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芗城区旅游

芗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西院村慈德宫位于芗城区芝山镇西院村院内自然村,2021年,西院村慈德宫被列为芗城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建筑滴水位起外延,四至各2.5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松柏山遗址位于芗城区芝山镇康山村,2021年,松柏山遗址被列为芗城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本体外延,四至各10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城守营位于芗城区巷口街道新华东路巷口中心小学校园内,2021年,城守营被列为芗城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建筑滴水位起外延,北、南、东侧各至5米,西至2.2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位于芗城区南坑街道新华北路与漳响路交叉口,2021年,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被列为芗城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延,四至各12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漳州电大校园丹霞史迹位于芗城区西桥街道新华南路40号漳州广播电视大学内,2021年,漳州电大校园丹霞史迹被列为芗城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延,四至各5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大厝具备明清时代闽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宽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进深宅院,前设石埕,两侧有厢房,呈围拱之势,是闽南民居典型的前程后院“三落大厝”。……[详细]
  霞东书院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盐鱼市街,1988年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霞东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将领蓝理的公馆,乾隆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蔡新归隐后在此讲学,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主殿和两侧廊房组成“口”字形布局。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顶,燕尾脊,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供奉主神及配祀神灵有文昌帝君、魁星夫子、观音菩萨、破肚将军兰理、福德正神。庙宇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仿宋建,燕尾式二进三开间的建筑特点。清道光元年,2003年再次重修,为福建省省级文保单位。2005年同台湾十三腔圣乐团进行艺术交流,每三年一次与四川七曲山文昌祖庭洞经乐团进行一次艺术交流。2006年11月,登记民……[详细]
  松州威惠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州村。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于景云二年(711年)因平寇乱战殁,朝廷念其开漳有功,下诏立庙,初名“将军庙”。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李沃川(今漳浦绥安镇)迁入龙溪,当年于漳州北郊松州书院内兴建将军庙,以纪念陈元光、陈珦父子二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功德,并官定为漳州文武官员于春秋祭日进庙致祭。据唐漳州司马欧阳秬作《陈珦墓志铭》载:“贞元迁州,遂以松州书院祀龙湖(陈元光,号龙湖)而葬之。”宋宣和二年(1120年),朝廷诏令对将军庙赐额为“威惠”,由此,漳、泉二州各属县所立的将军庙均改称为威惠庙。明代太朴待卿陈天定《北溪纪胜》载:“由溪西直上三里许,则唐将军威惠庙在焉。古所为苦草镇松州堡是也。”松州威惠庙内还有一所松州书院,该院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详细]
岳口街清代石坊
  在新华东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壮简易”和“闽越熊声”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赐名予这些石坊,体现了对平台名将蓝理、许凤立的表彰。这些石坊威武雄壮,特别吸引人的是,五处镂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动展现了明清时期漳州与海外的友好交流,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坊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赐福建提督、左都督、挂镇朔将军印的蓝理所立。蓝理(1649-1720),字义甫,号文山,漳浦县赤岭人。在澎湖海战中,蓝理腹部被炮击伤,拖肠血战,功居第一,康熙帝称他为“破肚总兵”。“闽越雄声、楚滇伟绩”坊,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赐福建全漳总兵官、左都督许凤所立。香港路的牌坊,可称为“文牌坊”,它为文官而立,而新华东路的牌坊是“武牌坊”,它为为武官而建,时间约晚100年。漳州的明清石牌坊以其……[详细]
双门顶明代石坊
  双门顶明代石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具体地址在修文西路与延安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漳州古城的香港街上。这座石坊是漳州现存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福建省内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双门顶明代石坊包括“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石坊,相距不过三十来米,所以共享一通国保碑。其中,“尚书探花”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纪念林士章而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这座石坊宽8米、高11米,南北向,以青白石相间建造,楼顶置鱼形脊饰,檐翼角起翘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具有典型的明中后期牌坊风格。石坊正中的龙凤匾上刻着“隆恩”二字,表示这座牌坊是经过皇帝批准的、礼部制定等级的。而“三世宰贰”石坊与“尚书探花”石坊相距不远,也是明代建筑,同样具有极……[详细]
塔口庵经幢
  塔口庵经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立于漳州市区大同路塔口庵前,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建造,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基座之上,以分别雕有海水、螭龙、莲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状不同的六层块石,承托着中隔仰莲花石的两层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层八面各雕或坐或立、形态各异的佛像一尊;上层南向一面刻楷书直读“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拾伍年陆月初十日飓风颓坏原任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资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无阿弥陀佛”竖排六字楷书。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莲花等图案的十三层各种形状的块石,向上收分,构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耸奇特的幢顶,上置葫芦状尖峰。此经幢雕琢浑古,造型独特,且位于三条街道交叉汇合处,前有巨大榕树覆盖,后有……[详细]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遗址。2021年入选福建100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1927年3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中共闽南部委书记罗明和闽南部委委员、漳州支部书记翁泽生二人从新闻中发现了蒋介石的反动苗头,顿感事关重大,便召集闽南部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制定各种应变措施,使漳州的党组织、党员得以保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为了加快福建全省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程,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闽南、闽北临委负责人于11月下旬在厦门碰头,筹备召开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商定在联席会议上选举产生福建临时省委。漳州以其良好的革命基础被确定为联席会议的召开地。后来成为临时省委首位书记的陈明以及接任书记罗明经过商议,选中了漳州振成巷3……[详细]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漳州古城地处九龙江西溪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现存老城区面积约0.86平方公里,仍较完整地保留……[详细]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办公遗址(中山公园内仰文楼)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延安北路与新华西路交汇处中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仰文楼历史上原是漳州府衙的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当时漳州知府魏荔彤为纪念朱熹任漳州知府时昌盛文风而将府衙后楼房改建而成,命名为“仰文楼”,此后成为漳州文人的活动场所。仰文楼原是二层0-式结构,占地900余平米,二楼东西两侧各有空中0-,十分精致。1938年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1942年重建为一层的结构,占地面积不变。这里距东坂后基督教堂只有80余米,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即在此办公。5月1日,王占春在仰文楼北侧主持召开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军民万人大会,热烈庆祝红军攻占漳州取得胜利。在庆祝大会上,东路军和省委负责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同时,审判了国民党张……[详细]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旧址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旧址(青年路东坂后基督教堂)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216号东坂后基督教礼拜堂。现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旧址原是中华基督教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会从石码母会分出,在这里正式成立东坂后堂会,并建小礼拜堂于此。三年后,漳州基督堂会日渐发达,会友增多,旧堂无法容纳,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兴建了可容纳500多人的大礼拜堂。1923年美国基督教会出资重建,建成现存的建筑。整座建筑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居中修仿哥特式钟楼,楼成四方体,方锥形楼顶,锥尖竖十字,四角为方形朝天柱,柱头是小方锥。整座建筑物现在至今保持完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4月24日,经过紧张有序的筹……[详细]
  1992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60周年纪念日,经报中央和省委批准,在芝山红楼左前方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原东路军政委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名。纪念碑造型新颖,寓意深刻。碑形采用抽象设计,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体现红军主体。它是根据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含义设计的。主碑体由两根人字形的台柱支撑,象征着工农支持红军,三位一体。碑底座是3层黑色花岗石圈,表示红军是在粉碎国民党3次“围剿”后,东征漳州的。碑高19.32米,表示东征漳州的时间是1932年。纪念碑底座有6层台阶,代表60周年。碑顶上金色镰刀铁锤图像,告诉人们要永远不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打下了社会主义江山。现在纪念馆与纪念碑交相辉映,参观者络绎不绝。……[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政治部旧址(漳州市委团结楼)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南麓,芝山红楼北侧。这里原是漳州寻源中学教会牧师及高级教师住宿的楼房,楼内设备相当好,有电灯、电话、钢琴、钢丝床和全套的高级卫生设备。现为漳州市委机要局办公楼,占地近200平方米,坐西向东,西式双层楼房。现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东路军政治部设在此处,罗荣桓、宋任穷等在此办公、住过。在这里,罗荣桓部署政治部全体干部和宣传队撒到漳州的大街小巷,张贴布告和标语,展开演讲,宣传红军的政策和主张。组织部队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扩大红军和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建设等工作,同时帮助闽南地方党组织建立地方革命政权和发展武装斗争。……[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司令部旧址(漳州一中新华楼)位于芗城区胜利西路芝山东南麓,芝山红楼东侧,这里现为漳州一中“新华楼”。上世纪30年代,原来是福建省省立龙溪中学“干之楼”,占地1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砖楼。中间为大厅,两侧为教室,东西两端各设楼梯。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省立龙溪中学关闭,校长及学校高层远避厦门。东路军司令部就设在此处,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等在此办公、住过。4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作《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的报告,讨论下一步工作。决定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十五军在南靖到天宝一线,三军、四军在漳州附近,进行下列工作:收集战利品,搜查--分子,重点是搜查-党政军机关、旅馆和地主豪绅住宅;向群众宣传,分发……[详细]
  中山桥及桥亭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旧桥村,年代为1925年。简介:旧称“南桥”,又称“通津桥”,俗称“旧桥”,横跨九龙江上。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为浮桥,后易以石,1925年至1926年用钢筋混凝土新建桥及桥亭,命名“中山桥”。桥南北走向,长467米,宽8.9米,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桥亭通高9米,底径5米,平面呈六角形,用6根圆形水泥柱顶托六棱长尖顶,亭中为六角形巨柱,六面各嵌一磨光石碑,东西两面各刻“中山桥”三大字,其余四面分别刻有“重建中山桥记”。2013年,中山桥及桥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及桥亭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简大狮避难所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年代为1898年。简介: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因在台抗日遭日军追捕,从台湾潜回内地,隐身于此,被清军抓捕后交日方,在台湾英勇就义。建筑原是漳州简氏族人为接待海内外简氏宗亲而设的会馆,坐北朝南,由前厅、过水廊房、大厅等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前厅、大厅均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2013年,简大狮避难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