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旅游景点介绍

  普同塔是一座明代六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石塔,也被称为“普通塔”和“惠善大和尚塔”。1992年4月20日,普同塔被公布为第三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北子长县安定镇东500米处。六边七级实心塔,密檐鼓腹。塔座周长10.2米,高0.2米,座正面上方各有一石雕龙头。塔身通高9.5米,正面每层都有石雕佛像。第四层六面均有浮雕,塔顶有一坐莲花的佛像(已残)。塔系宋代所修,明洪武年间又按原样进行过修复,目前保存较好。……[详细]
  志丹砖塔群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志丹县义正乡石湾村东北九塔湾内。现存8座塔,其中方塔2座,八角塔6座,为宋代建筑。6座八角塔均为5层,高约5.5米,密檐。方塔一座为9层,高约15米;一座为5层,高约9米。两座方塔檐均略呈挑檐。8座塔均为空心砖塔,保存较好。……[详细]
  八路军炼铁厂寺沟旧址时代:近现代地点:甘泉县道镇李湾村寺沟村民小组西1000米处。面积:18.9平方米。A区:东临寺沟村鱼塘,西为生产路,北为豁地梁,南为大崖沟山。B区:A区四周外延10米。……[详细]
24、安定塔
安定塔
  为了纪念祖籍子长的我国宋代著名教育学家胡瑗,弘扬子长的地方文化,同时为子长县城添置一个形象亮点,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游乐观光要求,在县城正南侧的文昌庙山上拟建胡瑗纪念馆,其中安定塔是纪念馆的一个主建筑物,其为一座八角九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钢筋砼宝塔,其塔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塔底占地188m2,总高度为58.8m,总建筑面积约2218㎡,其塔中心内设电梯一部,中间为旋转楼梯踏步;外转每层为游览回廊,塔体外用斗拱缘子悬桃飞檐上铺灰色陶瓦,形成古典朴素,明代北方风格的宝塔,身临宝塔,远眺龙虎山风景区和县城四周六山景色,脚下县城全景尽收眼底,是一个游览县城全景的最佳地方。……[详细]
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
  延安市圣地河谷·金延安街区在夜游体验方面不断探索,配套打造中央厨房餐饮、音乐酒吧、综艺大舞台等优质休闲娱乐业态,举办夜市文化节,打造“悦夜金延安、延安不夜城”。延安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项目于2012年落地革命圣地延安,是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延安市政府战略合作项目,由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二级公司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管理运营。项目规划控制总面积14平方公里,位于延安市城市副中心——延塞结合区,南北全长12公里。金延安作为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核心板块和一期项目,占地1.79平方公里,以“镜像历史、写意延安”为规划设计理念,以“延安记忆”为主题,以延安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为脉络,恢复重建历史上的老延安主要建筑,重现30年代的老延安院落街区,再现千年以……[详细]
太皇山庙
  甘泉县太皇山庙,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美水街道太皇山村。……[详细]
  秦直道遗址延安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2014年7月21日,秦直道遗址延安段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
  杨家岭周恩来旧居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岭村。旧居为3孔土窑、2间平房的小院,是周恩来1944年7月至1944年11月住过的地方。周恩来在此居住期间,正值延安整风运动深入开展,周恩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讨论党的历史问题,特别是在研究讨论1928年召开的党的六大和1931年至1934年党的路线问题时,周恩来历史地、全面地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中央党校礼堂所做《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的报告,促进了全党认识的统一。1944年月11月初,周恩来随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往枣园。该旧居是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14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马头关河防保卫战遗址
  马头关河防保卫战遗址位于延安市延长县罗子山乡马头关村。抗日战争期间,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警备第5团驻守延长。警备5团扼守黄河马头关渡口,在河防阵地修筑了防空、碉堡和战壕工事。1939年1月1日,日军占领黄河马头关东岸渡口。日军以火炮、机-火力,向黄河西岸的警备第5团阵地猛烈射击,出动飞机10架轰炸扫射河防阵地,并投掷了数十发毒气弹。当日军集结河岸准备渡河时,警备5团以猛烈的火力还击,击毁了日军部分船只,毙伤日军100余人。日军渡河失败,退回对岸,构筑工事与河防部队对峙。在河东八路军的袭击下,日军被迫于1月4日晚撤退。警备5团一部乘势渡河追击,消灭日军一部后撤回河西。6月4日至5日,日军1万余人再次进占马头关对岸河东渡口。6日晚,日军再次以炮火轰炸河西警备第5团河防阵地。警备第5团以猛……[详细]
马家塬战斗遗址
  马家塬战斗遗址位于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上花园与马家塬小沟渠两侧。1946年7月16日,洛川游击队约30名游击队员,由总指挥雷雨天带领到黄龙山开展游击斗争。途经槐柏镇上花园小沟对面马家塬时,因一岳姓之人告密,国民党地方武装头目贺明焕带百余人与游击队激战。后雷雨天率队从马家塬北峁撤走。此役,游击队负责人王安民负伤,游击队一指导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详细]
瓦子街战役遗址
  瓦子街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至任家湾以南地带。从1948年2月28日至3月1日,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西北野战军发动了瓦子街战役。西北野战军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诱敌增援宜川县城,当国民党军行至到瓦子街镇(今属黄龙县管辖)时,集中西北野战军1、2、3、4、6纵共5个纵队7.2万人的优势兵力,将敌围困在长10公里、宽5公里的川道里。东南山是这次战役的主战场,是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制高点。战役历经三天两夜浴血奋战,歼敌1个军部、2个师部、5个旅。此次战役中击毙了国民党军第90师师长严明、31旅旅长周由之、47旅旅长李达、53旅副旅长韩指针、158团团长何怡新等,活捉了团级以上军官16人,毙伤俘敌计3.2万人。国民党军第29军军长刘戡-。瓦子街战役是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入外线作战……[详细]
西北野战军六烈士遇难遗址
  西北野战军六烈士遇难遗址位于延安市甘泉县劳山乡林沟村。1947年,西北野战军某部侦察班战士6人夜宿林沟村。因叛徒告密,被敌军一个连围困。当时,敌军叫喊着要6名战士缴-投降,但战士们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中国人民解放军800部队在此处曾立纪念碑一通。……[详细]
子长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
  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栾家坪乡十里铺村。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后,在红15军团兵工厂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央红军兵工厂。厂长郝希英,政委周鉴祥,党支部书记赵俊。厂址设在瓦窑堡城西十里铺(今属子长县栾家坪乡)。兵工厂下设翻砂、烘炉、机械、木工、制图、-、完成等生产部门。该厂主要负责-械修理、复装-、制造手-等。中央红军兵工厂旧址,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大门面向西南,院内有南北相向两排旧石窑,每排窑洞各6孔。窑洞均进深8米,宽3.2米,高4米。院子南北宽22米,东西长36米。整个院落占地面积420平方米。……[详细]
清凉山中央印刷厂旧址
  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中央印刷厂的前身是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财政部国家银行印刷所。中共中央1937年1月进驻延安后,开始筹建印刷厂。祝志澄等奉命前往西安、武汉、上海等地,秘密采购印刷机器,招聘技术工人。3月,中央印刷厂正式成立,驻清凉山。同年4月24日创刊的《解放》周刊,即由中央印刷厂印刷。5月,中央印刷厂迁驻延安城内钟楼(今延安市邮政局附近)。10月,中央印刷厂迁回清凉山。中央印刷厂首任厂长朱华民。中央印刷厂从1937年9月9日起,改第390期《新中华报》为铅印(以前均为油印)。该厂主要承担的印刷任务是《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共产党人》、《今日新闻》、《中国工人》、《中国妇女》、《中国青年》、《中国文化》等报刊。1938年6月,边区政府决定为适应边区市场货币流通的需要,发行“延……[详细]
八路军印刷厂旧址
  八路军印刷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纸坊沟村。1938年7月,八路军总政治部抽调中央军委秘书处干事毛远耀负责筹办八路军印刷所。当时仅有两部旧式石印机,既缺乏必要的设备、材料,也没有技术工人。毛远耀便前往西安、武汉等地,在八路军驻西安和武汉办事处的协助下,采购了印刷机器和材料。同时,在西安招聘了贝明福等10多名技术工人来延安工作。同年12月2日,八路军印刷所在杏子河川的纸坊沟(今属安塞县沿河湾镇)正式成立,毛远耀任所长。当时在所内工作的还有吴刚、冯启昌、时景扬、尚天善、李君、夏阿德、刘勤、周洛夫等人。一些朝鲜和日本友人也参加了该所的工作。所内分设机器班、铜模班、石印班、排字部等部门。八路军印刷所成立后,八路军总政治部主办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于1939年1月15日创刊,由该所承担印刷。同年2……[详细]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
  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砖窑湾村。1938年8月,为妥善安置从沦陷区和国统区进入陕甘宁边区的难民、寓救济于生产,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以国际友人兰道尔捐助的9300元法币为基金,指派吴生秀、袁光华、朱次复3人负责筹建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厂。是月,在招募工人10名,从西安买进手织机8部后,该厂在安塞县高桥村成立并投产,年底移到延安县(今宝塔区)川口村。该厂1939年迁往保安县(志丹县)的永宁山,1941年1月迁到安塞县段庄村。7月,又迁到砖窑湾村,规模逐渐扩大。到1942年6月,该厂不仅设立了棉织科、毛织科、弹纺科、(纺织机件)制造部、总务科、人事科、会计科、保管科等七科一部和驻延安办事处,还在清涧、绥德、延川设立收料股,在关中、晋西北等地区设立采买组。全厂共有织布机88架……[详细]
兴华制革厂旧址
  兴华制革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沟槽渠村。1938年底,陕甘宁边区政府委派惠彦祥为厂长筹建难民硝皮厂,隶属边区政府建设厅管理,厂址设在志丹县城内(西门外)。该厂1939年正式投产并改名为兴华制革厂,划归中共中央财政部领导。1940年9月,该厂迁至安塞县砖窑湾镇沟槽渠村。1941年秋,移交给中央军委经建部。10月,又交军事工业局管理,改名为军工局第八厂。1942年6月,边区政府建设厅将该厂移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后勤部。该厂下设工务科、教育(导)科、总务科,在延安设立有办事处和“兴华号”店铺。工务科分设制革股、皮件股、中式鞋股、西式鞋股和副业股。到1945年初,该厂有职工370余名,自建厂房100余间。生产产品供军民两用,主要有牛、羊皮革,鞣制毛皮、皮鞋、皮带、布底鞋、皮帽、皮裤、皮衣……[详细]
八路军制药厂旧址
  八路军制药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砖窑湾镇西河口村。1938年秋,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姜齐贤委派药材科科长李维祯等筹办制药厂,以解决陕甘宁边区药品奇缺问题。当时负责中央财政工作的李富春为此专门从宋庆龄爱国基金会给陕甘宁边区的救济款中拨出5000元,作为办厂的资金。随后,又接收了从香港转来的数辆卡车和医药器材。1939年1月,八路军卫生材料厂(亦称八路军制药厂),在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赤水县(今旬邑县)清水塬吕家塬村正式建成,李维祯任厂长,设有中药部,生产丸、散、膏、片。西药部生产酊、水、油膏、注射剂。卫生材料部制作纱布、脱脂棉和急救包等。该厂共生产药品及卫生材料20余种。6月,该厂迁至安塞县砖窑湾镇西河口。当时有职工53人,设备有压片机1架、丸筛3副、注射液制造用具工套、弹花机1架、酊剂漏桶……[详细]
郝家岔兵工厂旧址
  郝家岔兵工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西河口管委会李盆窑子村。郝家岔兵工厂,也称陕甘宁边区机器二厂,又叫军工局二厂,是一家主要生产-的工厂。1939年5月,陕甘宁边区军工局为了扩大-的生产,决定将工艺实习厂机械修理部独立建厂,成立军工局二厂。该厂以生产-为主,并承担各厂机器设备修配任务。厂址选在较为隐蔽的安塞县与志丹交界的郝家岔村,周鉴祥任厂长,赵发生任政治协理员。郝家岔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离延安约70公里,杜家河水四季不断,故二厂无缺水之忧。惟交通不便,运输全靠马、驴驮运,一些体积较大的机件还需要肩扛人抬。建厂伊始,职工们首先动手修路,削坡裁弯,加宽路基,使8个人抬运的大机件能顺利通行。同时上山伐木。烧窑造砖、建设工房,并依山挖窑洞或搭盖简易平房,作为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工厂下设工务……[详细]
光华制药厂遗址
  光华制药厂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拐峁村。光华制药厂于1939年3月成立,厂址在延安城东17公里处的拐峁村(现宝塔区李渠镇尔村)。厂长由越南华侨青年医师梁金生担任,建厂初期仅有35名工作人员。该厂当初的主要任务是开发边区中草药,精制各种中成药,对历史悠久的中药学进行研究和改造。1936年光华制药厂曾一度改称光华制药厂合作社。在此期间,制药厂分设制药间、研究间、碾药间、丸药间、干燥间、包装间、提炼间等生产组。1941年5月1日,光华制药厂与边区卫生材料厂合并,对外仍称光华制药厂,原边区材料厂为该厂分厂。厂址迁延安南关市场沟内。1947年3月,该厂撤离延安随--战陕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