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丰顺县旅游

    丰顺县旅游景点介绍

      红十一军诞生地旧址群位于广东省丰顺县八乡山滩良村下庄屋坪。包括东江革命根据地史料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军部成立旧址(红十一军军史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政治部旧址(君裕楼)。1930年5月1日,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镇滩下庄屋坪(今滩良村)召开,成立了东江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古大存任军长。红十一军是广东省区域内唯一一支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军级建制部队。在鼎盛时期人数达3000多人,足迹遍及东江地区的十七个县市,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巩固和发展了东江革命根据地。1935年,在艰苦的革命低潮中,古大存千方百计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转移到大埔一带山区隐蔽坚持,最后仅存18人,在与上级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始终红旗不倒。2022年10月,广东省社科联印发……[详细]
      徐名鸿故居位于丰顺县汤坑镇埔河村,年代为清末,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第八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东工农革命军东路第十团(“五县暴委”、“七县联委”)成立旧址位于丰顺县丰良镇九龙村,年代为清中期,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占下村四角楼(吉安楼)位于丰顺县砂田镇占头村,年代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8年),类别为古建筑。为第八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埔河文庙
      埔河文庙,又称文昌阁、文昌庙、东海文庙(改建前名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埔河村口,面向吊钟山,背靠西山、黎峰山。始建于清代,清道光戊戌十八年(1838)和2005年曾重修。坐西北向东南,高约20米,三层建筑,占地面积763平方米。底层平面为长方形砖土结构建筑,二层以上为木结构建筑,呈六角形,砖砌空心,六根红色柱梁支撑琉璃瓦顶,内承斗拱,壁上描绘有彩凤、山水、花草等图案。檐上缀有各种垂莲,原庙顶上有红色大葫芦为冠,融儒道佛家特色。三楼朝东的门楣上,挂着“文庙”两字匾额,两边楹联为:“东山化雨,海表雄风”。坛台上原有一尊木刻“魁星点斗”神像,高约50厘米,一脚踏鳌,右手高擎彩笔,双目炯炯有神。庙塔所有梁柱均以钩榫衔结,不用钉铆,木构件斗、拱、梁、柱、檩、桁、桷及砖雕、石雕、垂花等艺术构……[详细]
    邹家围
      邹家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莲花山脉尖髻山麓璜溪村,原名“上兴围”,是邹氏丰顺开基祖邹肇松11世孙诰封骁骑将军邹瑞(字辑侯)在康熙六年(1667年)创建的客家围村。整个村落由一座三进二横三围龙的围龙屋构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规模庞大,布局典型,结构独特,保存状况完好。邹家围东依尖髻山,西傍璜溪水,南、西、北三面都是自然石砌成的5至7米高的石坎,在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方位建了四个大门,整体是由堂屋、横屋、围龙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的围龙屋典型布局,其中围龙屋由一个个似四合院的建筑单元连缀而成的结构,在粤东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独树一帜,为客家建筑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邹家围居民都是邹氏同宗,最多时超过1500人,是典型的聚族而居的客家村落。据《……[详细]
      罗氏公墓位于丰顺县,年代为清,属于古墓葬。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罗氏公墓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良斜塔位于丰顺县丰良镇,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丰良斜塔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溪绍阳书室位于丰顺县黄金镇,年代为明,属于古建筑。2015年2月5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清溪绍阳书室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遍沙祥辉楼位于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遍沙村,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6月29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遍沙祥辉楼为第四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顺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望楼村,年代为民国,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3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丰顺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坚真故居
      李坚真故居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黄金镇径双村蕉头窝,李坚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曾在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李坚真故居是我国著名的妇女运动先驱、华夏女杰李坚真成长成才、参加和开展革命工作的策源地,她曾在蕉头窝居住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广东省境内尚未开发的一个非常具有人文价值和自然景观价值的处女地,是一个未开发的“小九寨沟”。故居坐西向东,是泥砖结构的平房,面积约500多平方米,由“独脚门楼”和左右两边的“锁头屋”组成,内存放有李坚真部分生活用品和两封家书。故居的门坪下面有一口古井,井水清甜可口,泉水终年不断。古井旁边有一棵由李坚真亲手种下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油茶树,现依旧枝繁叶茂。在故居右边通往黄金的古村道山岗上至今仍生长着逾百年檀树……[详细]
    定昌公祠
      定昌公祠位于丰顺县汤南镇隆烟村,是该村罗氏二十四世祖定昌公祠堂,占地总面积485平方米,始建于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其精雕细刻之美,新颖别致之奇,艺术品格之高,不愧是“宝贵的文化瑰宝”。日前笔者特意邀上好友踏上参观古建筑的旅程,去领略其独特的魅力。该祠堂系砖木结构,建筑坐北向南,是一座长方形的典型三进祠堂。大门匾额“定昌公祠”四字苍劲有力,采用贵重的麻石打造而成,特别是那副大门,据说当时的工钱是110担谷。匾额的背后刻有定昌公祠碑记,记载着相关的内容。大门的两侧立有一对潮汕人喜欢的石鼓。公祠内分门厅和正厅,中间是一个约30平方米的天井。上堂前檐屋顶为卷棚式结构,屋顶梁架为抬梁式七步架梁,架梁由木瓜承重,镶嵌有月梁,雕有垂莲,雕刻精美,工艺精湛绝伦。屋顶屋脊处均缀有龙、凤、花、鸟等吉祥物……[详细]
    种玊上围
      种玊(sù)上围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汤南镇是梅州市的“南大门”,距丰顺县城4公里,揭阳市中心25公里,广梅汕高速公路和铁路、国道206线、S224线贯穿镇境,交通较为便利。语言以潮汕话为主,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种玊上围俗称上围古寨,北纬23°43′32.3″,东径116°11′50.1″,海拔14.9米。古寨始建于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公元1670年),历经18年春秋竣工。其建筑结构独特,布局新奇,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米,城墙根据36天干,72地支共108块围筑而成,呈蟹形,墙体每幅宽高二丈,墙厚0.5米,每块墙设有直径为20公分圆形枪眼,用粗砂、小石子,糯米泥及红糖拌和,迄今坚固无损。古寨有三大门,即正西门、北平门、南安门,均坐东向西,故有“西门古寨”之称。其门板厚达五寸……[详细]
    丰顺红四军军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丰顺县龙岗乡马图村见龙居。原是饶姓住宅。建于清末。为三进二横四合院式布局的围屋,砖木构筑,占地面积714平方米。1929年10月28日,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从闽西经梅县进入丰顺,开辟革命根据地。军部设在马图村,朱德军长住在见龙居,政治部设在行震楼。红军在此驻札了三天两夜。离开该村时,留下战士110多名,长枪100支,机关枪2挺,追击炮1门,军马20头,帮助当地发展工农武装。后东江特委把这些人员补充了30多名政治干部编成一个特务连,归当地红军领导。现旧址墙壁上仍留有红四军写下的标语。1983年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党代会旧址
      中共东江特委党代会旧址位于丰顺县隍镇黄猄半坑胡村。原是村人胡忠文住宅,坐南向北,二进二横土木构筑,有15间房,门埕宽阔,占地面积621平方米。 1929 年6月18-25日,中共东江特委在黄猄半坑胡村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东江11县代表23名参加。大会改选了东江特委的领导机构,选出了卢济为特委书记,杜式哲为副书记,古大存为审查委员会书记。常委有卢济(兼)、杜式哲(兼)、林国英和后补委员贺遵道、颜汉章、李明光等9人。并成立了东江革命委员会。会议贯彻了中共“六大”及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检阅了东江各县党组织的战斗力。8月1日,中共东江特委向各级党组织通报了东江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精神。9月初,委任古大存为特委常委兼东江特委军委书记。 1989年 月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顺 荥阳堂 位于丰顺丰良镇西厢郑屋角。为郑大进故里。建于明,面积约7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二横式布局,均为硬山顶。坐北向南,颇具特色。经多次修整,初具原貌。 大门左右侧,挂着二个灯笼,上 书“郑府”、“荥禄大夫”。大门有联曰:“九卿世德”,“十相家风”;中堂联为“家传孝友千秋政华国文章百进书”,“家传诗礼心存德堂茂椿萱砌茂阑”。堂之中厅摆有神案曰“始祖榕斋郑公妣闺嘱周氏大宜人神位”。中厅正中挂着2块大匾额,一为“乾隆丙辰科(1736年)会试中试第三十四名进士郑大进立”的“进士”木匾额(1.75米×0.66米),另一块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郑大进题“熙朝特选”匾额。郑氏19世后裔还保存3尊祖传进品水石雕的观音像及金童玉女图像。雕刻精致,神态逼真。 郑大进(1709~1782年),十……[详细]
      丰顺 永庆楼位于丰顺县潭山区官溪村。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当地张氏十一世祖客公所建。为圆形客家土围楼,周长120米。仅一大门出入。门高2.43米、宽1.49米、厚1.8米。石刻“永庆楼”3字嵌在大门顶上。围内有12个门楼,均是二层楼,上盖大屋顶砌灰瓦,屋内的梁架、楼板和拦杆均用木料,楼内各层房间前后宽度不一,呈梯形,共有26个房间,供大家族聚居。楼内设有厅堂、庭院、天井、水井、厕所、碓等。现仍有部份为民居外,另一小部份已残破。类似这样的圆形客家土围楼,在官溪乡有三座。……[详细]
      丰顺 笃庆堂位于丰顺县东留乡口舖村。又名朱厝。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为朱三爷公创建,属客家围龙屋。坐东向西,三进四横屋两包围,内有11厅、16个天井、65间房间,建筑面积5472平方米。内外檐用斗栱承托。外檐封檐板彩绘人物、花鸟图案。硬山顶,绿琉璃剪边,正脊、垂脊、围脊、角脊都镶上琉璃的彩龙艳凤。梁枋构架饰以通花木雕龙、凤、狮、蟹、花、草、人物等精美图案。檐缀垂莲,风格独特。柱子也有多种款式:上厅圆石柱,中厅扁体石柱,下厅方形石柱,门外八角形石柱,横屋、厨房方型石柱。大门两旁竖黑色石鼓。正面墙壁两边嵌彩陶壁画和“麻雀戏梅”通花石雕,艺术价值较高。门坪7米外有半圆形池塘一口,并以二座门角楼与左右两厢连通。全屋用贝灰三合土夯墙,批墙。厅堂、侧廊施10幅对称的花鸟通雕屏凤,装饰精美。整座建……[详细]
      丰顺建桥围位于丰顺县建桥乡西北面。原属嘉应州的建桥堡。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都乡佥军事张乾福以御盗建围。占地面积15780平方米。正屋以砌砖瓦盖,各厅堂斗栱、梁架雕刻精致,古朴大方。整座房屋均以白麻石作墙基,沙、石、灰夯筑。四面围门墙厚0.3米。上镶嵌石凿的枪眼,门内架设木楼棚,以便御敌。楼门均嵌有石刻门匾:东门“东兴巩固”,嘉庆癸亥年(1803年)刻;西门“西铭是式”林森题,民国29年(1940年)铨叙简任櫨官张鉴初捐资重建;南门“薰风自南”;北门“众星拱北”。整座围的建筑,保留了客家传统建筑的古朴风格,外圆内方。围外有回环的池塘、沟壑,远眺似浮水大船,民房围绕櫨墙内而建,均为硬山顶构筑,有3街12巷21幢,现住居民1300多人。祠堂9座,按“东壁图书库,西园翰林”9字建祠。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