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 > 秀洲区旅游

秀洲区旅游景点介绍

学绣塔
  学绣塔位于嘉兴市秀洲区中山西路的运河文化公园内,是传说中范蠡携西施从越国到吴国都城时学习刺绣的地方,有学绣楼、学绣塔和范蠡坞等景观。现学绣塔是2006年重建,八面五层仿古建筑,建筑面积为203.5平方米,总30.8米。……[详细]
王店粮仓群
  王店粮仓群位于秀洲区王店镇四喜社区塘东街13号长水塘东岸,建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约5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83平方米。粮仓群自西向东三排平行错位等距离排列,共计14个,均为房式仓与立筒仓结合的组合型苏式粮仓。“王店粮仓群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嘉兴与大运河相辅相成的兴衰关系。”秀洲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过去漕粮运输依靠水运,因此嘉兴地区在大运河畔建了不少粮仓。其中王店粮仓群位于大运河嘉兴段的重要支流长水塘畔,是王店周边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同时,王店粮仓群建筑形制特殊,在嘉兴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模仿苏联工农业建设模式的史实,因此建筑本身同样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2017年,王店粮仓群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如今又更上一层……[详细]
吴家浜遗址
  吴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来龙桥村吴家浜自然村,北临吴家浜,现已填掉一部分,西南为河,东为田与村庄。据出土文物判断属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晚期,面积约33000平方米。1981年试掘发现,地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耕土扰乱层,厚约30—40厘米,发现少量的近代砖瓦和青瓷片;第二层为文化层,分上层与下层,上层约5—18厘米,土色呈灰褐色斑点与第一层有较明显土色界线,有较少细碎陶片与小块碎红烧土,下层厚约5—20厘米,土色与上层无明显差别,土质上下不同,发现少量的碎小陶片和小块红烧土,烧土中带有芦苇印痕;第三文化层的土质厚有10—40厘米,和第二层土质有明显不同,并沾有草木灰,出现很多牛骨、牛牙、猪牙、鹿牙、鱼骨等为数不少的兽骨和不少的陶片及大块有印痕的红烧土。调查试掘面积小,没有发现完整器……[详细]
钟家港遗址
  钟家港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四联村9组,东侧为南湖大道,南侧为钟家港,并有一片民房,西侧为村道,北侧为桑树地、油菜地。遗址呈梯形,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系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早期的聚落址。遗址地上现种有桑树,当中竖有一高压电线铁塔,中部在开挖钟家港时被破坏,开挖河面宽约10米。文化层厚约1.10米,文化类型较单纯,包含物丰富,保存尚好,发现较多陶片和大量兽骨。陶片多为夹砂红陶,也有泥质红陶,表红胎黑、素面,器型有腰沿釜、敞口盆等。钟家港遗址属马家浜文化早期,存在时间早,器物类型特殊,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92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墩港遗址
  大墩岗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建南村佛子自然村23、24组,钱新公路西50米处,沪杭高速西北侧30米左右,靠南50米有河港。遗址面积13000平方米,原土墩有3米多高。1999年园区开发时发现玉璧、玉镯、黑皮陶折腹碗、石镞、玉珠和玉锥形饰各一件,并上交嘉兴博物馆。据出土文物可知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聚落址。经过土地平整现遗址范围内种植桑树,已无高墩。大墩岗遗址范围较大,出土文物档次较高、类型特殊,反映了这一地区在良渚文化时期的特殊地位,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桥遗址
  双桥遗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双桥村,面积约11000平方米,1953年发现,整个双桥周围及原苏嘉公路两侧均有文化层分布。1973年进行了局部发掘,发现两个文化层,出土鱼鳍型足鼎、双鼻壶、圈足盘、高脚杯、折腹盆等陶器、有段石锛、扁平穿孔石斧等石器及少量骨器,年代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一直延伸到春秋战国。现遗址地上建有教学楼,中心位置为操场,地面未采集到陶片。该遗址范围较大,延续时间长,出土文物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章氏茶园遗址
  章氏茶园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塘汇街道茶香坊社区(原茶园村),西南两侧临河,面积呈长方形,占地约1300平方米,茶地高出地面约1.3米。据章氏后人讲述,该茶园距今已有303年,清初期就有,其父亲章氏曾是教书先生,从浙江上八府某地运山地茶树在颜马浜以西一块高地上培育两年,移栽成功。后每年一直采制出售,以“家园茗茶”为牌记,成为嘉兴一项特产。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章园茶叶送展,获金牌奖。解放前后产量增至百斤左右,1963年由章家转为集体所有管理,仍以“章园茗茶”著称。2008年,以28万元价格卖给塘汇街道。嘉兴属平原地区,种植茶树极为少见,章氏茶园保存时间较长,所产茶叶在江、浙、沪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合项氏墓
  洪合项氏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良三村6组,是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的家族墓地,墓呈矩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长约40米,面积3064平方米,墓高出地面约2米。项元汴(1524~1590),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精鉴赏,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储藏之丰,甲于江南,“极一时之盛”。据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项元汴之墓,在陡门桥南寒字圩”。1975年,嘉兴博物馆对此墓进行过抢救性发掘,从出土器物判定此处为明朝项元汴家族的墓地。项氏家族是嘉兴的名门望族,项元汴更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其收藏品今虽已散失,但许多历代佳品,经其鉴藏方存留至今。项氏墓曾出土大量精美文物,作为项元汴家族的墓地,不仅为研究当时当地的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对纪念和研究项元汴有重要意义,因而有较高的历史、科……[详细]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9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圆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维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儿的坟茔。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径4米,沈维鐈墓高2.7米,直径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径3.15米,沈宗涵女儿墓高1.8米,直径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上刻正楷“沈宦坟界”,石桩高1.65米,宽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经过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圆整划一。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在儒学、法学、史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在国内国际具有广泛影响,其墓作为研究其生平的实物见证,对于纪念沈曾植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国界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界桥
  国界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洪合村7组,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系三孔无栏石板桥,南北横跨九里港。全长18.6米,桥面宽1.59米,由3块石板并列组成,单块石板最大跨度5.68米。东西有桥额“国界桥”,下桥柱上刻有桥联:西为“披莱远溯夫余泽,端委常存泰伯风”,东为“星映斗牛临鹊贺,地连吴越判鸿沟”。额旁及桥身刻有卷莲等纹饰,桥柱内则分别雕刻二尊石像,北为吴王,南为越王,雕像线条简洁古朴。据历代嘉兴地方志记载,国界桥是古代吴越古战场地。据《史记》、《左传》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战于檇李,吴王阖闾死于此战。檇李是嘉兴春秋时的地名,国界桥所在地古代有南北草荡之称,即古檇李之地。1959年在国界桥附近发现大量马骨、箭头和古代兵器,分布广泛。国界桥的存在不仅便捷了当地的交通,更为研究古吴……[详细]
油车港长生桥
  油车港长生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澄溪村澄溪大街31号南面。据桥额小字可知此桥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南北横跨澄溪港,北侧为澄溪大街、南侧为港南大街,系三孔墩式石板桥,全长约22米,宽2.97米,桥面由5块石板并列组成,河中两个桥墩为石块砌筑,单板最大跨度6.43米。桥底距水面高度2.4米。桥面两侧设有石栏板,上有方形望柱,南北落坡略呈喇叭状,各设石阶7级。东西原有五字桥额、现被水泥抹封,额旁镌刻小字“乾隆五十五年”,无桥联。桥身局部刻有云雷、卷莲等纹饰。此桥形制规整,做工考究,其用墩架设石板桥的工艺在嘉兴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鱼池汇桥
  鱼池汇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古窦泾村曹家兜,又名广福桥。建于民国十年(1921)。系七孔有栏石板桥,东西横跨鱼池汇港。全长39.4米,桥面宽2.2米,底宽2.6米,矢高3.2米。中间桥柱为墩式,其余桥柱为条石竖置式。桥面由4块条石平铺而成,东西各有8级台阶。桥侧共有16个天磐石,并刻有花纹。桥栏中间各有4只狮子望柱。北侧桥额刻“重建广福桥”,南侧桥额刻“鱼池汇广福桥”。南北桥联分别为:“两岸渔邨蟹捨水接鸳湖,万家绣壤云塍波平麟渚”和“舟来塘北春桑帆影参差,西连池西古寺钟声隐约”。原桥东堍有一个石碑,上刻捐资建桥人的名字和金额,毁于文革时期。鱼池汇桥保存完好,墩、柱并用式结构独特,形制宏伟美观,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7年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秀洲里仁桥
  里仁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嘉北街道九里行政村九里汇自然村,南与新城街道殷秀村交界。据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五《桥梁》载:“里仁桥在(秀水)县北九里,名九里汇。道光八年(1828),里人钱茂华、仲井田摹资重建(于志)。”民国十二年(1923)《新塍镇志》亦持此说,未提及重修、重建事。系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新塍塘,全长25米,宽2.62米,拱跨12米,拱矢高5.65米,拱圈用条石纵联并列分节砌成。另有长条石构成桥栏,方形望柱,桥南侧栏板已无存,北侧倾圮不全残存方形望柱5根。南北两侧各铺设台阶29级。桥顶西侧尚存栏板,桥额阳刻楷书 “里仁桥”。顶盘石中央有水涡图案。桥东、西两侧各有阳刻楷书楹联,东为:当年肇造嘉名里仁为□,其余模糊不可辨。里仁桥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造型美观,做工考究,是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详细]
14、北溪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溪桥
  北溪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范滩村7组,坐落在天花荡南至穆溪的入口处。清咸丰、同治年间《新塍琐志》卷三《津梁》有“北溪桥”的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新塍镇志》卷六《津梁》亦有“北溪桥”重修的记载。2004年,桥中孔坍毁,王江泾镇人民政府重修为水泥梁,并在桥面加了护栏。原为五孔梁式石板桥,东西向。现桥全长35.1米,坡长6.1米,宽3米,桥底距水面高3.5米,桥面由4块条石平铺而成,桥柱由3块条石竖置构成,桥身刻有花纹。东西落坡各设石阶11级和8级,上架水泥板。东端延伸出数十米长堤。无桥额、桥联。北溪桥虽破坏严重,但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留存桥部件对研究古桥梁的建筑工艺有很大帮助,仍具有较高历史和科学价值。1992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思贤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思贤桥
  思贤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塘汇街道南湖星辰湾小区与锦绣小区间,始建年代不详,现桥额旁刻 “清光绪十年(1884)”字样。据载,宋时塘汇有座纪念陆贽的思贤乡院,规模宏大,林木葱郁,院前有思贤桥,为嘉禾一胜。东西向跨车思港,系三孔有栏梁式石板桥,全长21.31米,宽2.12米,桥底距水面高2.6米。桥面由4块长条石组成,桥柱由4块条石并列竖置组成,桥栏尚存狮子形望柱3根,东西落坡略呈喇叭型,各设石阶7级和6级。桥额刻“重建思贤桥”,桥身刻有花纹,南北有楹联,因水深不便记录。思贤桥历史悠久,造型美观,做工考究,在市区内此类桥梁已少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麟湖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麟湖桥
  麟湖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栖真村3组,始建于何年不详,据油车港镇文化站杨跃兴先生编《悠悠水乡情----古桥篇》,现桥重建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南北横跨池湾港,系三孔有栏梁式石板桥。全长19.41米,宽2.5米,桥底距水面高3.2米。桥面和桥柱均由4块石板组成,桥面两侧有石栏板、四端有方形望柱,北落坡石阶5级,南落坡石阶无存。东西有桥额“重建麟湖桥”,东侧桥联为“矢一念慈悲克成善举,愿千秋巩固永济行人”,西侧桥联为“七十岁康强功程独建,千万人来往利益常叨”。桥身、栏板等处刻有蟠螭纹、回纹、卷莲纹。该桥形制规模颇大,做工考究,桥纹饰雕工精美,是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公兴酱园旧址
  高公兴酱园旧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西南大街233号,由高氏祖先高景涵创立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坐南朝北,门面隔街临河而建,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主要生产经营硬壳糟蛋、黄酒、酱萝卜等传统土特产。现仅存门楼、门市经营部、账房、住房及仓库等建筑。其中门市经营部系二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木构件用材较大,梁枋雕饰精美纹饰。门市经营部南侧为账房,亦系二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仓库则坐北朝南,系三开间五架抬梁式建筑。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高公兴与张恒昌、大生、东公兴、东恒隆等私营酱园合并为新塍酿造总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恢复“高公兴”老字号并对外经营。作为嘉兴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土特产作坊,高公兴酱园虽然建筑面貌保存一般,但历经二百多年尚存至今亦属稀少,弥足珍贵,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9……[详细]
吴润昭私院
  吴润昭私院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中北大街,据当地文化站同志介绍,建于清太平天国时期。吴氏祖籍江苏吴江盛泽镇,为该镇丝业巨商之一。吴氏以五万银元购得从问松桥西堍至吴家弄、南临市河、北达秀水浜的地块,并建此院。私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原有五进,现存四进,前三进为陈列馆,第四进被火烧毁后新建楼房,第五进未划入陈列馆。陈列馆布局中轴对称,占地500余平方米。通面阔12.25米,通进深44.92米。第一进为二层三开间楼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牛腿雕饰狮子,地面铺设方砖,二楼为办公室。其北面设东、西厢房,厢房北侧有砖雕门楼,上刻有“孝友传家”四字。第二进为三开间,原为大厅,用料较大,抬梁式五檩,前后各双步,用四柱,方形斗拱,檐柱饰有垂花柱,月梁及枋上雕刻精细,隔扇窗户完整,柱础无纹饰,地面铺设方砖,……[详细]
王店米厂苏式圆筒粮仓群
  王店米厂苏式圆筒粮仓群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四喜社区塘东街13号长水塘东岸,据米厂老工人回忆,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原王店米厂仓库。建筑占地面积5700余平方米。2002年米厂改制,仓库停用,目前除西侧少数租给小家电厂作仓库外,其余皆闲置。粮仓群由南向北分三排平行错位等距离排列,南起为第一排有6个粮仓,向北第二排有5个粮仓,最北第三排西起首位空缺,仅有3个粮仓,共计14个粮仓。各粮仓间等距7.8米,均为苏式圆筒形,同体积尺寸,直径12米、层高8.15米,墙体混泥土砌筑,内部有木梁架,屋顶为六面青瓦顶,大门开处离地2米。米厂西侧沿长水塘建有石码头(现已严重损毁)。长水塘为大运河嘉兴段的重要支流,沿河而建的王店米厂苏式圆筒粮仓群,是王店周边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粮仓群从保存数量……[详细]
王店曝书亭
  王店曝书亭位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广平路南端。为一园林式建筑群,占地6500平方米。为清初著名学者朱彝尊先生故居。始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原名“竹垞”,曝书亭原是其中建筑之一,因朱彝尊著作《曝书亭集》称名于世,后人遂以曝书亭为名。园林艺术风格质朴淡雅,结构布局疏密有致。园门向北,进门左侧为“娱老轩”,坐北朝南,系三开间厅堂。其西为“醧舫”,三面临水。楣额为清初书法家郑簠所书。距醧舫数十步为“潜采堂”,1963年修葺时将朱氏家祠中的朱彝尊石像移入嵌于壁中。原康熙御赐“研经博物”匾因家祠早毁而佚,现由张宗祥重书,悬于正厅。室内存有朱彝尊手书条幅,用过的端砚以及描绘当年“曝书亭”全景的画卷。轩、舫、堂,环荷池而筑,粉壁砖地,素洁幽雅。园中部,过荷塘石桥至南,即为曝书亭。亭面北,两青石柱上镌有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