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铜山区旅游

    铜山区旅游景点介绍

    柳泉古驿道
      此段路为石头铺成,位于铜山县柳泉镇柳泉村北,距铁路约100 米,全长约150 米,宽约2 米,现高于地面约40 厘米。此段路虽不见于史料记载,但与史料记载中从徐州至利国的古驿道相距不过100 米,应为古驿道的一条支路。石板路尽头为一处古井,古井井口方形,井内用砖券成圆形,井口井圈已磨的光滑。此条路可能专为此井而修,便于行走于驿道上的行人来此取水。……[详细]
    柳泉二碑担三孔桥
      柳泉二碑担三孔桥原是古驿道上的石桥,现驿道已被村内公路代替,存此石桥一座,当地人称之为“二碑担三孔石桥”。桥长约15米,宽约3米。桥柱上有龙头,现南面龙头被毁,北面龙头仍存。桥墩石砌,桥面原先也是条石砌成,但是现桥面重修过。桥岸原有石碑,桥被水冲毁后有部分原石碑用于了修筑桥的台阶。乾隆下江南时曾经驿道过此石桥。现存碑一块放于河西岸,,碑额刻“重修功德碑”,碑文已无法辨识。“二碑担三孔石桥”也被称为“二百单三孔桥”。关于这座桥还有一段传说,唐朝大元帅薛仁贵东征,来到此处,先锋被淤泥河挡住了去路,需要马上架桥,这个任务交给了地方官员。那时贪官污吏比比皆是,地方官又买通了上司,他们向工部要白银万两,声言要架桥二百单三孔。工部不敢怠慢,若耽误军事,皇帝问罪那可担当不起,因此如数拨了白银万两,结果白银……[详细]
      据传说是明代朱元璋看此地风水好,听算命先生说此地要出十位反王,于是在登基之后在此地建了十座庙堂以震慑。现在仅存一座殿的石砌基址,高于地面约60公分。……[详细]
    124、珍珠泉
      利国镇原有六沟、十泉、七十二眼井,珍珠泉为“十泉”之首,水从泉底涌出,似泛起串串珍珠,故名“珍珠泉.据铜山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知州姜焯发现泉水异常清澈,主持疏浚,并在泉边立碑以志,因此此泉又称“姜公泉”此泉水质较好,当地人也多饮用此泉之水。泉井口为方形,石砌。解放后利国铁矿将此泉封闭,建水塔。现泉内仍有水。历史上有“利国八景” 即:树上树,楼上楼,珍珠泉,铁水牛,透亮碑,二桥头,三山不见,水倒流。的说法,清朝徐州籍状元李蟠有《游利国》一诗盛赞这八大景观,其中就有“朵朵青山拂银杏,粒粒珍珠泛铁牛。”的诗句。……[详细]
      利国铁矿位于原利国铁矿二厂内,遗址内有东汉炼炉一座,作半地穴式,炉身用石英砂与粘土混合夯筑,炉机用粘土夯筑,炉身地步东西宽3.8 米,南北长4.7 米,炉壁厚1 米,估计总高1.78 米以上,容积约36 立方米左右,炉门设在炉身南部下。炼炉附近有一座矿渣堆成的山,是由历代炼铁的废渣堆积而成。面积约7000平方米。……[详细]
      利国铁矿矿坑遗址位于炼铁遗址东,距利国铁矿劳工殉职纪念碑西约10 米,呈椭圆形,面积约15000 平方米,内存矿石,坑深约90 米,现为水潭。自汉代以来,利国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宋代官设利国监,徐州煤铁矿的近代大规模连续开采始于清末。1881年(清光绪七年)9月,两江总督左宗棠上 书-清廷,为“筹备海防,制造--及各省机器轮船,所需煤铁最为大宗,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此奏获准立案后,左宗棠即命徐州道程敬之“查勘确定,遴员举办。”……经徐州道府和左宗棠批准后,于l882年10月5日(清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组建“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官督商办,煤铁并举。常年大规模连续的开采使该地区出现塌陷地,也留下了一些矿坑遗址。……[详细]
      蔡山泰山奶奶庙原是徐州以北、滕州以南泰山庙之总庙,这一带的泰山庙主持多从此庙的徒弟中派出。前院南北阔七十余米,东西长八十余米,前后殿相距二十余米。殿内的墙壁上有一石碑,碑文的大意是,有一人士还愿向庙里赠送一对旗杆,还有十亩地。落款为大清“嘉庆岁次己未仲春榖旦立”嘉庆己未。大清嘉庆己未应该是1799年,根据石碑记载这座奶奶庙最初应该是清代建筑。根据现存的房屋还能看出清代建筑的特征。在庙内一处墙面上还有一组壁画,壁画被覆盖在白灰之下,据有关人员考察“壁画绘有远山、树、房子和人物等,壁画很强调中国画线的作用,线条非常流畅,色彩运用的也有独到之处,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民间艺人所能达到的。”壁画是目前徐州仅存的一处道教壁画。目前,这处壁画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正着手准备保护。……[详细]
      劳工殉职纪念碑位于利国镇利国村。 碑石质,碑上雕刻“利国矿山中国劳工殉职纪念碑”“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淮海省边竖了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曰“利国矿山中国劳工殉职纪念碑(塔)”。……[详细]
    运铁运河
      自汉代以来,利国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宋代设利国监,《太平寰宇记?徐州》中有写到:“利国监,官署名。宋置,掌管冶铁。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本是徐州的秋邱冶铁处,宋代升为利国监。”宋代利国监为重要冶铁基地。宋代利国监为了铁矿石外运,人工开凿一条运河,当时称为运铁运河。这条运河始于柳泉镇杨村西南山下,汇利国珍珠泉、母猪泉等泉水,流入古泗水(今微山湖)。运河全长8、公里,河面最宽处30米,深4米。运铁河的开挖为为利国利国开采铁矿石的外运提供了便利。……[详细]
      白塔寺始建于汉代,是徐州地区最古老的七大古寺之一,亦是我国兴佛以来所建的第一批寺院。原名“龙华寺”。首毁于唐朝灭佛兴道运动,次毁于北宋末年金兵犯境南侵,该寺僧众随朝廷南迁浙地,据传说该寺昔年香火鼎盛之际,寺中和尚们“三天吃完一场米”,每晚须“骑着白马去关山门”。现存房屋残基二十一间。据徐州地方志载,白塔寨(即白塔村)在城东南75里,清朝曾数次重修。其有1700多年历史的白塔寺鲜为人知。那时寺院为塔寺形式,是中国寺院最初建筑形式,白塔寺即以塔为主体建筑结构的一所大型寺院。南北朝北魏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亲自驾临行道听讲的,吕梁千年古刹——白塔寺。当时应具宏大规模与气势。其晋宋时期白塔寺,为汉地介于西土与汉地风格交融,早期塔寺型佛教寺院,其建筑模式或形制或言与法显有关。白塔寺以《成实》学北方基……[详细]
    131、黄氏宅
    黄氏宅
      黄氏宅位于铜山县徐庄镇黄集村,黄家大院旧址是黄集村内最大的地主的家宅,原规模较大,有三开三进,东西跨院,大院四角皆有岗楼做守宅之用,后被拆毁,现仅存炮楼一座,堂屋一间。炮楼平面为正方形,共三层,一层、二层石砌,三层砖砌。最上层类似烽火台,有枪眼、出水孔,防止炮楼顶层积水。堂屋五开间,砖石结构,硬山顶,保存较好。……[详细]
      黄集火车站建于民国初期,徐州被日军占领以后日军将此车站作为重要的运输中转站。现仅存铁路工人宿舍一座,砖石混筑的平房七间。原售票处和候车大厅现仅存一面残墙和当时的地面,地面上还有当时留有开门的入口。建国后火车站一直都在使用,19 年黄集火车站在西边建新站,此处才不再使用。……[详细]
    向阳二干渠辛家二级翻水站
      向阳二干渠辛家二级翻水站位于辛家村西,是宋店青年渡槽向东南的延伸,该翻水站将一级翻水站传送来的微山湖水翻至辛家青年渡槽,再向东引流至五珠泉东三级翻水站蓄水池。该渡槽宽约4米,比宋店青年渡槽稍窄,与翻水站相连处高约7 米,整个渡槽共有78个桥孔,中大桥孔33个,大桥墩上又建有31个小型桥孔,在桥头大拱里又有14个小孔。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为贯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及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在铜山县境内大力修建名为红旗渠的水利工程。柳泉镇向阳渠在当时是全县规模是最大的,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据当时参加过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回忆“当年,全国在这里开现场会,德国访问团曾到此参观学习。”柳泉向阳渠包括一干渠和二干渠(青年渡槽)两大主体工程,向阳一干渠由上马村一级翻水站、望马村三十八孔桥渠、东马村二级翻水站、……[详细]
    薛湖古井
      薛湖古井井口为石板铺砌成四方,井下为石砌圆形井壁,井口长1.05 米,宽0.98 米。井水位较浅,雨季水从井口漫出,可在井边直接取水。井年代久远,始建年代不详。一直为当地村民提供生活用水,直到村内通自来水,该井现在已不再使用。……[详细]
      徐庄药王庙位于徐庄镇政府北100米处。清代建筑,硬山顶,内墙用土和灰粉刷墙面,屋前有回廊,门上左右有草药花纹砖雕,雕工精细。该庙原有东西厢房与门房,现已不复存在。从墙基看原院落应比现在的院落院往南约9米。此间庙宇里面供奉的是药王孙思邈,后被毁并拆除部分房屋,民国十年(1921)重修此庙,后又遭破坏,现仅存堂屋三间。院内散放部分房屋构件,和一块庙碑,因磨损严重,碑文已无法辨识清楚。此庙往南15米左后路面桥上还有一块民国十年(1921)重修此庙时树立的庙碑。……[详细]
      徐楼民居位于房村镇徐楼村内,曾是当地有名的地主的家宅,原占地十多亩,现仅存沿街房四间,整修过多次,屋脊未做过整修,为硬山顶,屋顶仍为黑色小瓦覆建,房内屋顶为木梁、椽子结构。此房屋曾作为店面,开过染坊。现仍为民居,但整个家宅的原貌已不复存在。……[详细]
    鹿台古井
      鹿台古井位于房村镇鹿台村内,圆形井口,直径1.4 米,上口为方形,四块条石砌成,井边绳勒痕迹清晰可见。井深约15 米,泉眼位于井底水从东南而来,直径约3米。井水质甘甜。现已不再使用,专门建两间房屋,以保护此井,院占地约100平方米。九十年代曾经对此井进行过清淤,从井底挖出过陶器。……[详细]
      大许碉堡为日本人所建。碉堡高于地面90 厘米,地下有地下室数间以及通到火车站内的地下通道。碉堡地面为水泥浇筑。现在地道口被淤泥封住,室内积水无法进入。据张震回忆,邓小平在指挥淮海战役时通过铁路从碾庄来徐州,在此碉堡内住过两天,并从此碉堡的地道进入火车站。……[详细]
      大许天主堂位于大许中心街,占地6000平方米,最高建筑圣堂高21.75 米,礼拜堂及附属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1921年法国神父传教于大许,修建此教堂,堂北为修女院,共有房屋19间,西房六间,正房九间,东房三间,一处过道间。1925年又置地建南院,有西房8间,正房15间,大门三间,门楼一处。1946年,教堂已建房55间,占地30亩,另有圣堂一所。教堂后几经维修和改建,现仅保留原教堂的圣堂。……[详细]
      房亭观音堂原为四合院形式,在战火中毁坏,但仍有庙堂。后被彻底拆除,遗址已无处可寻。仅存白塔和石香炉。白塔为六角四层实心汉白玉石塔,塔高约3米,直径0.7 米,上有文字:“第三代西衢法禅师之塔”“大清乾隆岁次乙亥(1756)仲春吉日立”,保存完好。石香炉为石质,香炉高23 厘米,连底座高约80 厘米,香炉正面上雕刻一个龙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