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姑苏区旅游

姑苏区旅游景点介绍

潘祖荫故居
  苏州望族潘氏,世代门第显赫,状元、探花、翰林、举人不胜枚举,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苏州民间称之为贵潘。因其迁自徽州大阜村,故又称徽潘。平江历史街区的南石子街(6~10号)潘宅,历史上曾是清光绪年间军机大臣潘祖荫和弟潘祖年的住宅。此宅的主人却是潘祖荫的伯父潘曾莹。道光十四年(1834),潘曾莹的父亲,也即潘祖荫的祖父--历任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高官的状元宰相潘世恩,得到御赐圆明园宅第的恩赏,这对贵潘家族来说自然是无比荣耀的一件大事。后潘曾莹将南石子街旧居,特仿其父潘世恩京城御赐第格式,改建为坐北朝南的大宅,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宅分三路五进,中路各进皆为楼屋,两侧厢房走廊,连通为走马楼式,其间庭院宽敞。第四进楼面阔三间带两隔厢,宽约16.2米,进深13.9米,高约10米,扁作梁,装……[详细]
潘镒芬故居
  潘镒芬的住宅位于大儒巷48号,名叫端善堂,是一座五路七进的典型清代大宅院。它坐北朝南,东起第二路为主轴线,进门后第二进为扁作花厅,厅内原先供奉潘氏祖先牌位。第三进为主厅,面阔三间13.8米,檐高3米余,梁架扁作,逢柱坐斗,前有船篷轩。立柱粗壮,上部饰有棹木。俗称纱帽厅。厅前一排明瓦落地长窗。庭前原有砖雕门楼,现已不存。大厅两侧均设备弄。后部有带夹厢楼厅两进,备弄内设有很陡的封闭式木楼梯,可供上下出入。苏州评弹里所称登上小姐堂楼的扶梯,就是这样的格式。堂楼构筑雅致,雕花门框犹在。两侧厢楼屋内均以方砖铺地,可见古代对木结构房屋的防火极为重视。东路房屋已改建,失去原貌。西路以圆作厅堂为主,屋宇栉比,庭院深深,古貌犹存。潘宅后门在南石子街,远看只见一排高耸的楼屋,墙上藤萝蔓草,风致绝佳。潘镒芬故居已……[详细]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建立于2002年,并于2003年1月正式对社会开放。馆址在苏州西北街88号,为原清代乾隆年间建造的古建筑“尚志堂”吴宅内,东临拙政园、狮子林,西靠北寺塔,位于苏州历史博物馆和戏曲、民俗、园林博物馆区域中,馆区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苏州近代的刺绣、檀香扇、缂丝、琢玉、木雕、石雕、剧装、桃花坞木刻年画、明式家具、民族乐器、仿古铜器、雕漆、金属工艺品及文房四宝等十余类近千件工艺美术精品、珍品。无论是展馆环境、展馆面积、馆藏品种和数量均居全国工艺美术类专业博物馆之首。尚志堂吴宅坐北朝南,三路四进。整个宅院共五千多平米,而花园面积有一千多平米。东为正路,现第二进为大厅,面阔三间13米,进深九檩13米。扁作大梁,雕有包袱锦“百蝠流云”。两山墙细砖贴面。厅前石板铺地,院墙瓦……[详细]
汪氏诵芬义庄
  汪氏诵芬义庄位于平江路254号,又名汪家祠堂。“汪氏诵芬义庄”为苏州市104号控制保护建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建,沿平江河建有牌楼及墙门,临河有石级码头,为义庄水上出入的主要门户。长期以来,它被沿河搭建的民居遮盖破坏。2004年春,在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中,当拆除违章搭建的一处民居时,发现该民居的房梁隔层是一座遗存的腐朽的木构件牌坊。在苏州水乡,过去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大户人家沿河设有水墙门。经考证,这座水墙门牌楼原为三开间四柱,中间屋面高,两旁有左右对称的墙门便房,外有专用码头。保护修复方案遵照古建筑和遗址保护的有关法规和准则,真实地保存历史遗留所有构件,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所用的新材料与旧材料有明显的区别,满足历史遗产保护的可逆性和可读性。修复方案没有采用原状保存或恢复……[详细]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苏州中医博物馆设在苏州景德路市中医院西邻的春晖堂。春晖堂为第四批公布的市文物保护单位。春晖堂全部建筑占地2400多平方米,原为明嘉靖年间苏州状元申时行故宅的遗址。历经四百余年沧桑变迁,申氏故宅先后归阳山富商朱鸣虞、清朝刑部侍郎蒋楫、太仓状元毕沅、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富商梁友松等。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为珠宝商杨洪源购置用作住宅,将其主厅命名为“春晖堂”,人称春辉堂杨宅。春晖堂在解放初成为居民区,后来成为百货公司的仓库和办事处。现存大厅及三进楼。大厅“春晖堂”年代较早,面阔三间,加左右抱楼共24间,进深13.5米。后三进楼为清早期建筑风格。文管专家及有关部门对“春晖堂”修缮方案进行多次论证,通过招标形式由苏州香山一建集团公司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负责施工,投资800万元对“春晖堂”与其……[详细]
186、惠荫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荫园
  惠荫园位于南显子巷内,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惠荫园大门对面照墙书4个一米见方大字“惠荫书苑”。西侧门廊墙壁嵌有‘古惠荫全园图’砖刻。残存面积约7亩。惠荫园初为明代嘉靖年间归湛初宅园。后属胡汝淳,名“洽隐山房”。园中有“小林屋”水假山,为叠山名家、画家周时臣仿太湖洞庭西山林屋洞设计。清顺治六年(1649年),韩馨得此废园,修为栖隐之地,名为“洽隐园”,云壑幽深,竹树沧凉,“小林屋”洞若天开。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园毁于火,惟存水假山。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复,蒋蟠漪篆书“小林屋”洞额。韩是升《小林屋记》云:“洞故仿包山林屋,石床、神钲、玉柱金庭,无不毕具。历二百年,苔藓若封,烟云自吐。”园继归皖人倪莲舫,改称“皖山别墅”。太平天国时期听王陈炳文曾居于此,园景有所曾损。同治……[详细]
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位于拙政园西侧,该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新馆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却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林的精巧细致。此外,古代造园场景模型、一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经复原的已经消……[详细]
苏州报国寺
  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北邻着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于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报国寺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报国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甚盛。明初禅院录开元寺,景泰天顺年间僧志学请於朝廷改院为寺,遂成丛林。成化年间住侍成钊大扩规模,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计有数百间,占地四十七亩,成为巨刹。嘉靖万历年间东南扰乱,佛法逐衰,报国寺亦渐颓废。万历末僧慧如苦行重兴,茂林继之,以慈悲心接物利人,以智慧力敷教弘化,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受法三千余人,受戒万余人,饭僧数十万人,是为报国寺最盛时期。清……[详细]
苏州定慧寺
  定慧寺位于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内。寺院始建於唐咸通二年(861),代有兴废,时有王大臣善信各为护法,使香烟不绝。其间,犹以苏东坡与颙禅师及守钦禅师常以诗文往还、禅理互启传为佳话,并有多处史迹遗留。为苏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殆至一九五八年始为苏州市第七塑料厂占用。一九九七年时,苏州市政府实施定慧寺巷改造,由沧浪房产集团负责人史建华先生首倡保护史迹、恢复古刹定慧寺。经多方奔走努力,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终获政府批准并宗教局与佛教协会研究决定,作为西园戒幢律寺下院开放。於是,西园戒幢律寺为修整定慧寺动迁改造厂房共耗资七百余万元,重葺围墙、修复大殿、重建山门殿、天王殿,依次改造原厂房为玉佛殿,讲堂、禅堂、斋堂、客堂、僧竂等处,使成伽蓝规制占地4000余平方,并迎请诸佛菩萨宝相供奉于各处殿堂,庄……[详细]
苏州革命博物馆
  苏州革命博物馆位于苏州市三香路1216号,由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于1993年建成开馆。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7000平方米,展出区面积3000平方米。馆体外观古朴庄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革命”特征。革命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两项:一是《苏州革命史陈列》,它通过300多幅照片,200余件实物,100余件图表、艺术作品、场景模型和幻影成像等多种展示形式,系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州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所开展的革命斗争情况,以及先辈们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事迹,重点陈列了30多位党的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苏州开展革命活动的史料。2004年4月起,《苏州革命史陈列》常年对公众免费开放。二是大型多媒体半景画演示项目《阳澄烽火》,以抗……[详细]
苏州万寿宫
  万寿宫位于苏州民治路,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自1951年起辟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一度改称人民文化宫,牌楼上刻有郭沫若先生当年题写的人民文化宫五字。1966年起,万寿宫长年失修。1986年修缮后辟为青年宫。1991年全面修葺,改由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使用。从前苏州有三宫九观二十四坊之说,万寿宫即三宫之一。万寿宫原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江苏巡抚吴存礼创建,原有玉带河环绕。宫内供奉皇帝万岁牌(生位),每逢皇帝生日,即所谓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在此举行朝贺大典;若遇帝王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服丧志哀。平时则作为恭迎诏书的处所。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火,同治九年(1870年)江苏巡抚丁日昌重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俗称旧皇宫,一度为民众社会团体驻地。后因年久失修而……[详细]
苏州善庆禅院
  作为苏州市曾经的国宾馆,南园宾馆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可能要数“善庆禅院”了。旧时的苏州宗教文化十分兴盛,寺宇众多,历代兴建的寺庙先后共计410所,迭经兴废,至解放初尚存大小寺庙237所,善庆禅院即为其中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善庆禅院的故事往迹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据民国《吴县志》和近年出版的《苏州市志》记载,善庆禅院原名善庆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当时建在娄门一带(现库里弄4号),后圯。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住持福传重建于现址,更名为“善庆禅院”。“善庆”之名取自《周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句,意思就是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给后人留下幸福,与其家庵的功能相一致。善庆禅院的正门在羊王庙弄中段木杏桥东侧,规模不是很大,主殿名“大悲宝阁”,殿内供奉的是一尊观世音菩萨。民……[详细]
江苏按察司监旧址
  司前街看守所旧址位于苏州市司前街西善长巷3号。1911年前为江苏按察司监和苏州府监所在地。1927年改称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1936年5月,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11月22日,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李公仆、王造时、沙千里、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等7人在沪被国民党当局非法逮捕,史称“七君子事件”。12月4日,沈钧儒等六人被移解到苏州关押。12月30日,史良到苏州“自动投案”,被关押在司前街看守所女监。宋庆龄等国内外进步人士赴苏州看望史良,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抗议当局对七君子的非法逮捕。中共中央发表声明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政策。经过不屈斗争,1937年7月31日,七君子交保释放。当年关押史良的监房解放后称七君子监。1941年,日军和汪伪在苏、常、太地……[详细]
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江苏提刑按察使署位于苏州古城内道前街170号。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清雍正八年建。提刑按察使是主持一省司法谳狱的官吏,为朝廷三品大员,俗称臬台,其地位仅次于巡抚(抚台)和布政使(道台)。清道光三年三月林则徐来苏接任江苏提刑按察使,时年39岁。民国时期江苏提刑按察使署被江苏高等法院占用,救国“七君子”曾在此与当局展开斗争。近年来进行修缮,今为市级机关使用保管。明清之际苏州城西南为官衙重地,明初在此设省水利分司署,明弘治十四年改为按察分司,后专门治兵备事宜,称兵备道,道前街之名由此而来,清初兵备道移驻太仓,雍正八年江苏按察使自江宁迁苏州,改兵备道署为提刑按察使衙门,俗称臬台,主管省内司法刑狱,咸丰十年毁说兵,同治六年,巡抚郭柏荫重建,民国年间为江苏高等法院,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七年七月,震惊……[详细]
郭绍虞故居
  郭家世居苏州,由于家境贫寒,一直租房居住,而且经常被迫搬迁。1927年,郭绍虞在燕京大学任教授后,生活较为安定,也略有积蓄,遂在苏州购下大新桥巷一处建于晚清的普通民居,以奉养父母安度晚年,并请当时在家乡任教的兄长郭际唐一家陪伴父母同住,自己则常在假期回苏州看望双亲。该处故居即今大新桥巷13号。据郭绍虞子女回忆:大门外沿河曾有一高大照墙,两旁是下到河埠的石阶。穿过门房,经由弹石铺就的天井通往轿厅,天井两旁砌有白色矮墙。轿厅后的天井也是弹石铺砌,西侧靠墙有一花坛,种有蔷薇、栀子等花木,也有些太湖石。东侧是走廊,廊的外侧有矮墙。过天井是花厅,厅后有一拱门,上有郭鲁卿手书篆体“大富贵亦寿考”六个大字。进入拱门,右侧为方厅,厅内方砖铺地,房顶很高,夏季极阴凉。墙的上部有气窗,窗上镶有各种颜色的花玻璃,……[详细]
苏州玄妙观
  苏州玄妙观坐落在古城中心繁华的闹市区,南临观前街,面对宫巷,向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文物古迹众多而蜚声天下。它既是江南著名古观和苏州的一大名胜,也是全国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玄妙观的主殿三清殿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院。东晋太宁二年(324),敕改上真道院。唐开元二年(714),更名开元宫,赐内帑重修。大顺元年(890)遭受兵火,仅存山门,正殿,北宋至道年间(995—997),改为玉清道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诏改天庆观额,赐帑建东西南北四庑,新修东西墙垣,由专业画师画成“三天天宫胜景”巨幅壁画。宣和七年(1125),宋徽宗赵佶敕赐香火田五十顷。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火。绍兴十六年(1146)至淳熙六年(1179……[详细]
苏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位于苏州市锦帆路38号。章太炎1932年起多次来苏州讲学。1934年,购得锦帆路新式洋房一所,定居苏州,在此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章太炎居苏时,正值日本侵华日紧,他多次发表抗日声明,曾北上面见张学良,促其出兵抗日。1936年6月病逝于苏州寓所,灵柩暂放在章园的防空洞内。1955年4月灵柩迁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章太炎故居当年被称为“章园”,西式花园洋房,大门朝南在体育场路8号,后门朝西在锦帆路。南部前院为南北两幢西式楼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为章太炎当年藏书、著述、会客和生活起居之所,外观立面是中西合璧式建筑,清水砖墙,青平瓦屋面,大门柱子仿罗马式,木门窗既有苏州传统建筑风味,又有国外洋房气息。北部后院国学会遗址建筑已拆除,改建平房五间,为章氏后裔所居,现有章太炎衣冠冢,碑镌……[详细]
甲辰巷砖塔
  时代:宋地址: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相门内干将东路甲辰巷南首此塔为五层八面的楼阁式塔,采用青砖仿木结构,高6.82米,底边宽0.51米。各层均以相间的菱角牙子和板檐砖叠涩挑出腰檐,檐下壁面隐出阑额、柱头枋与转角铺作,檐上架设平座,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四门四窗的位置逐层相错。该塔始建年代不详,因其结构造型与苏州地区现存的宋代砖塔相似,且标示于宋代平江图上,故长期认为是宋塔,但对塔砖所做的“热释光”抽样测定显示其烧制于晚唐至五代末期,且塔在建造细节上尚存有一些唐代建筑的特征,故准确年代仍待考证。清代《吴门表隐》记载苏州城中有七座小型砖塔,今仅存此塔。民国时期塔身曾被围入民房,在1993年的维修中拆除民房辟为塔院,同时重建了第五层和塔顶、塔刹部分。2006年6月5日,甲辰巷砖塔被公布为第六……[详细]
苏州织造署旧址
  时代:清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苏州织造署是“江南三织造”之一。198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百年名校的江苏省苏州十中,这里曾是苏州织造署的西花园,为皇帝行宫后花园。当年康熙帝六下江南,祖孙俩在苏州均驻跸西花园。织造使曹寅(曹雪芹祖父)之母曾为康熙帝乳母,曹寅幼年也曾入宫陪康熙读书。苏州织造署西花园长期作为行宫,实际上已经是皇家园林了。园内瑞云峰,也是江南园林太湖石名峰之一,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苏州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1646年(顺治三年)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1674年(康熙十三年)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详细]
卫道观前潘宅
  卫道观前潘宅即礼耕堂,位于平江路卫道观前,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麒兆所建。占地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五路六进,后通混堂巷,规模庞大,屋宇高峻,装修精致,现状尚称完整。中路建筑偏西,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及三进楼厅。大厅原有“礼耕堂”匾额,系硬山造,面阔五间17米,进深13.7米,台基为花岗岩锁口石加侧塘石,高55厘米,锁口石厚达26厘米。明间设置踏步三级,制作精细,平整光滑。扁作梁结构,前廊设一枝香轩,厅内置前后船篷轩,中为四界大梁。前檐挑檩头雕水浪龙头鲤鱼,内挑雕灵芝梁垫,原厅内左右梢间隔有矮墙半栏,喜庆祝寿时,大厅权作戏台,男宾在厅中观赏,半栏外专供女宾看戏昕曲。综观该大厅,结构规整,用材粗壮,制作精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