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 > 太康县旅游

太康县旅游景点介绍

  大崔堌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25公里的张集乡大崔庄村西100米处,面积约450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崔堌堆文化层厚1-6米。遗物有平底碗、侈沿敛口罐、甗、鼎、盆、瓮、鬲、豆、釜。陶质以灰陶居多,分泥质和夹砂,也有少量磨光黑陶。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绳纹。该遗址属龙山文化、商文化遗存。现状:北部稍有破坏。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遗址最高处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为座标点(深1.5米),向东40米,向西25米至清水河东岸,向南56米,向北26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10米。……[详细]
冯异台遗址
  冯异台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北4公里的城效乡冯异台村内。遗址稍高出地面,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冯异台遗址文化层厚1-3米。出土陶器有外交人员甗、鬶、豆、折沿敛口罐、大口尊,鬲。陶质以泥质陶居多,泥质红陶次之,纹饰有方格纹、篮纹、绳纹、弘纹及素面磨光。冯异台遗址属龙山文公、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23、谢缵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缵墓谢缵退休后寓居洛阳,太康三年(282年)卒。在朝任博士的儿子谢衡辞官扶柩归故里,葬父于陈郡阳夏谢家堂(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自己在墓旁搭盖草屋,为父守孝三年。在此期间,素服攻儒学,见解精辟,誉满京都。元初,谢缵的34世孙谢成自江南回迁故土他的子孙们分居谢家堂、槐丘寺和柏岗等地。今天太康谢姓大都是谢成之后,谢家堂概莫能外。但也不排除谢衡南迁时留下一部分老弱病残,一直留居谢家堂。到了元代,又有谢成带回大批族人。两下合流,繁衍至今。墓地与谢家祠堂出太康县城南15公里到老冢镇,从镇上向西3公里来到谢家堂,它有800多人口,纯谢姓。村西,几乎和整个村庄等大的地面,苍翠的柏树遮蔽着绵延的家族墓地。墓地最北边,一座两倍于正常坟墓的土坟,便是谢缵公陵墓。自谢缵墓向南,一代代埋着的全是他的子孙……[详细]
高贤寿圣寺塔
  寿圣寺塔称高贤塔,位于城西北二十三公里高贤集东街,系明代建筑。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座北向南,通高35米,系六角实心,灰口,七级楼阁式砖塔。为等边六边形,第一级每边出380公分。第一级:外壁正面为门,墙饰石雕佛像6快,石碣3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7尊,石碣2快,右墙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后面墙无门,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5尊,石碣2快,左墙饰石雕佛像19尊,石碣2快,内壁饰石雕佛像6尊,共饰石雕佛像101尊,石碣13快。从石碣碑文上可知该塔为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年)建。第二级:外壁正面为门,饰石雕佛像4尊,左右壁各6尊,后壁墙也为无门,与前门相照,左右壁石雕数目与前壁相同,内壁饰石雕佛像4尊,共饰石雕佛像36尊。第三级:外壁……[详细]
万鹤赉天宁旅游购物公园
  太康万鹤赉天宁旅游购物公园却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天宁,表示文化,项目所在地为天宁寺遗址,所体现的是太康地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旅游,表明旅游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购物,它同时还是一个商业项目,购物休闲是它的特色。公园,游憩也是它的主要功能。万鹤赉同等匹配文化、旅游和商业,共同演绎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是一个文商旅有机融合的范例,其规划建设的理念值得探讨和借鉴。万鹤赉在规划设计中不仅注重地方传统文化的表达,同时将“购物公园”这种现代时尚商业文化引入项目中。万鹤赉移植了“摩尔”(MALL)商业形态。“摩尔”是在欧美流行的一种郊区型娱乐购物中心,跟我国北宋都城汴梁的“瓦肆”类似,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摩尔”本意为林荫道,后演进为购物林荫道,意指“摩尔”里肯定有步行街,身临其境消费或漫步,犹……[详细]
  玉皇阁遗址位于太康县城西北17公里的高贤乡玉皇阁村北侧。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皇阁遗址是一快高地,南北长380米,东西宽240米,总面积91200平方米。有一条东西大路横穿而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断崖处暴露有灰坑,文化层厚约2米。玉皇阁遗址的陶器,灰陶多,器形大,器壁厚,有地方特色。陶质为泥质夹砂灰陶,也有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蓝纹、粗绳纹、细绳纹。从陶器的形纹饰特点看,玉皇阁遗址属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太康刘庄遗址
  刘庄遗址,俗称牛王堌堆。位于太康县城东南张集乡20公里的刘庄村南300米处。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庄遗址是一斜坡形土堌堆,最高处约6米,面积10000平方米。刘庄遗址内涵龙山文化、商周文化。龙山文化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红陶极少。纹饰以方格纹为主,还有绳纹、弦纹、素面磨光。遗址东南端出土商代铜器五件,有爵、觚、卣、戈。……[详细]
槐寺遗址
  槐寺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22公里的符草楼乡槐寺村内。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槐寺遗址是一处高地,南北长152米,东西宽146米,面积约22200平方米。遗址东部文化层厚1.5米,中部和西部文化层厚达9米以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对槐寺遗址进行过调查。在遗址西部断崖处,发现红烧土居住面10余处,灰坑10余个。地面上陶器残片很多,陶器纹饰以蓝纹为主,方格纹次之。也有石器、骨器、蚌器。根据遗物的特征,确认槐寺遗址是一处龙山文化为主,也有少量大纹口、商周文化遗址。……[详细]
陶母岗遗址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物属于生产工具的有蚌、镰和石刀。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也有少量的夹砂灰陶,纹饰……[详细]
太康方城遗址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色沙土,质地较软,呈颗粒状。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在遗址的西部,文化层厚2.5米左右,灰色沙土。商周文化分布在遗址的中部,文化层部分有叠压关系,厚4.5米左右,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硬。汉宋墓葬群分布在遗址东部。仰韶文化与其它文化没有直接的叠压关系,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遗物较少,陶器手制占一定比例,……[详细]
通满寺冢
  通满寺冢位于太康县城东南13公里的马厂镇西北角后陈行政村与黄庄行政村之间。东西长266米,南北宽139米,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满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不断修茸。寺院座北朝南,有四大天王殿、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放生池。东西有廊房数十间及僧舍等占地人100余亩。院内苍松翠柏,四周有围墙环绕,四角有钟楼,南面和大门口对面有一高阁。红墙黄瓦,房檐四角凌空欲飞。殿内诸佛金像,端坐莲台,栩栩如生。常住僧人数十名,各方信众前来焚香拜佛络绎不绝。至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通满寺毁于兵燹,留一荒冢。冢内有五眼井,据村民反映,地下埋有很多石碑,散失于民间两枚印章,一枚龙盘印,一枚释迦牟尼佛印。文化革命中,后陈和黄庄两个大队,在冢上建一所小学。1993年由三民……[详细]
32、吴广塔
吴广塔
  小吴塔又称吴广塔,该塔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逊母口镇小吴村内。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吴广而建造的。塔高14.8米,系六角实心的六级砖塔,建于清乾隆年间,一、二两层为束腰式塔檐。余为仿木结构式样出椽头塔椽。四、五层有佛龛,龛内均有瓷佛,共计12尊。上为宝瓶式塔刹。该塔建筑技艺较为别致,属民间地方手法,在诸塔建筑中较为罕见。……[详细]
太康黉学(文庙)
  太康县黉学又称文庙,位于县城黉学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汉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县王辰建。永乐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间,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两庑三十六间,塑先贤像。崇祯十五年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知县田六善修大殿七间,建东西庑各五间,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康熙元年增修东西庑各十间。原建有半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东西两侧各建庑十五间,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拜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坡覆以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正脊系统……[详细]
谢安故里文化园
  谢安故里文化园位于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谢堂村,谢安故里原有的古建筑很多,相传号称太傅府的99座楼、祠堂等,由于年代久远早已颓圮不存,但楼基遗址还在,浇花井、饮马井等有着古老传说的景物仍保存完好。在太傅府99座楼遗址处发现很多刻有“太”字或“傅”字的古砖。由唐代传下来的被称为谢氏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部《谢氏族谱》至今保存完好。太康县谢堂,古名陈郡阳夏,在东晋、南朝的200多年间,遍布京中高门、显职要冲,势力深植皇朝根基之中,上百位史上留名的谢氏人物便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在诸多谢氏历史名人中,最被人们广为熟知就要数谢安了。谢安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草木皆兵的典故就是从这次战役中衍生出来的。谢安的先祖有史可籍者是其曾祖父谢缵。三国时,谢缵曾任魏国的典农中郎将,死后归葬于陈郡阳夏(今太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