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旅游景点介绍

    281、雨花门
    雨花门
      雨花门,位于今武定门与中华门之间。1935年5月,随着宁芜段铁路的竣工通车,《首都计划》中,拟将南京市内“小铁路”“与京粤路线相连”的设想,于1936年3月得到实施并建成城门。由当时南京市下水道工程处勘测设计,从中正街(即白下路)向南穿八府塘过淮清桥而跨秦淮河,傍白鹭洲,沿武定门内侧向南至门东石观音庙而抵城墙,辟城墙建城门一座(即雨花门)而出城,至养虎巷口与江南铁路贯通。抗战前后,“小铁路”对因城墙封闭起来的南京城,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城门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2009年重建。……[详细]
    282、集庆门
    集庆门
      集庆门,位于南京城西,明代三山门与聚宝门之间。1990年8月,南京市政府为建设集庆路,拟打通小沙井46号右侧城墙,新建城门。由于南京城墙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改变南京城墙状况的任何行为都需要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方能实施。在原方案未能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由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重新设计方案。后来,拆除了该段约48米城墙,修建了“集庆路口”,遂后定名为集庆门。该工程于1991年12月25日竣工。……[详细]
    283、新民门
    新民门
      新民门,位于明代钟阜门与金川门之间。1932年,在城墙打开豁口,因资金不足城门未建。1934夏,建成城门。保留至今。……[详细]
    284、清凉门
    清凉门
      清凉门,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东至石城门界,西至定淮门界,两界之间长725丈。洪武六年(1373),置清凉门兵马司驻守。洪武十二年(1379),改清凉门为清江门。明弘治年间(1488~1505),仍然称“清江门”。到了明万历三年(1575)的秋天,家住南京洪武街的学者顾起元回忆他10岁时,见到这座城门外建有一座当年朱元璋渡江纪念性“建筑”的桅杆一根,“每岁祭之,遂为常制,一兵世守”。“高仅可丈五六尺,一木栏围之,置地上,后不复见矣”。关于朱元璋渡江的船,还有另外一说:当年朱元璋与徐达渡江时,船夫一边掌舵,一边大声喊着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听了大喜,“与达蹑足相庆”。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给船夫的侄子作了官,还把当年乘坐的船全涂上红色,称之为“满江红”。不过,顾起元提到……[详细]
    石城门(汉西门)
      石城门,今汉西门(亦称“旱西门”),位于南京城西,坐东向西。南至三山门界,北至清凉门界,两界之间长397丈。建有内瓮城单瓮一座,内瓮城城门与石城门的城门呈直线而设,为拱券砌筑。……[详细]
    仇成墓石刻
      仇成墓位于太平门外白马村,明开平王常遇春墓北。仇成,安徽含山县人,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初随太祖攻安庆、守横海、征平江,屡树功绩。洪武三年,任佥大都督府事,镇辽东。而后西征再立战功,封安庆侯。洪武二十年为南征副将军,讨平容美诸峒,续征云南,功绩显赫。洪武二十一年 (1388)病故,赐葬钟山。追封皖国公,谥庄襄。仇成墓现存有石翁仲一,石虎、石马及马夫各一对,石刻雕凿精美细致,保存尚好。……[详细]
    287、吴桢墓
      吴桢是吴良的弟弟,原名国宝,朱元璋赐名祯,曾与吴良一起守江阴,败张士诚,讨方国珍,擒陈友谅,战功卓著,被封为“靖国公”。因他曾奉旨率舟出海,追搏倭寇,获其兵船,献俘京师,此后,常往来海上巡弋,总理军务数年,所以洪武十二年他病死后,被迫封为“海国公”。吴良和吴桢在鸡笼山功臣庙中排列第十五、十六位。吴良、吴桢墓都在钟山北麓现南京电影机械厂内,相距很近。吴桢墓在南,地面尚有石马、石羊、石虎、翁仲各一对,墓室也已在1983年被清理过。吴氏兄弟墓前石刻比较完整,镂刻精细,神态逼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明初石刻艺术精品之一。……[详细]
    288、吴良墓
    吴良墓
      吴良,安徽定远人,原名国兴,朱元璋赐名良。他随朱元璋起兵于濠梁,最初为帐下先锋,洪武三年封江阴侯。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楚争雄,命吴良镇守江阴,使盘踞在苏州的张士诚不敢乘虚侵犯金陵,从而保证了朱元璋对陈友凉战争的胜利。朱元璋称赞他:“吴院判保障一方,我无东顾忧,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后来,他又率兵到广西平蛮,屡建战功。洪武十四年病死,追封为江国公。吴良、吴桢是兄弟二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两墓相距很近。吴良墓在北,墓室已在1965年被清理过,现地面上尚有翁仲、石虎、石羊各一对,龟趺座一只。……[详细]
    方城明楼
      方城又叫宝城、明楼。俗称“梳妆台”,位于升仙桥北7.8米处,它是孝陵地宫前的一座大型建筑。方城以巨型条石垒砌而成。方城高16米,东西长75米,南北宽31米,方城下部为高2.4米的石须弥座,束腰部分刻以绶带文和方胜文。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有一条由54级石阶组成的隧道。隧道上作券顶,两侧底部为石刻须弥座式,幽深华美,独具匠心。隧道原先前后有门,现仅存门臼石等遗迹。方城上部为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 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为正面,开券门三孔,东、西、北三面中部各有一券门,楼内地面以方砖铺地。明楼原有顶,覆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十分壮观,现仅存四壁。楼上的砖刻花纹,十分精美。墁地方砖及水磨砖墙脚均为明代遗物,明楼前面和左右均有短垣围护。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详细]
    290、孝陵殿
    孝陵殿
      孝陵殿即孝陵享殿,在御碑亭后,方城之前。原为重檐九楹,进深5间的宏伟建筑,建在三层石砌须弥座台基之上,两侧还有庑殿数十间,是孝陵的主要建筑之一。它落成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殿上金榜“孝陵殿”三字。明、清时,中奉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神主;太平天国革命时,此地为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战场,孝陵殿毁于兵火。我们从现存的享殿台基上的五十六个大型石柱础来看,当时享殿规模,远比北京昌平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明代孝陵殿遗物——三层殿基,上有龙凤纹云柱,绕以石柱,嵌以栏板,雕刻精细,气象万千,与北京故宫太和殿露台石栏相似。殿前后均有石陛一通,浮雕云龙、天马行空、日照山河等图案。这两块石陛尚存。孝陵殿原有附属建筑,有神宫监、具服殿、宰牲亭、燎炉、雀池、水井等,亦于咸丰三年毁于兵火。……[详细]
    291、御碑亭
    御碑亭
      御碑亭原为孝陵之中门,原来也是五个门洞,后毁。清朝初年改建为碑亭,三开间,人字顶,红墙小瓦,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为歇山顶建筑,因亭中树有清康熙皇帝玄烨所题“治隆唐宋”以及乾隆皇帝题词的碑刻而取名为“御碑亭”。亭内立有5块石碑,正中一块上刻康熙皇帝于1699年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治隆唐宋”4个鎏金大字,该碑高3.85米,宽1.42米。“治隆唐宋”碑两侧,还有两块立碑,乃乾隆皇帝南巡谒明孝陵时的题诗。东面一块碑高 2.71米,宽1.18米,座高0.87米,西面一块比东面略高一些。诗全文分别是:嬗谢都关天运乘,攘除非自本朝兴;代为剪逆当方革,岂是因危致允升。常禁里民阑采木,还教卫户谨巡陵;省方近抚前王迹,殷鉴惟怀惕倍增。金陵莅止为巡方,展谒龙蟠奠桂浆;保护遗规崇胜国,绍承家法礼前王。开基洵是过……[详细]
    文武方门
      文武方门为孝陵之正门,原有五道,三大二小。大门内为中门,中门里有神帛炉,左右有庑,中门外左边是屠宰祭奠牲畜的宰牲亭,右边是皇帝祭奠时更衣的具服殿。这些建筑毁于咸丰年间兵火,清同治年间重修时,改为一道门,气魄小多了。方门两边有短垣左右伸出,向北包围,将碑殿、享殿、明楼(宝城)等均包入其内。方门上嵌有长方形条石一方,两边刻云龙纹,中刻“明孝陵”三字,字径0.51米,石匾高1.07米,长1.99米,为曾国藩书。文武方门东墙南侧,立“特别告示碑”一块。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后,帝国主义分子到处搜掠和破坏我国名胜古迹。为保护明孝陵,宣统元年(1909),由两江洋务局道台王氏和清江宁知府杨氏刻立此碑,碑文用日、德、意、英、法、俄6国文字刻成。碑身分为6格,每格一国文字,此碑高1.5米,宽0.63米……[详细]
    毛胜墓石刻
      据明史记载,毛胜(1401-1458),字用钦,初名福寿,系元朝右丞相卜花之孙。毛胜骁勇善战,以强悍著称。?毛胜是明正统(1436-1449)、景泰(1450-1456)年间,一位战功显求赫的将领,以功历任都督佥事、都督同知、左都督、副总兵等。封南宁伯。天顺二年(1458)卒,追封南宁候,谥“庄毅”。毛胜墓早年被盗,“文革-”中被毁。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2001年出土一墓志铭。这汉白玉大理石,镌刻欧体小楷,据墓志载,墓为“南宁伯追封南宁候毛胜及夫人白氏合葬墓”。墓葬现存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等神道石刻,迁移至邓府山石刻艺术园。(毛胜墓石刻)……[详细]
    294、一泉井
      一泉井,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新村街道雨花新村社区。雨花台风景区“二宗祠”北侧30米处,隐没在竹林深处。相传,宋代在聚宝山(今雨花台)上有一口清泉,泉水清洌甘美,色味俱绝。该泉因依二泉,故被当地百姓称为一泉。雨花一泉井栏呈八边形、边长0.25米、高0.44米、厚0.18米、直径0.6米,井口呈圆形内径0.33米。……[详细]
    知名烈士墓
      知名烈士墓,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内,雨花台主峰东南方雨花台烈士墓区,建于1983年,面积4240平方米。这里安眠着17位烈士忠魂。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烈士,大多数烈士英名洇没,忠骨无存。少量被亲友、同乡会掩埋的烈士遗骸分布各处,不便群众祭扫,也不便于管理。1983年建墓区后,张霁帆、孙津川、丁行、谢士炎、赵良璋、卢志英、陈子涛、骆何民等17英灵迁此。800平方米的墓地用花岗石砌造,朴素、庄严。以龙爪槐(又名蟠槐、倒槐)为墓道树,平添了对烈士无尽思念和崇敬的情感。进入墓区,绝无一般墓地萧瑟凄凉之感。迎面是石砌花坛,花坛前放置石刻花圈。17墓冢依次走过,碑石浑朴,碑文精练,墓体简洁,碑刻秀丽。阴阳交会处,人们对人生升腾起一种真善美的向往,对烈士的追忆中,不知不觉增强了对今生的珍惜,对纯美生……[详细]
    小刘村石刻
      小刘村石刻,原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小刘村,现西善桥街道秦淮河北侧。原址距张赫墓东北侧200米处,墓冢与其他石刻均无存,墓主为失考。两石马东西向,东侧石马站立,西侧石马倒卧,2009年配合城市建设将两石马迁移到西善桥街道秦淮河边重新安放。对公众展示。……[详细]
      该墓为长3.98米、宽3.6米的砖石古墓。该墓有许多独特之处, 比如墓道是阶梯形的,而墓室后部的棺床则是八边形的,非常少见。棺床正中还散落着一片朱砂沙土。另外,棺床两侧各有两条铁索砌于墙内,铁索另一端连有铁棺环。与洪保墓和杨庆墓中的铁索很相似,此次发现证明铁索与太监的身份有关,在封门附近发现了一盒墓志,墓志上有“此子有道气”、“长春真人”、“道衣”、“玄义”以及“鸿胪寺”等铭文,志盖上面能看出“春真人渊”四个字。据《金陵玄观志》记载,明初长春真人刘渊然受封“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庄静普济长春真人”,与志盖文近同。因此断定墓主人就是刘渊然。该墓一共出土了9件随葬器物,“其中5铜制文物非常精美,一件铜炉,一对烛台和一对双耳瓶。刘渊然死于宣德七年八月八日,当时宣德炉瓷器非常有名。墓0-土的文物等……[详细]
    298、张赫墓
      张赫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西善桥村。在福润雅居小区的西面。张赫墓墓葬为单室券顶短甬道砖室墓,墓长10米、宽4米、高3米,墓葬座南向北由墓道、墓志、封门墙、甬道、石门、墓室6部分组成。现墓室封门保护。……[详细]
    南京华严寺遗址
      华严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华严村18号。华严寺,始建于南朝梁代(502-557)。华严寺遗址现存残碑一块,雕有二龙戏珠图案,纹饰精美,正中刻“敕赐华严禅寺碑”;石龟趺一件,体态丰硕;石莲花须弥座一座,四周雕刻精美莲花纹饰、石柱础五个,呈鼓形;石井一眼。石井在华严寺龟趺旁10米余处,井栏呈圆鼓形,青石雕刻,高0.35米、外径0.60米、内径0.31米,井栏因长期使用留下绳迹多处。井壁为明代小砖砌就,保存较好。井水距井栏约5米,井四周已用水泥铺平。井水清澈甘醇,现居民依然饮用,称之为“华严寺井”。……[详细]
    南京宝林寺
      宝林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南街道养回红村47号。雨花南路南侧30米处。明南京佛寺表记载,宝林寺,国初徐达建,在聚宝山门外三里,乃徐达之私家寺庙和花园。清乾隆时重修,原规模颇宏,大殿三进,厢房10余间,原记事碑已失。现为雨花台区教育师进修学校。寺门及第三进已改为平房,第二进正殿及两边厢房,其本末动,大殿为砖木结构,为七架梁砖木结构,保存完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