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鹰潭市 > 余江区旅游

余江区旅游景点介绍

  资光贵中心县委机关旧址(詹氏民宅)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塘湾镇上祝村闵坑组,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物外缘的房屋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西两方向与保护范围重叠,南北向保护范围外延各3米。……[详细]
  红十军联络站旧址(吴耳胜府第)位于马荃镇林溪村委会湖山村,年代为土地革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为界,面积15.8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北与保护范围重合,南以保护范围外延3米,建设控制高度7.1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36.78平方米。……[详细]
  中共余江县四区区委旧址(姜家宗祠)位于余江区中童镇爱国村委会姜家村内,年代为土地革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为界,面积19.1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东北外延3米,西南外延至紧靠文物本体的水泥路外缘,建设控制高度6.8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362.6平方米。……[详细]
中共河南县委、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背吴氏宗祠)
  中共河南县委、河南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石背吴氏宗祠)位于平定乡耙石村委会石背吴家村,年代为土地革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为界,面积21.3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与保护范围重合,建设控制高度7.36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0平方米。……[详细]
  西杨农民革命团旧址(西杨古祠)位于余江区洪湖乡东阳村委会西杨村,年代为土地革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为界,面积26.7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与保护范围重合,建设控制高度6.8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0平方米。……[详细]
  灌田暴-动-旧址(灌田洪氏宗祠)位于余江区锦江镇灌田村委会洪家村,年代为土地革命时期。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滴水为界,面积35.68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东南、东北、西北与保护范围重合,西南以保护范围外延3米为界,建设控制高度8.9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60.97平方米。……[详细]
  冈陵毓秀坊位于余江区中童镇鸭塘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鹰潭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经主体建筑为界限,四周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延伸20米。……[详细]
余江血防纪念馆(送瘟神纪念馆)
  余江血防纪念馆是1978年10月由余江县委、县政府兴建,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中国血防的一面旗帜——余江血防纪念馆。据《余江县血防志》记载:“血吸虫病在余江流行时间可能有三、四百年,而严重危害也有一、二百年,仅解放前30年间,全疫区被血吸虫病夺去生命的达29000人,毁灭村庄42个”。新中国诞生后,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螺运动,历经10余年的艰苦奋斗,1958年取得了抗击血吸虫病的伟大胜利,余江县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主席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命笔提诗《送瘟神二首》,写下了……[详细]
余江县衙
  余江县衙位于锦江镇中心街,始建于宋代,元代至清代曾几建几毁,民国六年曾重修。县衙坐东北朝西南,石砖木结构。面阔59米,进深82米,占地面积4838平方米;大堂为悬山屋顶,抬梁穿斗式。青瓦覆盖,釉瓦滴水。红石墙面,红石地面。整座衙门原本共六进,依次为大门、仪门、过冈亭、大堂、花厅、住房等六部分。余江县衙是江西省仅存两处较为完整的古县衙之一。县衙依山临水,气势宏伟,“玉真山峙其后,云锦溪环其前”,选址甚佳。县衙后有玉真台、经德堂、柳祠桧色等名胜,东有果老丹池、挹仙亭等古迹。县衙前西面有北宋时知县崔同亨建的云锦楼,可下瞰锦水,远眺黎浦岭。白天帆影悠悠,夜晚渔火点点。站在县衙前,远近胜景尽收眼底。清朝诗人、邑庠生胡起元有《锦水湍流》诗,专写县衙前所见美景。1987年9月15日,余江县人民政府将余江县……[详细]
龙溪书院
  龙溪书院占地约500平方米,正房一连三进,砖木梁架结构,进深26米,宽23米,高6米,有学舍十余间,大门为牌坊式“八字”门楼建筑,门楼青麻石结构,上下三层,呈塔形,翘起的沟檐,镂空的雕刻与戏曲人物为内容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图案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精美的建筑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水平。清大文学家、戏曲家蒋土铨撰写的《龙溪书院记》给我们勾勒出书院当时的盛况。这座历经240多年在全市乃至全省屈指可数、尚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至今风韵依旧,让人怀旧。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公寨红十军赤警师师部旧址位于鹰潭市余江区高公寨营林场桥头分场胡马头村,旧址为清末所建宗祠,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6月22日,为扩大根据地武装力量,动员热血青年参加红军,方志敏、邵式平率红十军赤警师师部驻扎在胡马头村胡氏宗祠,在宗祠内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发动群众参加革命。赤警师宣传队用竹壳扎把代笔,蘸石灰在东廊庑书写下“打倒土豪劣绅”、西廊庑写下“造成红军铁军”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标语。1933年8月国民党派出大部队进行围剿,胡氏宗祠在围剿中被国民党反动势力烧毁,由于群众抢救及时,保留了后廊庑和西廊庑,“造成红军铁军”标语保留至今。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泉红十军指挥部旧址
  乐泉红十军指挥部旧址位于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乐泉村206国道旁,旧址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军攻打余江县城的指挥部,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中央军委制定了《军事工作计划大纲》,提出了包括建立红十军在内的扩军计划及向中心城市发展的工作方针。红十军在乐氏宗祠设立临时指挥部,商议攻打余江县城,经过激烈战斗,红十军攻克余江县城,取得了建军以来首次大捷。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对此次大捷给予了专门报道,题为《红十军攻占余江城》。乐泉红十军指挥部旧址在江西苏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林家坞红军征兵处旧址位于鹰潭市余江区画桥镇林家坞村,旧址为民国早期所建的张氏宗祠,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10月,国民党以20万兵力对赣东北苏区进行围攻。面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闽浙赣省委领导根据地军民展开了积极的备战。方志敏下达了“扩大红军,创造十军团,巩固扩大苏区,以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命令。中共余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苏区人民,迅速贯彻执行了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的部署,设画桥苏区参军登记点于林家坞张氏宗祠。当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林家坞成为了赣东北苏区的扩红模范村,旧址也成为了赣东北苏区扩大红军的历史见证。……[详细]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
  汪家源赣东北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王坊村委会汪源组,建于清中期,为当地祠堂。占地面积380.1平方米,建筑面积505.7平方米。旧址平面呈矩形,由前堂、天井、左右厢房及后堂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硬山顶,封火山墙。汪家源所在的画桥是红色苏区的战略要地,在当地游击队、红军对敌作战期间,汪家源祠堂曾作为赣东北红军指挥部,在此研究、部署作战计划,取得了一次次战斗胜利。1929年7月中旬,贵溪县委派刘炳龙和张焕登到余江进行暴-动-准备工作,在汪家源祠堂召开了党支部会议。1929年8月,鸿鹤嘴、王坊等地游击队在红军一、四、七连的配合下,包围南桥,取得了暴-动-胜利。1932年11月,余江县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作战队,用游击战术赶走驻苏区王坊的敌军。20……[详细]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
  苏维埃政府大会堂旧址位于余江区画桥镇画桥村藤林杨家村,建于清中期,为当地杨姓祠堂。旧址占地面积494.6平方米,建筑面积459.2平方米,旧址平面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宗祠共两进,中间为一大天井,天井东侧为高架吊脚戏台,天井西侧为祖堂,天井左右两侧为高架吊脚厢房,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梁架。土地革命时期,画桥藤林杨家祠堂是红色苏区召开重要会议和大规模军民--的重要场所。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真理,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斗争。1933年农历5月7日(公历5月30日),余江县苏维埃政府在杨家祠堂举行欢送红军新兵入伍文艺晚会,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传队演出方志敏编剧的文明戏《年关的斗争》。深夜,叛徒带领敌军发动突然袭击,7人壮烈牺牲,2人受重伤,苏区干部和红军战……[详细]
鹰西雕塑公园
  位于沪昆高速鹰西出口,包括雕塑、牌坊和公共厕所区域,面积约为3.6亩。通过标志性的景观设计,实现景区第一映像区的标志景观功能;设计通畅便捷的出入通道,突出景观引导、游客集散等综合功能。雕塑基座为方形,与圆形雕塑主体结合,意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基座采用宽厚石材贵妃红或黄金麻钢挂贴面,高大伟岸,象征道家发源地龙虎山的碧水丹山和丹霞地貌。体现得千百年山水清气:极天地之大观的鹰潭悠久历史。雕塑造型,设计创意源自于鹰潭的“道教文化”特性与道教祖庭龙虎山的地域特性;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区的“眼镜”产品特性;鹰潭国际商贸园区的“钱币”商贸特性。雕塑造型以“圆”形为设计语言,以道教的大极图、产业园区的镜片、商贸园区的钱币等符号为设计元素,暗合太极两仪,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融台“视窗观天下”之气度……[详细]
鹰潭·余江眼镜园景区
  鹰潭·余江眼镜园景区地处余江县中童镇,规划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余江县是闻名全国的“眼镜之乡”,早在清代嘉庆年间,中童镇就出现了眼镜作坊和销售协帮组织,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2年,余江县委县政府规划5平方公里建立眼镜工业园。2006年,被命名为“江西省眼镜产业基地”,2012年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称号,是全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目前眼镜园区建成面积2.6平方公里,已有眼镜生产企业70余家、产业工人1万余人。近年来,为大力推广鹰潭眼镜文化、不断提高鹰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鹰潭龙虎山5A级景区的发展优势,结合眼镜产业园自身特点,鹰潭·余江眼镜园景区打造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眼镜文化工业旅游线路。景区以鹰潭国际眼镜城为核心景观地,以台湾美食一条街、世界眼镜博物馆、眼镜……[详细]
余江县雕刻文化示范园
  余江雕刻文化示范园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鹰潭市涉外定点参观单位。余江雕刻文化示范园坐落于“中国雕刻、根艺、佛佑之乡”--江西省余江县。始建于2009年,计划5年内建成。届时,将形成以雕刻工艺品,红木家具、古玩字画为主要旅游产品的,集贸易、旅游、展览、学术研究、技能培训为一体的雕刻文化产业园。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雕刻创业示范街、国家雕艺博览馆、血防纪念馆。雕刻创业示范街建设于余江县城交通东路,街区建设仿古简约,透出雕刻文化韵味,销售产品涵盖根艺、石艺、木雕工艺、道教旅游、佛教用品等地方特色文化旅游品。整个街区已进驻各类工作室、艺术超市等200多家,并建有雕刻培训学校、雕刻艺术展厅、景区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果喜雕艺博览馆建设于余江县城白塔西路以北,占地3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雕艺博览馆……[详细]
安仁文庙
  祭祀一忠一孝的文昌庙与关帝庙是古代举行隆重大典的地方。安仁县的文昌庙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知县汪杞建学宫于县东育才坊(今余江二中所在地),元朝邑人王溥又建“大成殿”,创建了“明伦堂”。明清两朝,几经废兴。清同治八年(1869年),代县令姚迥和后任知县朱潼发起乡绅大加修建,此时的文庙(孔庙)由兴贤门拾级而上,依次为棂(灵)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并把文昌宫和明伦堂连接起来,东西两排小屋分别为名官、乡贤、忠义、节孝四祠。新建“魁星阁”于孔庙东边,各殿漆以红漆,金碧辉煌,画龙雕栋,檐桷拱飞,气势雄伟,与巍巍的文庙珠壁相辉,与挹仙亭遥相对峙,颇为壮观。安仁文庙,面水背山,大有虎踞龙盘之势,庙中遍植古槐,绿树成荫,郁郁葱葱。道光五年(1825年)正月十四日,飓风自正西吹……[详细]
果喜星宫
  果喜星宫余江有一百多家木雕工艺品厂,被称为木雕之乡,而张果喜的木雕更堪称天下第一雕,享誉全球,2005年在福布斯富豪榜居128位,其由张果喜命名的3028号小行星更是光芒四射,走进展览厅让我们赞不绝口的是如此精细的雕刻,皇宫建筑的气派,这镀金的佛龛,一层又一层,还有这花樟木箱,这清明上河图的大形浮雕,这世界领先的无刷无槽电机,这满屋子的奖杯、奖牌……,这些都见证了果喜集团的成长历程,其工艺品畅销海内外,为世人所喜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