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龙文区旅游
龙文区旅游景点介绍
漳州市
龙文区文物古迹
龙文区十大景点
全部
龙文区特产
龙文区美食
龙文区地名网
龙文区名人
[移动版]
1、
后坂天主教堂
后坂天主教堂原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位于漳州市龙文区后坂村,地处九龙江与马灶路之间,背靠漳州污水净化处理厂,东看旅游胜地云洞岩,是漳州地区天主教的发源地,有近1600名教徒,是龙文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进行了重建,占地约600平方米,双层楼中楼结构,总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欧派哥特式建筑风格,钟楼塔尖高达33米,成为后坂村最高建筑和天主教堂的标志。堂内装饰辉煌,配以精致的雕刻工艺,呈现出一派富丽而又不失高雅神圣的氛围。教堂以北是一座装饰新颖的“神甫楼”,总建筑近900平方米,3层结构,作为教堂的办公楼及附属用房。还有一座近600平方米的3层建筑,是后坂天主教会为当地提供的社会福利场所,既作为天主教老人的活动场所,也供教外老人在此进行休闲娱乐。后坂天主教堂起源于明万历二十九……
[详细]
2、
洛滨大庙
洛滨大庙原是漳州古代府属著名的三大庙之一(另为芗城浦南松州大庙和华安浦西大庙)。为明代正统戊辰科进士郑和与明代永乐乙未科进士陈坤奇之子一同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建成三进大庙,后崩毁,1986年重建二进新庙宇,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明制装饰,庄严古朴。……
[详细]
3、
霞贯日升楼
霞贯石楼群之日升楼。日升楼位于龙文区郭坑镇霞贯村社尾处,为方形两层楼,占地面积460平方米。该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兴建人系林果园之子林源泉。林源泉经营海运,从月港至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来回贩运货物,有13船队,由于生意兴隆,赚了不少银钱。但林源泉一心想为故土家乡霞贯留下自己的一份贡献,因此在山下找了一块好地,建了日升楼。……
[详细]
4、
霞州石楼群
霞州石楼群位于龙文区郭坑镇郭坑村霞洲社,由景良楼、仰凤楼、黄氏古民居等构成,建于清中期,与霞贯石楼群地理位置、建筑年代和建筑风格为同一类型。……
[详细]
5、
桥头古城墙
长桥是楼内最初的名字,长桥城又称“釜山城”,现在得名“桥头古城墙”,属于龙文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
崎下桥
崎下桥位于龙文区步文街道办事处板上村山头顶社,始建于元代,石结构、历代有维修.东西走向,横跨九龙江支流九十九湾溪,杯长38米,宽2.6米,原桥面选用长6、宽0.6、厚0.7米的花岗岩石材.四条并列铺设,现加铺条石和水泥,影响了古桥的美感,桥墩以条石砌成,计四墩四孔(原五孔)。该桥建筑结构形式与著名的江东桥类似。古代崎下桥是通往省城、岭南的南北交通要道,桥下舟楫可通月港。桥北至今尚存呆古驿道。……
[详细]
7、
湘桥华佗庙
华佗庙位龙文区蓝田镇湘桥村,是福建省惟一供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庙宇。据漳州文史资料记载,湘桥村华陀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历经几代重建,保存完好,当地人称华陀为“华元仙祖”,其庙曰“仙祖庙”。庙依湘江畔而建,门口种着几棵古榕,为土木结构,占地近一亩,坐东北朝西南。庙有二进、一天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边有连廓连接前后殿。其“畚”字窗,精雕细刻,巧夺天工,是砖木混用,-为砖,烧制成“龙”纹图案,惟妙惟肖,而内径所用的材料是青石,典雅庄重。主殿正间供奉华陀仙祖,两旁供奉水仙遵王、关帝,左右两间供奉蔡妈、夫人妈。主殿左右墙壁分别书有“忠孝”、“廉节”每字大约两米,用笔苍劲有力,结构严谨,相传是明末抗清英雄、大书法家黄道周所书。……
[详细]
8、
林文穆公里门
林文穆公里门位于龙文区蓝田镇洞口村,林文穆即明崇祯间东阁大学士林釬,文穆是朝廷给的谥号,牌坊为南北坐向,石仿木结构,高4.8米,面阔6.8米,四柱三间冲天式。该坊是林釬的门生所建,立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左次间字板题刻“崇祯壬午岁季冬谷旦,赐进士第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从二品服俸掌詹事府门生李绍贤”,右次间字板题刻“赐进士第漳州府推官门下晚学生曹广、赐进士第龙溪县知县门下晚学生刘鸿嘉同建”。该坊为目前所发现的漳州唯一仅存的明代里坊,坊为林釬逝世6年后而立。该坊是一座划分地域的界牌坊,牌坊里侧是洞口社,外侧梧店村。……
[详细]
9、
林釬墓
林釬墓在洞口村内。林釬墓为糖砂夯筑,前立双望柱(墓笔),保留明代形制。从墓碑字刻看,是林釬夫妇与母亲陈氏的合葬墓。其后数十步,有一古墓,前立双望柱,据村民说,是林釬父亲之墓,墓碑阳刻“翰林院编修英惠林先生神域”。……
[详细]
10、
蓝田古石楼
蓝田古石楼座落在龙文区蓝田村蓝田社,建于明崇祯年间,系民间为了抵御倭寇而建,以花岗岩条石垒砌,总面积2700平方米,楼高10米,长55.5米,宽48米,墙厚1.5米,有两口水井。1949年后,部分石墙的条石,被挪为集体修水利等用途,仅遗存约4米高。石楼平面呈四方风吹辇型,楼的四个角都留有四座碉楼,平面结构与一江之隔的马洲土楼相同。墙门顶尚存有明崇祯四年(1613)吏部主事陈天定题刻的青石匾额,南门额书“溪山日丽”,西门额书“井里春深”。……
[详细]
11、
万松关
万松关在龙文区梧浦村东约1公里的岐山与鹤鸣山交错处,乃古代漳郡东面通道上必经隘口,扼进出漳州之门户,古称“麟蹲凤翔,襟带川原”。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郡人陈克聪在此植松夹道,连荫十里”,因此得名。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郡守施邦曜创筑关城。门额匾镌“天保维垣”四字,属明大学士林钎所书。郑成功、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都曾在此击败清军。据载唐朝名帅陈元光将军“遣人沿溪结筏,间道袭蛮,遂建寨柳江之西”,即今万松关一带,旧称“军营岭”。开漳后,在鹤鸣山(即云洞岩)和岐山之间辟开一条漳州府通往福州府的要道,取名“福岐路”。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郡人陈克聪在此“植松夹道,连阴十里”,因而改称为“万松岭”。明崇祯二年(1629年),漳州府太守施缪始建后继任的工部主事就任漳州知……
[详细]
12、
中正和平坊
中正和平坊,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类型为古建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彰表东阁大学士林焊功绩而建。坊为石构,3间5层12柱,高9.2米,宽9.5米,深2.2米。中嵌崇祯皇帝御赐中正和平、澹泊宁静及林焊生平事迹的石匾。1982年,龙海县(今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3、
云洞岩摩崖刻石
云洞岩摩崖刻石,位于福建省龙文区,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鹤鸣山。有五代至清代摩崖题刻共203段(其中五代1段、宋代7段、元代1段、明代125段、清代69段),分别镌刻于鹤室、月峡、仙人迹、石室清隐、云深处、石巢、瑶台、仙梁、风动石、溪山第一、万石庄、渡云桥、霞窝、寒泉、一川风月、得朋等胜景。年代最早者是唐末五代“许碏寻偃月子至此”题刻。宋代朱熹出守漳州,亦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和五绝诗“霞窝”等题刻。明刻居多,较著名者有丰熙、周瑛、陆完、周宣、蔡文等人题诗或题刻;清乾隆漳州镇总兵马负书题刻有多处。行、草、楷、篆、隶俱全。其中丰熙的书法尤为奇丽,其墨迹多件被选入清代《三希堂帖》。故云岩洞有“闽南碑林”之誉。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
[详细]
14、
霞贯石楼群
霞贯石楼群位于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霞贯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组成。曜星楼,清乾隆丙辰年(1736)建,由红砖埕地、山门、围墙、天院、曜星楼及左侧、后侧护厝组成;曜星楼为方形二层楼,石构门框,门楣嵌石匾一方,楷书阳刻“曜星楼”,落款“乾隆丙辰春仲阳宣”。阅汪楼,清康熙庚辰年(1700)建,建筑面积225平方米,方形二层楼,一层前厅设木梯通往二层。石构门框,门楣上嵌“阅汪楼”,落款“告康熙庚辰年”。承泽楼,清乾隆八年(1743)建。主体建筑为两层楼,中为天井,四面厢房,计24间房。2013年,霞贯石楼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四周各外延20米。……
[详细]
15、
虎林山遗址
虎林山遗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樟山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分布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距今约3000—3200年。2001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14平方米,清理出相当于中原商代时期文化层、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铜器、玉器、礼器、石璋等。该遗址入选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2013年,虎林山遗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各方位GPS位置连线为界,东北角北纬24°32′11″,东经117°43′23″;东南角北纬24°32′4″,东经117°43′20″;西北角北纬24°32′14″,东经117°43′12″;西南角:①北纬24°32′10.00″,东经117°43′14.00″;②北纬24°32′11.00″,东经117°43′11……
[详细]
16、
永兴堂石造像
永兴堂石造像年代:明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简介:明天启五年(1625)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弥勒佛像、伽蓝菩萨像和韦驮菩萨像五尊,底座镌刻纪年、捐造者、供养人等,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永兴堂,保存清代法式,清光绪十一年、十二年重修碑记,有着较珍贵的史料参考价值。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永兴堂石造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7、
扶摇关帝庙
扶摇关帝庙年代:明~清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简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始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光绪十年(1884)两次重修。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两进,面阔五间;主殿前檐石柱,是清光绪十年扶摇村的台湾杨氏乡亲从台湾捐资定制的。附属文物主要有瑶山顶部明代寨堡镇安寨、山麓13座陶窑遗址等。保护范围:扶摇关帝庙: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镇安寨:寨墙外侧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2009年,扶摇关帝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8、
龙文塔
龙文塔与八卦楼是漳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建于南面城墙西隅龙文山上,共有七层,花岗石砌成,塔身呈八角形,每层有檐露出,第一、二层有弧形隧道式石门各二个,第三层以上各层砌实不设门。 景点位置福建省漳州龙文区迎宾大道……
[详细]
19、
龙文云洞岩
AAAA
云洞岩在漳州市东20里,此山是由各种玲珑奇特、各具神态的巨石,层层叠叠垒成的。岩石间隙,有数不清的幽深洞壑石室。据《漳州府志》记载:“有石室深广丈余,天将雨则云出其中,霁则云复归焉,故曰云洞。”相传隋朝开皇年间,有潜翁者养鹤于石室中,而鹤时飞鸣于山上,乡人见之,故又名“鹤鸣山”。明代嘉靖年间的蔡烈曾隐居此石室。蔡烈乃琼州太守蔡昊之子,字文继,龙溪人。《明史》说他“少而好学,老而不倦”,人品极高,归隐云洞后,在山中讲学。虽是一布衣,从学者甚多,称为“鹤峰先生”。四方学者,来访日增。云洞岩的声誉也日高,名贤题刻也日见增多,遂成为闽南一处著名的碑林。云洞岩最早的石刻,要数五代时怪道人许腊题的“许腊寻偃月子至此”八个大字。据《名胜志》记载:“许腊自称高阳人,由荆襄抵江淮、武夷、霍童、无不遍历,到处皆……
[详细]
20、
龙文特大榕树根群
龙文特大榕树根群位于朝阳镇桥头村。桥头村的古城墙建于明代,是当地民众为抗击倭寇而建。城墙位于九龙江北溪边,土壤湿润,气候温暖。数百年来,榕树籽随风飘进城墙的缝隙内,在墙缝中顽强生长,逐渐长成绿荫遮地的参天古榕。数百棵古榕的根系附着古墙上,精细不一,刚柔相挤,错落有致,如虬龙,似盘凤,曲曲折折,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根墙”,一眼望去,无边无际。闽台两岸流传着一句谚语:“空筐担赴桥头圩”说的便是此桥头村。……
[详细]
[第1页]
·
龙文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
龙文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