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旅游景点介绍

  得胜口位于大同城北80里,是外长城的重要隘口。京包铁路与长城在此交汇,晋蒙两省在此分界。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于得胜口南三里建置得胜堡,“堡方二里,高三切(丈),厚二仞(丈)余,门楼二”。明王朝与蒙古靴靶部订立互市盟约,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大同地区的长城、烽堆也变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当作保卫和平的象征。这种和平局面维护了六十多年。当时,得胜堡是贸易的主要市场。通过此市场,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豆、米、粮食等货物可以运往蒙古及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牛、羊、马、皮毛等又可以输入中原内地。如今,得胜堡虽经历代风云变幻,仍为蒙晋两省交通要道,也是蒙汉两个民族的商贸集散之地,人们来此既可购置所需商品,又可吊古凭今漫话开怀。导游:明王朝与蒙古靴靶部订立互市……[详细]
天镇慈云寺
  慈云寺是天镇县现存边塞历史文化文物的典型,以其历史久远,规模宏大而著称,于1957年山西省政府审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寺始建于唐代,由县志记载,贞元年间(785—805)筑天成军城池。“军”唐朝为军事单位。城池是军事要素设施之一。一般讲,先筑城池,后修寺庙。慈云寺建筑在贞元之后,那时叫法华寺,到辽开泰八年(1019年)重新修葺。到明朝中的宣德年间(1426—1435年)又进行大修,敕赐“慈云寺”,史称“关外巨刹”。清朝,亦屡有修葺,但一直保持元明朝时的建筑风格。慈云寺占地1万平方米,有殿阁僧舍85间。现为四重大殿、三进院落,从南到北,依次为金刚殿(也是山门的正门)、天王殿(又叫大雄宝殿)、释迦殿、毗卢殿。一殿比一殿高,一殿比一殿雄伟。整个寺院建筑以……[详细]
343、采凉山
采凉山
  位于大同市城东20公里处,古称纥真山、纥干山、采药山等。系阴山余脉,海拔2144.6米,为大同市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峰。采凉山素以山峰峭拔,高寒异常,冬夏积雪而著称。“采凉积雪”为大同八景之一,有“马嘶踏遍银山顶,鸟倦惊飞玉树枝”的咏叹。山上栖息着灰雀、石鸡、隼等鸟类,并时常可以看到松鼠、野兔等小动物。山中还生长着黄芪、山茱萸等中药材。山上物产资源丰富,有铅、锌等矿产资源。著名景点有红石崖。看点:采凉山素以山峰峭拔,高寒异常,冬夏积雪而著称。“采凉积雪”为大同八景之一,有“马嘶踏遍银山顶,鸟倦惊飞玉树枝”的咏叹。山上栖息着灰雀、石鸡、隼等鸟类,并时常可以看到松鼠、野兔等小动物。山中还生长着黄芪、山茱萸等中药材。山上物产资源丰富,有铅、锌等矿产资源。著名景点有红石崖。地址:大同市阳高县境内类型:山……[详细]
边墙五堡
  导游:镇边堡东接阳高县,堡城周长1公里;镇川堡东接镇边堡十六墩,堡城周长也为1公里;宏赐堡东接镇川堡十九墩,堡城周长1.5公里;镇鲁堡东接宏赐堡十五墩;镇河堡东接镇鲁堡二十墩。在这里,可以尽览塞外风光,了解古代行军作战的知识。:始建于明代,是为防御蒙古族南侵而修建的。五堡为镇边堡、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和镇河堡,它们分布在大同府城西北50多里的长城沿线上,每堡相距25里。导览镇边堡:镇边堡位于大市镇大一村。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12米,东西宽215米,周长1054米。城墙高5米,基宽5.6米,顶宽3.3米,内外用石头包砌,中夯黄土。城墙四隅各设有一方形角台。南墙中部开有一门,宽5米,门额上刻“镇边堡”三字。西墙北部设有马面。城门已毁。北面墙体保存较为完整。东、南、西面墙多塌毁近半,有部分墙……[详细]
345、善化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
  善化寺(第一批国保)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善化寺俗称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院内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详细]
平城遗址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拓跋硅戏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详细]
大同火山群
  导游:大同地区这类火山共有30多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县和阳高县境内,具体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一、东区指瓜园、神泉寺一带,有肖家窑头、鹅毛疙瘩等6座。二、南区在桑干河与六棱山之间,包括大峪口、西窑等5座,是因玄武岩流沿断裂喷出而成。三、西区是大同火山群中最为集中和较复杂的一区,黑山、金山、马蹄山、阁老山等15座属之。黑山规模最大,呈扁平穹窿状;狼窝山范围最广,火山口直径500米,西北有缺口;四、北区以大同市北的孤山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形成以北区最早,东区、南区次之,西区最迟。看点:金山形态完整,是火山旅游景点的最佳地点。大同火山群是我国第四纪火山群之一,大约在6万年前就停止了喷发,目前已知的有30多座,主要分布于大……[详细]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1937年地址:繁峙、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型关战役遗址在平型关东北5公里的山西省灵丘县小寨,老爷庙梁、关沟一带,为一条狭长的古道。沟谷全长约7公里,两边崖高数丈。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据平、津后,继而向山西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进取太原。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3个团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狭谷古道两侧崖顶。25日清晨,日本侵略军板垣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主力数千人及辎重车辆进入伏击地区,115师发起猛烈攻击,抢占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激战到夜晚,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8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详细]
大同关帝庙
  大同关帝庙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关帝庙的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有致,渐次有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主殿(现已部分改建)。原先在正门之上挂有万字边大牌匾一块,-:“大义参天”。门前树有雄伟壮观的木构牌坊。牌坊前又分别竖立着高耸入云的旗杆一对及两尊威武凶猛的铁狮子。山门对面曾筑有镌刻精美的拱形戏台一座,画栋雕梁,宽阔高大,颇为壮观。今存关帝庙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殿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抱厦,为清代所增建。大殿没有台基,由平地立柱砌墙。殿内后端置内柱两根,柱间各置雕刻精细的木质神龛一个,结构均为重……[详细]
350、云冈石窟 A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详细]
351、大同华严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详细]
352、悬空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悬空寺
  悬空寺(第二批国保)时代:明地址:浑源县城南5公里北岳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据《恒山志》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后经历代重修,现存建筑皆明清遗构。全寺建筑悬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崖壁呈90度垂直,崖顶呈倒悬之势。寺坐西朝东,寺门南向,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寺院呈长方形,长数十米,宽约5米,有大小殿阁四十余间。共分三组。第一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是奉祀道教之所,几座殿内供奉道教塑像。中间一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殿内供奉佛教造像。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奉儒、释、道三教之祖。三教殿为全寺最高的建筑,为三层檐歇山顶,内奉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像。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结构奇特壮观。建筑悬梁下面以几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承,每层以壁间中插木梁为基,梁柱上下一体,……[详细]
353、北岳恒山 AAAA国家级森林公园
北岳恒山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境内,相传4000年前舜帝北巡至此,见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崛起于桑乾盆地南端,连绵数百里。横亘寨上,主峰海拔2017米,山上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之间散布着殿亭楼台,给雄伟的北岳增添了不少秀色。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余处,最为著名的就是悬空寺。悬空寺坐落在金龙口的绝壁上,一组红绿相映的建筑群,玲珑剔透,像是一幅彩画贴大石壁上,又像无形的线把几座小房子系在半空。正如当地民谣说的“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该寺始建于北魏王朝后期,经金、明、清三代重修,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山门依山势朝南,全寺大小40间殿宇台阁紧贴岩壁一字排开,南北长如蟠龙,东西窄如衣带。外观上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内部联系颇见匠心,有的用栈桥凌空飞渡,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