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丰泽区旅游

丰泽区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侧,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也是研究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特别是闽台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主体建筑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四道斜阶斜穿屋面,每道斜阶有108个台阶,可以直通馆顶的观景天台,纵览泉州市区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红砖、白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闽台建筑典范,该馆的中庭、走廊、客厅回廊等公共建筑……[详细]
62、弥陀岩
弥陀岩
  弥陀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左峰山腰“一啸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构石室,面宽5.6公尺,门额刻“阿弥陀佛”。室后壁岩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高5公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外有“一线天”、“云台”、“连心石”、“泉窟观瀑”、“泓一法师舍利塔”等景观。弥陀岩的仿木石构石室,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室内的元代石雕阿弥陀佛立像,就天然崖壁雕凿而成,高5.77米,宽2.5米,头结螺髻,足踏莲花,左手平胸,右手下垂,造型端庄大方,慈祥和善。石室的建筑特色和佛像服饰,为研究我国垂江以南元代建筑和佛教石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石室右侧的大元至正二十四年告功立石碑文记载:“平章三旦八御史贴木尔不花宪法使孙三宝佥事释迦如捐财首倡化合众缘易殿以石建台搭改堂宇再精琢佛相涂……[详细]
老君岩造像(老子塑像)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垂耳飘髯,指能弹物,目光炯炯,独具超尘脱俗、仙风道骨神韵。整座石像神态浩然,和蔼可亲,炳焕生光,充满魅力,堪称唐代石雕艺术瑰宝。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详细]
泉州森林公园
  泉州森林公园位于丰泽区东海镇,西至大坪山,东达后渚港泉州湾,南邻通港路,北含洛阳江入海口,总控制面积547.1公顷。公园建设依托大小桃花山、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等海滨资源和泉州古城史迹,突出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宗教荟萃等特色,将建成由奇石、江河、湿地、海鸟、古迹遗址、森林等资源构成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自然生态园。泉州森林公园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沿海森林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为我市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创造条件。地址: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罗西村类型:森林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电话:0595-22052063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清源山南少林寺
  坐落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岳山麓,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庙、全国历史上有名的“七大少林丛林”之一。相传为唐初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方圆500亩,依山而起,规模庞大,殿宇宏伟,香火旺盛,武风淳朴,寺因武显。南少林寺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因禅武合一而博大精深,历代高僧名师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千百年来,古寺历尽沧桑,虽历经几番兴衰荣辱,其恢宏气势犹存,宏伟的大雄宝殿前的石埕上,两株数百年的古榕参天,犹如立定的罗汉巍然不动;凭栏而立,心绪宁静,泉州城区尽眺眼帘。……[详细]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余顷,连晋江通东溟,层峦迭翠,湖波凝烟,唐有“二公亭”、“东湖亭”,诗云十里沧波带古亭。架虹桥、植绮树,流光泛彩,为宴游佳处。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从唐贞元间刺史席相宴赴举的欧阳詹等八秀士于东湖亭后日渐驰名于世,成为旅游胜地。宋、明二度疏浚,垒土七墩,如斗星,湖中盛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胜概。尔后数百年间,历史变迁,湖区荒废,建筑无存,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的泉州留下没有一个公园的历史遗憾,建设东湖公园为泉州人民的迫切愿望。解放后,历届政府数度提出复建公园,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直至1990年,泉州市委、市府顺应……[详细]
67、百丈坪
百丈坪
  百丈坪,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闽书》载:宋高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故名。历史上曾建有“枕云亭”及3座石塔。明嘉靖初,少年王慎中曾在此读书,后登进士,为“嘉靖八才子”之首。相传俞大猷少时也常在此练武。明万历间,泉州太守姜志礼书“百丈坪”三个大字,十分壮观。百丈坪坦平宽广,临风远眺,近山远水,无限空阔。晋水、洛江汇注东海,如双龙入海,气势非凡,每每红日东升,霞光万丈,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明《闽书》载:遵岩,在左岩峰顶偏东,僧可遵所构,其地巨石偃亘,周数百武,名百丈坪,可遵建三石塔焉。可遵,俗姓徐,南安人,微髭碧眼,状如胡僧,而精修无惫,得施利,则缕经忏,缮桥道,构殿藏。朝散黄元功母病,梦人告曰:“得岩主供之,愈。”元功延可遵,母愈也。明《八闽通志》载:上……[详细]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位于泉州东郊灵山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地正中有亭,亭中有两座花岗石雕的长方形墓盖石,墓盖底座环刻莲花瓣图案,简朴无华,衬托二位贤者的高洁品德。墓后是一个半月形回廊环抱墓室,据说这样象征伊斯兰象初月一样纯洁。这几根造型特异的廊柱,上下两端偏细,据主建筑学家考证,为唐代柱式叫“梭柱”。这一考证为圣墓的历史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回廊正中这方青草石雕琢的阿拉伯文石碑刻,记载了元代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有一批阿拉伯穆斯林远渡重洋来到泉州,为圣贤修墓的过程,他们的这举动表达了对真主的尊从。还有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一行香碑。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航行圣地麦加之前,专程到泉州来拜谒。这是泉州地方官蒲日和为他所立的行香碑,以作纪念。这里山清水秀,绿草如茵,是穆斯林向往的胜迹……[详细]
69、三世佛
三世佛
  三世佛三世佛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景区,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每一个参观者啧啧称奇。三世佛是13世纪以来藏传密教(俗称-教)佛堂中所供奉的主要佛像。《元代画塑记》上记载,元大都的藏式寺院中,……[详细]
武肃王陵
  武肃王陵武肃王陵是“开闽三王”之一王审絡之墓,是唯一保存完好、没有被盗过的陵墓。唐末,王潮、王审絡、王审知三兄弟在河南光州固始县参加农民起义,并于唐朝元启光年(公元885年)率领农民起义军万人入闽。他们先应泉州士绅请求攻克泉州,清除-的官吏,后又进军福州,统一福建五州,建立闽国,历史上称他们三兄弟为“开闽三王”。五代十国时,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泉州、福州乃至全省却是一派繁荣景象。中原随“三王”入闽将士姓氏达78个,影响极其深广。……[详细]
郑成功青铜塑像
  郑成功青铜塑像巍然峙立的大坪山巅,近年新竖立了一座郑成功青铜塑像,此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郑成功雕像。以此为主景,郑成功公园于去年6月动工开建,已经初见雏形。主雕区设置有青砖砌成的仿古城墙,城墙外观完全仿照古代城墙,设有垛口、观察窗等军事设施,附近还有叠水瀑布、观景平台、人行道等,旅游设施齐全,便于游客游玩。……[详细]
泉州石笋
  古城泉州有个奇特的古迹,那就是远近闻名的石笋.这奇特的石笋,位于泉州市区新门外晋江北岸的浮桥黄甲街的龟山之上。石笋乃用五段圆柱体花岗岩雕琢垒叠而成,下段较粗,上段较细,末端略作尖锥状,其状如巨笋耸立,故俗称石笋,其南为晋江下游,滔滔江水从有笋旁边迂回而过,奔泻入海.因这段石笋之故,这段江水也别名笋江。而石笋西南侧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的浮桥临漳桥,也因此而别称“石笋桥”。石笋纯由白色花岗岩经简单加工而成,形状古朴,保留了原始的天然状态.据《泉州府志》载:北宋大中祥符四年(l0ll年)泉州太守高惠连曾经“以私愤击断石笋”。由此可推知,北宋之时,此物早已有之.石笋自被高惠连击断之后,直至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才补接复原.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学者专家考证分析,此奇特之石……[详细]
泉州真武庙
  泉州真武庙位于泉州丰泽东海(泛称“法石”)石头街万岁山南坡,万岁山与与紫帽、罗裳双峰遥峙,就如真武庙主殿大门楹联所言“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从万岁山向西北可眺山丘连绵直至与清源山相接,西南可望晋江下游北岸的金波如练,百舸竟发,通达后渚出海口,可见法石在海外贸易、捍城抗倭上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如《泽被海滨碑记》所志:“法石为要盖通南关外,外接大坠,实商渔出人必由之所亦远近辐揍咸至之区,故部馆、文馆、武馆俱设其处,所以稽查透越,盘察漏税,诚重其地也。”玄武大帝镇守于此,威慑妖邪,平息洪涛,护佑众生。泉州真武庙占地8600多平方米,主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依万岁山南坡中轴次第而建,因而枕山面海,坐东朝西。其主体建筑主要有山门、角亭、主殿。其山门建筑样式为三……[详细]
74、清源山 AAAAA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泉州北郊,故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多处胜景天成,为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奇著名自然景区,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为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山门,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这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