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 > 锡山区旅游

锡山区旅游景点介绍

华学士坊
  华学士坊原为明嘉靖时期翰林院侍读学士华察府大门。华察年老致仕归乡后,帮助当地县令清丈田亩,查出漏科数千亩,深得民众称赞。华学士坊是一座高大壮观的高官府第牌楼,三间四柱,顶部被毁,石柱为花岗岩质,两侧八字形照壁下有狮子浮雕狮。1983年,原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当地创办东亭小学(现为东亭实验小学),校门利用其牌楼做成,以示纪念。1980年,重建牌楼。1988年6月,公布为锡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荡口华氏老义庄
  华氏老义庄是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后华氏子孙陆续修建,现存房屋四进,位于荡口北仓河北侧,占地面积250()平方米。老义庄系江南地区典型的清初明式建筑,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尤其第三进楠木正厅及门前隔河照壁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对研究江南地区义庄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加02年,老义庄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老义庄修葺一新。2019年10月7日,荡口华氏老义庄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无锡菩提仙境
  菩提仙境地处无锡惠山区洛社镇,占地30余亩,是一个融古典园林、江南园艺和宗教文化于一体的新颖景区。景区建筑面积10000余平方米,已建成万佛殿、罗汉堂、西方极乐世界、济公院、唐僧取经、财神堂、送子观音及荷花阁八大景点,还精心打造了二十八座桥,四十八个半亭等。“菩提仙境”建筑结构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步入景区满目亭台楼阁、曲桥、山石、花草处处相接;园内多彩多姿、一步一景、百步一佛;尤其是在高空中培育的10万多株花草树木,堪称高空绿化一绝。盘根错节,层层迭迭的菩提树托起塔状主体建筑,最高处达33.8米;粗大的树干及密集的树枝、理连相交的菩提树,令人仿佛来到一处密密的菩提林。这种菩提树的枝干是人工用水泥仿真浇筑而成的,而枝丫上的繁枝绿叶则是用营养土精心培育出来的。层层叠叠、真真假假直上天台。这种立体……[详细]
顾宪成纪念馆
  顾宪成纪念馆位于无锡张泾镇元吉弄内,是顾宪成、顾允成兄弟诞生地。为弘扬顾宪成等东林党人伸张正义、革新朝政、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开展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发扬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惠及后代,启迪向上,原张泾镇党委、政府投资300多万元于1992年5月16日奠基兴建“顾宪成纪念馆”,并于1993年5月18日竣工开馆。纪念馆的建成与无锡市东林书院融为一体,对研究和展示东林党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纪念馆正门有当代书画家董欣宾书写的“顾宪成纪念馆”横匾,建筑总面积3154平方,馆院中有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钱绍武教授创作的顾宪成石像一尊,像背面刻有顾宪成生平简介。纪念馆前有两厢,两厢前门前有一对青石狮子。堂后原为花园,四面环绕回廊,园内亭台水榭、假山花木,十分幽致。清嘉庆年间,顾氏后裔顾皋中状元……[详细]
顾宪成墓
  顾宪成墓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春光社区老湾里西首,锡虞路北,尤沈路西。根据记载,宪成墓坐东朝西,东面头枕吼山,西面足朝芙蓉山,北面临北兴塘大河,南面有梵宫祗陀寺,流入北塘河的板桥港横卧墓前。墓地清代曾经过修缮,最西端的入口处,有一对四棱方形石望柱。其后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后为神道,神道两旁分立青石质石像生,石羊2、石虎2、石马2、石翁仲4(右武2、左文2)。1983年,江苏省文管会拨款修复,于1985年9月完工。将石虎重置神道两侧,并复建台阶、罗城、宝顶,补刻墓碑,另有其他石刻残件陈列。1988年6月,“顾宪成墓”被无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无锡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顾宪成墓,保持了原有朝向,也和江阴的梁敬帝陵现状相似,西、北、东三面环水,南面紧邻工厂围墙。墓地最……[详细]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路,该馆于2010年7月28日开馆,是全国唯一收藏乡镇企业发展各时期文史资料和文物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亭春雷造船厂旧址,这个造船厂是我国最早的乡镇企业之一(在皮革城附近)。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1万平方米,总投资1.64亿元,主要由博物馆室内展示场馆、春雷造船厂旧址两部分组成,主展馆分为序厅、成就馆、历程馆、区域馆和无锡馆5部分。整个博物馆按照“尊重历史、注重现在、展示辉煌、昭示未来”的思路,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文字记录,集中展示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的建设和落成,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其内容展示,对于弘扬亿万农民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解决“三……[详细]
47、荡口古镇 AAAA
荡口古镇
  荡口,古称丁舍和丁村,因位于无锡东南的鹅湖和南青荡而得名。在义盛河两岸,保留着成片的古建筑群,有北仓河老街、华氏始祖的老义庄、楠木厅、华蘅芳故居、三公祠、珍贵历史遗迹有思泉亭、步弓刻石、植福祠戏楼等。2004年,荡口镇与毗邻的甘露镇合并为鹅湖镇。荡口古镇位于无锡市东南,东与苏州市相城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境内土地平坦,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全镇总面积5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513亩,下辖3个社区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水空陆交通十分便捷,高等级的锡甘公路贯穿全境。京沪铁路擦肩而过,太湖流域著名的水上枢纽望虞运河傍镇东流,距沪宁高速公路、无锡硕放机场仅15公里,距张家港深水港40公里。鹅湖镇历史悠久。境内的甘露古名“月溪”,置市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八湖福地”……[详细]
无锡植福寺
  植福禅寺位于位于无锡市东南方锡山区荡口薛思娘桥桥边,距无锡市中心15公里,植福禅寺始建于公元1869年。兴盛时期,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曾是无锡一座著名的护法伽蓝道场。素有“植福庵”之称。时过境迁,文革中植福庵土地被占,仅剩一个破旧小院落。三间石棉瓦大殿及一个戏楼和一口藻井。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植福禅得以重建。新建的植福寺,占地二十亩多,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那种飞椽翘角、亭台楼阁式的小巧玲珑。植福禅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四根檐柱和两根金柱为花岗岩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壮,雕刻花纹精细……[详细]
宛山云庆寺
  云庆寺,坐落在无锡羊尖镇西南部的宛山南麓,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云庆寺曾是一所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名冠江南的古刹。传说云庆寺的头山门在钓渚渡河畔的关王殿(现是旱田,仍叫关王角,河岸边留有瓦砾和石驳岸的痕迹),后山门在宛北脚下,绵亘三千米许。全寺有关王殿、弥勒殿、藏经楼等,几十所殿堂组成了山环水抱、宏伟壮丽的寺院群体。总计有5048间殿舍,僧众1000余人,庙田千余亩。寺内古木参天、花草葱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香火鼎盛时期,钟鼓齐鸣,梵音缭绕,香客摩肩接踵,不绝于途。尤其是清明时节,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似潮水般涌来,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云庆寺成为名闻遐尔的佛境胜地。元代,泰定皇帝微服私访至云庆寺,见寺深院广,僧人众多,且人人会弄抢使刀,个个武艺高强,实是藏龙卧虎之地。他……[详细]
无锡九里河湿地公园
  九里河湿地公园位于无锡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西南部,项目占地面积约39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1公顷。九里河区域曾是村庄、圩区,地势低洼,有大量暗塘、淤泥,加上周边一些外来菜农养殖大量畜禽,粪便、饲料经发酵等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坏影响,走路都绕着走。为改善锡东面貌,通过规划,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娱乐休闲与生态主题相结合的公共绿地,形成集绿色、生态和休闲于一体,体现新城门户形象的城市生态公园。九里河湿地公园一期于2012年元旦建成开园,是太湖水污染生态修复工程的一个子项工程,成了周边百姓休闲的场所,每逢节假日,或是夜晚,公园内到处可见赏景、拍照的人。九里河湿地整个花境风格以自然野趣为主,公园内的广场,水面,绿地分布各有千秋。门户特色种植区位于锡沪路以南,九里河以北的7.9公顷面积中,入口处的公园广场设……[详细]
无锡吼山森林公园
  吼山坐落在无锡市东10公里的查桥,山高125米,东西走向,形如卧龙。山势婉蜒起伏,面积5.6平方公里。据《泰伯梅里志》载:堠山,在龙腿西,一名七云山,亦名缑山。《吴地记》云:周七里,高七十丈(府志云高三十丈)。不峰不峦,突起平地。吼山,原名堠山,又名金牛山,人文历史悠久。公元前12世纪商朝末年,古公亶父(周太王)长子泰伯,偕弟仲雍,南奔荆蛮,曾在吼山(白石岘龙腿)停留,后移居梅里。吼山属梅里乡,一直沿续至清光绪三十四年,故吼山有泰伯洞居、飞来椅、七云道院、一壶泉、金牛舍、七仙女嬉水等遗迹。汉元帝时,陕西道教茅氏三兄弟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深受四乡人民崇敬。而后在山上建了三茅真君殿,又相继修建了真武殿、灵霄殿、观音殿、地藏殿、关帝殿等,长期形成了每逢农历三月十八庙会,至今不变。1978年以……[详细]
无锡七云寺
  吼山七云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寺,坐落在无锡商务区锡东第一山吼山南麓。交通便捷毗邻京沪高铁无锡东站,距离苏南硕放机场8公里,沪宁高速无锡东出口3.8公里。虽身处繁华之地,七云寺始终保持古道遗风,晨钟暮鼓,道风清正,道场庄严。传说吼山奇异的天象频生常有七朵彩云依山显现,俗称“七彩云”南朝文人曾在此山刻下“佛驾七云天边来,缘系十方布慈悲”。所以此得名七云禅寺。七云禅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1500年历史,在时空的变迁中几度兴盛。明朝时期七云寺香烟鼎盛,远道而来进香的香客多以船为交通工具,频临吼山浜俗称烧香浜。高峰时曾有数百条船同泊的奇观。在清光绪年间曾有文人以地理特征横书对联“七云鱼尾送帆开,九里鸭头撰墙过”足见本寺的灵气。不幸是繁盛庄严的寺院后战争和文革洗礼下化为灰烬。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地……[详细]
吼山圣安宫
  圣安宫位于无锡吼山山顶处,汉元帝时,陕西道教茅氏三兄弟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深受四乡人民崇敬。而后在山上建了三茅真君殿,又相继修建了真武殿、灵霄殿、观音殿、地藏殿、关帝殿等,长期形成了每逢农历三月十八庙会,至今不变。山顶有真武殿,旧自麓至顶,凡三殿,乡人每于三月十八日进香赛会。典出西汉道教三茅真君至吼山传说。茅氏三兄弟祖籍陕西咸阳。老大茅盈,生于西汉初年,聪明好学,修真养性,曾遁入北岳恒山修道30年。他的两个弟弟,0茅固,老三茅衷,亦弃官入山找到兄长,一起乘舟经暨阳(江阴),上历山(惠山)登峰顶修道。当年有瘟疫,茅氏三兄弟曾在吼山采制草药,为民治病,深受四乡人民崇敬。故无锡民间流传着江阴茅氏三兄弟在惠山修道和在吼山为民治病的传说。后来茅氏三兄弟迁至句曲即今句容茅山。无锡人尊称茅氏三兄弟为……[详细]
无锡胶山寺
  胶山寺位于胶山西山坡,始建于梁太清初年,距今已有1450年历史,这里原为萧庄,梁萧侍郎(佚其名)故宅,内有一泉,侍郎以此涤砚,名“涤砚池”(宋天圣邑令苏绅建有砚水亭)。梁天监六年(507)舍宅建佛寺,名胶山寺,太清间名“胶山弥勒寺”。隋大业五年(609)重建。唐代佛教天台宗第九祖高僧湛然(711~782),号荆溪,宜兴人,曾至胶山寺居住说法讲经。湛然圆寂后,寺中住持名其讲经处为“湛然堂”。唐咸通中,寺经大规模改建,寺院西向依东峰,与惠山寺相对,神奇巧合。北宋至道年间,改称胶山兴化寺。南宋建炎中,无锡人抗金名相李纲请奉祀先祖,改额“崇亲报德禅院”。元末废,明洪武元年(1368),僧演古重建,重额“胶山寺”。寺中有窦乳泉、香花桥、萧卿墓。碎石坞、砺剑石,及后人重建的湛然堂。明桂坡公安国在寺左重整……[详细]
无锡胶山
  胶山,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安镇之北,距城区18公里,在皇山西北,崇山峻岭,青松翠柏葱茏,山高125.8米,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0.8公里,占地200多公顷。因山之西有殷商贤人胶鬲墓,胶山由此而得名。主峰称胶峰(翠屏),与惠山相对,宛若翠屏。东如蛟龙,西若卧牛。西峰有凤凰山,其旁有甑赣山,最高者名插旗峰。凤凰山西还有鸡笼山、龙腿山。名胜古迹有:石马湾胶鬲墓、胶山寺、李纲祠、窦乳泉、王僧达墓、安国墓、灵趵庵与灵趵泉、兽蹄痕(金牛迹)、安公洞、玉皇殿等,园林名胜有西林、南林、嘉荫园等。这些不少保存尚好,大多数有遗迹可寻。胶山是安镇的风水宝地,历史文化荟萃之处。元周翼陈子贞游胶山诗云:“秋山夜雨藤萝湿,云路晓行沙石清。故寺丹青空窈窕,断碑文字不分明。忘机野老同醒醉,多事山僧远送迎。松下笋舆鸣落日,乳……[详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战时期,无锡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与苏南人民的抗日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南地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抗战爆发后,日伪军重兵控制这一地带,国民党也派出第二武装忠义救国军到苏南,力图恢复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在无锡广大城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击武装39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派王承业(又名王仲良)到无锡重建县委。县委以梅村为基地,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改造地方游击武装,逐步形成了以梅村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基点。这一时期,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详细]
无锡斗山禅寺
  斗山禅寺原是千年古刹,是无锡地区第二大禅寺,规模仅次于马山祥符禅寺位于锡北八士镇境内,原寺庙文革时被毁,于1998年重建,新寺庙按佛教传统造型,建筑雄伟壮严,佛像齐全。斗山禅寺历史悠久,相传西汉时期,斗山就建有“三青寺”,公元十五年新建了斗山寺,一八六一年斗山寺毁于战火后,建造了“玉皇殿”,法不孤起,遇缘则兴。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就在斗山寺百废待兴,无依无靠之时,一九九七年秋,上法下海法师应邀来到斗山,慈爱众生之大悲心自然流露,发大誓愿,作狮子吼,依然接受了斗山寺。从此,开始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创建道场之艰难历程。斗山重建庙宇,命名为斗山寺。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园陵路乘车线路:无锡市内乘738路公交在翠竹路站下车可达。……[详细]
芙蓉山双刹贤寺
  芙蓉山双刹贤寺(芙蓉禅寺)位于东北塘镇芙蓉三路芙蓉山,双刹贤寺原有三个寺庙群,上山龙井峰以玉皇殿,三茅殿为主体;下山太乙峰以偃王庙,显济寺为主体;山麓以延福寺为主体。现芙蓉禅寺原古显济寺,古延福寺的延续。据元.王仁辅编《无锡县志》载:周穆王时(公元前十世纪)无锡地属徐国。国君偃王仁政爱民,时无锡大旱,偃王免征粮赋,放粮赈灾。锡民感偃王恩泽,于芙蓉山建庙奉祀,此乃芙蓉山始祖庙。芙蓉禅寺在历史上曾有两次残毁。第一次毁於太平天国之手,第二次残留之处毁於大跃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重视下,1997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芙蓉山为宗教活动点,2004年易名芙蓉山双刹贤寺。芙蓉山双刹贤寺的重建,集原芙蓉山三寺庙群的特色,复原芙蓉山十八景的部分景点,以佛像庄严,建筑雄妙为特色,深掘佛教……[详细]
倪瓒纪念馆(倪瓒墓园)
  倪瓒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锡山区东北塘镇芙蓉山麓,整个区域包括倪瓒墓园和倪瓒纪念馆。在2007年4月份,锡山区及东北塘镇成立了倪瓒墓修缮及纪念馆建设工程筹备工作组,于7月份举行倪瓒纪念馆奠基仪式。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墓园修缮及纪念馆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倪瓒墓园主要以修缮现有墓园为主,恢复倪瓒墓原有布局,补充碑亭建筑。倪瓒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缅怀倪瓒区域,向游人介绍倪瓒艺术成就,弘扬传统书画艺术。整个项目占地共4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万元,力求通过史海钩沉,展示一代丹青宗师、诗书巨擘的艺术成就,再现昔日云林堂的历史风貌。修复完的倪瓒墓区比原来的旧址扩大了3倍,加长了墓道,按照历史记载逐步恢复了昔日“云林堂”的布局,补充了碑亭建筑和照墙等。据了解,倪瓒画真迹目前主要存在于美国……[详细]
无锡祗陀寺
  祗陀寺初名“祗陀讲寺”,北宋淳化二年(991)赐名“崇教禅院”,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仍改为“祗陀寺”,但人们习惯只称祗陀寺。寺旁有一集村,名祗陀村。南宋年间,因倪氏数代为官而广建宅地,才有“长大厦”替代了原来祗陀村的村名。 根据《咸淳毗陵志》记载:“崇教禅院在县东三十里,本名祗陀”。相传寺规模雄伟,建房共达五千另四十八间。《锡金县志》记载,该寺在隋唐以后,几经兴废,到清朝末年,已塌毁不堪。清道光八年重建关帝殿,光绪二十八年前后,由该寺主持和尚(名听山),经多方化缘,募集资金,再次修葺。民国13年对佛像又重金塑装,从而使祗陀寺再次重放光彩。解放前夕,实有房屋已仅存50多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又称金刚殿)、关帝殿、大雄宝殿、玉皇殿、大悲殿、地藏殿、观音殿以及文昌阁(后改为藏经楼,现尚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