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广陵区旅游

广陵区旅游景点介绍

  位于毓贤街8号阮元家庙的西南角,占地1800多平方米,为2015年迎接城庆2500年市政府确定的“八大文化广场”的项目之一。内有阮元雕塑、竹林、廊亭以及“竹林茶隐”砖雕墙等古式建筑,与阮元家庙浑然一体。广场入口处为2米多高的泰山石,上 书“阮元广场”四个字,背面刻有“竹林茶隐”的注释:“阮元自云:‘四十岁浙江巡抚任内,凡寿日皆茶隐于外。五十岁隐于漕舟,六十隐于兼粤抚之竹林,七十在黔溪雪舟中,终身避之哗嚣之境;及至八十二岁,茶隐于长芦庵,即定终身茶隐之局’,不受门生属吏一缣一烛之贺。”阮元铜像是广场的点睛之笔。古树荫下,阮元长衫飘逸,神态谦和,手握书卷,透出几分为官自重、治学严谨的大家风范。铜像主要是参考了国外图书封面上的阮元像,是一幅油画,作者为宫廷画师郎世宁。铜像高2.05米,重约600多……[详细]
  广陵新城市民中心广场是一个集纪念、庆典、市民活动、娱乐、休闲、商业相结合的新都市综合开放广场,是文博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在城庆2500周年之际开放。项目占地103亩,位于特色商业水街中心位置,是广陵新城人文景观的视觉节点,城市标志形象的展示中心。广场地面部分包括主入口广场 、2500年时光轴 、下沉商业广场 、户外小剧场 、林下休憩空间 、诗词艺术广场 、餐饮休闲广场 、艺术长廊等多功能空间;地下建筑两层,建筑面积约7.8万方,以超市、餐饮、娱乐、专卖店、停车场等商业形式为主。主入口广场是整个广场的展示面,6组灯光雕塑开启世纪轴的篇章,古城砖元素的设计更增添了一份历史的记忆。浮雕墙以水纹为形象,横向贯穿于画面,同时也象征着扬州25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十幅壁画造型以帆为设计原型,内容以历史名人……[详细]
熊成基故居及生平史料陈列馆
  走进东关街韦家井6号,这里是熊成基故居。前后共三进建筑,总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为两个连体的“四合院”,青砖小瓦,木结构,典型的扬派建筑风格。熊成基故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辛亥革命先驱熊成基是从扬州古城走出去的热血青年。1887年秋,他就出生在韦家井一戸世宦家庭。熊成基幼年时读过私塾,崇敬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史可法,立志报效祖国,遂报考进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停办回扬州应征入伍,入南洋炮兵学堂学习。早年熊成基曾参加了安徽岳王会、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进行反清活动。熊成基从炮兵速成学堂肄业后,分配在新军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炮营队官,不久,经人介绍暗中加入了同盟会,立志推翻清政府,在炮兵中积极宣传革命。1907年在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后,岳王会决定再次发动起义,熊成基被……[详细]
杭集牙刷博物馆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六年,即公元1826年,杭集乡民刘万兴参照旧时女子出嫁时梳理发髻,涂抹桐木刨花粘液水,定型发式用的木柄头刷,改用牛骨制作刷柄,手工穿植白马尾毛,制成牙刷,标注“三星牌”,为当年扬州杭集首创,日后逐步衍生为朝廷贡品,其技术并扩展到近代中国有关牙刷知名企业。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牙刷制造业起源于扬州杭集镇,并且薪火相传、延绵至今。牙刷博物馆位于“中国牙刷之都”—扬州市邗江区杭集镇境内,三笑大道南侧,依托总投资1亿元的杭集中心广场和杭集文体中心这一优越平台建设而成。总陈展面积达800余平方米,总投资近1000万元,是地方政府为传承牙刷制作技艺,提升地域文化形象,确立杭集镇在世界牙刷行业的主导地位而耗时一年多建设的,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以牙刷命名的特色产业文化博物馆。于2010年5月起……[详细]
  谢馥春香坊作坊位于东关街273号,2010年建成开放,包括谢馥春香粉传习所和馥园两部分。谢馥春香粉铺创立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至今已有186年的悠久历史。一百多年前,香精尚未传入我国,谢馥春结合时令,以桂花、玫瑰等为主要摄香原料,创造了精湛的摄香工艺。其鸭蛋香粉、冰麝头油及香件(誉称东方固体香水)采用“鲜花熏染、冰麝定香、先露后窨”等工艺精制而成。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谢馥春香粉、香件斩获金奖。以保护、传承、发展为宗旨,建设谢馥春非遗传习所,传习所主要展示谢馥春历史渊源、品牌掌故和非遗沿革,古典美妆美容技艺复活,传统香粉油生产技艺场景。 对谢馥春香粉铺的遗迹馥园进行了全面修缮,恢复了江南园林特色,并依托谢馥春非遗文化、国妆文化、扬州美女文化和红楼文化为背景基础,打造了一……[详细]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
  淮扬菜系,历史悠久,自唐代即称东南长江中下游为淮扬味。至清代臻于大盛,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中著名的淮扬菜系,形成了自成一派的独家风格。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是淮扬菜集中的展示。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位于扬州市康山文化园内,总建筑面积7084m2,由主馆展示区和副馆体验区两部分组成。主馆展示区位于康山文化园6号楼,面积2800m2,副馆体验区位于卢氏古宅,面积4284m2。博物馆展示区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饮食德和根在扬州》,展示淮扬菜的源与流及技艺特点;第二部分《玉盘珍馐惠风和畅》以历史再现的手法反映淮扬菜与帝王、盐商、文人、百姓的关系;第三部分《挹古扬今 再展辉煌》,展陈了扬州烹饪教育、烹饪研究、烹饪交流、烹饪比赛的成果。博物馆史料详实,展品丰富,场景逼真,广泛地采用雕塑、面塑、钢塑、木刻等艺术手法,并……[详细]
  湾头镇壁虎石雕明万历年间,扬州连续多年在夏季霪雨连绵,昼夜不止,江湖泛涨,灾情严重。为祈祷江湖安澜,人们置一对石雕壁虎于湾头古街北端河边,形成淮扬“九牛二虎一只鸡”镇水之宝物。现两只壁虎石雕仅存一只,青石质,底座残长1米、宽0.55米,因年代久远,头部、右爪及尾部损毁。2004年,湾头镇政府于此设石围栏,立解读牌。……[详细]
  风箱巷官井井栏为青石构造,腰鼓形,轻微风化,口部微残,上口内径35,外径56厘米,腹径64厘米,高37厘米。南北两侧有锁洞,面西腹部刻有“民国二十年 风箱巷官井” 。井壁为青砖叠砌,井深约5米左右。井南墙壁上嵌乾隆年间石碑刻两块,惜字迹模糊,风化较严重。该井保存至今,栏饰苍劲,水源旺盛,现为居民生活用井。……[详细]
  安墩巷俞氏店铺建于民国时期,前后两进,上下两层串楼,坐西朝东临街而建,建筑面积537.46平方米。东进面阔四间,楼下为店面,楼上为住宅;西进面阔四间,南两间小瓦屋面,两侧建有防火墙,天井上有木结构顶蓬,北侧为二层披廊,下设腰门通北两间天井。北两间小瓦屋面,硬山顶,天井北侧为厢楼。原为俞氏开设布店,解放后曾为中百一店分店,现为居民住房。……[详细]
  同松参号药店旧址建筑原有前后五进,分前店堂、后作坊,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上下两层楼房前后两进,建筑面积446平方米。南进面阔三间,一层墙体青砖勾缝、二层为三斗一卧空心墙,小瓦屋面,歇山顶。北进面阔三间,小瓦屋面,歇山顶,建筑装修与南进相似,天花地板均存。建筑整体保存较好。同松参号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是教场大街李松寿药号的分店,因专售参、燕、丸、散,故名同松参号,全称为“协记同松参号”。民国五年(1916),绅士马士杰购置后重新装修;1935年又过给时任扬州怡生钱庄的经理潘颂平,1956年改为公私合营,现为大德生医药连锁店。……[详细]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民国民居,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组,建筑面积321.02平方米。大门北向,八字形磨砖门楼。东组建筑前后两进,前为厨房及书房,后为三间两厢住宅。西组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房屋西侧巷内有六角水井一口。房屋整体保存较好,明间槅扇及厢房支摘窗、槛墙保存较为完整,天井为席纹铺地,古朴典雅。原房主为倪月卿,曾在教场酱业统一工会任职。……[详细]
湾头镇陈氏住宅
  湾头镇陈氏住宅坐北朝南,对合二进,上下两层串楼,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2平方米。两进墙体均为条砖勾缝,小瓦屋面,硬山顶,槅扇、槛窗、木雕栏杆、磨砖裙边等均存,整座建筑结构完好。民国时期江都县县长张济传岳父陈玉龙所建,解放后曾作为湾头镇政府办公楼,现为大洋造船厂职工宿舍。……[详细]
水碧泉古井
  水碧泉古井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青石井栏,直筒六角形,高42厘米,口径61厘米,三面刻隶体“水碧泉”三个大字,其余三面刻有行楷题跋,交待置井、命名缘由,末段有“嘉庆辛未石潭老人识”。井身直径65厘米,深5.9米,用青砖平砌,保存完好。……[详细]
引市街102-1号古井
  引市街102-1号古井清代,井栏为青石质,鼓形,体形较大,上口内径53厘米、外径78厘米,腹径为90厘米,高53厘米,内壁有绳槽。外腹壁雕刻麒麟、海龙王、游禽等图案四组,口沿及锦袱披巾式纹带上雕刻如意纹、缠枝花纹及辅助纹饰。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5.8米。水质清澈,至今仍为周边居民使用。……[详细]
75、牛背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背井清代,井栏青石质,腰鼓形,高38厘米,内口径43厘米,外口径60厘米,腹径(外)70厘米,上雕孤形线纹,有锁洞,口部绳槽较多。井壁为青砖圈砌,井深约5米,井台为水泥地,占地面积6.2平方米。保存较好,为周边居民生活用井。……[详细]
76、洒金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洒金桥单孔砖石拱桥,东西走向,横跨于汶河(唐代官河)之上,东西长21.2米,宽13米,矢高5.2米,桥净跨7.3米,建筑面积275.6平方米。桥底座基础为青石质,在近外侧有石槽,最初可能有水关设置,重修后废弃水关,成为进出城门瓮城的桥梁通道。从拱券上的铭文砖“咸丰二年二月六日修”来看,清代中晚期对其进行了大修。2005年南门遗址考古发掘并修复。……[详细]
77、藕香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藕香桥石拱桥,长29.1米,宽4.8米,矢高4.8米,建筑面积139.68平方米。原名法海桥,明嘉靖四年(1525),扬州卫指挥火晟重建。清乾隆以前为画舫到达平山堂的必经之地。1963年,桥石栏杆改为水泥预制,上饰莲花图案,重修石级,湖道遍植荷花,改名“藕香桥”。……[详细]
大王庙大殿
  大王庙俗称邗沟财神庙,原在便益门北官河旁。相传殿前石炉无顶,以香投之,即成灰烬;炉下一水窍,天雨积水不竭,有沙涨起,色如银,每岁春初,香火不绝,谓之财神胜会。正月初五烧香,爆竹声喧,箫鼓竟夜。庙中两联:“一殿两王天下少,庙门正北世间无”。2007年在古邗沟与古运河的交汇处北岸重建邗沟大王庙,地址为竹西路9号。复建后的邗沟大王庙,是一组仿古建筑群,位于原邗沟大王庙遗址东北约500米处。新大王庙北门额为“邗沟大王庙”。大殿面南,上悬“恩被干吴”匾。殿内神台上供奉着两尊袍带飘逸、气宇轩昂的塑像,东为吴王夫差,西为吴王刘濞。殿前有两副楹联:“曾以恩威遗德泽,不因成败论英雄”、“遗爱成神乡俗流传借元宝,降康祈福世风和顺享太平”,饱含着扬州人民对两位吴王的感念之情。……[详细]
扬州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俗称太阳宫,原系道观,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初年道士道清重建,光绪帝赐普照禅寺匾额和青紫龙杖。原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及配房数十间。今仅存大雄宝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带副阶,硬山顶,整体保存较完好。……[详细]
  小流芳巷徽州会馆清代,坐北朝南,现存门房、二道仪门及大厅筑,建筑面积293.9平方米。第一进门房面阔三间、进深七檩,门房前原有高大门楼,上嵌“徽国文公祠”石额,已改。第二进为仪门门房,仪门为砖刻门楼,匾墙上开光如意纹内,雕刻福、禄、寿三星图案,其下有春、夏、秋、冬四季图案。第三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有卷棚,天井三面有抄手披廊。在小流芳巷北端嵌有一块石质“新安 恭善堂界碑”,是当时徽州会馆的西北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