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马尾区旅游

马尾区旅游景点介绍

马尾造船厂
  马尾造船厂,也叫福州造船厂,创建于1866年,时称福建船政,是当年洋务运动时期,由李鸿章与左宗棠带领建设而成,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福州船政是中国近代海军之基,是中国军舰生产基地的“开山之祖”,在当年中国的万里海疆中,随处可见马尾造船的杰作。无论从舰船制造和造船、航海人才培养上,它都无愧于这一荣誉和地位。虽屡经战争的破坏,但福州船政局还是在艰难的环境下不断地发展,从1868年开工到1901年停产,期间共建造了40余艘各类舰船,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造船基地。岁月悠悠,百年沧桑。马尾造船厂20世纪90年代成批量生产符合欧洲标准的多用途集装箱货船并进入国际市场,1999年,工厂又开发建造具有未来环保型的新产品17600吨散货轮,出口到北欧国家。目前,该厂通……[详细]
昭忠祠(马江海战纪念馆)
  马江海战纪念馆位于福州的马尾风景区内,距离市中心有一些距离,从三坊七巷有观光车可直接到马尾,市内也有多路公交车可以到达此地,下车后找到昭忠路1号,一座位于山脚下的红色围墙的建筑物便是马江海战纪念馆了。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麓,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为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1920年曾重修,1984年重建,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馆内主要陈列分为《福建船政》、《中法马江海战》两大部分。纪念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安息796个为国捐躯的铁血男儿。马限山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中的历史遗迹。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江海战的陈列馆,展厅分为两部分,分别是“马江之殇”和“闽海警钟”,展厅的面积不大……[详细]
绿丰农业生态园
  琅岐绿丰农业观光园被被国家评为AA级景区,绿丰农业观光园是一个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占地1000亩,投资3000万元,建有特色木屋、温室大棚、园艺观赏园、瓜果种植园、水果采摘园和观赏垂钓园等,游客可以学习观赏现代园艺、采摘品尝四季特色水果、体验乡村农活、参与垂钓捉鱼,是福州市周边体验乡村休闲的好去处。绿丰农业观光园先后被省、市评为“闽台农业合作新品种精品科技园”、“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等称号。开业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目前,琅岐岛免费向游客开放的农业观光园还有榕升采摘园、四季采摘园、朱子休闲农庄、四季垂钓园等,来琅岐旅游,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特色瓜果,观赏奇花异草。采摘葡萄:园内大大小小的葡萄园,品种非常丰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巨峰”“玫瑰香”等……[详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于1998年5月对外开馆。该馆为五层建筑,依山而建,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如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是一座颇具现代建筑风格的馆宇。馆内陈列分为:创建船政、造船育才、海军建设、御侮、科技、文化建设六个部分。通过“扬武”号船模、船政精英腊像、同治旧车床、老海军日记、古炮等实物,运用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海洋、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开馆以来,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详细]
罗星公园
  罗星塔耸立在马尾罗星山上,离福州市区21公里。198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星山原本是江心岛屿,俗称磨心岛;经过几百年沧海桑田,磨心岛与陆地相连,成了陆上一个高阜。罗星塔塔高31.5米,7层8角,每层都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檐。檐角上方镇有八方佛,檐角下悬风铃,海风吹来,叮当作响。据《闽都记》载,罗星塔为宋朝岭南(广东)柳七娘所建。相传七娘原是李氏女嫁给柳七郎。由于丈夫谪戍福建时死去,七娘闻讯变卖家产,来磨心山建此石塔,为丈夫祈求冥福。明朝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摧毁。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宋代塔座的基础上重修。第二层有一方塔铭,是清乾隆时福州郡守李拔所撰。铭中把罗星塔的形势和作用概括为中流砥柱,险要绝伦,以靖海疆,以御外侮。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海战就是在罗星塔下的马江……[详细]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位于马尾港附近,是一处以船政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当年的马尾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船厂,也是彼时远东最大的船坞。从创办的1866年至停造的1907年间,这里建造了大大小小的舰船40艘,福州船政也由此扬名于世,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景区内的大小景点分布在闽江边,马尾港周边1公里内。包括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马江海战纪念馆等的景点,可步行游览,且均可免费入内参观。周边环境不错,可以仅作休闲逛逛,也能了解福州船政的历史。在此游览,通常以马尾港西侧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昭忠祠为重点。船政文化博物馆中,能看到各种当年船舰的模型,展示船舰的外观以及内部构造。还有雕塑模拟的场景,供游人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博物馆不远处,是为纪念中法马尾海战中殉难的福建水师官兵而修建的昭忠祠,……[详细]
船政天后宫
  船政天后宫船政天后宫占地面积720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500平方米,门楼高12米,主殿5开间,进深8.3米,总布局为一轴二进二院,一进为门楼,二进为供奉妈祖的中堂大殿。船政天后宫位于福州马尾婴脰山,清同治七年(1868年)春动建。正殿供妈祖神像,殿上方有同治御赐“德施功溥”及“天上圣母”匾。1929年天后宫改为林孝女祠。抗日战争后,宫中文物散失严重,1971年天后宫被拆毁。2006年10月,马尾区政府投资在原址重建福建船政天后宫,建筑主体工程于2008年初竣工。……[详细]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东南麓及山顶。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七(公元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惨烈的此役让驻扎马尾港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七百多位将士壮烈牺牲。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是三处紧紧连在一起的与中法马江海战关联的文物景点。昭忠祠,落成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前后两进,内祀中法马江海战殉国736位将士英灵。1920年重修添建戏台、0、花厅、回廊等,并在西侧另建一座两层木结构追思阁供人歇息之用。1984年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烈士墓,位于昭忠祠南侧,为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安葬处。马江海战一结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阵亡将士遗体,就近掩埋于此。因时间先后形成九冢,冢前各立“忠冢”石碑。1920年合九冢及马尾船厂……[详细]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本馆展览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体现了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报国的传统文化神韵。船政文化博物馆(原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马限山麓,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为4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始建于1997年,2005年更名。2004年以来,开发区政府为弘扬船政文化,根据福州市委“发掘船政文化,突破福州旅游”的战略部署,投资600多万元对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进行全面改版,并更名为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馆内为五层建筑,分五个部分展示船……[详细]
马尾潮江楼
  马尾潮江楼位于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现为马尾旧街177号。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面阔14米,进深28米,老板周用梁,初时开茗楼,后兼办旅社、菜馆。民国19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2017年对潮江楼进行修缮及开展王荷波事迹展陈工作。潮江楼为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荷波在马尾造船所组织-时期的居所,也是国民党、共产党、海军三方“马江会议”的会址,为市级革命历史纪念地。2020年1月公布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尾、马尾港
  马尾是福州市东南约20公里的一个小市镇,位于闽江口北岸。相传当地有块石头,形如马,头向罗星塔,尾向市镇,小镇故而得名。马尾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海军发源地,曾名噪一时。马尾造船厂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耸立江滨的千年古塔罗星塔为闽江门户标志,东南10公里处,有闽江七景之一的金刚腿风景区。登临塔顶,港口码头、开发区尽收眼底。江岸两旁有古炮台,可在此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战场,还可到昭忠祠凭吊为国捐躯的先烈。门票·开放时间船政文化及现代工业旅游15元/人次,马江海战纪念馆20元。交通从市中心五一广场乘937可达。……[详细]
52、罗星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星塔
  位于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罗星山顶。因位于马尾镇东南、马江北岸的一个小岛罗星山上,塔即以此山得名。由于塔下山突立水中,回澜砥柱,水势旋涡,若“磨心”,所以也称“磨心塔”。原为古代港口航海灯塔的标志,早在明初就标绘在郑和航海图和以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罗星塔是国际公认的航标,是闽江门户标志,有“中国塔”之誉。据《闽都记》称,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岭南人,李氏女,有姿色,里豪谋强夺之,设计陷害其夫于罪,谪死闽南,七娘愤无可诉,尽卖家产,来到福建,捐资造塔,纪念其夫,日久塔毁。明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推倒。天启年间徐渤倡议重建,重建的石塔7层8角,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详细]
53、琅歧岛
琅歧岛
  福州琅岐岛又名嘉登岛,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闽江口。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平原36.5平方公里,山地18.5平方公里),全岛森林覆盖率达20%,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岛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8.1公里,相当于香港本岛面积,为福建省第四大岛、本市仅次于南台岛的第二大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闽江流至亭江附近为该岛所阻,分为两港,北港经长门出海,南港自梅花入海。南宋之前,琅岐称“刘崎”,南宋以后,称“琅崎”,近代又多写作“琅岐”;今人口语相沿仍称“刘峙”。当時命名“刘崎”可能是“刘”姓最先移居该岛之故,但现在刘姓在岛上并非大姓。岛中耸峙两座大山,中部是山岭重叠的九龙山,东部为海拔275米的白云山。岛的周围是冲积平原,田地约三万亩。因地处江、海之间,港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