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旅游景点介绍

  倪尚达旧居位于昆仑路8号,是一座二层楼单独花园住宅,该宅是倪尚达先生用自己的稿费,于1935年建造的。该建筑由原中央大学建筑系主任刘福泰率学生设计,由上海浦东人组成的施工队伍建造的。该建筑坐北朝南,兼有中美两种风格,楼高两层,青砖墙面,有主楼1幢,中式平房2幢。建筑面积386.4平方米,占地面积为876.8平方米。院内绿化不亚于玄武湖心的一角。现故居为其次子倪敦祥一家居住,保护较好,2006年被南京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倪尚达(1898-1988)生于上海浦东召楼镇。191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理化科本科。1921年,以前10名考取南阳烟草公司公费留美深造,赴麻城理工学院电机系学习。1924年获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历任上海南洋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南……[详细]
262、流徽榭
流徽榭
  在中山陵通往灵谷寺的大道旁,有一个景色优美的人工湖,面积达24亩,名曰流徽湖,它是中山陵园在二道沟筑坝蓄水而成。盛水时期,陵墓东,灵谷寺西一带山坡的水,沿着水面的两道山沟汇流至此。流徽榭就坐落在这个人工湖上,俗称水榭。流徽榭是一座长方形的亭式建筑,三面临水,一面用石阶与陆地相通。亭长14米,宽10米。顶为卷棚式,盖乳白色琉璃瓦,立柱为红色。亭的梁柱、屋梁、檐椽等均用水泥浇铸而成,外加白漆蓝纹。地面镶红色八角形小瓷砖,亭四周围有一米高的栏杆,外观素雅、清新宜人。环湖植垂柳、碧桃、玉兰、石榴、紫薇等花木。湖西岸是一片黄坪,芳草如茵。仲夏湖中睡莲盛开,游人可在此纵情山水,休憩、垂钓,极富情趣。流徽榭由顾文钰设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捐建,1932年冬落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即黄埔军校,国共两党中许……[详细]
  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位于中山东路3号,现为中国银行金陵分行,是我国最早的商业银行之一。该行在南京的办公楼建于1937年,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869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兴业银行总行于1907年在杭州成立。1914年迁至上海。1931年8月20日南京分行在白下路升平桥开业。1937年7月12日迁至中山东路3号自建新楼房内营业。抗战期间,南京分行先迁往武汉,后迁至上海。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1日在原址复业。……[详细]
264、漪澜阁
漪澜阁
  位于总统府西花园(煦园)荷花池北端,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岛上坐落着一幢古典园林建筑,名之:漪澜阁。此阁又有一名,为“水民双鉴之轩”,寓意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传该阁曾为太平天国的机密房。孙中山任大总统时,到卧室必经此阁,孙中山常登阁办事或休息,因此也称“中山堂”。阁为青花雨脊歇山顶,六扇落地长窗上刻有瓶鼎图案,四面环水,东西两岸有曲拱小石桥相通。阁前有一平台,四周石栏杆围绕,栏杆上有十多只造型生动的小石狮。……[详细]
265、夕佳楼
夕佳楼
  位于水池西侧,与忘飞阁隔水相对。傍晚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小楼,景色绝佳,因而得名。该楼为卷棚重檐两层建筑,三面临水,楼外走廊环绕,有鹅颈背式靠椅伸入水中。楼上四面均为中国传统式的镂花窗。屋脊高高翘起,灵秀而雅致。与其它园林建筑不同的是,夕佳楼虽名为楼,但本身并没有设楼梯。如需上楼,要通过一座天桥,这座天桥建在楼外,距楼数米。穿过一木门,再沿着西花园的云墙上楼梯,始能到达天桥,过桥方能入楼。类似的建筑风格在江南园林中是常见的,但如此上楼却不多见。……[详细]
孙中山起居室
  建于1909年。小青瓦木结构硬山顶,两层中式建筑。原为清朝两江总督署高级幕僚的住所。1912年1月至4月,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即在此居住。楼上是卧室和办公室,楼下是会客室和餐厅,另有侍卫室和厨房。长子孙科、孙中山夫人卢慕贞携女孙娫、孙婉来到南京时,也在这里与孙中山共同生活。3月25日卢夫人离开南京,两女托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宋霭龄照看。直至4月3日孙中山离任。院内一对汉白玉金鱼缸,为海外华侨赠给孙中山的。……[详细]
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在熙园西侧,是1910年两江总督张人骏建造的西式花厅,典型的仿法国文艺复兴式样。建筑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外面再加以粉饰。单层七开间,朝南有一外走廊,有十二座拱形落地窗,拱的上部中央均嵌拱心石,下为铸铁空花栏杆。房屋基座有一米多高,正中抱厦向南突出二米多,顶部饰有山花,东南西三面各有一拱形门。正中间是穿堂,一般作为衣帽间。西边一大间,为两江总督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办公处。孙中山曾在此举行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东边第一间是小会议室,兼作会客室。第二间是办公室,后来孙中山曾在此办公。最东边一间是休息室,曾作为孙中山工作之余小憩的地方。该建筑先后作为南京留守府,以及北洋军阀时期的江苏都督府督军署等。国民政府成立后,也曾作为蒋介石办公室、国民政府参谋部-、总统府军……[详细]
南京梅庵
  在今东南大学教学区内,北临北京东路,西临进香河,南临六朝松,为了纪念我国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书画家李瑞清而建。梅庵始建于1914年.当时建有3间茅草平顶的平房,暗红色的水泥墙壁,古朴而略嫌简陋。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上 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整个建筑物既有西式风格.又有中式风采。在梅庵正面,有著名文史学家柳诒徵于1947年6月9日题写的“梅庵”匾额。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江西临川人。辛亥革命时,李瑞清任清布政使,助总督守南京城。南京光复后,他将公款上交军政府后即去上海闲住,以清道人自居,靠出卖书画的收入生活。李瑞清殁于民国八年(1919),学生们爱其师长,将其迎葬南京牛首山下,并建清道人祠数间以祀之。因李瑞清喜梅,故在墓地植梅三百株。……[详细]
  该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的杨廷宝先生1934年设计,1935年2月动工,次年7月落成。党史馆坐北朝南,四周布置花园和警亭四座底层有大小办公室、会议室和史料库房,二、三层为陈列室。来宾参观由大台阶直达中间礼堂,遂至两侧陈列室参观。陈列室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尤其库房部分采用特制防火钢库门和空气调节设备,以期严格保护所藏史料。建筑内部装修以菱花门窗,天花藻井,沥粉彩画,外观为重檐歇山宫殿式建筑,庄重宏伟。解放后改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集全国主要史料珍藏于此。1991年,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详细]
  在中山东路313号,现南京军区档案馆。大院内正中央,有一幢仿古大屋顶宫殿式建筑,这就是它东望南京博物院,西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因其位置大致在明朝皇宫内的文华殿遗址上,故俗称“东宫”。此组建筑平面布置和建筑外形都与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办公楼相同。中央监察委员会旧址占地面积5.78万平方米,由基泰工程司杨廷宝建筑师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建筑是由一组仿宫殿式建筑及围墙、大门、警卫亭组成。主体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重檐歇山高三层,绿色琉璃瓦;仿木斗拱,红漆圆柱,梁额彩绘,棱花门窗。外墙面用深黄色缸砖砌筑,坚固美观。在建筑物的东南墙角处还镶嵌着一块当年的大理石奠基碑,碑长约0.66米,宽约0.44米,上竖刻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题字:“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奠基纪念 ……[详细]
  35号为砖木二层楼房,一楼为董必武的办公室、卧室和廖承志的办公室兼卧室;二楼分别是钱瑛及李维汉的办公室兼卧室。……[详细]
  30号为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居住处,西式二层小楼,坐北朝南,红瓦青砖,坡面屋顶,门窗、栏杆均为白色油漆,显得典雅、清新。院内还保留当年的石榴树、翠柏、铁梗海棠等。……[详细]
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办事处原址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东端梅园新村17号、30号和35号。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继续与国民党政府举行和平谈判,此处为中共代表团住地。在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宣布和谈破裂以后,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最后一批人员于1947年3月7日返回延安,临行前深情告别南京人民:“再见之期,当不在远。”梅园新村这三座建筑,经历了国共南京谈判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留下了一代伟人周恩来及其战斗集体的足迹,成为人们向往关注的地方。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办事处原址现已建成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1990年,梅园新村兴建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并落成周恩来的全身铜像。陈列馆序厅中央是一座大型汉白玉浮雕,雕刻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吴玉章、叶剑英、陆定一……[详细]
变星仪室
  变星仪室一座,面积25.52平方米,高四层,上部圆顶直径四米,内设100mm罗氏式变星照相镜一具,下部有研究室、暗室等。仪座高十二米,方形中空,这样可以把日光从塔顶反射到塔底,预备日后增设太阳分光仪之用。变星仪室圆顶由天文所金氏和宏记土木模仿小赤道仪圆顶自己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21日春分。碑文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题,在1966年被毁。现在人们看到的是严济慈于1984年紫金山天文台50年台庆时重新书写的“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春分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变星仪室奠基纪念”。……[详细]
赤道仪室
  赤道仪室一座,6间,面积106平方米天文观测室,不仅气势雄伟,造型精美,给人一种学术研究机构的庄重之感,而且自远处看去,又颇具有中式建筑的特色和韵味。……[详细]
子午仪室
  子午仪室一幢,5间,面积113.95平方米;紫金山天文台子午仪室是紫台最早落成的建筑,为安设子午仪而建。下层有一地下室,安设电气主钟二具,这是因为天文钟和子午仪关系最密切,放在一起最是相宜。地下室用木屑填实四周,温度终年不变。子午仪室活顶、活窗由上海远大铁工厂根据瑞士制子午仪工厂附来的图纸制造。奠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21日夏至。碑文由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题写。……[详细]
277、武庙闸
  玄武湖烟波浩淼,水量丰富,然而这千顷碧水何以泄出?循着南岸城墙根下寻觅,终于解开了这谜底,武庙闸就是玄武湖主要泄水口之一,也是湖水通过闸口进入城内珍珠河的主要源头。闸口的流量可达4立方米/秒左右,该闸对南京城区的水系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东吴宝鼎二年(267),孙皓在此开城北渠,引湖水入城,当时称作“北水关”。刘宋大明三年(459)又在此开“大窦”,引水入华林园的玄渊池,复贯穿宫液。明建南京城墙时,将原有水关扩建成大闸,称“通心水坝”。该闸闸身呈方形,长宽各25米,方进深度为85米,穿城而过的涵管称作“灵福洞”。该闸原有两个进水口,为减缓湖水的流速,闸口水道建成“之”字弯曲形。在闸口下方安装了两套双合铜水闸,每套闸方形,边长1.30米,厚0.5米,呈上下阴阳状。下合装在条石砌成的方框内,内凹有……[详细]
秦淮河西水关
  西水关,为内秦淮河出城处,亦称下水关(下水门)。位于水西门(即明代三山门)南侧,洪武年间筑城时,改筑原下水关为西水关。水关构造形式与东水关相仿,设有大小33券洞,分3层,每层11券。上面两层22券,向城外一侧封堵,以增加水关的防御机动能力;下面一层11券通水,中间一券较大,可通舟楫。清代在下浮桥与西水关之间设有云台洞(亦称“银台洞”)。1935年,将云台洞改建为西水关防洪闸。1954年、1968年和1987年又曾先后对西水关防洪排涝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南京城南防、排涝重要设施之一。同时,这座明代水关的遗址,也成为南京城南亲水旅游景点之一。……[详细]
279、标营门
标营门
  这里的城墙历史上是没有城门的,是1996年为开通后标营路,建月牙湖大桥把城墙破出一个口子,为将中断的城墙串联起来,增加了城墙的完整性,2009年建成该门。……[详细]
华严岗门
  2007年10月1日,南京察哈尔路西延工程顺利竣工通车,丁山脚下的明城墙由此多了一座新的城门:华严岗门。这座新城门是在明城墙坍塌缺口处修建的,一方面被改造成察哈尔路西延段的通道,另一方面也被乘机改造成完整的城门。华严岗门共有四拱,中间的两座拱门高度为9.38米,外侧的两座拱门略小,拱券高度为6.22米。华严岗门就像一座“城墙天桥”,市民可以在上面行走,由于打破了城门规制,引起了诸多争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