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 > 老城区旅游

老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洛阳帝王史馆
  洛阳帝王史馆里面有104个帝王资料地址:洛阳市洛阳老城区西关丽景门景区……[详细]
洛阳天后宫
  天后宫在老街的丽景门二楼上.登上丽景门需要全价30的门票,有半价票;主要是夜景好看,可以拍摄小吃街的夜景;但是城墙上主要是供奉妈祖、菩萨、佛像等,还有展示画介绍了各代帝王;城墙上有洗手间景点位置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关丽景门景区……[详细]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依托洛阳山陕会馆而建。山陕会馆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对面即是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山陕会馆由当时的秦、晋富商捐资修建,是一个“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合。会馆坐北朝南,布局前密后疏,建有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照壁高1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上面雕凿着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这是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山门与琉璃照壁相呼应,面阔三间,东西两侧八字墙分别与东西仪门衔接。正门上镶“河东夫子”石匾一方。舞楼与山门之间隔着天井,处于正南方,坐南朝北。舞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体成“凸”形。上面还保留着精雕细琢的木雕装饰。正殿为主体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式……[详细]
唐东都明堂遗址
  明堂是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附会古代明堂制度而建造的殿堂,建于公元688年。20世纪80年代经考古发掘。明堂高294尺,南北、东西各300尺,共三层:下层四面对应四时,即春夏秋冬;中层法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节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明堂中间有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上下通贯,号万象神宫。 景点位置洛阳市老城区定鼎北路……[详细]
洛阳鼓楼
  洛阳鼓楼,正名“谯楼”,在洛阳老街上,出丽景门沿西大街东行约1公里即可到。鼓楼原建于今青年广场前中州路上,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移至今址。与西安钟楼、鼓楼遥相呼应不同,洛阳为钟鼓楼合一,历经风雨变迁,依然屹立于东大街上,见证着洛阳的发展。鼓楼是古代用于白天报时夜间报更之楼,即所谓的“晨钟暮鼓”。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这座鼓楼与白马寺钟同时铸造,由于铸造的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形成洛阳八景之一的“马寺钟声”。鼓楼的钟和白马寺的钟,不管敲响哪一个,另一个必定呼应自鸣,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地址:洛阳市老城区东大街与道尊街交叉口类型: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0-20分钟……[详细]
洛阳文峰塔
  始建于宋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明清时附近还有一湖泊和一庙宇(现已废毁),塔、湖、庙交相辉映,形成了当时河南府城内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景点位置洛阳市老城区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详细]
北魏景陵
  北魏景陵是魏宣武帝元恪的陵寝,建于邙山,位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西院。景陵封土呈圆形,现高24米。封丘之下为地宫,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全长56米多。游客从甬道可一直走到墓室中央,此处有一棺椁,但内里并无一物。棺床由15块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体为长方形。这个陵墓在宋金时代和民国时代曾遭-,现已复原出青瓷盘口龙柄壶、陶砚、石帐座、残石灯等十余件文物。墓道前20米处建有宣武帝祭堂,堂内四壁镶嵌8幅描绘元恪生平的工笔画;展柜中陈列40余件景陵和北魏出土文物及复制品。地址: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45号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西院类型:陵园/墓地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洛阳古墓博物馆:9:00-17:00(16:30停止入内),每周一闭馆。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洛阳国际牡丹园
  国际牡丹园是中原地区最大的晚花牡丹园及中外牡丹精品园,园内种植了国内牡丹品种300多个、日本、法国、美国等牡丹品种100多个、以及中国芍药品种300多个。这里的花期比市中心晚一到两周,是“洛阳牡丹花会”与“五一黄金周”期间赏花的最佳去处。国际牡丹园由中华牡丹、海外牡丹、晚花牡丹、芍药名品、生产示范等六大园区组成,主要有九色牡丹图、古稀牡丹二十品、野生牡丹群、寒牡丹、自动遮阳棚等几十处观赏景点。园内既有富丽堂皇的洛阳牡丹,艳丽夺目的东瀛品种,也有一年多次开花的美国及法国金黄色牡丹。园内还有寒牡丹近千株,这些牡丹于初冬绽放,主要观赏期在每年的12月上中旬。特别提示赏花期为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中上旬。地址: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22号类型:植物园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5:30-21:30门……[详细]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一部浩瀚隋唐史,诉尽千年不解缘”,这里中国古代史中辉煌灿烂的一笔,是政治经济辉煌的体现,是文化风俗丰富多彩的集成。这里还是唐、五代、北宋沿用五百余年的都城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是神都洛阳最辉煌的见证。公元69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建立武周政权,号“圣神皇帝”,定都于“神都”洛阳。隋唐洛阳城以洛水为银河,里坊作星辰,宫城为北斗,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其中明堂、天堂作为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被称作“宫城区”的核心所在。明堂,为古代帝王政教之所。洛阳明堂起于睿宗垂拱中,削于玄宗开元末,武周是明堂历史中辉煌的一部分,大唐贯彻了整个明堂历史。武则天时期正殿,包罗万象,是武周时期皇家礼制和政治意义的体现。现今的明堂核心保护展示中心柱古遗址,由周边辐射的八个展厅……[详细]
洛阳金元故城遗址
  洛阳金元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金以洛阳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阳城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元河南志》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城,东据瀍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洛阳城均宋土城,规模约为城的二十分之一。而元代洛阳为河南府,其地位不如金代的中京。明清两代仍继续沿用金元洛阳城。明洪武六年,明威将军陆龄督众将其筑成砖墙,并开挖城壕。城墙高4丈,壕深5丈。城墙上开有4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京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城门上建重楼,外筑月城。环城设敌台39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4年12月开始在老城区东南……[详细]
洛阳苗南烧窑遗址
  苗南烧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苗南村东南,大唐宫建材市场北,东距定鼎路约30米,南部临近隋唐宫城。该窑区地处北邙山向河洛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窑区所在处黄土层深厚,为烧制砖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窑区向东约两百米有一条南北向沟渠,可能为水源地。窑区呈地坑式,东西长约57米,南北宽约22米,窑口呈中轴线南北对称布局,两端呈圆形弧状。共18座,分为南北两排,每排9座,窑口两两相对。每座窑结构相同,大小略有差别。操作通长约40米,宽约4米。地坑通向地表有四个出口,东西南北各有一个,均为斜坡式。每个窑均为独立窑口,由操作坑、窑室组成。窑室分别由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烟室和烟窗口组成。窑室平面呈马蹄状,顶部保存较少,从残存的部分看,为平顶略弧,顶部厚约25厘米,每个窑室的空间约15立方米。以Y……[详细]
林森桥旧址
  林森桥旧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新生村洛河滩。由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修建,1936年2月15日开始动工,1937年8月建成。该桥南北走向,桥长380米,桥面宽近7米,是洛阳至韶关、界首、至嵩县的公路通过洛河的重要桥梁。1940年洛河涨水,将桥北段冲毁100多米,同年10月修复,1941年完成通车。1944年5月日军进犯洛阳,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属工兵13团团长方松龄为了阻止日军前进,于5月7日现场监督将林森桥炸毁。现存明代残石拱券一孔,四角翘起的小亭一座。林森桥作为洛阳桥梁史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传承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古代桥梁的设计、构筑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2007年,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洛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洛阳天津桥
  天津桥,位于今老城区新生村洛河中,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二月。据《方舆纪要》记载:隋天津桥系用大船连以铁索,南北起夹楼。后被李密农民起义军烧毁,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在桥古址,垒方石为礅造石桥,又名洛阳桥。该桥有数次毁而建,建而修,至民国。建国后市政府在桥西侧筑钢筋水泥结构大桥一座,后该桥被废弃。天津桥现存桥孔一眼和翘角四柱亭一座。……[详细]
74、下清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清宫
  下清宫,又名青牛观。位于洛阳上清宫森林公园下岭。正是洛阳八景中“邙山晚眺”的立足点,整个宫观被揽在邙山镇岳村襟怀之内。其山门南边是建华玻璃厂,其后墙北边不远处就是上清宫。山门前有广场,水泥铺地,甚是阔大,看样子是停车用的。靠广场南侧,新移来一座道士塔,约三层楼高。道长说,这塔本来就是属于下清宫的,后来连同地皮被别的单位圈了去,去年市里进行协调,把此塔移了过来,物归原主。山门并不高大,朱门红墙,歇山式,黛色瓦,门洞两层,娇小玲珑,却十分紧凑。当门楹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紫气氤氲混元洞洞天福地地泽万物;下联:祥云缥缈下清宫宫观传道道济来生。一看对联的用语和用典,便知与老子有关了。下清宫的活化石————千年桂花树山门上有匾额,写“下清宫”三字。道长说,别看写的是下清宫,其实旧名唤作青牛观。也就是说……[详细]
洛阳老城
  洛阳老城是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城基之上改建起来的。城西墙利用了唐东城旧址。西墙及北墙西端是利用东城西北两墙旧基修起来的。老城周长近9里,四面各开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均为重楼建筑。楼周围筑月城,其上另有角楼四座,敌台30座,作为防御工事。原来的城墙是土筑的,到明洪武六年(1373年)才修成砖墙,墙高4丈。崇祯末年,明朝统治者为了抗拒农民起义,又在城外筑了一道土墙,高1丈3尺,宽1丈,周长33华里。元、明、清三代,在洛阳置河南府,管辖10县。历经战乱,人口既少,商业也不繁盛,所以街巷不多。今天街道名称,大半是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驻洛时改定的。现在老城的东西会馆、文峰塔、城隍庙、周公庙、旧府门洞(明藩王伊王府正门)、……[详细]
76、含嘉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嘉仓
  含嘉仓位于隋唐洛阳宫城的东北部,约为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都洛阳所创建。唐代继续扩建沿用,是隋唐两代储存和转运租米的大型官仓之一。有城墙,所以古称“含嘉仓城”。它的东西城墙612米,南北752米,墙基最宽处达17米,整个仓城面积有45万平方米。现已探出地储粮仓窖287座。最大的仓窖口径达13.5米,窖底距地面深11.9米。最小的一座仓窖口径仅有2米,深3米。这些仓窖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全城约有粮窖400余座。每行仓窖的旁边都有道路,以便运输和装取。从已发掘的11座仓窖看,仓窖的结构与构筑方法,都是先在地面上挖一个口大底小的圆形土坑,周壁经过加工修整,底部用夯打实。接着投入木柴,把坑底及周壁用火烤干。再将底部横铺或交错铺两层木板,板上垫糠,糠上铺席。窑壁也围砌木板,紧……[详细]
河南府文庙
  河南府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小学内,是为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河南府文庙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称为“文庙”,相对“武庙”(关帝庙、岳飞庙)而言。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由南向北做台阶式上升、沿中轴线向两边展开。布局规整,层次分明。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正南为琉璃陶朔彩龙壁,向北依次是棂星门、辟雍、水池、石桥、戟门、大成殿、后殿,属我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现存建筑二十余间,有戟门、大成殿、后殿。前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式顶,砖木结构;后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式顶,琉璃瓦覆盖,砖木结构,为文庙主体建筑。殿内梁枋皆饰彩绘,殿前有月台,月台前两列石阶间镶以精雕二龙戏珠……[详细]
洛阳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大街。祖师庙原来范围很大,庙内殿宇楼阁比比皆是,有戏楼、大门、照壁,还有前后殿,大殿内供奉着祖师铜像。这些建筑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河南知府刘天爵修建,乾隆八年(1743年)高兴业又进行了维修。祖师庙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原名玄武大帝,清代因避圣祖玄烨讳,改为真武大帝。民间传说和画像涉及真武大帝时,都把他幻化为超自然的神——龟形,或者是龟、蛇的合体。现存大殿五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建筑破坏较重。据建筑风格及建国初期尚存弘治年间(1488~1500年)的重修碑记判断,这座大殿应是明初建筑。祖师庙大殿南向,面阔五间,琉璃瓦覆顶,为单檐歇山式顶。大殿内部的梁架结构属元代建筑风格,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此种梁架结构全国已很少,因此这座祖……[详细]
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在洛阳营建东都,驱使役丁200万,历时一年建成。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此40余年,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东都的地位仅次于长安。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城址进行全面的勘测,1959年对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故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宽15~20米。城的平面呈方形,东城墙长7312米,南城墙长7290米,西城墙长6776米,北城墙长6138米,墙下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城垣的四面共开辟有8座城门,……[详细]
洛阳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定鼎南路东侧,初建于隋末,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周公而建的,明、清、民国初均曾重修。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他辅佐武王灭殷商,建立周朝,东征平定“三监”和商纣王之子武庚的联合叛乱,营建洛邑,制订礼乐,他的思想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基石。周公庙今存的建筑有南北中轴线上的元圣殿遗址、定鼎堂、礼乐堂、后殿及东西两庑、东西厢房等。元圣殿基址位于定鼎堂前,据史料记载,其为重檐三开间建筑,殿内供奉“元圣”周公像。定鼎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额题“定鼎堂”三字,取周公定鼎洛邑之意。九脊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保存明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有周公及其弟召公、毕公,其子伯禽、君陈像,定鼎堂匾为-元老、-院长戴传贤所题。1991年,在修整定鼎堂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