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旅游景点介绍

    抄砸陈湖泉豆饼行遗址
      抄砸陈湖泉豆饼行遗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西街道南宫口路122-136号。1929年9月12日,英商泰利公司“驾鳌号”轮船从厦门开抵涵江三江口港,船上发生了英商买办王九司指使水手殴打厦大回乡学生林景仪事件。林的一位同行潜回厦门报告莆田旅厦同乡会。在同乡会任职的中共地下党员陈国桢立即召集同乡开会,一面向泰利交涉,一面电告莆田大夏派的张如琦等人,叫他们前往扣留驾鳌轮船。时值省委巡礼员吴亚鲁在莆巡视工作,认为这是一次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反帝斗争的好机会。经过发动,同月17日,300多名学生、工人、农民在张如琦、郭寿銮等率领下直奔三江口,登上驾鳌轮,但却不见英商买办。原来该买办已闻讯请求驻涵海军部队派兵保护。群众抓不到英商买办,即拥到三江口海关,索取驾鳌轮的出港关牌,并检查了驻军的车辆。队伍开回涵江时,捣毁……[详细]
    奇袭涵江交通银行遗址
      奇袭涵江交通银行遗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西街道保尾路23号。1944年1月,为防备国民党顽固派的“清剿”和解决经费困难问题,中共福建省委向闽中特委下达在两个月内筹款150万元的艰巨任务。特委领导人黄国璋、蔡文焕接受任务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决定把筹款目标定在位于涵江保尾街的交通银行上。特委决定采取智取,由黄国璋化装冒充国民党稽查军官,带领随从到银行突击稽查。方案确定后,特委挑选13名智勇双全的战士化装成轿夫、护兵、客户等参与行动。2月29日下午,黄国璋化装冒充国民党稽查军官坐在由两个“轿夫”抬的竹轿上,在4名“护兵”的簇拥下招摇过市,抵达涵江交通银行。下午4时半,银行铁门刚关上,职员们开始紧张地结帐。先从小门混进银行的蔡文焕和郭永星出其不意地缴了两名行警的-。黄国璋下轿后,带领……[详细]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沁后村过山自然村。省三小学(现沁后小学)创办于1910年。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蔡拱北接任校长后,在该校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护送往来的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等任务,是山区与平原之间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底,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失败后,福建省委巡视员兼特委书记邓子恢等同志在外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马备带领下往白沙东度老区转移到王纪修家,再由王纪修派8名红军战士护送到梧塘沁后省三小学交通站。同年12月29日,邓子恢在该校召开中共莆属特委扩大会议,决定撤销红军第二支队,张威等4位军事干部仍回闽西苏区。莆田工作由王于洁、蒋声、郭寿銮负责。为了保证省委巡视员的安全,王于洁等力劝邓子恢暂离莆田,由地下交通员护送,经江口去福州,转赴……[详细]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丰美村东田自然村。1928年底,国民党在莆田全面清党,并宣布取消农会组织,禁止群众运动。就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力量受到削弱,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困难情况下,王于洁被省委指定接任莆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有陈天章、吴梦泽、王纪修、郭寿銮、郑珍、郭晓云(女)、陈兆芳、吴承斌、陈光潜等。县委研究把工作重点从城区转移到农村,斗争方式由合法转为地下。县委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整顿、巩固和发展组织,并把原来用国民党名义组织的合法农会改组为秘密的农民同盟会。陈天章和王纪修分别在江口和东泉各创办一所列宁小学(挂名作私塾),作为地下交通站和培养青少年革命骨干的基地。江口列宁小学校址设在东田村福展宫,江口区委委员欧文华任校长兼授课,教师有汤文铸、蔡朝阳等,陈天章也经常到校指导办学并亲……[详细]
    江口缴枪战斗旧址
      江口缴-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新墩村新墩自然村。1930年的莆田,由于军阀混战,土匪猖獗,加上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广大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的生存境地,群众反抗军阀压迫的斗争意识十分强烈。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泉属和莆田的党组织应勇敢地领导群众斗争,组织群众暴-动-等。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发动地方暴-动-以响应省委的号召,江口新墩缴-行动是一次影响较大的武装斗争。1930年3月24日,陈天章、张如琦等率领游击队在江口周围发动群众300多人,袭击附近新墩村国民党盐兵排驻守处,一举缴-24杆,并将盐兵的物品分散给群众,同时在该地贴布告、标语,散发传单。之后,队伍开到江口街捣毁了粮柜和消费税局。行动结束后,队伍安全撒到与江口毗邻的福清凤迹山……[详细]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院里村园里自然村。1934年4月,闽中党组织的上级机关——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到国民党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委员练文澜等人被捕叛变,成为可耻的叛徒。随后,这些叛徒带领国民党宪兵四处搜捕中共地下党员,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叛徒的魔爪从福州伸到莆仙、厦门等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仙游县委及莆仙两县的共青团组织先后遭到破坏,莆仙党团的一些重要干部如陶耐存、傅韵簧、江家茂、关庆霖、王德华等被捕叛变,到处诱捕革命同志,给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生存和斗争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打击叛徒的嚣张气焰,以中共莆田县委书记潘涛为代表的一批坚定的共产党员决定在各基点村组织“打狗团”,发动群众,惩治叛徒。原团莆田中心县委书记关庆霖“自新”后,带便衣特务到江口院里小学搜捕地下党员王福等人,……[详细]
    上林亭伏击战旧址
      上林亭伏击战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上林亭自然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福建当局加紧对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妄图消灭福建党组织。为摆脱经济窘迫局面,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武装筹款。1946年初,省委获悉国民党福建省银行近期将调运一批现钞去厦门,决定武装截钞,并把截钞任务交给中共闽中特委完成。为此,闽中特委从莆、福、永等地抽调13位精干武装人员组成截钞突击队,由黄国璋和叶良运亲自率队前往江口上林亭伏击。1月28日上午,闽中地下交通员黄梅英在渔溪发现目标,便迅速赶回江口向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报告。黄国璋听取报告后,立即召集突击队商讨作战方案,随后把突击队伍带到事前侦察好的江口上林亭地段埋伏下来。当日下午3点多,国民党运钞队进入伏击圈后,突击队予以猛烈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详细]
    红军第207团驻地旧址
      红军第207团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枫山村险坑自然村。1930年,陈天章率领红军第23军第207团驻扎在枫山村险坑三官堂,发动群众开展斗霸分粮斗争,并在三官堂墙上 书-写革命宣传标语,扩大红军游击队的影响。红军第207团驻地旧址三官堂,是供奉天官、地官、寿官的宫庙,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原为三开间的建筑,因年久失修,仅剩中间明间1间,且门窗无存,部分梁柱、大部分椽条朽坏。2006年,险坑村民自发筹资重建三官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详细]
    苏华故居
      苏华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头份自然村。苏华(1908-2008.4),原名黄德馥,涵江区萩芦镇人。在教会学校学习,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员。1926年后,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大革命运动。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莆田县委秘书、县委委员,负责妇运工作。1933年冬,调福州中心市委工作。1934年4月,市委被破坏后返莆田工作,任县委妇委书记。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先在莆田沿海地区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后到常太及莆(田)永(泰)边游击区做群众工作及后勤工作。1937年2月,闽中特委主要领导人被捕牺牲后,被选为新建的中共闽中工委委员,着力协助工委书记刘突军做政治思想工作。1938年6月,福建省委决定把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三个中心县委,被任命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详细]
    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
      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湖井自然村。1926年6月,陈天章、吴梦泽受党组织派遣,利用周末时间回到农村开展活动,发展组织,在澳柄村发展了陈蒲川、陈游、陈燕、王祥、陈顺德等参加中共组织,同年10月,在澳柄村兴隆法坛成立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是莆田早期四个农村党支部之一,由陈蒲川任书记,陈游任组织委员,陈燕任宣传委员。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动群众,成立农会组织。各村广大农民在党支部和乡农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为后来建立澳柄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为兴隆法坛,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奉祀张公圣君,坐北朝南,单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68平方米,内有书写革命标语的石柱。中共莆田澳柄支部旧址被列入澳柄宫革命旧址的一部分,于1981年10月……[详细]
    东度列宁小学旧址
      东度列宁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圳顶自然村。1928年底,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力量受到削弱、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困难情况下,王于洁被福建省委指定接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有陈天章、吴梦泽、王纪修、郭寿銮、郑珍、郭晓云(女)、陈兆芳、吴承斌、陈光潜等。县委经过研究决定把工作重点从城区转移到农村,斗争方式由合法转为地下,县委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整顿、巩固和发展组织,并把原来用国民党名义组织的合法农会改组为秘密的农民同盟会。陈天章和王纪修还分别在江口和东度各创办一所列宁小学(挂名作私塾),作为地下交通站和培养青少年革命骨干的基地。东度列宁小学校长王纪修,学员黄国榆、王肇锴等50余人,派林则蕴负责教学。该校旨在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接班人,专门吸收贫苦农民、农会会员和红军游击队员子女入学……[详细]
    白沙红军岭
      白沙红军岭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澳柄桥南端。古时,从莆田县城到山区广业和仙游、永泰县各地,须经过澳柄桥、澳柄岭,使纵贯澳柄岭的一条长达20多里的石板路成了平原与山区之间的交通要道。在澳柄岭最高处,旧时有一座石厝,广业民团头目范少京在这里设卡,盘剥0-过往群众。1930年4月,东泉圆通寺军事会议后,陈天章等率领游击队端掉了澳炳岭上的民团哨卡,缴获-20支和卜壳-1支,既为民除害,亦为根据地的安全排除了一个障碍。由于澳柄岭是闽中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地方。故此,人们将它称为红军岭。白沙红军岭海拔450多米,岭上石板路长约450多米,保存较好,与澳柄桥、澳柄宫连在一起,是一处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详细]
    红军第207团旧址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两侧为宫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左宫房面阔二间,右宫房面阔三间。左山墙存有红军标语:“活捉匪首蒋介石”。澳柄宫当时是莆田城区通往广业(白沙、庄边、新县、大洋4个乡镇辖区总称)山区的必经之路。澳柄宫作为中共领导莆田革命据点,1926年莆田山区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均在此成立。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详细]
    下茹山储粮库旧址
      下茹山储粮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下茹山自然村。1929年,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加强工农武装队伍建设,壮大军事力量,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为适应游击队伍不断扩大的需要,1930年,游击队在驻地附近的澳东村下茹山秘密建立储粮库,为红军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后勤供应。下茹山储粮库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子已倒塌,现仅存6间,占地面积650平方米。……[详细]
    莆田红军游击队活动据点旧址
      莆田红军游击队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澳溪畔。1929-1930年,莆田红军207团成立前后,位于澳柄宫对岸的灵显法坛庙一直是红军游击队的重要活动场所。黄琬、陈天章、王纪修、陈蒲川等人经常在这里召开会议,讨论布置革命活动。莆田红军游击队活动据点旧址灵应法坛为单层土木结构的宫庙,座南朝北,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是奉祀张公圣君的宫庙,以颂扬张公圣君降雷伏雨之法术、抗旱御涝之神功。莆田红军游击队活动据点旧址被列入澳柄宫革命旧址的一部分,于1981年10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泉圆通寺军事会议会址
      东泉圆通寺军事会议会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溪南自然村。1930年3月,中共莆田县委先后发动了北高、黄石暴-动-和江口缴-行动,取得了武装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为加强武装队伍建设,同年4月,陈天章、陈兆芳等决定把江口和沿海暴-动-的游击队拉到广业东泉与王纪修等领导的广业农民自卫队会合,并在东泉圆通寺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以澳柄、东度、夹漈为根据地,发动群众,组织农协,扩大武装,逐步向整个广业山区拓展,创建广业红色区域。6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莆田巡视工作后,决定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主持军事工作。根据莆田总行委的统一部署,8月中旬,黄琬、陈天章、王纪修等在东泉圆通寺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团长黄琬,首批报名参加红军的有50多人。同时决定在澳柄……[详细]
    程灿烈士故居
      程灿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白沙居委会坪埔自然村。程灿(1914.8—1949.3),又名程新,莆田白沙镇人,1930年底在白沙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接触中共地下工作者,思想上倾向进步。1933年参加广业区农会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1935年10月被调到常太集中训练后编入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任支队部通讯员,参加闽中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中国共两党经过和平谈判后达成一致抗日协议,1937年10月中旬,闽中游击队接受国民党军点编后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不久移驻泉州承天寺。1938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泉州事件”,暗杀大队长刘突军,派兵包围承天寺,强行收缴独立大队武器。程灿与同志们一起,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在新四军军部的干预下,国民党顽固派不得不……[详细]
      黄梦喜家四烈士墓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东度自然村。黄梦喜(1888—1944),1929年参加革命,是白沙东泉地下联络站负责人。靠竹编、肩挑收入支持革命,掩护革命同志,后因设在家里的联络站暴露,在亲人被杀害、房屋被焚烧的情况下,坚持革命斗争,1944年被捕,关押在福清监狱,被毒打遍体鳞伤致腐烂,就义狱中。黄梦喜长子黄国榆,1908年出生,早时从医,1929年参加革命,后开设飞白诊所,为游击队伤病员治病。1938年4月随队北上,任新四军卫生队队长,抗日战争中期,因工作延误,病逝于苏南。次子黄国标,1913年出生,1931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永泰组织村民抗敌反霸斗争中被敌包围,不幸中弹牺牲。女儿黄国妹,1923年出生,从小在家担任地下联络站交通员,1941年参加游击队。1947年4月随……[详细]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
      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顶隔自然村。开福寺处于莆田、仙游、永泰交界处,来往方便,有利于闽中游击队开展活动,1931年至解放前夕,成为闽中红军游击队秘密--场所和重要联络站。1931年,陈建新等同志向当时寺内住持琼章师父宣传党的政策,使其支持地下党组织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农民组建农会,开展抗捐、抗税、抗租等斗争。解放前夕,黄国璋、易德及该村的胡文灼、林练、胡茂堂等人在寺内为游击队准备散发的传单、张贴的革命标语。开福寺始建于唐初,原名九座寺,占地10多亩,僧徒近千人,到南宋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再次修建,至元代毁灭于兵火,成为废墟,直到明成祖乙末年间在原址上重建,建筑面积720平方米。现存有石牌、马槽、古钟、牌匾等文物。开福寺联络站旧址于1997年12月被莆田县人……[详细]
    山溪红军洞旧址
      山溪红军洞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山溪村下田自然村寨垵溪畔。1936年9月,王于洁、刘突军率领闽中游击队经庄边赤石、赤溪、坑头里到山溪村,居住在山溪口寨垵岩洞。红军游击队进驻寨垵岩洞后,负责开辟山溪新据点的黄国璋决定找盘踞在山溪寨的土匪头目黄开元谈判,以打通游击队进驻山溪寨的通道。黄开元起初不肯答应,当得知游击队已开到自己的眼皮底下,黄国璋态度又很坚决,只好同意游击队进驻山溪寨的要求,双方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不久,游击队撤出寨垵岩洞,开进山溪寨休整。山溪红军洞旧址寨垵岩洞,又名仙人洞,岩洞地面是平坦的石板,洞内宽阔,铺设为两层,能容纳百人以上,现洞内保存有马糟、石臼遗物。洞口杂草丛生,洞前是一条小溪,有一条1.5公里的山路通到红军石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