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旅游景点介绍

西北铁厂旧址
  西北铁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芽坪村。1943年,边区政府工业局在芽坪村筹建子长炼铁厂,时有工人25人,学徒11人。1944年投产,日炼铁150公斤。后因技术不过关停办。1947年11月,陕甘宁边区建设厅工合办事处在芽坪村子长炼铁厂的基础上兴办小型铁厂西北铁厂。时有职工500名。一部分工人炼铁,一部分工人制造农具。到1948年底,共生产各种铧13908页,锅322口,大车179辆,翻犁4个,四--年、马拉水车各一辆,其原料全由本厂生产。西北铁厂旧址坐东向西,院子南北宽44米,东西长58米。院内东面现残留7孔石窑洞,院内有炼铁炉残痕3处。残留窑洞均进深8米,宽3米,高3.8米。整个院落占地面积2552平方米。……[详细]
陕甘宁边区火柴厂遗址
  陕甘宁边区火柴厂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石圪塔村。1944年3月,在延安北郊的狄青牢村成立了陕甘宁边区火柴厂,属于八路军公营企业。厂长为杜子秀,书记林涛,副厂长尹希圣,全厂20多人。1945年初,火柴厂迁至石圪塔村。火柴厂为中共七大生产了献礼火柴,火柴盒上的纪念火花正面是毛泽东头像(杨廷宾木刻),背面是毛泽东“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1946年,火柴厂迁到延安东川的拐峁村。1947年,火柴厂迁往砖窑湾西梁村生产。转战陕北时,火柴厂工人掩埋了机器,投入解放战场。但是火柴厂的工人,每人都算称得上是一个火柴生产小厂,因为他们身带火柴生产余下的材料,一边行军打仗,行军休息时间就蘸晾火柴、糊盒包装,直到用完火柴材料为止。1948年延安光复后,7月1日,火柴厂又在砖窑湾恢复了生产,并在山西购买了蘸……[详细]
莫家湾延园造纸厂遗址
  莫家湾延园造纸厂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莫家沟村东纸厂砭。该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50米。党中央在延安期间,开办了延园造纸厂,为中央机关生产办公用纸。1939年1月起,由于纸张的短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文件的印发、中央机关和各学校的办公学习都遇到了很大困难。延园造纸厂一直用麻为原料生产纸张。华寿俊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逐步完善了生产工艺,为马兰草纸的生产铺平了道路。这一成功发明,使马兰草变成宝贵资源。边区群众被迅速发动起来,纷纷上山割草,成捆的马兰草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延园造纸厂。由于缺乏机器设备,该生产只能依靠手工作业。在生产实践中,大批技术工人迅速成长起来,为《解放日报》和整风文件及七大会议文件的印刷提供了充足的纸张,基本解决了边区机关学校和普通民众的用纸需要。……[详细]
  真武洞祝捷大会遗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县政府北侧的马王庙滩。从1947年3月25日至5月4日,西北野战军在陕甘宁边区地方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先后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3次战役的胜利。1947年5月8日,西北野战军移到安塞地区休整。13日,毛泽东派周恩来、陆定一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驻地真武洞附近的马家沟村,代表党中央祝贺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5月14日,周恩来在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军副政委习仲勋和安塞县县长贺兴旺等陪同下,来到安塞县政府驻地真武洞的马王庙滩,山席有5万多军民参加的庆祝陕北三战三捷大会。周恩来在大会讲话中代表中共中央祝贺边区军民取得三战三捷,宣布毛泽东、党中央撤离延安后,一直留在陕北,与陕甘宁边区全体军民共同奋斗。听到这一消息,在场的人热……[详细]
美军观察组旧址
  美军观察组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北关街延安中学院内。该旧址为一排坐西面东的8孔带前廊的石砌拱形窑洞,前安木质方格窗,单扇木门。1944年7月22日和8月7日,美军观察组分两批到达延安,8月2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修改审定的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观察组初到延安时驻在延安南关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当年年底新址落成,迁驻于此。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期间,广泛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的认识和了解。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来延时就在此下榻。1947年3月11日,美军观察组最后一批人员乘飞机离开延安。美军观察组的介入,对于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6年由延安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现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负责,将旧址进行维修,1……[详细]
  1946年8月1日,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乘坐由北平飞往延安的定期班机,来到延安。到延安后,斯特朗被安排住在延安北关的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驻地。8月2日,国民党的8架飞机轰炸了延安。亲眼目睹了这一罪恶行径的斯特朗,在空袭警报解除后,进行了实地调查,写成《延安被炸目击记》一文。8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8月12日,毛泽东陪同延安县牡丹区(今延安市梁村乡)的劳动英雄李玉贵在参观了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和中央花园后,坐汽车来到斯特朗的住处。毛泽东向斯特朗介绍了这位辛勤劳动致富、给朱德和他本人送来两石代耕小麦的农民,斯特朗和李玉贵进行了热情的谈话。8月6日,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了斯特朗。在谈话中,毛泽东提出了“一切-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斯特朗后来曾称赞这个论断是“现时代的伟大……[详细]
红军后方医院旧址
  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志丹县顺宁镇红石峁村。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切尾巴”战斗之后,部分队伍路经保安县顺宁镇,南下甘泉下寺湾,由于长途跋涉,伤病员过多,决定在该镇红石峁村设立红军后方医院。当时,医院设在3间破窑洞和破草房里。窑洞里住着伤病员,卫生员就住在旁边的草房里。由于重伤病员特别多,特别重的就直接在担架上治疗,伤势稍轻的就抬到窑洞的土炕上治疗。当时,志丹县贫穷落后,物资极为短缺,这些伤病员换下的绷带,由当地的妇女拿到河边洗干净做鞋穿。红军到了该地后,和群众打成一片,直到红军伤病员伤势稳定,红军后方医院才随大部队撤走。旧址部分窑洞仍残存,伤病员室在新农村建设中被拆除。……[详细]
刘坪庄中央红军医疗所旧址
  刘坪庄中央红军医疗所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走马台村刘坪庄。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随后,在宁塞川刘坪庄借用刘姓村民的8孔接口石窑,设立了中央红军医疗所。当时,这里住满了红军伤病员。由于药物十分紧缺,加上医疗条件简陋,使得部分伤病员因救治无效而死亡。烈士的遗体被安葬于刘坪前台(该处已被长庆油田征用)。10月30日,中央红军医疗所随中央红军离开吴起镇,前往甘泉县下寺湾。1947年6月至1949年8月间,在此还设立过三边军分区后方医院。其间,西北野战军曾发起两次收复三边的战役。该医院收治了大批解放军伤病员。……[详细]
水沟坪中央红军医院旧址
  水沟坪中央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水沟坪村。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此后,西北军委决定恢复创办红军医院。同年12月,由军委卫生部领导,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很快在瓦窑堡城外水沟坪村动员一李姓大户,腾出了居住的15孔窑洞,建立了瓦窑堡中央红军医院。医院的迅速创办,及时地治愈了一大批在长征中伤病的红军和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中负伤的伤病员。1936年6月21日,中央红军医院随中共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迁至保安县(今志丹县)。中央红军医院旧址坐东向西,窑洞“一”字形布局,共有1排15孔旧砖窑。左起3孔窑洞窑面贴了瓷砖。窑洞均进深8米,宽3米,高4米,整个院落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详细]
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田百户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田百户村。1936年6月,为配合红军西征,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头道川铁炉沟设立后方医院,下设张涧、吊掌、田百户3所分院。田百户分院设在村民张怀金、张怀飞家里。其间,该院接转、救治了大批红军伤病员,并为当地群众提供服务。1937年,分院撤离。……[详细]
张涧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张涧村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张涧村。1936年6月,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头道川铁炉沟设红军后方医院院部,下设张涧、吊掌、田百户3所分院。张涧医院设在村民张彦明家。10月的一天夜里,该分院在完全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从安边下来的土匪倪杰山(倪疤子)、王汉邦的偷袭,1名红军战士被打死,3名医务人员被土匪用烟火熏死于窑洞。同时,土匪还抢走了医院的-支弹药和十几头驴、骡子,毁坏了很多医药器械。事件发生后,张涧分院被撤销。……[详细]
土堆河中央红军医院旧址
  土堆河中央红军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志丹县双河乡土堆河村。1936年7月,中央红军医院搬迁至马尾河村。中共中央机关在志丹期间,生活条件艰苦,医疗条件更是简陋。设在县城的卫生所,几乎开不出药物,生病了大都靠自我痊愈,许多人实在无法自理了,去双河乡的土堆河中央红军医院住院治疗。而中央红军医院也是缺医少药,拿不出有效的药物对症治疗。该旧址有十几孔石窑洞,有些窑洞的门窗有破损,部分窑洞为附近村民的仓库。……[详细]
吊掌庄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
  吊掌庄红军后方医院分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油寺村吊掌庄。1936年6月间,中共西北军委供给部在吊掌庄设立了一所后方医院分院。红军西征期间,该院救治了大批红军伤病员,并协助地方组织开展工作。该医院隶属铁炉沟红军后方医院院部领导,1937年3月间,随铁炉沟院部撤离。……[详细]
李渠八路军野战医院
  李渠八路军野战医院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村。八路军野战医院即八路军军医院,创建于1939年5月。当初院址在拐峁村,院长苏井观,政委--。医院下设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1939年12月1日,为了纪念白求恩,八路军军医院改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院得到长足发展,管理也更加科学。1940年10月13日,院址迁到延安柳树店,与八路军医科大学在一起,原留在拐峁的医院改设为和平医院分院,1943年春,又迁到刘万家沟。八路军野战医院旧址西为小寨子山,北为丰富川河,南为210国道,东为延丁公路。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总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旧址因位于宝塔区水泥厂院内,房屋多已毁坏。……[详细]
延安学生疗养院旧址
  延安学生疗养院旧址共有两处,分别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李家洼村寨子沟西侧和桥儿沟镇杨家湾村。1939年秋,全国学生救济委员会拨款1万元(法币)给陕甘宁边区政府,希望在边区开办学生疗养院。筹办工作由中央医院魏一斋、邵大达等负责。1941年1月5日,延安学生疗养院正式成立,院址设在李家洼,与中央医院在一起,院长魏一斋。1941年11月6日,疗养院迁至杨家湾陕北公学旧址。疗养院的病员皆为延安各大学、中学的学生,大部分因患慢性病入院休养治疗。1943年1月1日,病员们还创办了刊名为《花朵》的不定期杂志,作品内容多为反映病员生活。从1941年到1945年,疗养院共收治1200多名病员。1945年5月4日,以延安大学学生休养所为基础创办的延安第二学生疗养院在桥儿沟正式成立,院长魏良弼。疗养院有床位80……[详细]
蔺砭子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
  蔺砭子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蔺砭子村。1947年初,为配合西北野战军军事行动,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迁至吴起三道川蔺砭子原乡政府所在地。收复陇东战役部署后,该院迁往白豹川郭克郎村。……[详细]
郭克郎村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
  郭克郎村西北野战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白豹镇郭克郎村。1947年5月,为配合西北野战军收复陇东的军事行动,在进行将台战役(菩萨山战役)时,西野将设在三道川蔺砭子的后方医院和兵站迁至白豹川郭克郎村,占用了该村几十户村民的宅院和村上的一座庙宇。兵站设在庙院三清教吕诸仙洞一带,驻军一个连。医院院部和医务人员住在老爷庙和龙王庙,将台战役(菩萨山战役)中受伤的200余名解放军官兵先后转至该后方医院治疗。1947年9月间,后方医院迁至三道川的水泛台,大部分伤病员分到周围老百姓家疗养。该旧址在20世纪90年代,公路拓展时毁坏了医院遗址的一部分。2008至2009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又改造了一部分。现仅存土窑洞12孔。……[详细]
蔺砭子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
  蔺砭子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蔺砭子村。1947年4月间,为配合西北野战军军事行动,三边军分区医院迁至吴起三道子川蔺砭子村。医院院部设在蔺治岗家的3孔接石口土窑洞里,其中西起第1孔是手术室和高姓医生办公、住宿的地方,第2孔是管理员的住处,第3孔是护院部队卜参谋的住处。保护医院的部队为1个连,住在院内的6间瓦房内(已拆除)。下院住伤病员。约两个月后,该院搬走。……[详细]
梁台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
  梁台三边军分区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侯岔村梁台。现保留破旧石窑5孔,其余于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时被拆除改造。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吴起镇,曾有部分红军在此驻扎、休整六七天后撤离。1947年六七月间,为了配合西北野战军收复安边作战,三边军分区医院迁至梁台村。当时,医院院部设在该村一户有8孔接口石窑的高姓村民的院里,病房设在另一户有6孔接口石窑的高姓村民的院里。该院有医生3名,护理人员7名。其间,该院收治了大批解放军伤病员。是年年底,医院撤走。……[详细]
  《红色中华》报社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中山街。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初为周刊。1935年11月25日,《红色中华》报社在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复刊,出版第241期,为四开油印,不久与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办的《苏维埃报》合刊,仍名为《红色中华》,报社由任质斌主持工作,1936年春,向仲华任社长。报社设在子长县瓦窑堡中山街原民教馆内。1936年6月,《红色中华》报社随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7月抵达保安(今志丹)。《红色中华》报社旧址现仅残留一墙角,原址北面后院现建有坐东面西一间旧砖平房和一间旧砖瓦房,南面前院临街是1991年老城改造时修建的4间商业门面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