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旅游景点介绍

延安药科学校旧址
  1942年1月,八路军制药厂由安塞西河口迁至延安姚店张二村后,将本厂药训班和中国医科大学的药科和调剂两个班合并,成立了延安药科学校。该校附设于八路军制药厂,校址即在张二村。药科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军队与地方培养制药专门人材。学校校长由制药厂厂长李维祯兼任,从医科大学聘请薛公绰等为兼职教员。学习的课程有自然常识、化学、数学、语文、制药、药理等。药科学校共招收中专班学员两期,有学员100多人,学制一年半。药校还办过一期大专班,学制4年。1947年3月,药校建制撤销。该校教职员工与制药厂一起,随--战。延安药科学校旧址即八路军制药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姚店镇张二村(今延安钢厂所在地),仅余部分土窑洞。……[详细]
西北医药专门学校旧址
  西北医药专门学校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桥沟村。西北医药专门学校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卫生部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卫生署合办。1946年3月筹建,5月建成。校址设在延安桥儿沟。6月1日,医专举行了开学典礼,林伯渠出席表示祝贺。毛泽东题写了贺词:“努力奋斗,光明在前。”医专校长曾育生,副校长由边区医院院长马荔兼任。校部下设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全校有专职教员10人,学员237人。校内分设地医(培养地方医师)、地药(培养地方药剂师)、军医(培养部队医师)、军药(培养军队药剂师)4个班,并设一预科。学校开设的课程有生理学、病理学、细菌学、组织学、解剖学、化学、调剂学、妇产科等。学制为两年。1947年初,西北医专奉命改编为第三后方医院,并于3月开始随--战陕北。该旧址是桥儿沟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详细]
兰家坪马列学院遗址
  兰家坪马列学院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兰家坪村。马列学院遗址西靠兰家坪山,东为卷烟厂,南为杨家岭大桥,北为伏龙山。现存土窑洞数十孔。193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马列学院。学员大部分招收经陕公、抗大学习过,需要进一步深造的青年知识分子。另外也招收一部分经过长期斗争锻炼的党的高级干部。院长张闻天,副院长王学文。主要任务是对马列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由于毛泽东的大力倡导,这一研究方向更加明确。除一部分专职教员外,许多中央领导还曾到学院给学员讲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最早在马列学院讲的,毛泽东也给学员们讲过《新民主主义论》等。1941年5月,毛泽东给延安高级干部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后,中共中央对……[详细]
杨家湾陕北公学遗址
  杨家湾陕北公学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湾村。旧址东临村民常根亮院子,西临村民张明亮院子,南临杨家湾村一组,北依槐树疙瘩。旧址院子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3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旧址现存土窑洞2孔,坐北面南,一孔坍塌严重,另一孔残高2.7米,宽2.5米。院内杂草丛生,无人居住,保存较差。陕北公学校址初在清凉山下。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搬往北门外的小沟坪。后来学员猛增,又迁到杨家湾后沟这个僻静宽敞又能防空的地方。陕北公学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许多优秀青年投奔延安,追求革命真理。他们中间有出身贫苦的青年学生、教职员、工人、农民、公务人员、南洋华侨等,还有地主、资本家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子女。为了培养这些青年,于1937年7月建立了陕……[详细]
马家湾自然科学院旧址
  马家湾自然科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马家湾村北大修厂院内。自然科学院的前身是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5月,为了保证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同防、经济建设,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39年底,在中央财经部召开的自然科学讨论会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以现有的科技人员为师资,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基地,成立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工、农、科性质的教育机构——自然科学院。院长由李富春兼任,副院长陈康白,学院属中央财经部领导。1940年9月1日,自然科学院举行开学典礼。1941年1月,学院改属中央文委领导,徐特立接任院长。1941年9月,又开办了医训班,一年半后转入医科大学。1941年12月年底,中央规定:“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自然科学院……[详细]
  1941年8月28日《解放日报》报道,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原有三校限于8月底结束工作。同时,任命吴玉章为延大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延大校址设王家坪北侧即原女大校址。延大分设师范学院、社会科学院、法学院等3院,另设俄文系、体育系两个专修科。并成立中学部,包括高中、初中和初习班。9月22日,延大正式开学。10月27日,延大在新落成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1943年4月,自然科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鲁迅艺术文学院、民族学院并入延大。同月,延大迁至桥儿沟。周扬继任校长。1944年5月,行政学院并入延大。延大校部迁至行政学院院址所在的延安南关半山腰(今延安制药厂所在地一带)。延大所属民族学院分出,迁往定边。5月18日,边区政……[详细]
八路军军政学院遗址
  八路军军政学院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1940年5月21日,八路军为造就高级军政干部,在延安设立军政学院。1941年1月1日,八路军军政学院开学典礼在文化沟隆重举行。毛泽东、朱德、王若飞、徐向前等出席祝贺。军政学院院长由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任,副院长由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兼任,教育长张如心。军政学院共分为三队,第一队为--队,第二队为文化队,第三队为经理队。开设的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问题、联共(布)党史、日本问题和军事学等。1942年4月4日,军政学院举行了第一队学员毕业典礼,朱德出席并表示祝贺,勉励毕业的学员到抗日前线去,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而努力工作。……[详细]
八路军军事学院遗址
  八路军军事学院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抗大三分校的基础上组建八路军军事学院。1942年1月1日,军事学院在文化沟举行了开学典礼。军事学院院长由朱德兼任,副院长由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兼任。军事学院分设炮兵队、工兵队、俄文队和--队,学校学制为一年。1942年11月16日,举行了军事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朱德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1943年2月,中央军委任命徐向前兼任军事学院院长,李井泉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徐文烈任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3月,军事学院院部机关及部分学员迁往绥德,并入抗大总校。学院高级班学习组则被编入中央党校,为党校四部,学院炮兵队改为八路军炮兵学校,军事学院工作即告结束。……[详细]
  行政学院从1940年4月开始筹建,于当年7月1日开学。学院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兼任院长。学院分设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等。学院教学上分为普科与专修科,学制各为一年。专修科下分行政、财政经济、法律3系。系主任由边区政府有关厅的负责同志担任。普科开设的课程有政治、理论政策、专业政策和文化等。学员报考时,要经过政治常识、时事问题的测验和严格的体检。学院的宗旨是为边区培养政治坚定、廉洁奉公、新民主主义的行政工作干部。1941年6月24日,行政学院第一期毕业生200多人举行毕业典礼。林伯渠院长在讲话中勉励毕业学员为边区的政治经济建设服务。1943年7月,行政学院开始大规模培训干部。到年底,已有学员和训练班干部2000多人。秋季,学员们自己动手,建造校舍,并建成大礼堂1座。1944年5月,行政学院……[详细]
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旧址
  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1939年7月,安吴战时青年训练班迁往华北,留守原址的少数学员在国民党顽固派的捣乱、摩擦中已不能正常学习,仅靠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个青年干部班也不能满足青年运动发展的需要。随着抗战的深入和青年运动的发展,正规化培养党的青年干部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1940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泽东青年干部学校。陈云兼任校长,冯文彬任副校长,黄华任教育长。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以党的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干部学校,主要是要求青年干部以毛泽东为榜样,学习毛泽东的理论、方法和精神。1940年5月3日,泽东青干校正式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到会祝贺。王明做题为《学习毛泽东》的报告。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分设高级班、普通班和陕甘宁边区青年干部班、军事班、儿童班。1941年1……[详细]
  1938年12月,陕甘宁边区党委根据边区第二次党代会通过的《关于党内干部教育问题的决议》,决定在安塞县徐家沟(今属真武洞镇)成立陕甘宁边区党校,校长陈正人。边区党校以培养和提高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党员干部为主。从1938年底到1940年10月,共招收5期学员,训练干部1000余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党的建设、国语、政治常识、中国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常识、边区问题、时事、科学常识等。1941年5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成立,边区党校改称西北党校。1942年底,西北党校由徐家沟迁至延安城南马家湾。1943年3月,西北党校并入中央党校。并以西北党校为基础,成立中央党校五部和六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恢复西北党校建制,校长马文瑞,副校长高仰云。校址设在延安七里铺二庄科一带(今延安地区百货公司仓库一带)……[详细]
  1937年9月9日,林伯渠、吴玉章等6人在延安联名发起成立陕北公学。11月1日,陕北公学开学典礼在延安清凉山南麓(今延安地区供电局一带)举行。毛泽东出席并讲了话。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党组书记李维汉。陕北公学的教育宗旨是:“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人才。”建校之初,毛泽东就为学校提出了“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训。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又为该校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毛泽东的指示为该校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学校分设社会学系和师范学系。1937年11月底,学校第一、二两个队便提前毕业,奔赴前线。1938年1月底,第二批毕业生400余人离校。3月……[详细]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以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留守处主任由军委参谋长肖劲光兼任。留守处下辖东、西两地区留守处。东地区留守处主任陈伯钧,副主任陈先瑞。西地区留守处主任王宏坤,副主任王维舟。同年12月,留守处改称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总部机关驻延安北关云梯山和云梦山之间的小沟里(今名延中沟)。1942年6月,陕甘中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留守兵团归其领导。1943年1月25日,留守兵团司令部和政治部分别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与《拥政爱-动月的工作指示》,规定2月份为兵团所属部队拥政爱-动月。2月1日,留守兵团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1944年,毛泽东亲自主持总结了留守兵团的政治工作经验,写成了《关……[详细]
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县徐家沟村马家沟。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在西安部署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3月13日,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部的15个旅约14万人分两路向延安大举进攻。3月16日,为统一指挥边区部队,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边区所有野战集团军编组成西北野战兵团,下辖主力6个旅共2.6万余人,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之路。3月19日,由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经过7天7夜的顽强战斗,以伤亡691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毙敌5200余人的重大战果,迟滞、消耗了敌人,胜利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详细]
王家坪八路军总部旧址
  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王家坪村。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央军委从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也是八路军总部从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旧址以沟为界,沟西是总参谋部大院,沟东是总政治部大院。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这里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坚持了8年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旧址分别包括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旧居,军委礼堂、军委会议室、军委政治部会议室、侨联旧址、桃林公园,以及日本共产党领袖冈野进(野坂参三)旧居等。王家坪旧址是延安革命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址展示了人民军队从弱小走向强大,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进程,并且展示了人民军队在全国解放战争初期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旧址陈列和展示了在……[详细]
中共陕北省委旧址
  中共陕北省委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米粮山社区。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陕北苏区的行政区划及领导机构做了相应的变动。撤销了中共陕甘晋省委,把苏区划分为陕北省、陕甘省(以下寺湾为界,下寺湾以北为陕北省,下寺湾以南为陕甘省),并设立了3个特区。分别成立了中共陕北省委、中共陕甘省委和三边、神府、关中三个特委。中共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组织部长王达成,宣传部长贾拓夫,妇女部长白茜(先)、史秀云(后),工会主席高长久,军事部长钟赤兵,少共书记慕纯农。省委机关设在瓦窑堡米粮山。1936年冬,郭洪涛调中共中央工作,马明方接任中共陕北省委书记。中共陕北省委旧址,在子长县瓦窑堡镇米粮山社区王家院,院落坐北向南,北面有一排坐北向南3孔旧砖窑,东、西各有一间小平房。窑洞均进深8米,宽……[详细]
西北军委供给部旧址
  西北军委供给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县瓦窑堡镇前河滩胡家院。1935年11月7日,随着中共中央机关西北办事处的组建进驻瓦窑堡,西北军委供给部也在瓦窑堡前河滩胡家院开始办公,时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叶季壮。1936年6月,供给部随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迁往保安(今志丹县)。供给部旧址,与中组部旧址同在一院,四合院布局,大门向西。院内有南北相向2排砖窑,每排各6孔,供给部办公室设在北面左起第二孔和第三孔窑洞。窑洞均进深8米,宽3.2米,高4米。整个院落占地面积420平方米。……[详细]
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遗址
  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延安市富县北道德乡北道德村。1935年11月中旬,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等来到东村,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机关从甘泉下寺湾移驻北道德。在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共鄜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鄜县县委,鄜西县革命委员会和鄜甘县革命委员会合并成立鄜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健全了区、乡一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地方武装组织。广泛深入地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担架队、筹集粮草、设立伤员接运站和俘虏接待站等,积极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初,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在鄜县开展了扩红和创建游击队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6年5月,国民党东北军进攻陕甘省党、政、军机关驻地北道德,中共陕甘省委、陕甘省苏维埃政府转移到甘泉府……[详细]
保安革命旧址
  保安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志丹县城红都街中段。保安原为陕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县。1936年4月,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刘志丹奉命率红28军渡过黄河东征,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刘志丹,1936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1936年7月3日,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离开子长县城瓦窑堡进驻志丹县城,7月9日《红色中华》报第286期向世界宣布了这一消息。在党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奠都志丹的7个多月时间里,先后召开了21次政治局会议;指挥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开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新局面;召开了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毛泽东在志丹的红石窑洞里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多篇光辉著作,给奔赴前线的女作家丁玲写……[详细]
凤凰山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
  凤凰山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凤凰山麓。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中共中央组织部驻城内凤凰山下的凤凰村一个四合院内。院内有七八孔土窑洞。中共中央组织部全部人员只有10余名。1938年11月20日,延安城遭到日本飞机轰炸时,-有的就落在院子的后山上,炸开的黄土把窑洞埋了半截。为安全考虑,中央组织部机关干部一齐动手,连夜搬到了北门外小沟坪(后为中共中央党校驻地)的两排土窑洞里。该旧址是凤凰山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0月14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