淳募建的“铁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