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三元区旅游

三元区旅游景点介绍

  邓克谐夫妻合葬墓,位于三元区荆西街道荆东社区省级文保单位垂裕祠后侧的山坡上。该墓为宋代原型墓,其外形大都被埋藏于地下,看不出其整体风格。墓基本坐南朝北,围垅呈半圆弧双臂揽月形,边坡外廓铺砌河卵石,墓前神道两侧有对称花岗岩质石虎、石羊等石刻雕像。墓主人邓克谐,字仲孝,北宋乾德五年(967)生于沙县龙山归仁里(今三元区荆东村),卒于宋明道二年(1033),享年六十七岁。邓克谐是邓氏入闽始神邓光布将军八世孙,官至银光实禄大夫,墓前350米处立有宋代花岗岩质神道碑,高2.6米,正面阴刻“宋银青光禄大夫邓公神道”。……[详细]
垂裕祠
  垂裕祠位于三元区荆西街道荆东社区三明学院北区食堂侧后方,坐东南向西北。该祠始建于宋嘉定七年(1214),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重建,明万历及清道光、同治年间均重修过。该祠平面呈长方形,布局为泮月池、空坪、门楼、内廊庑、天井、正堂、后厢房等。东南-西北长22.1米,东北-西南宽17.1米,面积600余平方米。门楼为花岗岩和砖雕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门额阴刻“垂裕祠”;廊庑屋架为抬梁与穿斗混合,五架梁木构。正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悬山顶,檐面设有拱形卷棚,蜀柱、雀替雕花精美。正厅设神龛,安放宋邓克谐夫妇之灵牌。垂裕祠后山上是邓克谐墓,墓葬形制为“凤”字形,墓表为砖构,保存完好。……[详细]
万寿岩遗址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约500米处,是中国南方典型的洞穴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1999年9月至2004年,共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在船帆洞内发现的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和排水沟槽等重要遗迹,为国内首次发现、世界罕见。该遗址的发现,把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了18.5万年,特别是对闽台文化渊源研究意义重大。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是福建省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2006年11月开馆并对外开放。2014年进行改版提升,同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万寿岩遗址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科普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详细]
三明博物馆
  三明博物馆新馆于2012年11月20日正式开放。全馆建设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2300余件,其中1级文物3件,2级文物28件,3级文物985件。新馆设有《客家祖地》、《红色三明》、《馆藏文物》、《改革开放铸辉煌跨越发展新三明——三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及临时展厅等五个展馆(区),陈列近1500件文物及上千张的图片,通过上溯18万年前、下迄近代三明历史,全方位的呈现。《客家祖地》展厅,主要介绍三明地区从史前文明的曙光,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各个时期中原汉民南迁入闽荜路蓝褛的创业进程,从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到客家民俗的独特内涵。《红色三明》重点陈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明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豪迈壮……[详细]
碧溪乡农会旧址
  碧溪乡农会旧址圆应庵位于梅列区陈大镇碧溪村村头。1934年1月,彭德怀、滕代远、杨尚昆等率领红军东方军攻打沙县期间,红3军团司令部设在沙县富口荷山,并在富口、盖竹、山肴、碧溪、渔溪、长溪、砂蕉一带活动,红军工作队帮助梅列区碧溪乡建立农会,发动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采摘大量草药救治红军伤员,为红军解放沙县作出了贡献。碧溪乡农会旧址原为碧溪村圆应庵。建于清末,坐西朝东,属依山而建的围笼式建筑,占地面积为420平方米。庵内由主堂屋、天井、戏台组成。平面呈正方形,正面有一大门和两个小门,通面阔18米,通进深20米。庵前有一古官道过地美通往明溪苏区。……[详细]
红7军团19师团部旧址
  红7军团19师团部旧址位于梅列区陈大镇砂蕉村布头土堡一民房内。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从明溪进军解放沙县期间,红军工作队到砂蕉村做宣传,筹粮筹款,驻扎于此。1934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红7军团在闽西北苏区开展运动战,伺机消灭敌人,以支持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红7军团19师57团由明溪过紫云村至砂蕉村,驻扎在砂蕉村。红7军团19师57团设置于布头土堡一民房内,团长王蕴瑞等在此居住和指挥战斗。红57团驻扎砂蕉村期间,在砂蕉和列西、城关、白沙、翁墩一带发动群众,筹集了大量战斗物资,为红军强渡沙溪河,消灭敌80师两个营打下基础。红7军团19师团部旧址建于清末,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为180平方米。该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12米,通进深10米,两侧为民居,屋前有一古官道过小……[详细]
红军路
  红军路位于梅列区陈大镇碧溪村北面。1933年冬,为支援红军攻打沙县,马凤城组织砂蕉、碧溪支部积极配合红军工作团秘密发动党员、群众收集草药,经过此路送往荷山村,以支持红军攻打沙县。红3军团攻下沙县后,碧溪乡农民纷纷响应党组织和农会的号召,有20多名农民群众沿此路到沙县帮助红军搬运战利品。此后,碧溪乡党组织和农会活动也更加活跃起来,组织群众起来参加革命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的1934年5月,中央苏区北线战局十分危急,地域日益缩小。国民党军东路第4纵队,构筑起连城至宁化的--线,向苏区步步进逼。为适应反“围剿”战争的需要,红7军团19师在师长周建屏带领下,从明溪方向进宁击到梅列区域的砂蕉和碧溪,1000多人经过此路到列西村后山集结,兵分4路渡河强攻沙溪东岸敌239旅一部和238旅两个营,歼敌……[详细]
洋溪乡农会旧址
  洋溪乡农会旧址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老街洋溪福音堂内。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攻打沙县期间,红军东方军一部向沙县南面进击,拓展红色区域到洋溪乡,驻扎在上街村民房内。红军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在洋溪乡多处民房白墙和黑砖墙上留下多条标语,大力发动群众;帮助建立了洋溪农会,主席邓日福;洋溪乡农会成立后,在红军的帮助下,带领群众打击了洋溪一带的土豪地主,筹集了粮款,并发动群众采集草药运送到沙县前线,支援红军东方军解放沙县。红军攻下沙县后,组织群众到沙县挑运战利品。洋溪乡农会还在洋溪乡开展了扩红活动,动员青年人踊跃参加红军,为红军队伍输送了有生力量。但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洋溪乡农会活动也随之结束。洋溪乡农会旧址原为洋溪乡基督教教堂,始建于1923年,存有洋式教堂1座,中式牧师楼1座,面积达67……[详细]
红军井
  红军井位于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凯头。1934年1月,红军东方军在攻打沙县期间,红军东方军一部向沙县南面进击。当时红军东方军一部就驻扎在上街村民房内。在紧张的战事中,红军战士不但秋毫无犯,而且还帮助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村民担水、砍柴。他们与村民共用一口水井,为解决饮水问题,红军扩建该水井。为纪念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铭记军民鱼水情,村民们将这口水井命名为红军井。红军井建于明末清初,井口为圆形,直径1.38米,井底直径约为2.5米,属上小下大结构,井深8米,受益人口1000多人。……[详细]
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纪念碑
  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纪念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洋溪中学内。1939至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从福州内迁,在洋溪设立校区。这期间,全省约有1000名学生先后考入这所学校,来到这里就读。因战时经费支出不足,一切因陋就简。学校借用民房作宿舍、教室,用竹蔑糊泥作墙,以树皮代瓦,校舍四面通风,无法避风雨。宿舍全是统铺,上下两层,用竹片编作竹床,一个房间住几十个人。尤其日军侵占福州期间,经济来源断绝,每日只能供糙米六小两,以两餐稀粥解饥。在此困境中,有十几位学生病逝,但全体师生仍刻苦求学。当年的洋溪乡亲对福建省立福州初中办学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许多村民腾出房子供学校办学。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当地村民的支持,使这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当年全省会考成绩福建省立福州初中总是名列第一……[详细]
红19师强渡沙溪河战斗遗址
  红19师强渡沙溪河战斗遗址位于梅列区列西街道列西村的梅列门右侧。1934年5月27日,红7军团19师在师长周建屏、政委吕振球指挥下,参加建宁保卫战,建宁失守后,5月25日,红19师从建宁的石山经塔下山、黄舟堡转战宁化、归化(明溪),奔袭百余里,到达梅列区城列西(今市区)。此时,国民党军南有陈明仁80师驻莘口的239旅,北有驻沙县境内的238旅一部,有受到南北夹击之虞。为了跳出这一困境,返回中央苏区主战场,红19师需强渡沙溪河。当时,沙溪河对岸列东一带已有国民党军80师两个营和-民团把守。红19师和当地支部广泛发展群众,筹集40多条船,兵分列西、翁墩、白沙、长安(现火车站)四路,强攻沙溪东岸。经激烈战斗,攻占对岸,消灭敌2个营和民团。在战斗中,颜生地等村民勇敢带路,耐桃等船工英勇牺牲。在红军的……[详细]
中共三元支部旧址
  中共三元支部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下洋原皮革厂后山飞凤殿。1947年2月,原南平剑津中学学生、中-员黄维泉,奉城工部所辖的延(南平)古(古田)瓯(建瓯)中心县委副书记李继藩之命回三元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取得了国民党三元县政府会计一职后,以此为掩护,先后在三民镇(今城关)、莘口等地建立了4个地下联络站。同年7月后,黄维泉先后发展薛忠春、严炳康、林家钊、张是良入党。其间,延古瓯中心县委副书记李继藩被捕遇害。黄维泉在失去上级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于同年10月在三民镇飞凤殿成立了中共三元支部,有党员4人。1948年8月后,党支部隶属于南沙三特支委。中共三元支部旧址飞凤殿保存完好。其面阔10米,进深4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详细]
中共归化县东南(区委)办事处暨岩前乡苏维埃政府(支部)旧址
  中共归化县东南(区委)办事处暨岩前乡苏维埃政府(支部)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郎官第。1931年11月,全国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结束后,在汀州召开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指出今后的工作任务是巩固和恢复各级工农民主政府,积极开展闽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闽西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从老红色区域抽调一批有斗争经验的干部、积极分子到清流、归化(现明溪)工作,加快了三元所在明溪区域红色政权的发展,县东南区委等城市党的组织建立起来,东南区委辖坪埠、溪口、岩前等乡党支部。岩前乡党支部书记邓朝正。同时,成立岩前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邓朝正,副主席是王清贵,文书吕张狗,秘书邓有良。1931年至1934年间,岩前乡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多次在郎官第召开会议,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转送食……[详细]
红7军团军团部旧址
  红7军团军团部旧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中路陈家大院旁民房内。1934年4月,红7军团留在闽西北苏区牵制敌军,支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由明溪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军团部一度设在忠山村中路陈家大院旁民房,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等红7军团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指挥战斗和开展苏维埃政权建设。忠山村建立了农会和赤卫队,组织群众为红军攻占永安城做好支前工作和战斗胜利后挑运物资,同时实行分田分地。至今民房大门左右墙上留下“欢迎当大刀会的工农回家来耕田!”和“不当刀团匪回家革命去呵红军临政宣”两条红军标语。忠山村红7军团团部原为忠山村一大民房。该建筑为明代民居,坐东朝西,通面阔12米,通进深25米,面积41……[详细]
红军东方军19师师部旧址
  红军东方军19师师部旧址陈家厝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吉口村36号。1933年8月,红军东方军挥师向东,解放沙县和将乐,其一部红19师驻扎在吉口村时,红19师师部设在陈家厝。师长周建屏等19师领导人在此居住和办公。红19师在当地做宣传、打土豪、筹粮筹款,指导岩前、吉口一带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使岩前一带的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得到恢复、巩固和发展。红军东方军19师师部旧址陈家厝,建于清代。该建筑面阔8米,进深15米,建筑面积近200多平方米,由前坪、檐廊、前厅、厢房组成。……[详细]
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
  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永安堂位于三元区岩前镇白叶坑村。1931年6至7月,根据毛泽东在建宁发出的三封指示信的精神,红4军以归化为工作区,在闽西北广泛进行分兵、筹粮筹款和建立政权活动,红4军13师进入明溪西南的白叶坑、胡坊、岩前等地开展抗租抗0-斗争。7月初,红13师工作团100多人,进驻白叶坑永安堂,在此发动白叶坑乡群众,开展筹集粮款、军事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红4军13师工作团旧址永安堂坐东朝西,由前大坪、前廊、正堂几部分组成。面阔3间,进深4间,石基,砖铺地面,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为悬山顶木石结构。……[详细]
忠山乡农会旧址
  忠山乡农会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贤祠。1934年4月,红7军团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留下一个连队,驻在忠山村。这支红军小分队担任向东警卫的任务,并在忠山村做宣传、打土豪,很快把觉悟了的群众发动起来,组建了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党支部书记邓天赐,主席邓天赐,副主席杨平志,秘书兼文书余次铰。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来后,多次在先贤祠内开会,在前大坪召开群众大会、发放打土豪的粮食和猪肉给群众,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建忠山赤卫队,开展分田地运动,协助红军消灭星桥一带大刀会组织,组织群众为攻打永安县城积极支前,胜利后运送战利品到中央苏区。红7军团小分队离开后,由红军独立第9团指导党支……[详细]
红军战地医院旧址
  红军战地医院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北52号。1934年4月,红7军团解放忠山,以忠山一带为红色根据地,攻打永安县城,到星桥消灭大刀会-组织,建立忠山党支部和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在此期间,红7军团和红军独立第9团战地医院设在忠山村北52号,收治数十名红军伤员和受伤赤卫队员,忠山村姜顺仪、卓月仔等到红军战地医院参加护理伤员,并在外面井边为伤员清洗绷带等医疗用品用具。该建筑为清代民居,通面阔14米,通进深20米,面积近300平方米,由上厅、天井、下厅、院坪组成。……[详细]
王稼祥旧居
  稼祥旧居邓氏宗祠位于三元区岩前镇乌龙村西坑。1934年6月,王稼祥率领红7军团1000多人,从黄沙口由官道往明溪,经乌龙村、岩前村到明溪苏区,回到中央苏区。在途经乌龙村时,王稼祥在乌龙村西坑邓氏宗祠住了一夜,并利用傍晚时间,在宗祠前大坪召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进行社会调查。王稼祥旧居原为岩前镇乌龙村邓氏宗祠。该建筑建于清代,面阔10米,进深18米,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多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前水池、大坪、正厅、后厅、两边厢房组成。……[详细]
许瑞芳故居
  许瑞芳故居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楚-祠。许瑞芳祖籍江西崇仁县,生于1906年,自幼随父来三元区忠山村落户,住在楚-祠上厅两厢房,左厢房为其父母居所,右厢房为许瑞芳居所。许瑞芳父亲以经营日什布匹为生,经常在通往永安、贡川、忠山、三元、梅列的官道间奔波。许瑞芳十八岁时(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同年冬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支部宣传工作。1927年底回到忠山村后,建立秘密农会,鼓动农民起来-征兵征粮,苛捐杂税,应聘任永安县立中学教师,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入闽,消息传到永安,许瑞芳到闽西找红军,回到了革命队伍。1934年冬,许瑞芳随红军北上,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二十八岁。许瑞芳青年时期在楚-祠居住时间长达十几年。他同情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