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泉港区旅游

泉港区旅游景点介绍

土坑村古建筑群
  泉港土坑村古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市的杰出代表。土坑村古建筑--叉错落排列,布局规整有序,大致形成了四横五纵的街巷格局。主要古建筑有:百万大厝、中厝布店、传盛居(应麟第)、博鹤府第、见龙府第、家驹粮铺、施布当铺、肇元进士第、长春堂药铺(建连府第)、万捷十三行、祠堂井、建节海货商行、礼贡书院、顺裕大厝(端山府第)、建珍大厝、来铺当铺、绣花楼、开泰进士第、端瑜大厝(大峰进士第)、三孔井、厦门口市码头、白石宫、施布口街及祠堂口街等。均建立清朝中期,由当地海商刘氏家族连续修建。土坑刘氏家族起家于海耕,发展于海贸。前门为店,后门为仓,商住两用。排列交叉错落,布局规整有序。建筑装饰的内容题材和手法工艺除闽南传统做法外,还融合了西方、南洋等多种外来文化因素,与建筑整……[详细]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后宅村,年代为1930年。简介:1930年在此建立三朱地下交通站,为厦门中心市委、闽中特委(地委)乃至闽浙赣边区省委和福建省委、泉州中心县委等的重要交通站;亦是晋、南、惠、莆、仙等地的主要中转站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始建于1890年,1907年续建,由三座并列建筑组成。右落和中落均三合院式,主座面阔三面,进深两间,墙体承檩,硬山顶;左落面阔二间,进深二间,硬山顶。2013年,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周边各外延10米。……[详细]
诚峰东岳庙
  诚峰东岳庙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诚锋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和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坐北朝南,由山门、戏台、两廊、大殿等组成,占地面积668平方米。山门两侧开门,中间筑戏台;戏台中设八角藻井,重檐歇山顶;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诚峰东岳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庙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山腰庄氏古民居
  山腰庄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山腰街道埭港村委会石桥自然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由山腰庄氏十五世祖庄大勋、庄大东堂兄弟,历时三年建造而成。由东座大厝、西座大厝、北座大厝及文武馆组合而成,总占地3292.6平方米。三座大厝整体坐北朝南、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工艺精美,雄伟壮观。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山腰庄氏古民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成古厝
  大成古厝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由萧继光兴建“大成码头”同时建设三座大厝。大成古厝由三座大厝、双护厝和厝前大石埕、砖埕组成,是集店铺、仓库、码头于一身的小城堡。大成古厝坐西朝东,背山面海,海水涨潮时距古厝前埕地面仅两三米,极便于装卸货物。大成古厝南北总长85.35米,东西总长32.13米,总面积2390.20平方米。三座大厝均为石砌基础,红砖、花岗岩砌筑外墙,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燕尾式屋脊。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大成古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星三青水利风景区
  景区总面积3.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2.66平方公里,涉及红星水库、泗洲水库及菱溪水库周边山林,与大雾山、观音山、笔架山连成一际。区内山石奇峻,林木蓊郁,藤蔓交织,春时绚烂,夏日浓荫,秋季馥郁,冬令苍青;朝闻鸟鸣,夕赏湖景,处处体现着大自然的情韵。库内水质清澈,山水灵动;红星水库温柔婉约;菱溪水库质朴淳厚;泗洲水库大气磅礴,各具特色。景区森林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木绿荫如盖,层峦叠嶂,秀丽俊美;红星生态园内培育有成百上千种植物,更不乏有珍稀珍贵树种,如象腿树、香樟、桂花、露兜等,可谓“植物大观园”;三青园是果园天地,栽植有枇杷、龙眼、荔枝、芒果、橄榄……不胜枚举,丰收季节,硕果累累;更有上千亩无患子示范林基地,不但为无患子原料产地,更是一处美不胜收……[详细]
67、惠屿岛
惠屿岛
  惠屿岛,是一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海岛小渔村,住有两百多户打渔为生的居民。岛屿四周环海,岛上巨石耸立,森林茂密,海水干净,沙滩柔软,素有“泉州的鼓浪屿”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惠屿岛魅力的景致被外界所熟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而来。地址: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惠屿村类型:岛屿/半岛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68、樟脚村
樟脚村
  樟脚村位于泉港区涂岭镇,是一座五彩的石头村庄。据说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走近古民居,全貌尽收眼底:一堵堵墙上的石卵石块,都是铁红色的风化石。砌屋时依山就势,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这里巷道连着巷道,岔道连着岔道,曲径通幽,颇有迷宫的神秘。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两边的墙壁伸手可及。石头建成的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卵石砌成的狭窄、幽静的石巷,经过雨水的冲刷,石梁上留下古老的印记。缠在石墙上的老藤,给石屋增添了一份沧桑。历经岁月的洗礼,石墙已是一片斑驳,但其呈现出来的红褐、灰白、-的色泽,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么绚丽、缤纷,俨然一幅油彩画。不少地方的美术家一旦来过樟脚古民居,都不由自主喜欢上了这个如油画般的乡村。门票免费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樟脚村……[详细]
69、红星生态园 AAA
红星生态园
  景区以红星水库为中心,分布有红星会所、大型室内体育馆、网球场、游泳池、水上乐园、野外拓展基地、露营地、游船码头、孔雀园、荔枝园、千年枣园、亲水栈道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类型多样、组合良好、特色鲜明、生态和经济价值极高,是一处以生态旅游、康体休闲、体育旅游、农业休闲、民俗体验、餐饮接待为主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详细]
卢琦故居
  卢琦故居在峰尾镇诚平村卢厝自然村,乃卢琦登科后,为缅怀祖先、荣耀门庭所建。厝址背依圭峰塔,面对大小乳山(又名观音山),南濒大圭澳,北临五里沙滩,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至今六百余年。它坐东北朝西南,长60米,宽38米,三进七间张,两天井,硬山式屋顶,是一座颇富地方特色的宏伟建筑。故居四周筑有围墙,门前有宽阔埕地,两边有柴房(厨房和贮藏室)各两间;北边有两层绣花楼(卢氏小姐居室)一座;南边有文武馆(书馆)各一座;馆后有小花园,内设凉亭、石桌、石凳、假山等,幽雅别致,景色甚美?春夏之间,绿树成荫,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燕语呢喃,是休闲、读书的好地方。围墙门前铺设石板路,直通大圭海滨并延伸约三华里。据古代传说,这条石板路是自大圭村通至东面一座古城——东京城的官路,此城系官衙和……[详细]
71、离相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相寺
  离相寺在泉港区境内素以历史悠久著称,据明嘉靖《惠安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天佑六年(公元909年)。相传,当时建筑规模宏大,为九进院落结构,在当地实属罕见。当然,时过境迁,现在已难再见一千多年前的状貌了。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尚保存有一口唐代古井,井壁为细碎石块所砌,井盘由一方整块大石板凿穿而成,井水清洌纯净,寺内用水即取自此井。可惜修建驿峰公路,此井恰位于路当中,不得已将之填覆。离相寺位于泉港中心工业区、驿峰公路环岛东北角,距公路约有四五十米,寺宇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系砖石结构,东西两侧均有两层护厝楼,前有宽阔的石埕,外有条石围墙。与传统的寺庙建筑不同的是离相寺前厅只开一门,且偏在右侧,门额上嵌着“离相古地”石刻。上厅是大雄宝殿,系硬山式屋顶,屋脊上饰有红色琉璃双龙朝塔,进深面阔均为三间……[详细]
泉州郭氏宗祠
  郭厝村隶属峰尾镇,东临湄洲湾,北接福炼生活区,是泉港著名的回族人民居住地,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闽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戴氏女,迁居泉州,另分一脉;郭质迁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苏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质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业,成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现宗祠中厅一对清代留存下来的石柱镌刻的对联“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即言明郭氏渊源。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极严,虽然家境贫寒,仍含辛茹苦供儿子求学。郭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丞相极赏识其才,逢铨叙选拔,郭霖被赐为进士出身,官调仙游县尉。因仙游乃郭霖祖籍地,郭霖避亲不就,再调任建安……[详细]
昆山风景
  前黄镇境内的昆山,也称昆仑山,位于驿峰路西北、324国道以东、坝头溪以南,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小山脉。昆山的外围,早已遍烙人类刀削斧凿的疤痕,而在昆山东南面,却是山深林密,岩峭洞幽,别有一番风景。真可谓“天下名山僧占尽”,那里几座山峦间的要冲之处,均建有寺庙。西端有老鼠田寺,中有岩窟寺,东有昆山寺。其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知名度最著的,当属昆山寺。1931年,0惠安县委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建立“惠北抗捐大同盟”。县委主要领导人唐言福、李文端、朱汉膺等,还有游击队员,山腰、坝头、十八乡等地农民代表、开明士绅等计40多人参加了会议。昆山寺成了惠北地区乃至整个惠安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可惜寺院于解放前夕被前来围剿地下党的-军焚毁。惠安县政府仍于1987年把昆山寺列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惠北抗捐大同……[详细]
土楼侍卫府
  前黄镇土楼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978年)的“二进五间张双护厝南接偏馆庭院”的皇宫式宏伟建筑群,名叫“侍卫府”。它坐东朝西,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屋盖铺瓦筒,燕尾式屋脊高翘欲飞;前面有一个偌大砖埕,两旁各置一个石砌的“旗杆座”;外面是一道高大的砖围墙……整座府宅建筑别致,气势恢宏,堂皇富丽。屋檐下,用白灰雕塑着许多山水人物、花卉树木和飞禽走兽等,还涂色绘彩,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凹入的大门两旁,用绿瓷棕砖等镶嵌出精美的“麒麟呈祥”、“花鸟闹春”等图案;大门顶端是浅黄底浮金字的“侍卫府”横匾,匾上的左下角,刻着蓝底红字的光绪御玺印钤。据说匾上的御玺印钤用法是很讲究的,只有那些达官显贵才能用蓝底红字的,其余的则用浅黄底或白底红字的。由此可见,土楼侍卫府的主人当年颇受光绪皇帝器……[详细]
泉州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峰尾镇诚峰村。这里北障沙格,南近黄峰,与兴化吉口、湄洲诸岛互为犄角,自古就是一道海防要塞。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为御倭寇侵扰,筑石构城垣,即峰尾城,城东旧城顶高阜,筑有烟墩烽火台。东岳庙就建在城之南门外旁,坐北朝南,占地668平方米。庙始建于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廷为切断沿海人民与郑成功的水上联络,下旨海滨居民缩界内迁,峰尾庶民避迁仙游赖店,人去庙毁;清康熙廿二年(公元1683年),村民奉诏返乡,迄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五月,遂在原基址上重建东岳庙;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法夷侵扰闽台,峰尾诸多商运船舶-困台岛海港,乡人恩谢侯王庇佑“不日旋棹荣归”的“灵异”卜示,慨捐巨资,对东岳庙做一次较大的扩建修缮,工期逾1……[详细]
76、坑内山
坑内山
  坑内山又名狮子山。山峦蜿蜒起伏,连绵数里,山顶一峰突兀,巨石错峙,远远观之,形似雄狮。古榕傍崖,岩石倚峙,成一天然石洞,更似狮子张口,仰天吼啸。进入洞门,可见垒石平台,半壁仙影依稀,转一回廊,依斜势而下石崖,过观音堂,即可登上狮峰。迎风伫立,怡怡然让人有身临仙境之慨?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一方胜境,难怪铁拐李仙人也思凡下界,来此“青狮洞”与何七子仙人谈经论道。青狮洞的住持妙谛师尼说,铁拐李的脚迹至今犹在。果然在峰顶巨石之上,一记二尺余长的足印记述着这一优美的传说。相传汉代临川(今福建仙游县)何氏九子炼丹山中,丹成而乘湖中九条红鲤成仙而去,仙游的九鲤湖也因此得名。前黄镇坑内山青狮洞与九鲤湖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说何氏九子升天之后,何七子仙人驾云往南行去,远看见一道紫气自狮子山冉冉而起,何仙大异,按下……[详细]
坝头龙凤宫
  坝头龙凤宫位于山腰至涂岭公路中段、坝头溪中游北岸凤山村下墩自然村,水陆交通方便。庙依坝头主山凤山建筑而成,位于依山走势急转直下的草埔尾坡下平原,背山面水,山上草木青青,溪中流水潺潺,交相辉映,景色宜人,是一旅游揽胜的极好去处。“龙游坝水神灵濯,凤舞阿山圣德高。”一语点出了附近群众对龙凤宫的敬仰。龙凤宫坐北向南,南北长21.7米,东西阔10米。顶厅长8.8米、阔8米;下厅连天井长9.7米,阔9米;顶下厅高度相差1.15米,两边通道建有5层石阶上下来往。天井中间有一块“鸡舌阶”(斜坡平面阶),烧香求神的善男信女,必须像朝拜皇上一般,沿鸡舌阶徐徐而上。顶厅正殿分内外殿,以木屏风隔开,神香案属外殿,神龛放在内殿,内殿深度达2.7米,顶厅高5.3米,下厅高4.6米;顶厅东西两宫壁在神龛稍南,画有东西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