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旅游

    鼓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121、邓拓故居 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拓故居
      邓拓(1912~1966年),原名邓子健,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父邓鸿予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邓拓就读于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民国18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翌年冬,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秋,转学到上海法政学院,曾任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区党团书记,中共法南区委宣传干事、宣传部长和南市区工委书记等职。1949年秋,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同年冬,受聘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1958年,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分管思想文化战线工作;主编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出版《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1960年……[详细]
    122、舒啸台
    舒啸台
      舒啸台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代著名学者、莆田人黄仲昭,在九仙观主编《八闽通志》,花6年时间,成书达87卷,这是福建第一部全省性的志书。黄仲昭和他的助手,在疲劳时,常在一块巨石前的平地上活动筋骨,呼啸高歌。当时镇守福建的太监陈道,为表达对黄仲昭的敬意,手书“舒啸台”,并让人刻在巨石上。……[详细]
    九日台音乐厅
      九日台音乐厅于山又名“九日山”,山顶建有“九日台音乐厅”,建筑面积2635平方米,拥有308个座位。是福卅市投资千余万元,经过严格的建筑声学设计、装修一流的专业音乐厅,用于举办各种音乐会。……[详细]
    124、揽鳌亭
    揽鳌亭
      揽鳌亭相传于山原是东海蓬莱仙境中的一座山峰,被六只巨鳌驮到闽江口,因安放地点争执不下,发生争斗,明御史王英怕此山又被六鳌驮走,特建“揽鳌亭”,意在揽住此山。……[详细]
    125、平远台
    平远台
      平远台补山上的平远台毁于战火后,明朝重建时移至螯顶峰,是在明代宋嘉福院的遣址上重建的,曾建有雄伟的楼阁,后被毁。重建时“平远台”三个行楷大字,是明万历五年(1755年),由闽县张炜所书,雄浑而厚重。可惜己被岩石上附生的大榕树树根团团裹住,“平”字己完全被树根覆盖,只留下形似梳妆台镜框的椭园形岩面,尚可一睹“远台”二字。……[详细]
    福州九仙洞
      福州九仙洞位于于山。相传何氏九兄弟,唯有老大额上开一眼,有点视力,其余都是瞎子。他们住在洞中,白天采草伐薪,汲井水炼丹,丹成服下,又用井水洗眼,即复明。复明后九兄弟云游四方,来到福建仙游县的九鲤湖,以丹喂鲤,鲤成精,九兄弟骑鲤飞升而成仙,故名“九仙洞”。几块巨石被大自然随意堆垒在一起,中间自然地形成了一个石洞。洞内黑漆漆,阴森森,散发着潮湿霉腐的气味。石洞上方一块作为挡雨的洞顶巨石上,刻有“九仙洞”三个大字。何氏九兄弟炼丹成仙,是闽地汉族民间信仰中“九仙君”的传说之一。九仙君的完整故事就是由一系列的传说组成,于山上的这个地点只是其中炼丹的部分。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乃周武王同母弟唐叔虞的后裔,原居于安徽的庐江。九位兄弟只有老大长着一只眼睛可以看见东西,其余都目盲,只能由老大领着行走。九兄弟决……[详细]
    127、吸翠亭
    吸翠亭
      明正德十四年,明朝掌管通商的太监尚春站在于山蓬莱峰上南望,一派绿野尽收眼底,感叹城南景色翠绿宜人,令人心旷神怡。于是让人在山上建亭,取名“吸翠亭”。……[详细]
    128、廓然台
    廓然台
      廓然台位于于山蓬莱峰上,为宋代精通音乐理论的礼部侍郎陈旸命名,高僧鸿份手书,其意是站在蓬莱峰上南望,视野开阔,风景绝佳,让人豁然开朗,故命名“廓然台”。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此观天,写有五律《寄题九日廓然亭》,祥见白云寺“历代九仙诗词”。……[详细]
    福州白云寺
      白云寺白云寺始建于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取名“地藏通文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为“南法云寺。明、清年间两度重建,改名“白云寺”,文革中遭毁,仅存该寺的大雄宝殿。考虑到于山有丰富的古文化遣迹,特别是摩崖石刻,有据可查的从宋代以来就有100多处。福卅市将白云寺辟为“历代九仙诗词展厅”,喜欢诗词的朋友,可多花一些时间仔细参观。……[详细]
    130、榕寿岩
    榕寿岩
      万象亭上方,补山精舍西侧,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和一株高大的古榕树,岩石上刻有一字大大的“寿”字,人称“榕寿岩”。“寿榕”在2002年“福卅十大古榕”的评选中,荣获第三,获得第一美称的是“福卅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寿榕”生长在峭壁之上,树干直径9米,树高30多米,树冠直径达40多米。寿榕根生岩缝,根裹岩,岩围榕,榕岩相抱,妙趣横生,与补山精舍、平远台,构成一幅古建筑、书法、树根艺术的精美画卷。“寿”字高2.23米,宽1.26米。传说是道光十四年(1835年),一个叫奎联的满人,在民众为古榕祝寿时写的。寿字岩石的背面刻有“榕寿岩”三个字,榕寿岩由此得名。……[详细]
    于山定光寺
      福州定光寺俗称白塔寺,是于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为宫殿式建筑。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是当时福州最辉煌的名寺之一。……[详细]
      裴仙宫位于福州城内肃威路,建于北宋年间(1046~1067年)宫中供奉主神———鹤发白须老人即裴仙师或称裴仙爷。裴仙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俗名周简洁,浙江绍兴人氏。相传,他在督署为幕客时,关心民间疾苦,辅政多施恩泽于民;平时宣扬道义,勉励人们从善行善,故深受民间百姓称道。福州裴仙宫历经沧桑,迨至民国,为福建省长公署及福建省政府的办公处所。民国十二年(1923年)萨镇冰任福建省长时,集资重修,扩建殿宇,改祠为宫。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陈仪为福建省主席时,将宫殿扩建为两层。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里人集资修葺。1955年因为地方建设需要,地殿因而圮废。裴仙宫于1988年以来经3次扩建修整而初具规模,在繁华的市中心独显宁静雅致。宫观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主要殿堂面积8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详细]
    福州天后宫
      三坊七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郎官巷中,位于严复故居斜对面,是福州旧城内仅存天后宫。目前建筑为清代重修并保存至今,与比邻的绥安会馆同为一体,为清绥安会馆附属建筑,祀天后妈祖,系建宁人出资修建。重修于清代,占地面积1470平方米。郎官巷天后宫为坐南朝北的单进建筑,临街开三个门,进大门后依次是前殿、正殿和后殿。保持着清代福州建筑婉约、别致的风格。前殿有戏台,院内石板铺地,两侧建有厢廊其木构件雕刻精美,正殿的顶部有鎏金藻井,由七层如意斗拱叠涩螺旋结顶,优美华贵,殿正中供奉了妈祖神像。现在这个妈祖神像是建莆田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设计并建造完成。塑像所有彩绘均使用矿物彩,可经千年不褪;手工按金工艺,其光泽度足以和镀金相媲美。逢年过节,前殿戏台唱戏,两侧的厢楼和天井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详细]
    华林寺大殿
      华林寺大殿坐落于福州市区北部的屏山南麓。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当时北方地区已经被北宋王朝统一,而吴越国王钱氏还割据福州,福州郡守--钱氏的臣下鲍樇让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屏山)吉祥禅院”。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赐额改名为“华林寺”。寺院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但早已毁废,现仅存大殿。大殿单檐九脊顶,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八架檩,四柱,平面略呈方形,单檐九脊顶,通高12.8米。外檐的斗拱是双抄三下昂,用材硕大,斗底四板形。梁前檐阑额都是月梁造,梭形柱,不施普柏枋,云形驼峰在梁枋上的运用,昂嘴雕作曲线形,风格独特,国内罕见。虽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但殿的主要梁架、斗拱等构件还是初建时的原物。由于华林寺创建于宋朝初年,它的构架形式,不但可以看出北宋的建筑特点,而且……[详细]
    135、南后街
    南后街
      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路面商贾云集。南后街,据历史记载自宋代起就是一条繁华市街,它西起杨桥路十字路口,南至吉庇路,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由北向南三坊的顺序依次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的顺序依次为杨桥巷、郎宫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和吉庇巷。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昔日的杨桥巷已拓展成繁华的杨桥路,吉庇巷、光禄坊也改变了原有的模样,现在的三坊七巷保留下来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了。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与达明路交叉口南50米类型:特色街区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林则徐宅与祠
      在福州市澳门路,靠近乌山风景区。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一度被占为民居。1982年,按原样重修,并辟为林则徐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门朝东,第一道为枣红色屏墙,设左右边门,额题“中兴宗衮”、“左海伟人”,内壁嵌“虎门销烟”大型浮雕。第二道为牌楼形门墙,中为正门,额题“林文忠公祠”。进门为庭院,左右为回廊,正中有石道通仪门厅。仪门厅为悬山式,3开间,厅后有石道通御碑亭。亭为正方形,重檐九脊顶,内有3座青石碑成品字形排列,一为圣旨,一为祭文,一为碑文,皆为林则徐卒时所赐。亭北有祠厅,自成院落,门额题“树德堂”。厅正中祀林则徐塑像,上挂道光十九年(1839)皇帝御书“福寿”匾额,旁有名人题联。像前有一精刻青石供案。壁上悬有林则徐所撰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详细]
    金牛山公园
      金牛山公园大门楼耸立在杨桥西路的北侧,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大白色蝙蝠,格外雄伟壮观。公园前面是浩浩荡荡的闽江“北港”支流西河。金牛山公园坐北朝南占地130公顷,依山而建,首先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用彩色地砖铺成的金牛广场,一只2米多高铜铸的金牛安详地躺卧在广场上,金光闪闪。金牛广场以缀满马尼拉草的斜坡草坪为屏风,绿意盎然,爽眼悦目。草坪的尽头,是一个更大的广场,种着色彩斑斓的树木和花草。几千盆的菊花舒展着卷曲的花瓣,郁金香、圣诞红迎风绽放。此外还有铺天盖地的大榕树、芒果树、龙眼树、银桦树、木棉树等。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于星期二、四、五、六、日晚上8:00准时放映。另外所有节假日如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天天晚上均有放映,场场爆满。地址: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598号类型:城市公园广场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详细]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三坊七巷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高尚情操,时刻激励着我们。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建于1961年,1982年对外开放。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和“林则徐史绩展”两大部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是全国林则徐文物收藏中心、林则徐精神展示中心、林则徐资料研究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专题纪念馆。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是林则徐的后裔及乡贤为了纪念林则徐,在获得朝廷恩准后修建的专祠。林文忠公祠包括:牌楼门、仪门、御碑亭、树……[详细]
    鳌峰书院
      福州鳌峰书院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巡抚张伯行建,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福州格致中学旁边。书院广置书籍,校刊55种儒家著作,添建120间书舍,后增为140间。书院内有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一路夹植松、杉、竹、柳,环境幽美。康熙五十年(1711年),御赐“三山养秀”匾。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赐帑金1000两。乾隆三年(1738年),御赐帑金1000两,赠御书“澜清学海”匾;乾隆十一年(1746年)御赐《律书渊源》一部。乾隆十五年(1750年),巡抚潘思榘修讲堂;乾隆十七年,巡抚陈宏谋修学舍。嘉庆二年(1797年),浦城县职员祝乾封、缔封,捐充长兄荣封遗产,银5000两,租谷1984石4斗,以充膏火;道光二年(1822年……[详细]
    福州大觉寺
      福州大觉寺,全称丁戊山大觉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泰路。始建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比丘尼珠亮法师重修,属净土道场,1998年日雄法师、炎雄法师负责重建,寺院建筑三座,土木结构,大雄宝殿的结构为塔形,十分奇特。历史渊源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会城旧有三山目,又曰九山。谚云:‘三山藏,三山见,三山看不见。’丁戊山为藏。” 五代时,这里建有嵩岳崇福行宫,是闽王望祀之所,故名嵩山,又名中山。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创安福院,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王审知建有七层木塔,宋元丰间废。清咸丰间,旧址复建“大觉莲社”。同治丁卯年(公元1867年)重修改今名。现建筑总面积3896平方米,为1982年起陆续重修扩建。  大觉寺现任住持谈禅法师,79岁,福建省长乐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