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旅游

镇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许氏宅原主人姓许,原来在三巷广场附近开“采芝斋”,一层平房,前后两进,第一进明三暗四结构,第二进明三暗五结构,中有天井。外墙为青砖叠砌,大门上有白石门罩,单峰防火墙。硬山顶。屋顶上覆小瓦。……[详细]
  蒋氏住宅为一进两厢七架梁,檐下有廊,正房及两厢房均有雕花隔扇。堂屋、内室陈列红木家具,房屋前花园内植麦香、枸杞树,均有百年历史。为砖木结构,门上方为刻有“横秋堂”三字的石额,门前有雕花户对一对,均为08年整修时所建。后院中有古井一口,井檐已用大理石改造,院中有原房屋界石两方。……[详细]
扬中东岳庙
  清康熙年间始建,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格局为坐北朝南,庭院式,大小房屋约50间,供东岳大帝等--。文革期间被毁,现尚存6间正殿,平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20.95平方米。近年来,经几次保护性修缮,保存较好。在1985年被列入文保单位。……[详细]
  王家祠堂位于句容市华阳镇茅山路村71号(现改为83号)。为清中期建筑。共四间,原为王姓住宅的一部分,后作祠堂。现只存在3间,原产权为市房管所所有,现转卖给一张氏人家。屋长11.5米,宽9米,开间3.4米,檐口高3.15米。七架檀,梁柱粗大。柱的顶端有卷刹,木排山,有雕花,沿袭明代风格。硬山顶,有马头墙。现东面二间为住家,西边一间租赁给人家卖菜用。……[详细]
  太平桥位于句容市华阳镇候家边村东南10米处,清代末年建造(1902年)。东南向,跨沥水河,单孔石拱桥,桥面石板拼装。无护栏,长7米,宽越2.8米,拱跨2.4米,拱高1.3米。桥拱一侧长满了藤类植物,遮掩了半面桥拱。桥面行人过桥正常。……[详细]
  吴家祠堂位于埤城镇宝山村吴家自然村吴家60号民房正南方60米处。该建筑建清代,座西朝东,砖木结构,硬山顶,分布面积为633.42平方米。现存房屋三进二院,第一进大门门楣上砖刻“世家第一”四字,抬梁式柱梁,山墙为穿斗式,进深七檩。第二进面阔13.8米,进深10米,门楣上刻有“源远流长”四字,砖雕已残,残余部分雕刻精致,第三进为三开间,进深七檩9.3米,柱梁粗大。该祠堂极为残破但残存雕花门楼极精美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土桥坐落在市区丁巷村后内城河上。建于清代,石板桥南北向,花岗岩石质地,桥高约2.5米,桥长约为15.2米,宽约2.9米,桥墩由青石垒砌,桥面用水泥混凝浇灌成,桥栏由青砖、花岗岩石砌成,高约1米,现仍使用。该桥对于研究丹阳清代城市变迁以及桥梁建造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泮池位于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内,该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池形呈半圆形,池在孔庙南面,现孔庙已毁。池东连市区内城河,西接西门运河,水源循环。东面有环青桥,西面锁翠桥,两桥呈南北向,并列在池的左右。池体由长方形青石块堆砌而成,池面面积约为3039平方米。泮池是丹阳明清时期大型文庙建筑的附属遗存,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玉乳泉位于丹阳市北门砖瓦新村1号后院内,该井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井栏为八角形,石灰岩质地井栏刻有“玉乳泉”三字。由宋陈尧佐书。曾有天下第四泉的传说,有提水时吊桶绳索磨损凹槽痕迹。井栏高约50厘米,内径约32厘米,外径83厘米。井壁由青砖竖砌而成。该井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详细]
  西门大街位于丹阳市云阳镇老西门,老街始建于明清时期,曾为古城丹阳的繁华闹市区,县衙在该大街的东首,进入县衙必经“三思桥”。文庙大街在大街的北侧,现县衙、文庙都已毁,但大街两侧仍有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有文物保护单位“林家大院”、“胡家住宅”,建筑规模较大,风格独特,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建筑特色。位于大街东首的“警钟楼”原为城市救火会,“正仪坊”、“老西门桥”同在西门大街上,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内涵,现西门大街为目前市区现存古民居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历史文化古街区。……[详细]
  无字碑位于丹阳市延陵镇九里行政村季子庙内。碑青石质地,碑高2.67米,宽1.2米,厚0.22米。碑无文字,高大厚实,光滑照人,似镜子一般。民间文称“阴阳碑”。无字碑由来亦说季札从小聪明才智,知礼讲德,一生的功过由青石无字碑留给后人去评说,无字碑胜于有字碑。……[详细]
延陵镇王公祠
  王公祠位于延陵镇柳茹村柳茹老街中,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明天启元年柳茹发生严重蝗灾,当时丹阳知县王志道率百姓灭蝗,王志道: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百姓为纪念王,集资建祠纪念。现存房屋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9.2米,前进进深3.7,后进进深8.2米。该祠堂对于研究丹阳地区明代建筑的风格、形制、工艺具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板桥位于丹阳市云阳镇南草巷,该桥始建于宋咸淳九年(1273年),原名孔家桥,明成化六年(1470年),知县荣实重修。桥连接南草巷与小牛场弄。跨越在东西向内城河上,桥长约14.2米,宽为4.2米,高约2.7米,桥基座由石灰石块叠砌。桥拱形由长方形青石砌成,桥面及桥栏2006年重修过,桥面为柏油路面,现仍使用。该桥对于研究丹阳宋至明清时期的城市布局、石拱桥建造风格、技艺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张氏宗祠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21世孙张衡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三进,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门前一对石狮,荷池一方,宅门为6扇六抹隔扇门,第一进七开间,第二进五开间,名敦睦堂,为享堂,楠木梁柱,厅前墙嵌额“垂裕后昆”。第三进五开间楼房,明间供祖宗牌位。祠堂保存完整,2007年进行了重新修缮。……[详细]
大运河镇江段
  大运河镇江段分为城区运河故道和现代运河两部分,其中城区运河故道由长江入口平政桥至谏壁三叉口,全长16.69千米;现代运河从谏壁至常州,全长42.55千米。镇江城区运河故道,古称徒阳运河,从北到南贯穿市区,全长16.69千米,其中老城区5.17千米,9桥3闸,形成了独特的水景资源。镇江古运河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的南口门,扼江南运河入江之咽喉。自秦37年(公元前209年)开凿以来,即为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运枢纽,素有“五口入江”、“九省通衢”之美称,对镇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也孕育产生了大运河主河道和支河两岸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极富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高资成家民居位于高资镇行政村高资自然村北,该民居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建筑,四周皆为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民居为砖木结构,一进三间两厢,中为天井,年久失修,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详细]
37、郭睦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姚桥镇兴隆村,为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年代是明代。传为汉留侯张良后裔21世孙张衡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现存三进,占地面积1210平方米。门前一对石狮,荷池一方。第一进七开间,第二进五开间,名敦睦堂,楠木梁柱,厅前墙嵌额“垂裕后昆”。第三进五开间楼房,明间供祖宗牌位。……[详细]
  1938年6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挺进江南茅山地区,司令部设于此。该屋原为祠堂,三间平方,面阔4米,进深9米。1988年拨款维修。部分屋面漏雨,保存完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新四军抗敌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于1999年被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详细]
宝堰镇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宝堰镇宝堰行政村宝堰自然村东老通济河上,又名三圈桥。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横跨老通济河,南面为宝堰古街,桥东100米南岸为怡和酒行,现怡和酒行已改建为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桥的北面皆为民居。桥成南北走向,为三孔石桥,整座桥由麻石建成,桥面是青石铺成,该桥全长39米,净跨29.5米,桥宽5.65米。桥面两侧镶刻“太平桥”三个字。该桥已有200多年历史,为丹徒区现存最好的一座清代石拱桥,其结构坚固造型优美,用料考究,对丹徒石桥梁的建造历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太平桥整体结构保存完整,仍可通行使用,由于日晒雨淋和日常使用,造成桥面有一定破损。……[详细]
解氏宗祠
  位于丁岗镇葛村中段。据地方志载,葛村解氏南宋初年由族人解寿辉带领,随宋高宗赵构(1127-1130年)由山东滋阳县葛村南渡,避乱来江南卜居。此地原名润东蓝野,又名马家岗,为表示不忘故土, 故将其改作“葛村”。根据祠内现存清朝乾隆十六年碑文记载可推算出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前期,约景泰年间,距今550年以上。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原宗祠主建筑共分五进,包括照壁墙南外侧的管理用房共有房屋49间。全部砖木结构,院落式,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步抬高。宗祠大门上方挂有“榜眼及第”,为光绪年间解兆鼎取得武榜眼时所得。大门内两侧有“肃静”“回避”“举人”“巡回”等执事碑。前进挂有匾额“松竹室”。大门外东西两旁围墙设有圈门,以一条东西向条石板路相连。祠堂最为讲究的建筑是第三进正厅和第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