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 > 五峰县旅游

五峰县旅游景点介绍

  多三塔位于五峰县长乐坪镇洞口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第三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老衙门墓群位于五峰县五峰镇水浕司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墓葬。为第二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土司城垣遗址位于五峰县五峰镇水浕司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为第二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土司帅府遗址位于五峰县采花乡白溢坪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为第二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堰寺石雕相王像位于五峰县长乐坪乡洞口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刻及其它。为第一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湘鄂边区五县党代表会旧址位于五峰县采花乡长茂司村,年代为1931年。类别为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为第一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五峰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五峰县湾潭乡鹿耳庄村,年代为1930年。类别为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为第一批宜昌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化桥位于五峰镇天池河上,建成一百九十八年之时,于1981年11月修缮完工,费时10个月。11月15日,因原桥名系“改土归流”后取其“安顺王道,归化土民”之意,带有歧视土家族人民含义,故以天池河县城河段而名为“城河桥”。此后,县委、县政府根据群众建议,将桥名再改为“宗禹桥”,以此纪念1927年进五峰传播马列主义,建立我县第一个党组织的中共党员——在桥头英勇就义的革命英烈邓宗禹。但人们习惯上仍将这座桥称为城河桥。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一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怀龙桥位于石梁司村三组,天池河的支流上,1953年杂木搭建,上盖土瓦,下铺木板,两边有休息平台。因年久失修,后建为单孔石拱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一军团,在贺龙、卢东生、王炳南等同志的率领下,以卓越的革命斗争精神,创建了五峰苏区,在红四军和红六军政治部的帮助下,一九三〇年五月至一九三一年五月,建起了石梁司党支部、农民协会,石梁司乡苏维埃政权,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贺龙取名为怀龙桥。……[详细]
五峰烈士纪念广场
  烈士纪念广场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汉马池村十组,占地面积为5028.31平方米,其中广场面积为1100平方米,烈士墓区面积1400平方米,绿化面积2528.31平方米。广场一侧建有五峰革命史浮雕墙,长30米、宽4米,面积为120平方米。一侧立有汪沛然、邓宗禹、刘美树、李凤春4尊革命烈士铸铜半身像,花岗岩底座,高1.6米。烈士墓区安葬唐清和、邓先胜等5位革命烈士。五峰地处鄂西边区,1925年至1951年,经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清匪反霸共二十六年革命斗争历程。五峰作为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萧克、廖汉生、向光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英烈。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 11:30 下午14:00-……[详细]
采花乡白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
  采花乡白鹤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白鹤村三组,始建于1984年,2013年11月进行修缮,为纪念第一任采花区委书记刘美树同志。刘美树同志是解放初期随军的南下干部,1949年11月,先后任渔洋关第一任区委书记、第一任采花区委书记。1950年4月7日,在白鹤村沙坝子遭遇土匪围攻时,他带领财粮助理员张官波拼死反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7岁。采花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英烈,激励后人,在白鹤村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为三级阶梯状,主体为四方柱体,碑高6.9米,碑身坐东朝西,碑体用青条石砌成,白底红字,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有“刘美树、张官波、周启金烈士纪念碑”金色大字,碑正面用大理石镶嵌,镌刻有革命烈士事迹简介。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 11:30 下午……[详细]
五峰革命烈士纪念碑
  五峰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东门坡,纪念碑为石材砌筑,高10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1987年建成,2021年11月进行修缮,由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管理。1987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清匪反霸时期,在五峰境内浴血奋战、献身革命的烈士,在五峰镇东门坡修建“五峰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题写碑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肖克题写碑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五峰各个革命时期,全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觉走上为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奋斗征程,历经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数以千计的党员干部献出生命。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 11:30……[详细]
裴新章烈士故居
  裴新章烈士故居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王家坪村五组,采用复建木结构搭建房屋,共有1栋3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故居始建于解放前,2022年进行修缮,由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管理。裴新章,1897年4月出生于渔洋关镇王家坪村五组,1931年1月参加革命,任蒿坪区游击大队分队长,同年3月在田家湾召开群众大会,被团防包围,不幸被俘。敌人用梭标刺他的脸,逼他交出游击队员名单,他血流满面却一言不发,最后英勇就义。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30-- 11:30 下午14:00-- 17:00预约电话:0717--5829003……[详细]
李凤春烈士就义广场
  李凤春烈士就义广场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王家坪村四组,占地面积667平方米,建有纪念广场、英烈墙、烈士塑像、烈士墓等设施。2022年建成,由县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管理。位于。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李凤春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凤春,又名李逢春、黄春子,1902年生于渔洋关镇王家坪村白果园一个农民家庭,土地革命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五峰唯一的游击大队女党代表、红军营女党代表、区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女审判长。她能文能武,智勇双全,参加大小革命战斗20多次,被五峰苏区军民誉为“红色侦探”、“独胆女杰”。1931年,李凤春率部突围时不幸被捕,惨遭敌人杀害,年仅29岁。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预约电话:0717--5829003……[详细]
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
  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红渔坪村。1947年2月24日,纵队司令张才千率鄂西北军区第4团和警卫团1部共1200余人进入红渔坪,与纵队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李人林率领的江南游击支队1支队会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活动于五峰、长阳、宜都、枝江等湘鄂边17个县,先后与敌作战200余次,歼敌3000余人,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兵力,有力支援了各解放区作战。198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建立40周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采花乡红渔坪修建了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碑高7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正面镌刻张才千题写的“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10个朱红大字,背面镌刻李人林亲笔题写的“红渔坪会师纪念碑”。附属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部旧址”始建于1930年,202……[详细]
五峰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
  五峰红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正街 39 号。旧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内设天井、回廊连通,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占地面积 150.27 平方米,建筑面积171.72 平方米。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红六军决定收复渔洋关、资丘以及长阳县城。2 月 10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与红六军主力从湾谭进驻五峰县城。军团总指挥部和军团政治部设在五峰镇街杜笑-,贺龙、柳克明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同住,汤慕禹和红六军军部住对面汤家面馆。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部旧址是见证我军历史重要的实体记录载体,保护好该旧址对于研究我党党史、军史、组织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详细]
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
  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位于宜昌市五峰湾潭镇茅庄村五组,石刻为清康熙癸酉年(1693)田舜年撰文刊刻。通高3.8米,宽2.4米,碑文方形外框为1.5*1.5米,石刻主题为“新改荒路记”。该石刻记载新改荒路的艰辛过程,并藉此阐述容阳(容美)肇宗起源及田舜年承绪以来擒叛、营建、料理、著说等业绩,系由容美司大小官员九十余人同立,1800余字。刻文所记对于研究容美土司历史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石刻方框凸陷明显,右侧落款中的“康熙”二字难于辨认,“新改荒路记”主题字迹清晰,其它记事小字较为漫漶。保护范围:新改荒路记摩崖石刻及周围一定范围。以石刻主体边缘为基准,向南延伸5米,向东、西、北各延伸3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南延伸10米,向东、西、北各延伸5米。……[详细]
18、镇江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宫
  镇江宫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桥河居委会正街的中码头下50米处。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占地面积约129.70平方米。镇江宫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南带一偏房,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斗砌砖墙,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明间大门前设石台阶四步。镇江宫原是一处供奉水神、祈福行船的庙宇。由于中码头近在咫尺,过往船只停靠后必上岸进庙烧香拜佛。庙址中原供奉四尊龙王菩萨,后被“--”捣毁。民国时期,湖北省银行曾在镇江宫设立办事机构,为茶商汇兑银票。2017年进行了全面修缮。镇江宫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清代时期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位于渔洋河畔,见证了万里茶道——五峰茶叶集散地的繁荣与地位,对于研究万里茶道的茶源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保护范围:镇江宫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西至广场台阶,北至张全文民居,……[详细]
唐国政夫妇墓
  唐国政夫妇墓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锁金山村六组,墓主为唐国政,元末明初著名土家族军事将领。墓葬以条石垒筑而成,占地面积约147平方米。墓前有长方形石碑,正中间刻有“大明初敕封镇国将军唐公讳国政妣金老恭大人之墓”字样,墓碑为道光十六年重立,碑文记述主人生前战功。碑面172×72cm,面刻170×68cm。墓前有华表一对,上刻“贾迎河誌三千界”楷书对联,墓前有高约2米的拜台,拜台左右各有一旌华表,通高3米,宽0.32米,厚0.24米。唐国政夫妇墓是唐氏土家族源流实证,对于研究唐氏土家族源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保护范围:唐国政夫妇墓及周围一定范围。以墓葬主体为基准,东、南、北各向外延伸3米,西延伸至华表。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向外延伸2米。……[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成立纪念碑(位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红渔坪村)1947年2月24日,张才千率鄂西北军区第4团和警卫团1部共1200余人,进入五峰红渔坪与李人林率领的500多人江南游击支队1支队会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活动于五峰、长阳、宜都、枝江等湘鄂边17个县,先后与敌作战200余次,歼敌3000余人,缴获长-3000余支,轻重机-300余挺,牵制了国民党军4个正规旅和6个保安大队的兵力,有力支援了各解放区的作战。198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建立40周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会师地--采花乡红渔坪修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会师纪念碑。碑高7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2007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对纪念碑进行了维修,并于10月11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