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旅游景点介绍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共中央的通讯宣传机关。1937年1月,在红色中华通讯社基础上组建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除播发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声明、宣言以及陕甘宁边区的建设成就外,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消息。1939年初,新华社和《新中华报》分开,各自都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新华社移驻杨家岭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1941年5月,又迁回清凉山。担任社长的先后有向仲华、博古、余光生、廖承志。1944年8月,又增设了英文广播部,9月1日正式对外播音。到1945年,已由初建时的20多人发展到110多人。1946年5月,余光生为代理社长,新华社下设解放区新闻部、国民党区新闻部、国际部、口语广播部、英文广播部、英文翻译科、资料室、电务处、干部科等。7月,廖承……[详细]
  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关街市场沟沟口。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是在陕北省苏维埃邮政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35年,陕北省苏维埃政府邮政局在永坪镇成立。1937年1月,进驻延安。5月,改称陕甘宁特区邮政管理局。9月,改称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1938年,边区邮政局撤销。此举实施未及两月,因信件积压及投递迟缓等原因,于1938年5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通讯总站。总站设在延安城内,站长刘笃义。1938年11月,边区通讯总站迁驻延安城北大砭沟。后迁至延安城南白家坪。1943年1月,边区通讯总站由自家坪迁至新市场后沟。5月,刘义维任总站站长。1946年,边区通讯总站奉命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1949年6月,边区邮政局迁至西安,改组为西北邮政管理局。现遗址已损毁,仅留有标志碑一座。……[详细]
  王皮湾新华广播电台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莫家湾村。旧址为一个院落,共有石窑洞3孔,均面阔3.3米,进深7.5米。军委三局,即通信局。1937年1月,随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驻延安城内。1938年11月,日本飞机轰炸后,移驻西川延店子村。1940年3月,军委三局在莫家湾村驻扎时,筹建了新华广播电台。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试播,获得了成功,呼号是:XNCR。……[详细]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办2130期。报社第一任社长秦邦宪(博古),后为廖承志。报社分部、新闻部、采通部、副刊部、评论部。解放日报社大门上的“解放日报”4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题写,现仍保存完好。《解放日报》是当年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毛泽东经常亲自指导工作,并为《解放日报》撰写和修改重要的社论、新闻和文章。《解放日报》在发刊词中写道:“本报之使命为何以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就是党报的使命,这是我们党报的一个根本信条。”毛泽东对新闻工作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做了高度评价,说党中央对各地的领导主要……[详细]
中山图书馆遗址
  中山图书馆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中山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5月,由毛泽东亲笔题写馆名,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适应干部学习研究需要,经对该馆予以整顿、重建,使该馆成为当时延安较大的公共图书馆。重建该馆时聘请林伯渠等为理事,并由林伯渠任馆长,李昌为馆务主任,着手募集图书、整理藏书、重建新馆。1940年7月正式开馆。馆内设图书、材料、读书顾问、编刊4部,有图书室、参考室、阅报室杂志室和馆外阅览室少年图书部等服务部门。馆藏有政治、经济、哲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书籍,以边区出版物和苏联版中文俄文书籍为其特色。1940年7月,藏书达5000余种约计1万册,报刊约100种。图书馆贯彻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积极为抗日战争服务,为边区政治建设服务……[详细]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旧址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旧址现存数十孔窑洞,其中5孔比较完整,窑洞内有炕,墙壁上有壁龛,窑洞均高2.80—3米,宽2.60—2.80米,进深6.55—7米。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于1938年7月成立,地址设在延安城内。1939年迁至大砭沟。1940年,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延安县分团。抗战胜利后,迁至市场沟。团长为柯仲平,副团长马键翎。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坚持为群众带来鼓舞人心又喜闻乐见的舞台节目,如秦腔、眉户和秧歌剧等。至1940年成立分团时,演职人员已由最初10多人发展到60多人,节目开始以大型历史剧为主。1944年,将民众剧团延安县分团改为塞延剧团,并改排时装剧,如《神-手》、《中国魂》、《大家喜欢》等。1947年3月,剧团解散。1948年4月,延安光复后,……[详细]
  1938年7月7日,由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成立。电影团由徐肖冰、袁牧之、吴印咸、李肃等6人组成。10月1日,电影团开始在黄陵拍摄《延安与八路军》的第一组镜头。该片由袁牧之编导,吴印咸、徐肖冰摄制。电影团当时仅有两台摄影机,一台是荷兰著名摄影师伊文思赠送的,另一台是袁牧之到延安前专程到香港购买的。1941年11月,电影团拍摄了纪录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实况的新闻影片。1942年,电影团去南泥湾拍摄了反映三五九旅大生产运动的新闻影片《南泥湾九旅屯田》(亦名《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摄影师由吴印咸担任。拍摄期间,共用胶片1500尺,使用率高达1300尺。1943年2月4日晚,在王家坪军委礼堂举行了该片的首映式。朱德、叶剑英、贺龙、徐向前、谭政等出席观看。放映完毕,朱德等熟情赞扬了该片拍摄……[详细]
清凉山新华书店办公地旧址
  清凉山新华书店办公地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山坡上。1939年9月1日,新华书店正式成立。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门市设在延安北街北头。为防止日本飞机轰炸,新华书店办公地选址在清凉山上一石窟内。其平面略呈方形,进深4.5米,高3.15米,宽5.1米。前壁开一门,窟内后部有一高1.45米的“凸”字台基,左、右、后三壁的中上部浮雕数排平行排列的罗汉坐像约500尊。门右侧壁上雕一菩萨坐像,左壁前部近门处雕二尊菩萨坐像,窟顶中部凿一圆形藻井,其内浮雕数格宝相花,莲花等图案。1939年9月至1947年3月间,新华书店干部职工在此办公。1947年3月25日,新华书店随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该旧址是清凉山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详细]
平剧研究院旧址
  平剧研究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张崖村东侧。旧址北靠张崖山,西为张崖村,东为延安卫校,南为延定公路。现有窑洞约20孔,窑洞均高3.7米,宽3.5米,进深8米,该旧址现无人使用,有部分坍塌。平剧研究院成立于1942年4月。1947年2月,迁往华北后,合并入华北联合大学。康生、张经武、刘芝明、杨绍萱先后任院长。该院先后排演了《三打祝家庄》、《北京四十天》、《边区自卫军》等剧目。旧址南侧山下立有平剧研究院旧址标志碑一通。……[详细]
  大众艺术研究社成立于1942年4月,是中央党校俱乐部为探索平剧艺术革新和改造而组织的业余研究、创作、演出机构。由杨绍萱、齐燕铭等人负责。研究社成立后,先后编排上演了任桂林编剧的《卢俊义》、卜三编剧的《江油关》,李纶编剧的《秦桧》、孙震编剧的《瓦岗山》等新编历史剧。1943年,杨绍萱根据《水浒传》有关林冲的情节写成平剧剧本《逼上梁山》。大众艺术研究所于9至10月间先后集体讨论修改20次,最后定稿。遂由齐燕铭导演,排演这出剧目。1944年元旦,大众艺术研究社在中央党校大礼堂上演了平剧《逼上梁山》。中央领导同志观看了演出。1月9日,毛泽东观看演出后,当天夜里,亲笔写信给杨绍萱、齐燕铭,热情地赞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代的开端”,鼓励他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大众艺术研究社的大部……[详细]
  1946年5月,中央办公厅、边区政府、中央党校共同筹备,准备建立中央管弦乐团。乐团由中央办公厅领导,委托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管理。团址设在中央党校,乐团主要培养管弦乐技术人员及训练军乐技术人员。乐团原定于7月17日聂耳逝世11周年纪念日举行成立大会,因延河涨水,只好延期。7月19日,乐团成立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办公厅会议室举行。朱德、徐特立出席表示祝贺。朱德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音乐表达社会的现实,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应贯彻群众路线,把我们的歌声能够为人民所赏识。”管弦乐团最高管理机构为行政委员会,主任邓洁,团长贺绿汀。下设组织科、行政科、教务科、弦乐队、管乐队、合唱队。乐团成立后,驻中央党校校址(即今延安教育学院所在地)。1946年8月1日,乐团为纪念“八一”建军节19周年在延安新华广播电……[详细]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旧址
  937年11月14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文协负责人为成仿吾、周扬、柯仲平等。文协机关设在延安城内。1938年11月,迁至延安城北兰家坪。文协成立后,先后组织了诗歌总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民众娱乐改进会、文艺战线社、讲演文字研究会、大众读物社、文艺顾问委员会、抗战文艺工作团等机构。1938年8月,文协和战歌社、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联合在延安发起了首次街头诗歌运动,宣传抗战。1940年1月4日至12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王家坪女子大学大礼堂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个人代表123名,107个文化团体的代表274名。毛泽东为大会题词:“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而斗争”和“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详细]
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遗址
  该遗址共有3处,分别位于延安城内、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兰家坪村和延安市宝塔区南市办龙湾居委会。1937年11月24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文协负责人为成仿吾、周扬、柯仲平等。文协机关设在延安城内,1938年11月,迁至延安城北兰家坪。文协成立后,先后组建了诗歌总会、文艺突击社、戏剧救亡协会、民众娱乐改进会、文艺战线社、讲演文字研究会、大众读物社、文艺顾问委员会、抗战文艺工作团等机构。1938年8月,文协和战歌社、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联合在延安发起了首次街头诗歌运动,宣传抗战。1940年月1月4日至12日,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在王家坪女子大学大礼堂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并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的报告。会议还选举了文协委员会成员,吴玉章任主任,艾思奇、丁玲为……[详细]
西北青年救国会旧址
  西北青年救国会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村。西北青年救国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组建的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西北青年救国会既是西北青年运动的领导机关,又是全国青年救亡团体的最高领导机关。1937年4月12日至18日,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出席。会议选举冯文彬等55人为执行委员,冯文彬任主任。西北青救会机关设在延安城内。1939年初,西北青年救国会迁驻城北文化沟口北侧半山腰。1939年3月18日,西北青年救国会举行执委会议,通过决议,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4月16日,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的《中国青年》杂志在延安创刊。5月4日,延安各界青年在文化沟口青年广场隆重--,庆祝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毛泽东在会上做了题为《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详细]
陕甘宁边区妇女合作社遗址
  陕甘宁边区妇女合作社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关街市场沟沟口北侧。妇女合作社由陕甘宁边区妇联创办,是一个保障妇联经费部分自给的经济贸易组织。1937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开始筹备成立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1938年三八节时,召开了边区各界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会员共194254人。会址开始在城内叶家渠,后移至杨崖前渠。李建章、徐明清、高敏珍、路志亮、张芝芳、白茜先后任主任。1947年3月,胡宗南进犯延安,旧址被严重损毁。……[详细]
  延安工人学校,是由中共中央职-动委员会于1939年初开始筹办的。校址设在延安城东柳树店(今属延安市桥沟乡)。1939年5月15日,延安工人学校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张闻天、邓发、徐海东、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出席表示祝贺。学校校长张浩介绍了学校筹办经过及成立意义。延安工人学校以培养工人运动干部,党、政府和军队中的工人干部为宗旨。学校还附设有化学部、铁工部、木工部、制鞋部、缝衣部等,培养工人技术骨干。闻名边区的工人劳动英雄赵占魁,就曾在工人学校学习。1939年6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将工人学校和抗大总校等迁移晋东南敌后根据地的决定。7月10日,工人学校机关与抗大总校等离延东征。到达河北阜平后,工人学校与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安吴青训班等学校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并以工人学校为基础,成立华北联大工人部……[详细]
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遗址
  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三十里铺村。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于1939年4月开始筹建。1939年7月23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出席并表示祝贺。学校的试验农场则设在东距30里铺约2.5公里的红寺沟。农校由边区建设厅主管,建设厅副厅长朱开铨兼任校长,副校长宜瑞珍。边区农校共招收了两期学员:第一期52人,第二期63人。学员分为农艺、园艺、畜牧3部。学习课程有农业行政(包括土地及农民问题)、农田作业(农作物栽培、土壤、园艺、畜牧、林业、水利)、科学常识(国语、数学)及政治常识等。学校的农事试验场既是实习基地,也是生产自给基地。1940年3月18日,农校举行了第一期学员毕业和第二期学员开学典礼。1942年1月16日,边区政府任命王荫圃为农校校长。6月11日,边区政府决定将……[详细]
桥儿沟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遗址
  桥儿沟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桥沟村西山。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是在抗战剧团的基础上建立的。抗战剧团建于1935年夏,当时叫工农剧社,由杨醉乡负责。后改名为人民剧社、抗战剧团。抗战剧团驻在桥儿沟(即桥沟村)西山。1942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艺术干部学校在抗战剧团原址正式成立。校长由柯仲平兼任,副校长张季纯。学校隶属于边区文协。招生对象主要是边区各剧团的艺术干部。课程设有文化、艺术表演、政治常识等。1943年5月4日,边区艺校正式并入西北文艺工作团。边区艺校工作即行结束。同时,并入西北文艺工作团的还有延安杂技团等。该旧址是桥儿沟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现为荒地,杂草丛生,栽植有白杨树,所有建筑均已坍塌。……[详细]
  1942年6月11日,边区政府决定将边区农业学校和工业学校合并,成立陕甘宁边区职业中学。职业中学成立后,属边区政府建设厅领导。建设厅副厅长霍志乐兼任校长,王荫圃任专职副校长。校部办公附设于建设厅。职业学校共分七科。机械科(附设于边区农具工厂),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学制均为2年。课程有物理、机械学、材料学、机械绘图、工厂管理、机械制造实习等。化学科附设于新华化学厂,设初级班和高级班,学制均为2年。课程有化学、化学分析、工程绘图、化学制造实习等。纺织科附设于难民纺织厂,设高级班和初级班,学制均为1年。课程有物理、纺织学、染色学、工程绘图、纺织染实习、工厂管理等。制革科附设于兴华制革厂,初级班和高级班学制均为半年。课程有化学、制革学、工程绘图、造纸实习、工厂管理等。土木工程科,设于延安新市场,分初级……[详细]
南泥湾延安炮兵学校旧址
  南泥湾延安炮兵学校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桃宝峪村。旧址东临知青林,南临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西北均依梨树峁,地势平缓。现在保留的遗址有炮校大门和部分窑洞。1944年秋,在八路军炮兵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延安炮兵学校,校址设桃宝峪。炮校的首任校长是郭化若,后由朱瑞接任,政委邱创成、副校长匡裕民。校部下设政治处、参谋处、教育处。学员共有1000余人,编为3个大队10个中队,另有一个迫击炮教练队和一个工兵科。主要培养炮兵连排干部。炮校的训练方针是:“以技术为主,战术为辅”,“有什么学什么,战争需要什么学什么”。1945年1月,炮校开始上课。8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萧劲光司令员莅临并讲话。炮校的教学条件十分艰苦,火炮器材少,就分班教学,使人员轮换而炮不闲;演习射击时,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