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清丰县旅游

    清丰县旅游景点介绍

      沙格寨村位于清丰县双庙乡。抗日战争时期,该村是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时任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傅家选同志旧居保存完好,复原了傅家选住室及军民剧社,还原了边区军民抗日时期的生活场景,使人们能真实体验到当年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情景。……[详细]
      叠翠园占地约110亩。以清丰文化为依托,打造一座集生态、文化、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公园。主要建设景观为旧志记载的清丰八景,分别为:金堤回澜、江渎灵泉、仲墓寒烟、秋山叠翠、卫水秋风、六塔晓月、龙潭夜雨、康祠遗址。……[详细]
    3、廉园
      清丰县廉政文化园简称“廉园”,占地90余亩。文化园以廉政为主题,以宣传廉政文化、弘扬孝廉传统为主线,融入“忠”“孝”“廉”“俭”和家风家训传统文化元素,把廉政文化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学习、教育、休闲、观光的新场所。……[详细]
    4、南园
      南园位于马庄桥镇南部,占地面积30亩。是为纪念唐朝安史之乱时誓死守卫睢阳(今商丘古城)的南霁云将军(今河南清丰人)而建。园区以“忠勇”精神为主题,设有南霁云将军主题雕塑、忠勇文化主题墙、景观廊架、轴线小品等景观19个。再现了南霁云义薄云天誓死守卫睢阳城的情景。……[详细]
    5、曹园
      曹园占地56亩,是以曹操、曹丕、曹植三曹文化为主要元素,建设的一个诗词历史文化园。园区内以不同形式,展示出曹操、曹丕、曹植的60首著名的诗词和赋。主体雕塑顿丘令曹操像基座刻有曹操给其子曹植的一封书信《戒子植》,见证了他二十三岁任顿丘令时的所为。……[详细]
    6、易园
      易园占地面积100亩,是为纪念汉代易学大师京房(清丰县李家庄人)以易经为主题的文化专题公园。建设内容主要有八卦迷宫阵、文化景墙、主题雕塑、八卦广场及解说卷轴、休闲健身广场、疏林草地等。其中占地近30亩的植物八卦迷宫为周边地区最大迷宫。……[详细]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河南省范县、清丰县。1940年在清丰县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区委和军区。1944年5月冀南区党委并入,成立平原分局。同年8月,分局迁到清丰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单拐村。分局旧址已废,现仅存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一四合院,坐东向西,东屋三间内当年设司令部,南屋两间瓦房是杨勇旧居。邓小平旧居在东西大街中间路南,原有楼房三间已废,仅存砖券拱门。……[详细]
    南霁云墓
      南霁云墓位于清丰县纸房乡谢朱楼村。年代为唐。 2016年1月22日南霁云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
      清丰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关镇黄庄村。年代为1970年。清丰火车站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东南部,文化路南侧。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4355平方米,保留有候车楼、火车站供销商场等建筑和附属物,是清(丰)濮(阳)窄轨铁路终点站。1985年停运。……[详细]
    顿丘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清丰县固城乡旧城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垣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800米,城址面积104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汉、唐、宋三代陶瓷残件和贝壳、草木灰、火烧过的硬土块等。遗址东南原有高台建筑基址,西部耕作层以下发现夯土层,东北部发现大面积的灰坑,距地表深3米左右,出土有陶瓷残件。据唐代陈弼、刘信墓志和清代光绪年间出土的墓志记载,顿丘城位置均在此地。顿丘城历史悠久,始置于春秋。《竹书纪年》记载:“(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战国策》记载:“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西汉初置顿丘县。王莽改顺丘,东汉复名顿丘,三国因之。晋置顿丘郡,辖顿丘县。北魏并黎阳县,属司州汲郡。东魏天平年间罢废。城东南有丘曰顿,故名顿丘。汉末曹操曾为顿丘令,顿丘还是刘、李、司等姓郡望,文化底蕴深厚。顿丘城是古代……[详细]
    清丰烈士陵园
      清丰县地处豫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志士,为国罹难殉职的革命先烈全县就有3000余人。为宏扬烈士的革命精神,1978年,清丰县政府建设了烈士陵园。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0米的烈士纪念碑,大门北侧是烈士骨灰存放室,最东边是解放清丰县城烈士公墓、卧碑和烈士墓群。园内安放着原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平原省主席、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同志、十六军炮兵副军长傅学阶、杨尚昆主席警卫团团长万年友、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等功臣闫增龙等二十余烈士的骨灰和遗骨。1980年,烈士陵园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县和我市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成千上万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解放军指战员和群众前来凭吊英烈。……[详细]
    一门四烈士碑
      一门四烈士碑位于清丰县东南瓦屋头镇东梁村东头路北。梁作干先生虽为梁村的一介平民百姓,但他有文化、有见识,具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抗战爆发后,他怒发冲冠,教育子孙“好男儿应为祖国血洒疆场,驱逐敌寇,建功立业”。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其二儿子梁鸿宾、三儿子梁鸿建、其长孙梁克允、大儿子梁鸿图都先后为国捐躯。为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后人,清丰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4月特立“一门四烈士”碑,表达了清丰县人民对梁作干先生一家的褒奖。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清丰县古城乡梁村。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清丰县古城乡梁村。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建筑总面积370平方米。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成立,机关驻在梁村,从此这里成为清、南、大地区抗日救亡的中枢。直南特委在清丰县梁村期间,领导直南豫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恢复发展了党的组织,创建了我党直接领导下的四支队和黄河支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打了很多胜仗,鼓舞了人民,梁村成了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指挥中心,时……[详细]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
      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清丰县东南单拐村内。1944年到1945年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这里。领导八路军和冀鲁豫军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3年11月,为了加强冀鲁豫与冀南两区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鲁豫分局(平原分局),领导冀南、冀鲁豫两个区党委。1944年5月11日,冀鲁豫和冀南两区合并,两个区党委机关撤销,各地委(12个)直接由分局领导。合并后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兼政治委员,王宏坤、杨勇任副司令员,-任副政治委员,曹里怀任参谋长,朱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个军分区和水东独立团。1944年7月黄敬回延安治病后,宋任穷代理平原分局书记。1944年9月,分局和军区机关迁单拐办公。这时,因彭德怀、刘伯承等仍在延安学……[详细]
    单拐革命旧址(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迁驻清丰县单拐。1945年3月邓小平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到达冀鲁豫边区,同时也进驻单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及-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详细]
    清丰古槐
      武强镇古槐,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西古寺(今烈士祠)院中,该树胸围4.8米,直径1.53米,枝下高2米,树高12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5.3米。南面一枝“文革”中毁掉。主干空,主枝干枯,次枝茂盛,树龄无可考。老爷庙古槐,位于清丰县城西老爷庙前,该树胸围2.95米,直径0.95米,树高14米,覆盖面积172.8平方米,主干稍空,主枝干枯,次枝生机盎然。原树已殁,此为后生。相传曹操、赵匡胤曾在原树拴过马。……[详细]
    17、清丰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丰亭
      清丰亭位于清丰县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处,于1987年新建,亭内置“隋张清丰孝子祠”,后塑张清丰石像。四周栽种花木,铺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处所。自古以来,以人名命名的清丰县,世代流传着张清丰孝敬父母的故事。隋朝时,当地有个叫张清丰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闻名乡里,开皇年间,被举为孝廉。相传,张清丰幼年时家境贫寒,难以从师,但他聪明好学,总是在塾学(学校)窗下偷0习,懂得了行孝道理,长大以后他以开店卖烧饼为营生,尽管生活清苦,但他对父母极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无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炉烧饼敬奉父母,不管是谁,也不管出多高的价钱,他都从不出售。有出高价强买者,清丰就恭恭敬敬地劝解:“山高高不过太阳,人大大不过爹娘,不知父母养育之恩者,枉为人也。”天长地久,便被传为佳话。一年,适逢泰山……[详细]
    卫河县烈士陵园
      卫河县烈士陵园位于清丰县大屯乡大屯集村。陵园建于1945年,南北长约72米,东西宽约36米,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院门内华表左右峙立,上镌挽联。两侧东为建烈士陵园记事碑,西为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烈士纪念碑(1946年立)。园中建“碧血亭”,亭北建烈士祠,廊下立烈士题名碑2方,镌650名烈士籍贯、姓名、职务。祠后为烈士墓地,周围砖墙环护,墓地中央建烈士公墓一座,前立“卫河县抗战殉国烈士公墓”碑,两侧建58名烈士墓冢。陵园松柏吐翠,庄严肃穆。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丰抗战烈士祠
      清丰抗战烈士祠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武强镇村。烈士祠建于1946年,座北朝南,面阔5间,单檐庑殿顶,砖木结构。东西长16.5米,南北宽7.54米。明间出望厦,门额悬挂横匾,镌刻隶书“碧血丹心”四字,望厦左右二根青石柱分别镌刻“捐躯赴国难,八年来跟日寇顽血战肉博,创出英雄事迹,树立民族正气,名垂青史惊人世”、“杀身为革命,长时期与父老乡亲共苦同甘,筑成自由堡垒,缔造群众福利,荣升厅堂慰忠魂”楹联。室内正中贴后墙竖卧碑一通,高115米,宽128米,额首镌刻楷书“抗战烈士永垂不朽”,下面刻有158名烈士姓名、职务、籍贯。抗战烈士祠是清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日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1980年被公布为清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丰普照寺
      普照寺原名圆明寺,位于清丰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唐上元元年(674年),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元末为兵燹所毁。明洪武年间进行复修,并建天王殿、水陆殿等二百余间。1933年年改为中山公园,辟建戏楼、假山、月牙河等。1938年,园内建筑惨遭日寇破坏。1949年,中共清丰县委迁于此处办公,现仅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248.92平方米,单层庑殿式,绿彩琉璃脊顶。殿面前壁由朱漆木格扣合,殿内为纵四横六合抱明柱排列,正面铸有丈高铜佛三尊,四周泥塑罗汉十八尊,造形奇特,神态各异。四壁浮雕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造物神奇,表情丰富。内顶作圆形图案,沥粉金龙四条,正中绘有八卦图,显示明代中期佛道两教相结合的趋势。整个大殿,设计严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