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铜山区旅游

    铜山区旅游景点介绍

      胜利渠抽水站建于1979年,站位于京杭大运河北岸,泵体高程31米。抽水站内现存原拱门一座。右面石立柱顶部雕刻当时修建胜利渠时情景以及胜利渠的全图。左边石立柱顶部雕刻有一首诗歌。1974年当时受到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影响,并贯彻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开始在铜山县境内兴建多座这种被称为“红旗渠”的水渠;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决了灌溉难的问题。1997年铜山县投资改造,现灌溉面积3800亩,扩种水稻1000亩。……[详细]
      疏凿吕梁洪记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为文征明书《凿疏吕梁洪记》碑。是明朝政府为疏凿吕梁洪而立的记事碑,碑高2.2米,宽0.8米。由吏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徐阶撰文,吏部侍郎、河道总督韩邦奇篆额,著名书法家文征明书丹,文字与书法俱佳,故号称“三绝碑”。碑文详细记载了吕梁洪的险恶和军民凿去河中怪石的过程。吕梁洪是古代徐州著名的三洪之一,也是古泗水、汴水在徐州交汇后通往江淮的必经的重要漕运港口,元代曾在吕梁洪设立差官,监督和协助江淮粮船过洪。明代在吕梁洪建闸,设立工部分司署,组织纤站和纤夫以保证漕船的顺利通行。明代历任徐州吕梁洪工部分司署主事都要疏浚河道或是加固堤岸。这座《凿疏吕梁洪记》碑就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管河主事陈洪范(浙江杭州人)疏河事迹的记事碑。碑文对他率领军民凿去河中怪……[详细]
      万历丁丑(1577年)立。碑青石质,首无,方座,高2米,宽0.8米,碑文6行,满行12字,行草体,下款署名“绍兴五年(1135年)秋日岳飞拜”,“明嘉靖乙未(1535年)员外郎张镗重勒,万历丁丑(1577年)主事陈邗言重立。”《送紫岩张先生北伐》是南宋诗人岳飞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颂扬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致使宋军的声威震撼天下、包括北方原境内外的各个角落。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赠送酬答之作,而是一首雄伟嘹亮的进行曲,一首爱国主义的佳作。作品原文: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⑤。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⑩。[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诗人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详细]
      1986年清理10座,为石坑竖穴墓,规模均较小,深约2 米,长2 米,宽1米。出土有彩绘高足陶鼎,鸟形壶等具有楚文化特色的遗物。现地面看不到明显痕迹,但据当地村民称曾在山上发现过几处盗洞。……[详细]
      青龙山汉墓群位于青龙山东麓,半山腰处。此处墓葬群应为东汉时期墓葬,发现有画像石,墓葬形制为“甲”字形,斜坡墓道,墓内甬道一般为一米左右,斜坡墓道最深3米,内凿石室,均被盗严重,经过多次翻扰,未发现有陪葬品。发现有7个盗洞。墓室长3-3.米,宽2—2.4米,高约0.8-1米。……[详细]
      相传白云楼最早兴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据传因建造时地基上有白烟冒出,所以得名“白云楼”。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一位总兵在原来的基址上又重新修建。现存石砌基址高于地面约40厘米,此基址为原主楼基址。主楼前原来有一座小楼但现在已无踪迹可寻。主楼还残存一面大石砌墙壁,后村民依墙建了一间房。附近村民家里还存有原白云楼原石构件、石凳、石鼓等。……[详细]
      谁继终军碑于1931 年立于东蔡村东大路北侧,背北面南,两边立有石柱,并刻有对联。后被推倒,现已残缺不全,现主碑立于路南。是为缅怀蔡敦仁烈士而立的。蔡敦仁(1904-1930),徐州铜山县栁泉西东蔡村人,铜山省立初级第二师范学校毕业。民国十三年(1924)入黄埔军校学习。曾参加第一、第二次东征。1926年5月,随革命军北伐,转战数千里,多次受伤,屡立战功。并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捐资创办了东蔡初级小学。1929年12月,蔡敦仁奉命讨伐盘据在郑州旳唐生智叛军,苦战3个月,唐军渍败。1930年1月28日,回师湖北途中,不幸遇难,年仅26岁。遵照第九师师长李延年旳建议,为蔡敦仁立烈士碑,以表彰他旳功绩。该碑于1931年7月立于东蔡家东大路北侧,由其二弟蔡敦义承办,郭剑鸣撰写碑文,书法家刘新源书写。文……[详细]
      白塔遗址为一高台,俗称庙台子,边上有一泉。台地南北长约100 米,东西宽约50 米,面积约5000 平方米,地表有汉代的绳纹板瓦、砖块。从断面上看,文化层厚3 米左右,东周时期堆积中,可见几何印纹硬陶瓿、罐、瓮等残片;汉代堆积中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的残片较多,可辨器形有罐、壶、钫等。……[详细]
    吕梁黄河大桥
      吕梁黄河大桥是通过故黄河上的主要干道,也是冠山村过黄河的主要干道。青石砌建的拱形石桥,桥面宽7米,长约48米,高约4.5米,桥下五孔,每孔上方各有一个五角星。引桥上每边各有四个石墩,已经损毁,原貌不存。桥上原有条石砌筑的栏杆,栏杆上刻有“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等标语口号,但现在已毁。桥头可见“铜山县种羊场革命委员会”的字样。桥北岸东边有原桥上有一处刻石,上刻“春风杨柳万千条”。目前石桥仍在使用,石拱保存较好,桥面护栏已改造成水泥护墙。……[详细]
      吕梁洪,位于徐州城东南35里处的吕梁山下,吕的由来是因处在古吕国吕城南,泗水即经吕国之南,且水中有石梁,故而称吕梁洪。《水经注》有记载:“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也……。”历史上的吕梁洪地形险恶,洪水凶猛,《水经注》中记有“悬涛漰渀,实为泗险,孔子所谓鱼鳖不能游。有云悬水三十仞,流沫九里九十里。”今附近的倪园村旧称悬水村,应与此有关。吕梁洪四周多山,河床不易摆动。文天祥诗《彭城行》中有连山四周和,吕梁贯其中,是对吕梁洪地貌的真实描述。吕梁洪分上下二洪,今铜山县有上洪村和下洪村,两村相距绵亘七里多。元朝京杭大运河开凿竣工,吕梁洪为必经之道,元朝在此设立差官,明代曾多次疏浚河道、加固堤岸。现凤冠山上还有记载明代嘉靖二十三年管河主事陈洪范疏浚河道事迹的《疏凿吕梁洪记》碑。碑文记载了吕梁洪的险恶和……[详细]
      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谋士刘伯温在此建七十二座土窑,烧制泥质瓦罐,当时周围民用的陶器都是从这些窑内烧制成的。现在大多数窑址都已被推平。明朝初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出游戴窑,见戴窑河南建有青龙桥、八卦池、河沟纵横,风景秀丽,水激清波,地蒸云霞,蔚然成彩,大有卧龙栖凤之势。想想当年吴王张士诚在这里举行起义,与朱元璋争夺江山,于是刘伯温下令指定:戴窑夏家咀子建窑7座,八卦地建8座连体大窑,李家咀建窑4座,张家咀建窑5座,地势险要的建窑15座,靠近镇上建窑5座,加上原戴窑河北的西窑头北窑头等计72座,还下设凿井72眼,以此来破掉戴窑东山再起的好风水。谁知,戴窑人民靠勤劳的双手做砖制瓦,窑烟不熄,虽然烧去虚构幻想的美梦,却孕育出手艺高超,雕刻精美的砖瓦雕刻艺。……[详细]
      魁星楼遗址位于铜山区伊庄镇凤冠山上,始建于宋代。原有三间堂楼,楼内有魁星塑像,右手握笔,左腿盘坐,做出点状元的姿势。楼上悬挂“翔于千仞之上”的石质匾额。抗战时被战火焚烧,但楼主体仍然存在。后被拆除。魁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最崇信的神。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七月七日为魁星诞。……[详细]
    孔子观道亭遗址
      孔子观道亭遗址坐落在凤冠山顶一院落内,院子原有房屋数十间,后面正中是三间大殿,殿内有孔圣人石像,西山墙上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庆真观记碑”,大殿的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五间,东厢房里有竹叶字碑刻、岳飞行草碑刻等10多块石碑;西厢房内有两块碑上刻天保图,还有明代文学家、书法家文征明真迹《疏凿吕梁洪记》碑刻。此院正中央为孔子观道亭,亭前悬崖石壁,下有两个自然洞,名叫“凄云洞”。孔子观吕梁洪的故事已有2490多年历史。据说当年孔子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羡慕此处佳境,曾登凤冠山,亲临吕梁洪,纵观古黄河与古泗水在此交汇。声势浩大,湍流不息,滚滚东去……,面对滔滔洪水,孔子领悟人生,感慨油然而生,留下千古名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为了纪念“孔子观洪”,在凤冠山顶端建了一个亭子,取名“孔子观道亭”。清朝……[详细]
      为缅怀解放战争期间,淮海战役狼山阻击战中牺牲的79位先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凤冠山上修建了烈士陵园,烈士陵园有两部分组成,即碑亭部分和烈士墓群部分。位于山项部分的碑亭占地约300平方米,碑亭为钢筋水泥建筑,八柱八角飞檐,烈士纪念碑亭矗立中央,碑上刻有战斗中牺牲的七十九位烈士的姓名和战斗的情况,周围为石砌围墙。纪念碑亭向下约100米处,为烈士墓群,翠绿的松柏遍布山坡。目前,该烈士陵园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为是红色旅游参观的胜地。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中狼山阻击战,是当年我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原的关键性战役。人民解放军一纵、七纵、十一纵大军在陈毅将军的精心安排下,由济宁沿津清线向南推进,阻击前来支援的国民党军丘清泉兵团。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拂晓在吕梁山区,同丘清泉兵团遭遇,开始了著名……[详细]
      为文革-时期的建筑,石砌,存有门前立柱、前院房屋及一座二层小楼。主楼位堡楼式建筑,有券顶拱式过门,所有门窗均是拱券式。券顶过门上嵌有五角星,两边有 “农业学大寨,大步向前进”的标语。该建筑保存尚好,现在仍为梁堂村委会所在地。……[详细]
      防空洞为20世纪60年代备战时修建,通道长约2—3里路,围山而建,内有石室,砌好的水池。总共有三道门,为保护这些军事设施及安全考虑用碎石堵住,仅从天井可以进入。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驻军某部在该地区修筑了大量作战坑道和永备工事。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护完好的军事设施遭到一定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军事设施的功能,某部为此曾于1998年分别组织人员,利用半年时间清理了作战坑道和防空洞,使这一军事设施得以保护。……[详细]
      铜山林东观音寺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位于铜山县张集镇吴邵村委会林东自然村,距徐州市十五公里。原此寺庙占地十几亩,供奉的为观世音铜像,为尼姑庵。现寺内遗迹多已不存,仅存石质水缸三个。解放前,该寺有东西两个四合院,东四合院为菩萨圣地,西四合院为住地,有本力、本志、本元、本觉、觉礼、觉权、昌礼、昌羽几位法师先后在此住持。解放后,原有僧尼或还俗,或迁往外地,寺庙改为学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庙产归还佛教得到落实。寺庙得以重建,一九八五年正式开放。重建后的观音庵占地面积五十余亩,观音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弥勒殿、案房、斋堂十七间, 院内院外,绿树吐翠,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香火不断。现由昌祥法师来此住持寺庙工作。……[详细]
      在2009年重建古庙时,立了一块石碑,碑文上有文字介绍这座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姥庙原有前、中、后三大殿,殿内供有神仙及佛教塑像。大殿建筑似为明清时期建筑,现仅存后大殿。庙内原有三块石碑,现一块立于村口,碑文已全部磨平,重刻为一九六六年纪念文革-之碑文。据村民们说,这座庙在姥庙村很有名气,历史上每年大年初八还有传统庙会。……[详细]
      茅村朝阳渠翻水站位于京杭大运河东岸,建于1974 年。后于1978 年和1979 年对原有的灌溉站进行维修和扩建,修造了三层楼房和十二米高的主机房,安装轴流泵四台。翻水站出口水渠上有一座小桥,桥栏杆上雕刻朝阳渠灌溉路线,并有修建朝阳渠的详细介绍。此翻水站水渠上共有19 处水闸,每隔200 米一处,引大运河水用于附近留武村、大庄村等的水田灌溉。每处水闸上均刻有毛主席语录,现仅存16处水闸。1974年当时受到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影响,并贯彻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开始在铜山县境内兴建多座这种被称为“红旗渠”的水渠;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决了山区灌溉难的问题。……[详细]
    160、留武桥
      留武桥跨不老河,建于1973年8月,为留武大队所建。留武桥为三孔石砌桥,主桥长约32 米,宽约6.2 米,主栏杆上两边分别雕刻“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桥头栏杆上刻“留武桥”。留武桥是两村过河的主要通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建造红旗渠的同时也先后建造了一些石桥,这些石桥多为传统的拱桥,造型古朴,坚固耐用,在当时为百姓的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至今这些桥大多还在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