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文儒坊陈氏民居
  文儒坊陈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45、47号。建于清初,以用料考究、精雕细刻闻名。同治年间为陈宝琛之父陈承裘所购,经修葺扩充,更加富丽堂皇。宅坐南朝北,临街屋宇门,面阔三间,明间开六扇大门,门扇下半部用竹条铜钉钉成“卍字”等图案。门额上高悬“六子科甲”横匾。门墙两侧马头墙。一进院墙设石框门,天井三面环廊,中设插屏门,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硬山顶;前檐柱用青石细磨须弥座柱础,四面雕刻松、竹、梅、兰;次间开向明间四扇楠木隔扇门,格心漏花,中嵌楠木花窗,精雕博古图饰,均属上乘之品。正厅上驼峰、斗拱等所有木构件,皆精刻巧镌。灯杠雕花贴金悬挂宫灯。二进分前后天井、前后披榭。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层楼房,屋宇高10米左右。前檐垂花柱挑檐;左右次间开向明间各四扇隔扇……[详细]
朱紫坊萨氏民居
  朱紫坊萨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朱紫坊22号。系萨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坐南朝北,面临河沿,前后五进,通宽21.5米,纵深97米,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为木结构,明间开六扇门。第一进前有天井,由大石条铺成,三面环廊。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左右次间皆用楠木门扇,隔扇、窗扇精雕细刻,斗拱、驼峰各种图案,保存完好。东侧走廊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有假山、鱼池、亭台楼阁;花厅后有10扇楠木精制屏风,刻有108种图案。二进、三进均为七柱三间排,双坡顶,天井两旁有披榭。四进、五进转为坐西朝东。四进为三间排双层藏书楼;五进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有书房、书斋。……[详细]
南后街叶氏民居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详细]
光禄坊刘氏民居
  光禄坊刘氏民居位于鼓楼区光禄坊28、30、32号。建于清代。自东而西并列四座毗邻,其范围东至道南祠,西至早题巷,南临光禄坊街,北至大光里,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为福州市区最大的单姓住宅。东侧两座原是清初著名画家许友故居——米友堂;西侧两座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内阁中书林佶故居,后数易其主。清道光年间为“一胎同榜两进士”刘齐衢、刘齐衔兄弟改建。四座大院一字排开,皆坐北朝南,四面风火墙,硬山屋顶。临街六扇门,入石框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庭院,上庭院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厅堂,明间为厅,次间、梢间为房,从后厅堂、后天井而至二进、三进。四座大院隔墙相邻,小门相通。共有12间大厅、48间厢房、6座花厅(客厅)、3口鱼池、3座假山、6处亭台楼阁。此外,还有藏书阁、观音阁、佛堂等。大院建筑材……[详细]
黄巷郭氏民居
  黄巷郭氏民居,又称侍郎第。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福州名士郭阶三购此屋重修。郭阶三有五子,一个儿子中进士,四个儿子中举人,故有“五子登科”之称。面积2100多平方米,为面阔五间三进院落式建筑。主座轴线上前后三进,坐北朝南。第一进临街门头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第二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山面),柱子特别粗大,梁架抬梁与穿斗兼并,脊檩、前后挑檐檩用五开间整根通长檩子,建筑用材与建筑结构实属罕见。第三进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为五间排双层书房。东墙外为花厅。三间排厅堂一座,有假山、鱼池、花亭等。……[详细]
宫巷刘氏民居
  宫巷刘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清末为刘冠雄居住。坐南朝北,由主座及其东侧的跨院组成,建筑面积1308平方米。门房在民国期间被改造为砖构的二层。主座前后三进。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带前廊,次间廊柱之间有木制栏杆。第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六间。第三进建筑为朝北的倒座三间排。东侧的跨院分为前后二院,前院由北面的花厅及南面的园林组成。整座花厅的花格门、窗棂、隔扇均用楠木精雕细刻,上有几百种图案、几百幅花鸟虫鱼,古色古香,相映成趣。所有窗户都是双重,冬夹纸,夏蒙纱。……[详细]
衣锦坊欧阳氏民居
  欧阳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清初为某盐商住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欧阳瑸、欧阳玖兄弟购置后重修,一度典卖给他人,又经欧阳瑸四子欧阳勣赎回,后由其十二子欧阳推居住。欧阳推,曾是建筑工程师。主座第一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7柱;第二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6柱,穿斗式木构架。主屋建筑两边封火墙上有泥灰塑圆月,月内“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为全市仅有。西花厅由坐向相背、围墙相隔的前后两座组成,占地400平方米,沿中轴线从北往南为书房、覆龟亭、前后花厅,具有大、奇、精、巧等特色,汇聚了整座宅院的精华。书房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2柱。中间为厅堂,旁边为书房,演出时则作为化妆室使用。覆龟亭,两边设美人靠,演戏时则为戏台。前花厅,又称男花厅,坐南……[详细]
安民巷鄢家花厅
  鄢家花厅坐落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民巷47至48号,是鄢氏太澄公宗祠的附属建筑。鄢家花厅兴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至1795年之间),距今约200年。清光绪年间及民国年间均有修缮,2011年初整修如故。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鄢家花厅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80号(闽政文[2005]164号),保护范围为四周由外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583Ⅲ-286号(国发〔2006〕19号)。鄢家花厅占地面积4亩多,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南北朝向。东主宅,西花厅,走廊相通。东主宅原是鄢氏太澄公宗祠。内有天井、厅房。天井通阔,连接三面走廊。厅堂“六扇五间排,七柱出游廊”。28根大木柱支撑。穿斗木架,双坡屋顶……[详细]
朱紫坊芙蓉园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法海路花园弄19号的芙蓉园,是叶向高的别宅(待详考)。叶向高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第一次辞归,至泰昌元年(1621)应召;又于天启四年(1624)请辞获准返乡,至天启七年(1627)病逝,前后有近10年时间住在这里。芙蓉园是福州历代名人雅士汇聚之地,传承了中华文明,见证了沧海桑田,1996年由国务院审定并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芙蓉园被誉为“福州四大园林之首”,始建于南宋,现占地3660平方米。芙蓉园最早称为“芙蓉别馆”,以其第一位主人,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侯官县人陈韡(1180-1261)在此遍植芙蓉而得名。芙蓉园粉墙黛瓦、花园假山、亭台楼阁、水池雪洞、古榕垂影,让人留连忘返。园内一棵高大的荔枝树,相传由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当年亲手种植,已有三四百年历史。除……[详细]
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老城区西南部。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建于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筑罗城时,现存明清建筑约三百座。户院深三至五进,多至十一进,为封火墙建筑,俗称马鞍墙。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朱紫坊是近代,“海军世家”,是萨镇冰、萨师俊、方伯谦、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方伯谦故居清初营建于宋代朱敏功兄弟(三进士)宅址上,为三进一花厅,门前有照壁。首进厅营面阔5间,进深7柱,为穿斗式杠梁减柱木结构,双坡顶,大厅面积有100平方米。三进坐北朝南,为明代双层古建筑。坊内萨家大院是清代海军大臣萨镇冰祖居,是城区保存较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代,面积2……[详细]
福州中山纪念堂
  福州中山纪念堂位于福州市中山路23号大院内。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为了促成南北统一,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拟游历各省。时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的林森即电告福建省都督府政务院,请速电邀孙中山访闽。孙中山先生很关注福建,惦念着为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福建志士,在返粤途中专程莅闽,“给八闽大地蒙受无限光荣”。1912年4月20日傍晚孙中山先生前往位于贡院埕的福建省咨议局“至公堂”。他先是向列队欢迎的学生讲话,表达了爱惜鼓励青年之心;又向福建省军政官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现在我们虽然建立民国,但这不过是革命事业的开始。要如何巩固民国的基础,如何解决民生问题,都必须靠同志们加倍努力,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黄花岗闽籍19位烈士壮烈成仁,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希望闽人能完成烈士的未竟之志。”在场……[详细]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当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反对北京军政府与德国签订“二十一条”割让山东给日本的--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学生,引起全国公愤。5月7日,为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福州各校学生8000余人在南校场(今五一广场)举行--,上街----,声援北京学生--,高呼“惩办卖--”“释放被捕学生”“废除二十一条”“-日货”等口号。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出军队、-上街制止,见到学生声势浩大,不敢镇压。院校的学生们为了坚持长期斗争,--结束后,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以吉庇路22号的谢家祠为“-”会址。并组织成立全闽学生日刊社和日货调查部,……[详细]
中共福州市委旧址纪念馆
  中共福州市委旧址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立本弄3号、2号,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1926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组织,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地委成立后,领导工农学妇运动蓬勃发展,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当时地委机关的活动大部分设在北大路北后街13号方尔灏家和安民巷立本弄3号的徐深、余哲贞夫妇住所。2015年8月,中共福州市委决定对该旧址进行修复、保护和利用,并于2016年4月正式向公众展出。展陈的内容主要是在大革命时期,福州进步青年在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成立共青团福州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共福州地方执委。在党团的领导下领导福州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迎接国民革命军入榕及合作打击北洋军阀势力,反击国民党-的叛变革命行径等相关照片、文物和……[详细]
中共福州地委活动地暨方尔灏故居遗址
  中共福州地委活动地暨方尔灏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北大路北后街13号(原为北后街大营房)。方尔灏,1904年出生于福州,祖籍浙江绍兴。他少年时有志气,读书勤奋,15岁进入福州扬光中学修习法语。五四运动爆发,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方尔灏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积极投入--,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福州设立-署的斗争。1922年春,方尔灏转入福州二中高中部学习,随后与陈任民、叶敏修等发起组织进步社团——“民社”。12月,与陈任民等人创办《冲决》周刊,陈任民任主编,这是在福州出版的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从此,福州--开始有组织地展开。1923年,方尔灏与陈任民、陈聚奎、江削伍等人在民社的基础上,又组织了民导社,阅读和传播《向导》《先驱》等革命刊物。翌年1月,青年学社福州支社和民导社合并,组成……[详细]
胡也频故居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民国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民国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民国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中央日报社《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详细]
翁良毓故居遗址
  翁良毓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衣锦坊雅道巷55号。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号一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导社”,出版《民导报》,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积极参与编写油印小报宣传马列主义,成为福建学生联合会的骨干。民国13年,创办职工小学,专收工农贫苦子弟入学。民国14年,当选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组织各校学生掀起-日货运动,捣毁日货商店,惩办--奸商。同年3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7月,当选福州支部组织委员兼工农委员。同月,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并作为团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点。9月,福建学生联合会成立“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翁良毓发表文章,痛斥帝国主义侵略罪行。……[详细]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林路将军山东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亩。陵园主体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军人墓、长安堂和办公楼等组成。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门的两侧门择榕城“三山”为特征,从正门沿332级台阶拾级而上,首先进入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为三层楼式,平顶重檐,厅周四廊,雄伟壮观。该馆于1995年建成开馆,全馆陈列面积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画、图志和烈士遗像、遗物、革命文物图片等资料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以史育人,展示先烈的丰功伟绩。纪念馆的首层为序厅,由前言、领袖题词、大型浮雕和革命烈士英名录组成。正面墙上镶嵌大型古铜色的浮雕:上部为福州“三山两塔……[详细]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位于鼓楼区西洪路312号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1927年“四三”--政变后,国民党-派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搜捕,自那时起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先后壮烈牺牲于鸡角弄。百年荔枝树见证了那段岁月。牺牲于此的第一位烈士是1926年被-军阀杀害的共青团福州地委组织部长翁良毓。1927年,福州第一批共产党员,中共福州地委第一任书记方尔灏被害,年仅23岁。第四任书记徐琛与革命伴侣余哲贞在这里上演了“刑场上的婚礼”,当时年仅20岁。同年捐驱的还有罗杨才、郑长璋、朱铭庄等。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杰出指挥员叶凯、陈祥榕、陶仁官、林孝吉、柯成贵、陈兴桂以及闽中特委五英烈王于洁、黄孝敏、潘涛、陈炳奎、余长钺等在这里英勇就义。至1949年,殉难于此的八闽大地优秀共产党人有据可查的就有180……[详细]
19、福道
福道
  福道,即福州城市森林步道,采用全国首创钢架镂空设计,主轴线长6.3公里,环线总长约19公里,福道东北接左海公园,西南连闽江廊线,中间沿着金牛山山脊线,贯穿左海公园、梅峰山地公园、金牛山体育公园、国光公园、金牛山公园。福道全线长19公里,共10个入口,东北连接左海环湖栈道,西南连闽江,横贯象山、后县山、梅峰山、金牛山等山体脊,贯穿福州五大公园,是福州市首条城市山水生态休闲健身走廊。福道主体采用空心钢管桁架组成,桥面采用格栅板,缝隙在1.5厘米以内。设计既可满足轮椅通行,也给步道下方的植物最大限度的生长空间。在环线悬空栈道上,有增设景观电梯进行接驳,以缩短绕行时间。同时,为确保游客能快速便捷的往返,福道着重考虑将悬空栈道、登山步道和车行道三个对接形成环形系统。在设计上,步道珍珠般地串联起十几处自……[详细]
20、源脉温泉园 AAA
源脉温泉园
  福州源脉温泉园地处福州市区,东仰镇海楼,毗邻省体育中心,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这是福州市家由国有企业福州水务地热有限公司全资兴建的温泉休闲项目,是集温泉养生、康体健身、商务会议、地方特色小吃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型休闲园区。园区的温泉引自五四路深井源脉温泉水,水质清澈透明,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神经衰弱、伤风感冒以及美容美白、光洁皮肤有一定的疗效。有露天温泉汤池31个(包括汤院),加料汤院7座、汤屋7套、室内豪华温泉SPA房18套。这里设有SPA水疗池、儿童戏水池、露天电影、休息厅、棋牌室、福吧特色小食、室内恒温游泳馆、室内篮球馆、健身房、多功能会议室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