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乐清市旅游

乐清市旅游景点介绍

乐清博物馆
  乐清市博物馆新馆展区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共四层,主展区为一、二、三层。整个展馆以“一山一湾一河”为理念,以“乐音清扬”为主题,分自然乐章“天籁如画”、历史乐章“箫声悠远”、人文乐章“乡音四方”、经济乐章“协奏辉煌”等四个乐章,展示乐清雁荡山、乐清湾的自然人文,史前文明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变迁,佛教道教儒学及平民文化的人文情怀,创业为先的民营经济发展等亮点内容。在展示方式上,除了陈列、遗址场景再现等,还采用了多媒体、投影、音效、互动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乐清的自然、历史、人文、经济。特色藏品东晋青瓷褐彩卧羊羊作昂首状,卷尾,四足弯曲,呈卧伏状。器身浑圆,头顶有一个圆孔。施青釉,釉彩匀净,有光泽,灰胎,厚重。战国龙把鸟首青铜敛口,圜底,三圆锥足;肩部一侧饰一鸟首,另一侧为一龙形把柄。新……[详细]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年代:唐—民国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位于雁荡山灵岩龙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以唐贞元十年(794)包举题名为最早。宋刻中7处有纪年,13处有干支纪年或题名,其中“沈括”二字尤为珍贵。元代1处,明代23处,清以来9处。另有宋以来碑刻7通。洞口岭旁巨石上镌“天开图画”四大字,为明代朱晦翁书。2019年10月7日,雁荡山龙鼻洞摩崖题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王十朋墓
  王十朋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四都乡梅岙村牛塘山麓。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中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第一名,诏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忠文,是南宋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著有《梅溪王先生文集》。墓园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丘呈扶椅式,块石垒砌。下坛台地有两碑亭,中立墓志;二坛台地正中有莲花池,围墙两侧设台阶、斜坡,依次前后分五级台地,最上级为墓丘。神道上残存石羊、石马、石人各2尊,石虎1尊,均残。……[详细]
大乌石雷公殿
  大乌石雷公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东朝西,两进,并设戏台、亭,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两进均为五间两弄,悬山顶。第一进前厅,梁架为八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单步,前檐明、次间金柱间均设门,后檐明间与戏台连接。戏台,歇山顶,内设八角藻井。亭子,歇山顶,后檐与二进前檐明间连接。天井两侧以庑廊连接两进。第二进后殿,梁架为八檩六柱,用中柱。 雷公殿,在布局和构筑上,不拘于传统法式,整组建筑以戏台为中心,亭子为对应,周以庑廊串接前厅后殿,行成一个封闭式整体,是我省一处较有特性的清代庙宇建筑。……[详细]
中雁荡山水利风景区
  中雁荡山,原名白石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坐落在乐清西南隅,南靠瓯江七里港区,北邻雁荡山景区,西倚永嘉楠溪江风景区,G15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从其南缘经过,甬台温铁路乐清站坐落于其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中雁荡山辖玉甑、西漈、三湖、东漈、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总面积93.44平方公里,300多处景观,景区以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潭碧林翠著称。历代文人雅士在中雁荡山留下大量珍贵的墨迹,为山色增添光彩,东晋著名诗人谢灵运有诗云:“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宋朝的王十朋写道:“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这些都是对中雁荡景色由衷的称赞。1、玉甑景区玉甑景区是中雁荡山的首景,景区面积39公顷,有2峰、10岩、10洞、3泉、2亭等28个景观,以玉甑峰为核心,峰险石润……[详细]
白龙山石殿
  白龙山石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该建筑群建在白龙山之阳半腰,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由山门、石殿、照壁(石)、石亭、石塔(部分构件)等组成。山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石殿,原为自然洞穴,明万历十年在洞前增建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石殿前照壁,为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明间浮雕佛像八十尊,两次间佛像各四尊及鹿一只。石亭(名太空亭),仿木结构,歇山顶。亭后壁嵌石碑三方,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石塔现存构件有塔身、塔檐等。白龙山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佛像及装饰雕刻线条粗犷流畅,保存完整,是我省为数较少的明代石构建筑之一。……[详细]
  •雁荡十八古刹之首,时称“东南首刹”,雁荡“风景三绝”之一。景点介绍灵岩寺因背依灵岩而得名,是雁荡十八古刹之首。该寺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咸平二年(999年)真宗赐额“灵岩禅寺”。后几经兴旺和兵毁、重建,盛时有屋宇百余间,藏经千卷,时称“东南首刹”。灵岩寺周围群山环列,环境清幽,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寺前有高达260米天柱、展旗两峰相对而立,称“南天门”,卧龙溪穿门而出。寺左有天窗洞,再上有莲花洞。灵岩周围还有双鸾、卷图、玉女、重楼、卓笔、独秀等奇峰以及寺老僧拜塔、金龟玉兔诸景。 寺后有屏霞峰,高数百丈,壁立云霄,形若屏风。灵岩寺系天台宗道场,继行亮、神昭之后,著名祖师有谛闲法师、成圆法师在此住持。成圆法师曾手植银杏、四方竹,现已成寺内一宝。重建后的寺院从南至北依次为……[详细]
148、铁定溜溜景区 AAAA
铁定溜溜景区
  铁定溜溜位于温州市大荆镇,村域面积达2.13平方公里,是一个主要以铁皮石斛为核心,集合主题游乐、田园休闲、旅居度假、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铁定溜溜”项目包含溜溜乐园、石斛文化园、农耕乐园三大主题园区、一条长达1620米的山地过山车虎溜溜,一座高达61.8米的游乐塔溜溜塔,并配套慢●方舍主题民宿及特色主题商业等综合性体验式业态,桃花谷、樱花林、葡萄园及茶园等环村十景,全面满足游客美景养眼、美食养胃、乐活养心的休闲旅居度假需求。溜溜乐园一个充满童趣和欢乐的地方,颠覆国内无动力乐园的固有概念,将园区内所有的房屋、风景都变成了可以畅快游玩的玩具,营造一个充满奇趣想象力的欢乐空间,配备德国进口顶尖游乐设备———亚洲最长无动力过山车虎溜溜,1620米的滑轨依据山体走势,凭借惯性从山顶顺溜盘旋……[详细]
  仙姑洞原名西洞,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南雁荡山东西洞景区,距温州市87公里,离平阳县城30公里。洞高9米,宽14米,深25米。据平阳县志记载,北宋崇宁间本县闹村闺女朱婵媛在西洞辟谷二十年,晚能言-福,替人治病,药到病除,人尊称朱仙姑,后终脱迹不知所在。当地民众认为她已得道成仙,遂将西洞改称仙姑洞,建道观塑神像供瞻仰朝拜,有关传说轶闻编成《南雁圣传·仙姑宝卷》传世。至清中叶以来,仙姑道观扩建玉皇殿、仙姑殿、占梦楼、阄韵楼、功德堂等建筑。玉皇殿列为平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前世纪九十年代,复增建藏经楼、规模宏伟、蔚为壮观。历朝许多知名人士如宋潘安固、邵梦龙、朱元昇;明方鹏、蔡芳、郑思恭;清钱琦、卢镐、孙锵鸣、戴啟文、郭钟岳,及近代黄光、池志徵、汤国琛、方介堪、姚琮、苏步青、周喟、陈从周等人均为仙姑洞留下……[详细]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
  1937年2月,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挺进师一部在峰文与国民党军队进行3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实行了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刘英、粟裕将30多位红军重伤病员托给双溪口村党支部。双溪口及青皮坳、天门下、灵家山、董家坪、山后、隔后等村的党支部先后加入救护伤病员工作,将伤员安置在石厝洞、内鹿洞等17个隐蔽山洞疗养。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这些伤员,村民陈成赞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9月,红军伤病员痊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大将高度评价双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等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双溪口村。1991年7月,泰顺县委、县府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在环境优……[详细]
古铜坑应变会议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古铜坑村是中共浙闽边区委员会的主要活动地,是边区党组织的可靠后方。1944年1月,原中共青景丽县委书记赵传彬投敌叛变,边区党组织完全暴露,情况危急。同年4月,中共浙闽边区委员会书记郑丹甫在古铜坑召开边区干部20余人的应变会议。会议进一步贯彻了“隐蔽精干”政策,区委人员分散隐蔽,有效地保存了边区党的革命力量。古铜坑应变会议是一次事关边区干部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 古铜坑应变会议旧址,位于泰顺县松垟乡古铜坑村,原是一幢木结构的民居,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坍塌。2001年7月1日,泰顺县委党史研究室和松垟乡政府为配合“红军路”建设,挖掘党史资源,在会议旧址附近建立了纪念碑。……[详细]
中共乐清区委成立旧址
  1928年秋,省委特派员兼永嘉县委书记郑馨根据省委指示,到乐清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并在车岙村建立了中共乐清区委。1930年3月,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指出:“目前党最迫切的中心任务是发动群众,开展闹荒斗争,准备地方-”,同时还指示“乐清在目前不能成立县委时,应由蔡、周两同志负责”。根据永嘉中心县委的指示,乐清区委积极组织农民开展闹荒斗争,全县共成立了救穷会(即贫农团)80个,入会农民500多人。同时还组织开展反对村里制和土地陈报的斗争。到1930年下半年,乐清区委所属支部发展到12个、党员75人。1930年冬,红十三军斗争遭到严重挫折,浙南特委遭破坏,乐清区委与特委失去了联系,因而停止了活动。中共乐清区委旧址,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车岙村。该旧址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由4间轩间屋构……[详细]
琯头交通站旧址
  琯头村位于乐清西乡沿海,是通向浙南特委交通线的出入要道之一。1946年5月,中共乐清中心县委决定在北白象镇琯头村共产党员张雪梅家(即张淮南之女)建立交通联络站。张雪梅于1944年秋参加乐清学生抗日宣传工作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抗日游击队。她受中心县委领导的委托,写信给母亲高志骧,介绍共产党员周阿花到她家,以佣人身份为掩护,担任地下交通联络工作。张母思想进步,同情和支持革命,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中心县委的一些领导人去温州或赴浙南特委开会,途中大都吃住在她家。她家的后门口,便是乐清内河与瓯江船只来往的必经之道。国民党的官兵经常在此盘查行人。周阿花在琯头交通站里工作了16个月,先后陪送过16位同志上山。琯头交通站为地下党开展活动,接纳知识分子入伍,起到了重大作用。琯头交通站,位于乐清市北白象……[详细]
叶藤岭战斗遗址
  1930年5月1日,驻大荆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旅第九连因数月发不到粮饷,军心动摇,连长张玉芝计划率部兵变,投奔温岭县坞根游击大队。游击大队派叶景泰率队到大荆接应,两支队伍集合起来共300余人。驻在温州的国民党第四十五师一三五旅旅长得知九连兵变后,率步兵1个连前往大荆“追剿”,并通过当地士绅蒋叔南、章松如等劝说张玉芝“灭匪归营”。张慑于压力,遂反叛。游击队不知内情,7日仍按原定路线,从南閤出发,向太湖山进军。游击大队战士猝不及防,在双峰乡叶藤岭被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牺牲13人,其余的各自奔散,丢失了大量0弹药。红十三军政委金贯真获悉后,即于5月12日向中央报告:“五日前因国防军降而复变,遭受很大损失,被国防军缴去枪械10余支,死10余人”。叶藤岭受挫后,温岭坞根游击大队折回坞根进行……[详细]
芙蓉战斗旧址
  1945年3月21日,日军200余人进犯芙蓉镇,驻扎在桥头堂小学,企图以此为据点歼灭游击队。中共乐清县委决定,由周丕振率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一部攻打芙蓉镇日军。3月22日夜8时,游击队从山面乡(今岭底乡)出发,兵分两路进抵距日军驻地不到3里路的芙蓉镇良园村。正当游击队领导听取该村党支部汇报芙蓉敌情时,由浙东区党委派往乐清加强军事领导的余龙贵在仇雪清的陪同下也到达良园村。他带来了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纵队司令何克希的指示信,并立即与游击队领导一起研究作战部署。会议决定,由余龙贵和黄义桃一起指挥第五中队袭击日军驻地桥头堂小学,周丕振率第四中队迅速占领小学对面的龙口衔,直插横塘角,阻击日军逃窜。22日晚9时半,战斗打响了,日军一面组织火力-,一面数度组织队伍反扑,妄图冲出来消灭游击队,但均被游击队……[详细]
大荆战斗旧址
  1949年,大荆镇守敌有国民党区署联防中队和乐清县常备第三中队,共140多人。国民党大荆区长项体光在大荆镇四周筑了两层碉堡,指挥部设在小山头魁星阁。3月15日夜,括苍支队支队长周丕振率领括苍支队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中队从雁荡山谢公岭出发,兵分两路与地方工作人员陈清波、周时静等带领的民兵密切配合,快速扫清国民党军两道防线后,集中火力猛攻项体光大本营——小山头魁星阁。战斗中游击队击坏了国民党军伙房中的储水设备,国民党士兵无法取水,饥渴难忍,顿失斗志。括苍支队乘机发起政治攻势,写信劝降。16日下午1时,当第三封劝降信收到后,国民党在魁星0上伸出一面小白旗,示意缴枪投降,大荆宣告解放。 大荆战斗旧址,位于乐清市大荆镇小山头。山上绿树成荫,旁边小河潺潺,环境优美。该旧址现由大荆镇文化活动中心管理使用……[详细]
千人坑旧址
  1930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永嘉徐定魁部与黄岩夏云虎农民武装,共600余人,在进军海门(今台州椒江)路中受阻欲折返永嘉,途经乐清大荆隘门岭时,突遭以蒋叔南为首的大荆反动民团伏击,当场牺牲10余人外,大部分被俘。反动民团在大荆小山头商会设立公堂,对被俘红军战士和随军农民逐一进行审问后押往大荆炭场枪杀,并雇人将尸体抬往大荆百岗岭船山,挖坑集体埋葬,当地群众称之为“千人坑”。这是红十三军在战斗历程中最为悲壮的惨案,共牺牲471人,史称“隘门岭事件”。 “千人坑”旧址,位于乐清市大荆镇百岗岭船山半山腰处。百岗岭离大荆镇约五六里路,船山在百岗岭头两侧,山阴便是丛葬400余名红军的千人坑所在。……[详细]
黄乐县民主政府成立旧址
  永乐黄边区是解放战争时期括苍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4月14日,中共浙南地委决定,将永乐黄边区改设为黄乐县。4月25日至29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召开第四次扩大会议,宣布地委的决定,成立黄乐县民主政府,下辖大荆、乌岩、院桥、大溪四区。由黄义桃同志任黄乐县委书记兼县长。5月11日,黄乐县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大荆小学操场隆重召开,大荆区和温岭、黄岩两县的部分党员、农联会员、农民自卫队员、妇联会员及各界人士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大会。黄义桃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宣读了七条《临时施政纲领》。会后,各区、乡政府也相继成立。6月1日,黄义桃带领县机关人员、警卫队战士200多人,从大荆出发前往黄岩,在周丕振支队长统一指挥下,进驻黄岩县城,接收旧政权。6月下旬,遵照浙江省委指示,黄乐县所辖的乌岩、院桥……[详细]
牛塘会议旧址
  945年2月初,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命令驻在仙居的浙保第四团第二大队开往乐清,部署对抗日游击根据地自武装抗日以来的第一次“清剿”,并阴谋吃掉所谓被“-”了的乐清县国民兵团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浙保四团第二大队在芙蓉镇调集永嘉县两个自卫中队、乐清县自卫大队、警备第二中队和温台护航大队的一个中队,兵力约计1000余人,计划于26日凌晨分五路向抗日游击队的驻地泽基、南充、张庄等地发起进攻。乐清县委获悉情报后,于2月22日夜将游击队迅速拉到国民党顽固派包围圈外的四都乡牛塘村。次日,乐清县委在牛塘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面临的形势,研究了对策,最后决定借顽固派的屠刀即将猛劈过来的时机,策动和领导警四中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同时收缴国民党乐清县自卫大队枪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戈一击。会议还决定,由叶龄银……[详细]
樟坑田烈士陵园
  四都,是乐清地下党和抗日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区。1927年,在中共乐清支部的领导下,四都大部分村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和农民赤卫队。1939年,中共乐清县委在四都乡建立中共四都支部。1943年夏,乐清县委决定在梅岙村梅迪民家设立四都地下交通站。这个交通站上通山面县委交通站,下达虹桥、沙角、岩宕等处交通站和联络点,为保卫县委领导的安全和生活做了不少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四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积极支援抗日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四都人民建立区武装工作队,并在敌军中建立内线关系,配合我党领导的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四都全乡共有28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为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四都乡党委、政府通过社会集资,选择樟坑田建亭立碑,设置革命烈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