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黄冈市旅游

黄冈市旅游景点介绍

261、潘家垸
潘家垸
  潘家垸坐落于大别山深处的罗田县东北部,位于白庙河乡西北部狗耳尖脚下,形成于明代,是一个原生态保持完好的村庄。三组40余户所在的主薄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垸落,土墙黛瓦,阡陌纵横,梯田成片,竹林摇曳,民风古朴。主薄寨上有杨家古祠堂,千尺瀑布。保存有完整的古城墙100余米,炮台、战壕随处可见。潘家垸村是黄冈市罗田县白庙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距离白庙河镇18公里,距离罗田县35公里。乡村公路直达村。山地面积90%,耕地面积10%。森林覆盖率90%。这里山清水秀,人绝地灵,非常适合旅游,居住。潘家垸村形成于明代,是一个历史悠久原生态保持完好的传统垸落。土墙黛瓦,阡陌纵横,梯田成片,竹林摇曳,民风古朴依旧。……[详细]
262、肖家垸
肖家垸
  肖家垸村又称肖家湾村、肖家塆村,是湖北省 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下辖的一个村级行政单位。位于河铺镇镇中心,河铺镇政府驻地,河铺镇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北靠双凤坳村,南望八里畈村,东邻姚家铺村、许家垱村,西临新昌河。国土面积2.53平方公里。这里街道整洁,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人民热情好客非常适合旅游、居住。肖家垸村属丘陵地貌,海拔100米左右,多以低矮小山丘及山岗组成,丘陵与山岗之间夹着小面积田畈。镇中心有数条小河环绕,杨柳垂堤岸,青松披绿岗。静丽与宣闹之间只有一河之隔,是旅行、度假的好地方。山地面积占全村80%,耕地面积10%,城镇面积10%,森林覆盖率80%,主要以马尾松,香樟,木子树、枫树、泡桐、栗子树等树木为主。居民以湾而居,大湾十几户,小湾数户不等,主要集中在镇中心。部分人在镇中心经营小生……[详细]
罗家大垸
  罗田县九资河镇官基坪村罗家大垸,又称新屋垸,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三省垴风景区,四面环山。罗家大垸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整个建筑群南北长168米,东西宽48米,共有99间房,建筑总面积8064平方米。其整体布局为典型的“围龙屋”风格,建筑上以徽派特色为主,同时融入了鄂东民居元素。2008年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由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罗氏宗谱载,罗家大垸兴建于明万历年间,历经400余年风雨,至今当年全貌依旧。罗家大垸的建筑布局充满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的哲理。山围水,水围垸、垸围院、院围屋,处处蕴藏“围龙屋”风格。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其格局由“龙”、“局”、“水”而成。罗家大垸倚山为“龙”,良田为“局”,一支……[详细]
司马岩石刻
  司马岩石刻位于红安县天台山管理处九焰山山顶,明代石刻。“司马岩”三字刻在石壁中上部,楷书阴刻,苍劲有力,字径约0.6米。“司马岩”之左,阴刻“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恢剿至此”,分三列凿刻,字径约0.2米。“司马岩”右下角阴刻“监军李昇、张绅彦副将陈锡类焦鹏参谋郭定张亮工游击张勋虞士彀都司李士奇”九列楷书,自上而下,自右向左按职级逐一排列,字径约0.1米。张缙彦(1599~1672),河南新乡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任户部主事、编修、兵科都给事中、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进京,先降后逃,回家乡治兵,并与南京福王(弘光帝)取得联系,得授原官,受命率部恢复明朝江山。清顺治二年(1645),弘光政权覆灭。顺治三年(1646),张缙彦降清,历任山东右布政使、浙江左布政使。顺治十七年(……[详细]
道观矶摩崖石刻
  道观矶摩崖石刻位于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黄狮岗村,宋、元代石刻。麻岩石质,壁面光滑平整,长约20米、高约15米。据清康熙九年版(1670)《麻城县志》载,道观矶摩崖石刻始刻于北宋年间,原有石刻5块,因历经一千多年风雨剥落和山涧溪流侵蚀,部分字迹部分已模煳不辨,现可辨认的有:“李志□游此、绍圣四年九月十九日书”,字径约0.7米;“壬戌三月上巳日、康伯携家游此”;“元祐……”;“大观……亭川”;“大元泰定……徵仕……”,均为楷书阴刻。该石刻字体苍劲,时代特征明显,史料记载翔实,内涵丰富,为两宋至元代时期麻城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详细]
王建安故居
  王建安故居位于红安县永佳河镇沙河村。王建安(1907~1980),1924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黄麻起义。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该故居坐北朝南,面阔三间,深一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屋面小青瓦铺盖,总面积75平方米。该故居是韩先楚成长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详细]
韩先楚故居
  韩先楚故居位于红安县上新集镇复兴村。韩先楚(1913~1986),红安人,1927年参加农民革命,1928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0年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上将军衔。该故居坐北朝南,面阔两间,深一进,砖木结构,石块基脚,前檐墙为青砖墙体,东山墙及后檐墙均为土坯墙,屋面小青瓦铺盖,硬山顶,总面积59.5平方米。该故居是韩先楚成长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详细]
郭天民故居
  郭天民故居位于红安县杏花乡郭受九村。郭天民(1905~1970),红安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1927年加入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55年授上将军衔。该故居坐东朝西,面阔三间,深一进,建筑面积61.6平方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布瓦铺盖。该故居是郭天民成长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同时,故居具有传统民居风格,对于研究我省传统民居也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矗立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中前部,始建于1977年。碑高27.11米,此数字是为了纪念黄麻起义的爆发之日——1927年11月13日。碑身四面均为汉白玉镶嵌,正面镌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七个大字,是1978年4月26日时任党中央主席的-亲笔题写。碑身两侧分别是董必武、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的题词。碑座前刻有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撰写的碑文,碑座侧面是巨幅浮雕,展现的是苏区人民英勇斗争、前仆后继的壮丽画卷。该碑是纪念鄂豫皖地区革命活动的代表性和标志性建筑,至今仍是是鄂豫皖地区规模最大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详细]
泗洲山抗日石刻
  泗洲山抗日石刻位于罗田县胜利镇周家垸村,共6处,散落泗洲山间。系抗日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所辖第七军军长张淦及其幕僚于1938~1941年间所题刻。“笑看乾坤”,每字0.3米见方,横排一行;上款“己卯孟冬”,下款“济公”,每字0.08米见方;均为隶书,周边凿饰线框。“吼散倭氛”,每字0.3米见方,横排一行;上款“倭奴以中国为睡狮可欺,岂知狮已醒,一吼而倭氛散,一搏而倭奴灭,倭奴倭奴,死无噍类矣。辛巳仲春”,下款“容州凌压西”,每字0.08米见方,均隶书阴刻,周边凿饰线框,整体呈横匾状。“滕家堡偶占”,全文共105字,横排八行,每字0.08米见方,行书。山凹岩壁上方凿有“品”字形的大小三个座位和圆槽,旁刻“静观”二字;座位下方岩石上题“笑狮山”,横排一行,上款“喂睡狮醒了,不但醒而且笑矣……[详细]
饶汉祥旧居
  饶汉祥旧居位于武穴市上河街18号。建于1923年。饶汉祥(1883~1927),武穴人,曾任鄂军都督府秘书长、-秘书长;也是著名的骈文作家,著有《珀玕文集》、《珀玕诗集》等。该旧居为仿欧式三层建筑,坐北朝南,砖木水泥结构,长17.2米、宽15.9米、高13.6米。屋顶属歇山顶与攒尖顶结合,不出檐,顶铺红机瓦。砖砌墙,钢筋水泥跨梁及木横梁,木质楼板。抗战时期日本司令部就设在该旧居,侵华日军在鄂东地区的投降仪式也旧居里进行。该旧居见证了日军侵华罪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该建筑具有独特的欧式风格,在我省不多见。……[详细]
272、居氏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居氏墓
  居氏墓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泉塘村四口塘垸北。为辛亥革命元勋、原国民政府--院长居正的家族墓地。墓地坐西朝东,东西长25米,南北宽20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201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居氏墓的文物构成主要为民国时期的碑刻。碑刻南北并列三排,共21通,墓亭1座,石雕像2座。碑刻以长方形为主,底部均有碑座,多为青石结构。其中保存有孙中山、林森悼念居正父母的祭文碑刻、国民政府对居正先生的嘉奖令,以及于佑任先生书写的墓碑碑刻。居氏墓是研究居正跟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当时的碑刻型制、书法特点、碑文文风的宝贵材料。居氏墓中保存的名人手书碑刻,是对市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实物佐证。……[详细]
273、余诚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诚墓
  余诚墓位于麻城市张家畈镇涂家坳村。余诚(1884~1910),麻城人,辛亥革命先驱,湖北同盟会长,190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1905年协助孙中山组建同盟会,1905年冬,任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1906年1月到武汉,同刘静庵合作,发展同盟会员,1907年5月因遭通缉,再赴东京,协助同盟会总部工作,1908年返汉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10年2月5日因病逝世。该墓坐东北面西南,封土长2.5米,宽1.5米,高1.2米,有砖砌长方形墓碑三通,中高两侧低,水泥抹平面,主碑文记墓主生平,两侧碑上阴刻“继承遗志、振兴中华”八个大字。碑前设半圆形拜台,直径约9米,周围为石砌护岸。该墓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详细]
王树声墓
  王树声墓位于黄冈市麻城市陵园路75号麻城市烈士陵园内。王树声(1905~1974),麻城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1994年,其骨灰由北京八宝山公墓移葬于麻城市烈士陵园内,并修建现墓。墓坐西朝东,通长11米、宽6.5米、通高约7.5米,方形须弥座,花岗岩巨石围砌“山”字形墓冢。墓正中为王树声石刻浮雕像,下方黑色花岗岩墓碑,碑文记其生平事迹。该墓具有较高的纪念意义,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详细]
徐会之故居
  徐会之故居位于团风县总路咀镇宋家坳村。徐会之(1900~1951),团风人,曾参加京汉铁路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加入国民党,1924年3月,由包惠僧、马念一推荐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6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共产党。1926年,被共产党派往北平、天津做地下工作,后参加赣、浙一带进攻北洋军阀的战争,并参与发起“黄埔革命同学会”,公开反蒋;抗战时期临危受命,解决和缓和各派系之间矛盾,为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任汉口市市长;1947年7月,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3月被任命为-参军处上将参军,1949年12月在重庆迎接解放,1950年11月赴台,1951年11月被台湾当局杀害。1985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故居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1488平方米,建筑面积26……[详细]
望风尖摩崖石刻
  望风尖摩崖石刻位于浠水县绿杨乡绿杨桥村,元代石刻。刻于一高2.8、宽2.6、厚1.6米的不规则山石的东直立面,文字周围有阴刻线条,形成带碑座的圆额石碑样式。幅面高1.38、宽0.8米。阴刻,楷书,圆额处刻有“阿弥陀佛/普庵石佛”,碑身处刻有“建桥塔徒弟僧惠俱立/间山创寺龙岩大师书/延祐戊午匠人姚文卿刊”。该石刻为浠水县首次发现的元代纪年石刻,对研究元代当地的佛教传播具有一定价值。……[详细]
石堰幽寻石刻
  石堰幽寻石刻位于红安县杏花乡五云山村。明、清代石刻。在高3米的石壁上,从右至左分别凿出三个刻面。中部刻面高1.5米,宽0.2米,阴刻楷书“皇明万历岁次丙辰季冬耿建”;右部刻面高0.9米,宽0.45米,字迹风化,经清洗拓印,分析其内容为“石堰幽寻原系八景奉谕禁止以后不准毁坏如有毁坏此沟内石者同众公处沙平会同耿姓具”;左部刻面高0.85米,宽0.4米,阴刻楷书“咸丰三年众姓重修化主王道和”。该石刻记录了古黄安八景之一“石堰幽寻”形成时间及明代水利工程“千工堰”的修建、维护等信息,填补了地方志相关记录的空白,也是目前红安发现最早的有关文化景观保护、环境保护的石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详细]
祝家楼古民居
  祝家楼古民居位于红安县华家河镇祝家楼村,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民居由三条南北纵深、互相平行的巷道相连,每条巷道口均建有门楼,自东向西依次为花门楼巷、曹门楼巷、香铺行巷。花门楼巷两侧为祝正本老宅、祝尚珍老宅、祝尚贵老宅、祝正林老宅、祝建功老宅、祝中洲老宅、祝先满老宅、祝先辉老宅;曹门楼巷两侧为祝正英老宅、祝正宁老宅、祝中斌老宅、祝永海老宅、祝先杨老宅、祝正喜老宅、祝尚方老宅、祝忠汉老宅;香铺行巷两侧为祝永柱老宅、祝永神老宅、祝尚正老宅、祝尚信老宅、祝忠珍老宅、祝尚红老宅、祝正权老宅,均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青砖墙,布瓦铺盖,上铺木0,0之间互通,墙体上部饰以彩绘。祝氏宗祠建于清道光乙未年(1847),同治戊辰年(1868)重修,深二进,面阔三间,两侧厢房相连,中间有天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详细]
279、佛母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母塔
  佛母塔位于黄梅县黄梅镇东禅村,元代建筑。为麻石仿木结构,三层楼阁式,高2.15米。方形塔基,上置六边形须弥座,束腰处线刻壸门。每层塔身南面凿佛龛,浮雕莲花座佛。一层龛的右侧上镌:“大元延佑改元岁次甲寅三月二十五日”等字,为楷书阴刻竖写三行。塔檐为山花蕉叶状,宝珠塔刹。该塔是黄梅县境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元代古塔,且塔身上刻有明确的建塔铭文,对研究元代古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详细]
英山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英山县孔家坊乡竹坳亭村。清代建筑,据《张氏宗谱》记载,该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一进两幢三开间加一附间,背西北,面东南,面阔17.16米,进深16.85米,建筑通高6米,檐高4.5米,占地面积29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前后均为如意山墙;进大门处设戏楼,前后两间之左右处,设一天井,屋檐四周墙面彩绘山水、人物故事、龙凤杂宝等图案。该祠为研究鄂东乡土建筑和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