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鄞州区旅游

鄞州区旅游景点介绍

王应麟墓道
  王应麟墓道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礼部尚书王应麟墓……县东四十五里同谷山”(今五乡镇宝同村)。经宁波市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调查、勘探,疑该墓地为王应麟墓。 该墓地处宝同村同谷山之南麓,其东为千年古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寺;西为镇政府所在地,距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329国道在墓道南面约500米处横贯而过。墓道坐北朝南,偏东110。。分墓室和墓道两部分,墓道依山势而筑,由南而北依次排列为石笋、石龟、石羊、石虎、石马、、文相、武将等,均东西相对峙,其相隔距离以石羊起依次为6.86米、6.70米、6.50米、6.51米、,墓道总长约50余米,宽10余米。 王应麟墓及墓道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加之发现较晚,受自然损坏或人为……[详细]
史弥忠墓道石刻
  史弥忠墓道石刻位于鄞州区五乡镇联合村王坟山,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弥忠墓道地处王坟山之南麓,坐北朝南,是一处集牌楼、华表、石笋、石羊、小桥、石虎、石马、石碑、石翁仲于一体的大型墓道建筑群,场面气派,气势恢弘。因地处野外,加之发现较晚,目前该墓道石刻除六件石像生保存完整,其余均不同程度的遭到损坏。其中,墓穴约上个世纪70年代被毁。 史弥忠字良叔,号自斋,鄞县人。南宋史氏望族史渐长子,史嵩之(南宋右丞相)之父,行千三九。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齐国公,谥文靖。据《史氏家乘》记载:“配孙氏,封齐魏国夫人……合葬阳堂乡省岙(今五乡镇联合村),建寿国寺,建鄮溪书院于下庄”。 墓道南北长约长51.70米,东西宽9.90米、依山……[详细]
世忠寺山墓前石刻
  世忠寺山墓前石刻位于东吴镇南村。尚存两排石刻造像,有文相一对,高2.45米,肩宽0.85米,头戴梁冠,身披宽袖罗云裳,手捧朝笏;武士一对,全身盔甲,双手握剑于胸前。另有石马、石虎等石刻。该组石刻,形象真实,神态生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2007年9月公布为第八批鄞州区区级文保单位。……[详细]
64、碧环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环桥
  碧环桥位于鄞州区五乡镇仁久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碧环桥建于明代。在五乡镇夹塘村,为单孔拱形石桥。全长11米,宽2.4米,桥堍宽4米。桥面两侧均有浮雕荷叶栏板,各边五块。栏板间置望柱各边六块,柱头雕刻莲花,有复莲、仰莲、含莲等多种形状,桥堍设彩云纹抱鼓石。跨度仅2米的桥孔容得一条中型的舟船通过,桥基桥墙都用长条石交错叠砌,有块石护底。拱桥采用高1米、宽0.6米的拱形大石,分4节并列,砌成的圆拱超过半圆成为“陡拱型”拱圈。专家认为这种“纵联分节并列砌叠法”具有良好的抗外力性能,拱圈顶部的一块扇形桥额有雕饰方额横书“碧环桥”正楷桥名,上款“嘉靖癸已(1534)”,下款“仲冬鼎建”。因此这一座460余年前的石拱桥,由于它特有的构造和半封闭性的家族私用环境,直至今日仍保存完好……[详细]
大涵山桥
  大涵山桥位于鄞州区东吴镇生姜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涵山桥位于鄞州区生姜漕村之间,横跨于东吴河、小白河、大涵山港与后塘河交汇点上,桥与大涵山相连,故以山名桥。 此处河道纵横,河面宽达50米,深2.5米以上,为东乡河道最深之处,久旱不涸,水流清甘。大涵山桥就建在这五港交汇之处,山、水与桥相映,人行其间,有世外桃源之感。桥的近旁有史家湾村,山幽林茂,是一个精僻之地。南宋初,鄞县学行皆优的“八行先生”史诏就避居于此。其子孙有南宋朝呵呵有名的“一门三宰相”。 大涵山桥始建于唐代,明万历间重修,清道光、宣统间再修,为一座三孔、二墩(直竖)的石结构三眼平板桥。桥的中间栏板上题有“大涵山桥”桥额,下款为“万历戊戌(公元1589年)吉旦”纪年,全桥长13.9米,面宽2.28米,左……[详细]
余永麟墓道
  余永麟墓道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九峰山庄。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永麟,鄞县人,明嘉靖进士,官苏州府通判。著有《北窗琐语》等。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县东同谷山有明赠少傅户部尚书苏州通判余永麟墓” 墓葬规模较大,分墓室和神道两部分。今墓室已圮,墓冢湮没于封土墩内。墓道总长约50余米,宽10余米,自东而西依次排列有石笋、石羊、石虎、石马、石文相、墓表柱等造象。均两相对峙,相隔间距14米。石文相通高3.42米,其中基座高0.42米,宽1.08米,厚、.57米,头戴方巾相冠,身披宽袖褒服,双目平视,慈祥庄重。石马通高2.36米,其中基座高0.52米,宽0.51米,长2.62米,体态健壮,昂首兀立,形象生动。石虎高1.54米,宽0.46米,长1米。(现被移至山下墓园内保……[详细]
朱陛牌坊
  朱陛牌坊位于鄞州区集仕港四明山村,2002年10月1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牌坊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为朱陛墓前牌坊。朱陛,字伯升,号圆峤。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安福知县,丁艰起补休宁。牌坊建在四明山村庙夹岙朱家山麓,坐西朝东,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通面阔为6.5米,其中明间面阔2.87米、次间面阔1.59米。明间柱高5.72米,分为上下二节,下节高3.78米、上节顶端雕连体柱狮高1.94米,其中圆镂雕蹬狮高0.6米;次间柱高2.71米;柱为正方抹角形式。 朱陛牌坊由坊前踏跺、石坊、石桥、墓道及墓葬等组成,整个建筑由东而西依山而筑,递次升高,前后高差约9.8米,总长约60米、最宽处约12米,占地面积约720平方米。墓牌坊后有石板小桥一座,长约3米,宽约2.7米,桥上设有石板栏杆,桥……[详细]
68、太白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庙
  太白庙位于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2002年6月1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地处太白山余脉之南麓,东为浙东名刹天童禅寺,西为屹立于少白岭之颠的镇蟒塔(少白塔),背山面向天童街市,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六年重建。整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大门、主楼、戏台、厢房、大殿、观音阁等组成,共分二进院落,总长约87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大门位于太白庙的建筑群体的最前端,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通面阔9.83米;进深6.71米。明间用四柱,门前部设卷蓬轩廊,檐柱上部横出重栱,上施花机承托檐檩;前部出牛腿,上置插栱花机以承托檐方,前檐有飞椽。前后梁架六界,且不完全对称,梁架遍施红漆,脊柱低部有花篮形垫木落在三架梁上,上有插栱花机承脊方,后部步柱悬空,下部为花篮。大门前部梁架雕刻彩绘精美,后部雕刻较为简……[详细]
69、佽飞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佽飞庙
  佽飞庙位于鄞州区姜山镇井亭村。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佽飞庙是祭祀“唐明州刺史黄晟”的纪念性建筑。整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厢房、佽飞宫、后殿等建筑组成,通进深55、33米,通面宽27、95米,占地面积约1546余平方米,共分两进院落。 门位于佽飞庙建筑群的最前端,单檐硬山顶,进深三间,通进深7.87米,面阔三间,通面阔12.9米。大门左右各有一耳房,耳房均为三开间,通面阔6.28米,前面与围墙形成院落。门设于前步柱,门前廊设卷蓬,分作三段弧形,卷蓬上部为草架。檐柱出牛腿,牛腿雕刻精美,上置花篮状大斗,斗前部及左右各出一昂,上与挑梁头相交,承托撩檐方。出檐有飞椽,内二架为抬梁式梁架,脊童柱立于三架梁上,三架梁下有一道横梁,梁下有垂花柱挂立将其分成前后两道轩,前……[详细]
金鸡堰、金鸡桥
  金鸡桥、金鸡堰位于鄞州区塘溪镇邹溪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金鸡桥、金鸡堰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当时咸祥潮旱并灾,百姓多次-,当时的鄞县县令杨懿关心民疾,体恤民情,发动民众,兴建了金鸡堰。 金鸡堰位于大嵩江上游,堰南北横枕在来自崇山峻岭的梅溪与大嵩江交接处,坝上为溪,坝下为江,其坝既能阻沙入江,又能引水入南嵩河。堰之南面19.20米处为金鸡桥,东面8米出为金鸡堰的配套设施工程石弄碶,调节咸祥河水位,起防洪泄汛作用,供应咸详、球山一带水田灌溉和生活用水。 金鸡堰用石条和石块砌成,堰体坡度不大,原长21.50米,现因堰的两端被水田覆盖,现长12.35米,宽16.5米,高1.5米。20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梅溪至咸祥河之间的引水,排洪,阻沙……[详细]
钱岙遗址
  钱岙遗址位于鄞州区横溪镇横溪村,198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岙遗址于1976年兴建横溪水库时被发现。距宁波市中心约25公里。南依金峨山脉的太白山,北为广阔的鄞南平原,东距横溪街1公里,西距鄞县古城白杜2.5公里。其范围东至导流河红光闸大樟树下,西达导流河友谊闸毛竹山边,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米。从挖掘的土层中可以看出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土质分隔,互相叠压。出土了大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 第一文化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和铜器等。陶器为泥质黑(灰)陶和印纹硬陶,器物有豆、罐、纺抡(均为黑灰陶)、瓮罐(印纺硬陶)、碗、盘、杯(原始瓷)以及铜器尊、削、锛等。 第二文化层为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石器等。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还有泥质黑(灰……[详细]
沙氏故居
  沙氏故居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2005年3月16号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氏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一幢二进四开间砖木结构住宅。南北长38.80米,东、西宽14.80米,占地面积574平方米。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由南而北第次升高。这里地处梅岭山脉北麓,背倚青山,面临大溪,峰峦挺秀,溪流清洌,环境十分幽雅。故居为沙孟海(沙文若)、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文度沙氏五兄第出生、居住、工作过的地方。 沙氏五兄弟中的老大沙孟海是当代最为杰出的书苑宗师之一,曾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西冷印社社长等职,他积七十余年之功力,精心翰墨,造诣宏深,成就卓著,以雄浑刚健的书风,独步当今书坛;0沙文求烈士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在故居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反霸、反奸商斗争,从此点……[详细]
童第周故居
  童第周,字蔚孙(1902—1979),鄞州区塘溪镇童村人。在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突破,使他成为我国发育生物学的奠基人,实验胚胎学的开创者,被列为世界最优秀的100位科学家之一。建国后,童第周先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海洋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在生物学研究中,发表论文专著70余篇,为胚胎学理论,有害生物防治,经济水产动物养殖,培育鱼类新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居位于村内弦溪之西侧,现存建筑为清代晚期风格,砖木结构四合院形式。主楼坐北朝南,二层楼房,面宽五间二弄,进深五柱七檩,前廊单步梁。前进为平屋,面宽三间,进深三柱五檩。东、西两厢房为矮平房,面宽四间,进深三柱五檩。四周屋檐铺长条阶沿石,中间天井用鹅卵……[详细]
周尧故居
  周尧故居位于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上周岙自然村梅溪东侧。据当地老村民介绍,该建筑原为四合院式布置,1956年发洪水,房屋大部分被水冲垮。现在原址及边上空地重新修建周尧故居。总占地面积累551㎡,建筑面积木729㎡。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两面设两幢厢房,中间为天井,南面设木质双扇大门,为一进三合式建筑。主楼为五间二弄二层硬山顶,设前廊单步梁,抬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进深七柱十檩,廊之西边设有边门。屋前为天井,鹅卵石铺地。东西两厢房建筑面积119㎡,为三开间一层硬山顶,设前檐廊包后檐,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进深五柱七檩。门厅,建筑面积13㎡,为单开间一层前后两坡硬山顶。周尧教授是国内外享鹅盛名的昆虫学家和学者,他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成绩着著。选后被国际世界温大会授予“绿色宇宙大奖”,香港亚洲农业发展基……[详细]
余隘祠堂
  余隘祠堂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余隘社区,为余隘社区(史称冰厂跟余隘)内余氏宗祠,也是目前方内保存至今最为完好的一座宗祠。初步考证始建于清末,据碑刻记载,民国元年余氏族人曾进行修缮。20世纪30年代,有余隘余氏宗族人发起并未捐资修建余隘祠堂,修建方柱及水磨汀殿堂,上有雕梁画栋,下有二十四孝图木刻浮雕,其结构新颖,规模宏大,方内享誉。20世纪50年代后,余隘祠堂曾一度较长一段时期被作作余隘小学校舍,作为附近几个村子的农家子弟教学读书处所。自1998年以来,余隘村村委会和余氏后人捐资共计10多万元对祠堂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维修、装饰。祠堂坐北朝南,正门前有一条小河。祠堂由祠堂大殿、厢房、天井组成。大门宽2米,左右有门房,其粱柱为穿斗式木构架;天井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东侧厢房有碑;正殿内屏以朱伯庐“洽……[详细]
宁静居宅院
  宁静居宅院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邵家村花汀桥北137号,据当地的两位老讲,村里人称其为花汀墙门,建于清代光绪年之前。该宅院原主人于1949年前迁居台湾,再没回来过。整个院落由白色围墙圈起来,大约占地1亩。由穿堂、倒座、主楼及余屋等组成。前进为六开间,分别由穿堂三间和倒座三间组成;后进主楼为五间二弄,重檐硬山式楼房。遗址大门朝东,用青砖和石质材料建成,门宽4米,高8米,门楼上部用青砖浮雕法刻着各种宫灯、花鸟、侍官等图案;门楼下部用浅赭色石质作力柱,用青色石板作屏封。大门两边青色屏封板上用凹型法刻着“汉室循良裔”,“关中理学家”的对子。正门正上方用浮法镌刻着“安乐遗址”四个大字。门楼背面还刻有“宁静居”,当是主人的志趣。因是私宅,其主楼后半部分进行了现代化装修。“安乐遗址”是为表彰和弘扬邵氏精神而……[详细]
77、水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塔
  水塔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新河路348号,据水厂厂长介绍,水塔建于1956年,属宁波市自来水总公司江东水厂的净水处理设施,是当时较高的建筑,曾用于航空航标。宁波市自来水厂筹建于1955年3月,1956年8月建成并供电,是整个宁波解放后供水雏形。水塔高约18.5米,为混凝土构筑的柱形水塔,上部为直径7米,高约4米的圆柱,可储水250吨;下部为直径5米,高约14米的圆柱,有门可进出,内有3根大小不一的铁质水管,为进水和出水;上、下两部分由高约0.5米的漏斗状相连。水塔外西侧有铁条组成的梯子可上顶部,顶部有铁护栏。水塔现已废置,下部有人居住。该水塔是解放后宁波首先建成的水塔,是宁波自来水业发展史中重要的标志性建筑。2010年被江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家墙门
  陈家墙门位于宁波市江东区彩虹北路49弄21、22号,毗邻彩虹北路59号王宅,据口碑调查,二宅为商人陈姓两兄弟共同出资建造,均为独立院落但共享花园。陈家墙门共有两进院落,后天井有门通花园。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前天井两侧厢房、前进、后天井东门楼西厢房及后楼。前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宽三开间,明间设楼梯通二楼。穿抬混合梁架结构,前檐檐柱设十字斗拱,饰如意云纹等。用材较考究。后楼格局同前进,用材及装饰略逊。清水外围墙及墙基界碑石保存完好。该建筑整体格局保存完整,与隔壁王宅既相通又相互独立,是宁波市清末民初传统建筑的典型。2010年被江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丰纱厂旧址
  和丰纱厂旧址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江东北路317号,据《宁波市志》记载,和丰纱厂创建于1905年,由戴瑞卿等21人组成“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丰纱厂),设厂于宁波江东冰厂跟,占地5.3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办公楼和成品车间。结构办公楼,又称小洋楼,为二层外廊式西洋风格楼房,为四坡顶。上下屋结构装饰相同,均面阔三开间,前有围廊,柱头为爱奥尼柱与科林斯混合式,外墙红灰相间,造型丰富、外观沉稳。内部装饰西化,房间、廊前顶上均饰石膏吊顶与石膏线脚,地面长条地板保存完好。西侧次间有楼梯,车木扶手。成品车间建于1905年,屋身较高,山墙饰观音兜,东侧墙外有楼梯可上二楼,东北侧有单屋建筑,原为办公楼,屋顶为人字型坡顶,外墙均为实叠墙,红砖镶嵌其间为装饰线。和丰纱厂是宁波乃至全国近代纺织厂工业史上的重要纺织……[详细]
东钱湖墓葬群
  1、东钱湖石刻群位于浙江省鄞县东钱湖北岸郭家峙至天童公路沿线。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前后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前后建成。主要是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太子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体。 南宋时期的史氏望族墓道石刻群,是融古代哲学、美学、生态学等于一体的石刻艺术精品,它包括宋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宋太师越国公史诏墓道等。这些墓道长50米至数百米不等,现存较为完整。石刻造型比例适度,线条流畅,生动传神。 石刻群的元明墓道中以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道为核心。其墓道长200米,宽25米。整组石刻气势雄伟,刻划精致,在中国现存发现明墓中较为罕见。 东钱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成为中国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填补了中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