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淄博市 > 临淄区旅游

临淄区旅游景点介绍

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
  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亚洲最大的古钱币专题博物馆于2008年经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正式批复设立,该馆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古钱币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现有陈列面积800平方米,展藏品近80000件,其中包括历朝历代各类古钱币珍品,冷兵器、青铜器、铜镜、瓦当、佛像等诸多品类,总价值3.26亿元人民币。电话0533-7162999门票 门票20人民币景点位置山东淄博临淄齐都国际商务大厦A座八楼……[详细]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
  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地下印刷所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为地下洞室建筑。在地下10米深处,分两室,一为印刷车间,长7米,宽4米,高3米;二是休息室,在印刷车间西北,长6米,宽3米,高2.5米,与印刷车间相通。两室四周墙壁用砖石砌成,水泥填缝;室顶呈拱形,用水泥密封。设有两个出口,其一在离印刷车间东南40米处的许绍先家旧楼的西墙下;另一处位于休息室西北15米处的许同芳空院内的西屋里。另外还设有两个通气孔,分别通向村外的水井内。当时的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有8位工作人员,总负责人商志卿,技术负责人王伯和。工作人员用两盏汽灯照明,轮流工作。工种有人工裁纸。刻字、印刷和封包等。印刷钞票之名称为“益寿临广流通辅币”,用64开道林纸双面印刷而成。票面金额为五角、二角、一角、五分4种,共印刷和发行50万元。……[详细]
临淄足球博物馆
  临淄足球博物馆位于足球起源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心城区,足球博物馆位于齐文化博物院太公湖畔,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新馆集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历史文化研发、产品开发等诸多功能于一体,浓缩了中国的蹴鞠文化史、体育文化史和世界足球史。系统展示了2400多年以来足球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发展历史蹴鞠,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方式,对世界足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2005年9月12日,在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和中国足协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目前国内和世界上首家全面展示中国足球几千年演进历史和世界足球发展风貌的专业足球博物馆在世界足球起源地淄博临淄正式揭牌开馆!临淄足球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专业足球博物……[详细]
南金农民博物馆
  临淄区南金农民博物馆就是中国北方农村民俗发展变迁史的缩影。博物馆始建于2007年,2012年正式开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省内首家系统介绍农村变化、农民生活的博物馆。这里收集和展览着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集体记忆的文化遗产。有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有旧时服饰、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实现了对文化遗产和乡村记忆的整体性和真实性的保护。地址:临淄区南金村……[详细]
  东周殉马馆是一处春秋时期的齐国君主和大贵族墓地。已发现大、中型墓20余座。在其中5号墓的周围发现了大规模的殉马坑。墓室南北6米,东西23米,南墓道长18米,宽12米,椁室位于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垒砌,南北长8米,东西宽7米,深5米。墓室早年被盗,随葬品荡然无存。唯有殉马坑保留完好。殉马坑在墓室的东、西、北三面。东西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宽5米,三面自然连接,成为一体,全长215米。1964年发掘清理了北面西段54米,殉马145匹;1972年发掘清理了西南端的30米,殉马8匹;因条件所限,都已回填保护。1982年在1972年清理的基础上,又清理到36.5米,殉马106匹,按殉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8匹以上计算,全部殉马当在600匹以上,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据专家考证,殉马多数……[详细]
后李遗址
  后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村西北约500米处的淄河东岸二级台地上,西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5公里,西南距辛店约12公里。后李文化也因临淄后李遗址而得名,后李文化遗址距今约8500~7500年,是山东地区目前已知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后李文化主要分布在济南、邹平、章丘、淄博、潍坊一带,居民已过着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定居生活。器物类型简单,圜底器较多。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学生调查实习中发现遗址,并对其进行了小规模试掘。1988年至于199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发掘。共开探方179个,揭露面积约650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文化堆积厚达2米~5米,划分为12层。自下而上的层次是:12~10层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遗存,9层为……[详细]
西天寺造像
  西天寺造像位于山东省淄博市。西天寺是南北朝时期后赵皇帝石虎所建,初名为兴国寺,后改为广化寺,几经兴废。北魏时期达到鼎盛,寺院南北跨度1.5公里,是当时国内寺庙建筑中规模较大、佛像数量较多、香火较盛的一座。明初在广化寺旧址上重新建寺,更名为西天寺。西天寺造像5.6米,是华东地区现存最大的单体石佛造像,俗称“丈八佛”“无量寿佛”。寺内正殿九间,砖木结构,红砖绿瓦飞檐斗梢。正面供高达丈余的铜铸释迦牟尼坐像,旁立佛家众菩萨塑像,两侧序十八罗汉塑像,前殿供弥勒佛像,两庑为执事房,另有僧舍院落多重。院内钟楼,悬一口高约2米的铁钟。寺内钟楼旁有高两丈余的赑屃驮龙头碑两憧,记述该寺的兴建经过。大殿以东院落内,有东西并列的圆形塔六座,俗称棒棰塔,为该寺以往主持名僧骨灰葬地。另在寺南约1500米处有塔群,矗立石……[详细]
高阳故城
  高阳故城位于今朱台镇南高阳村西约200米处。南临乌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原。城址高出地面两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呈长方形,南北约750米,东西约650米。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颇多,并时有战国时期瓦当出土,高阳故城遗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残垣痕迹清晰可辨,城内耕土层下建筑遗迹甚多,并多次发现春秋战国和汉代瓦当。1984年,该遗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往事越千年。悠悠岁月虽然磨蚀了故城的容貌,但透过历史的痕迹,我们仍然可以追寻到那段令人回想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当地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高阳馆外酒旗风”,是明朝嘉靖甲子(1564年)科举人韩超然撰写的《临淄八景诗》中的一句。诗中的“高阳……[详细]
稷山洞室墓群
  稷山位于齐故城以南10公里的齐陵镇梁家终村东南方,海拔171米,石灰岩质,历史上就是齐国名山,现在是淄博市临淄区与青州市的界山。据《齐乘》引《齐记补》言,因春秋时山上有后稷祠,故名稷山。后稷是周族的始祖,神话中的后稷由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之脚印怀孕而生,因没有父亲曾经被抛弃,故又名弃。他善种五谷,在尧舜时代做过农官,教农民耕种,被认为是最早种植禝的人,而奉为“五谷之神”。古齐都有稷门,也取之于此山。后稷祠在战国中期坍塌,齐宣王时代曾经在此建立孔子庙,故稷山又称“孔父山”或“夫子山”。山顶东部有一座方池,边长3米余,深两米。在池北壁有石龛造像两组,东西并列。西侧龛内刻有一男子盘足而坐,龛外刻两侍者执笏鞠立;东侧龛内刻有一女子盘足而立,左立一侍男,右立一执扇侍女。两龛之间,有榜题刻“孔大夫”三字。……[详细]
稷山墓群
  稷山,又名孔夫山,因古时山上建有后稷祠,古名稷山。后稷,古代周人的始祖,他善于种植五谷,曾在尧舜时做过农官,教民耕种,因而-为“五谷之神”。齐故城有稷门,也取名于稷山。1983年,群众开山采石,在石崖上发现一古墓,里面摆满了随葬品,有铜鼎、镏金编钟、镏金熊足饰、石磬等,棺椁已经腐朽,不少文物也已流散。这个墓构造奇特,先是凿一竖墓道,深20米,至10米左右,向北凿一横墓道,然后凿成椁室。省、市、区文物管理部门曾经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证,发现稷山和相毗连的井山上有汉墓十几座。构成了庞大的汉代石洞墓群,1984年由淄博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淄博市重点文物保单位稷山汉墓群”标志。1986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山顶石池进行了下挖,至底约25米,中间曾发现汉代小型车马器……[详细]
齐国故城排水道口
  齐故城排水系统的布局,是根据城内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安排的。现已探明有三大排水系统,四处排水道口。同时又在大、小城南、北城墙外挖有很深的护城壕,与淄河和系水东西沟通,使其水系相连,四面环绕。小城排水系统在西北部,自“桓公台”东南方向起,经“桓公台”的东部和北部,通过西墙下的排水口,流入系水。大城内排水系统有两条。其一在大城东北部,沿东墙北流,通过东墙下的排水口注入淄河。其二位于西部,由一条南北和东西河道组成,此处的排水道口已于1980年发掘清理,东西长43米,南北宽7米,深3米,用天然巨石垒砌而成,水口分上下三层,每层5个方形水孔,孔内石块交错排列,水经孔内间隙流出,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的科学建筑,为世界同时代古城排水系统建筑史上所罕见。……[详细]
52、晏婴冢
晏婴冢
  晏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又称晏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世称晏子,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晏婴冢,今在齐都镇永顺庄东南350米处,墓高11米,南北长50米,东西宽43米。墓前有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月(公元1598年)钦差巡抚都察院御史应元题“齐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清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共三座。《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婴墓在齐子城北门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岂易吾志!’乃葬故宅旁,人曰清节里。”《青州府志》载:“慕容德登营丘,望晏子冢,顾左右曰:‘礼,大夫不逼城而葬,平仲死近城,其有意乎?’晏谟对曰:‘臣先人,俭以矫世,卒岂易地葬乎?’《临淄县志》载:“晏子祠在城西北晏子墓前,清康熙五十二年建。”1981年,在墓四周建砖墙224米,大门南开。1982年秋,摹刻清道光七年《古代友贤……[详细]
53、桓公台
桓公台
  位于今齐都镇西关北,齐故城小城内北部偏西,西距小城墙约300米。俗称“梳妆台”“点将台”,东、北面150米之外有河沟(排水道)围绕。夯土基呈长方形,现高14米,南北长86米,东西宽70米。在桓公台周围曾多次出土铺地花纹方砖、脊砖以及着有树木双兽纹、树木卷云纹的瓦当。在距桓公台约1000米处,现存有60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台基,后人俗称“金銮殿”。1972年,省考古研究所就曾于桓公台东北约200米处,发掘清理了一处汉代宫殿建筑遗址。1981年,市、区政府拨款对桓公台进行了维修,于台前立石质标志碑一座,由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书“桓公台建筑遗址”,并阴刻说明`文字,文谓:“此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长庆年间,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详细]
孔子闻韶处
  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民国9年《临淄县志》载: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1982年,市、区政府拨款将“孔子闻韶处”碑嵌于韶院村学校内墙壁上,并增置“乐舞图”和简述孔子在齐闻韶石刻。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1995年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早期齐国韶乐。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再铸钟吕,建造齐国韶乐演示厅……[详细]
55、齐园
齐园
  临淄齐园,位于临淄城区西南,东临齐园路,西接杨坡路,南靠辛三路,北为牛山路,占地面积17.2公顷。齐园始建于1982年,1984年12月建成开园。齐园的最大特色是突出了齐国故都的古老历史和灿烂文化。齐园现有东、北两处大门。东大门面向齐园路,柱廊式建筑,屋顶小青瓦,卷棚歇山,柱子红色,和玺彩绘。门前广场混凝土预制块铺装,采用古代“二尺方砖”规格,古朴大方。东大门上额悬“齐园”匾额,系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亲笔。北大门临牛山路,门廊式建筑,混凝土坡屋面,顶覆小青瓦。齐园的主要景观为电视剧《孔子》的拍摄外景地,建成于1989年,是一组仿春秋时期的建筑群,占地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64平方米。主要分为城门城墙、护城河、宫廷院落、大夫住宅、民宅街市五大部分,共有108项单项工程,再现了春秋时期的建筑……[详细]
56、马莲台
马莲台
  马莲台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办事处齐家终村东南隅,是一处集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为一体的旅游景点。从309国道越过淄河桥、太公湖,从淄河大桥收费处往西越过北山村管仲纪念馆,顺着通往终村的柏油路一直往南就到了。此处沟壑纵横,山丘环绕,台岭高耸,地势险要。倘你在仲春时节光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富有神秘色彩的沟壑。随之飘来一缕缕槐香。举目望去,沟壑上下,到处绽放着一片雪白。仔细观之,但见棵棵槐树上,都形成了一嘟噜一串串珍珠般的铃坠,加之顶部金色的铃帽,沐浴在阳光里,鲜亮亮的,玲珑剔透,十分的精巧别致。槐花在徐徐春风中摇曳,远看,犹如满树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令人心花怒放,禁不住贪婪地猛吸几口空气,随之一股股淡淡的清馨扑人口鼻,真可谓沁人心脾,不觉间便陡增了几分游兴。沿沟壑里间南行走100米,左侧便是石海。据……[详细]
田齐王陵
  田齐王陵分布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临淄齐故城南7.5公里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在临淄四隅,有150余座古陵墓(冢),被称为“临淄墓群”。这些古墓,大都是春秋战国及汉代齐国王侯、大臣、贵族的陵墓。其中在今齐陵镇南部,田齐有六王葬此,被称为田齐王陵。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盘活文物保护单位。二王冢,俗称“二王坟”,又称“齐王冢”,位于齐陵镇南的鼎足山上。二墓东西并列,方基圆顶,南北长约190米,东西总长320米。其中西冢墓长约190米,似有三层,逐层收缩,圆坟顶高约12米。东冢圆坟较西冢矮。“二王冢”,文献乡载为齐桓公墓和齐景公墓,经过考证,现认为是田齐侯剡,田桓公午之墓。四王冢,又名“四豪冢”,俗称“四女坟”,系田齐威,宣、泯、襄四代君主这墓,位于牛山东侧,依南山东西并列。自西向东为序:其……[详细]
公泉峪建筑群
  公泉峪建筑群位于今南王镇西4公里的公泉峪中。公泉峪,名源于泉。传说宋朝年间天大旱,周围几十里无水,唯此泉水流不息,且清而甘,众皆来此汲水,故名公泉。此山谷则称公泉峪。公元986年(宋雍熙三年)王实在此置石刻造像。公元1081年(宋元丰四年),天又旱,群众在此祈雨而应验,故认为此地是白龙居处,公泉上方之山洞则题铭为“白龙洞”,并在此建白龙庙。公元1122年(宋宣和四年)、1479年(明成化十五年)两次重修,进士曹凯并置书馆于此。公元1514年(明正德九年)又刻石重修。白龙庙,现院墙已圮毁,唯存无梁大殿及山门建筑。大殿南向,一门二窗,青石结构,拱式顶,外覆以灰瓦,长7.3米,高5.7米。山门,东向、拱式,青石砌垒,宽1.15米,高2.8米,进深3米。门楼高2.6米,宽3.4米,长4米,四脊尖顶。……[详细]
金岭清真寺
  金岭清真寺位于淄博市临淄区金岭镇金南居委会,是山东省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年代为明。2013年,金岭清真寺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岭清真寺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年间于原基重修。“文革”期间,大门被毁,建筑被占用。1978年以来寺院得以恢复,并三次进行修建。新建了望月楼、女寺,重建了寺大门、二门楼。整体占地面积42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1平方米,能同时容纳近1500人作礼;主体建筑坐西朝东,有大门、二门、望月楼、礼拜大殿、沐浴室等。揉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与阿拉伯建筑艺术特色于一体。院内树木葱郁,宁静肃穆。正门“清真寺”三字为现代书法家高启云题写,两侧为古式扇面八字墙,墙两边各留有便门,上端古棚出厦,门楼巍峨。二门楼两……[详细]
60、天齐渊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齐渊
  天齐渊,又名温泉。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牛山北麓蛟山之阴。是自古齐国始便非常有名的景点。据《史记》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其礼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淄南郊山下者。意思是说:天齐渊是东方八神之一的天主神所在地。据《地理风俗志》记载,齐国之所以称之为齐,因天齐渊得名。据1957年10月测流,日涌水达69000方。70年代,因淄河上游断流及常年超采,天齐渊停止喷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开山采石,天齐渊被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