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黄浦区旅游

黄浦区旅游景点介绍

  江海关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民国12年(1923年)由海关投资在原址翻建,委托英商公和洋行设计,新金记营造厂施工,民国14年奠基,民国16年12月全部竣工。大楼占地5722平方米,建筑面积32680平方米。为十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鸦片战争前,上海海关设在县城东门外,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北门外现址处建造一所关署,称为“新关”,清咸丰三年(1853年)关署被烧,七年在原址重建古庙式关署,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改建为哥特式,屋顶上安装一座小型海关大钟,现大楼是民国14年重建的。建筑外观属折衷主义建筑风格,门廊是复古主义的,大楼前部高八层,上冠以高四层的四方形钟楼一座,大钟有4个钟面,每面用12角棱形图案相组合,直径5米多,钟面上的紫铜长针,每根重约60公斤,此大钟为当时亚太地区之……[详细]
  大新公司大楼现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位于南京东路830号。建成于民国23年(1934年),占地366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8000平方米,十层,高42.3米。基泰工程司关颂声、朱彬、杨廷宝、杨宽麟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貌大体上是装饰艺术派式,但采用了中国韵味的细部与装饰,外墙底层采用青岛产的黑色大理石做护壁,外墙全部用奶油色釉砖饰面。大楼下部五层为营业厅,六层原为酒楼,七层以上原为娱乐场所,顶部为屋顶花园,供游乐之用。室内采用彩色磨石子护壁及地坪,装饰花纹多采用传统形式,室内柱网间距较大,采用井字梁楼板,增加室内高度。钢窗由大东钢窗公司承做,电气由美益水电工程行安装,砖采用机制煤屑砖。建筑体型壮观,是中国近代著名建筑事务所基泰工程司在上海的代表作之一。1986年……[详细]
  新新公司大楼现为上海市食品一店,位于南京东路720号,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占地42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32平方米,建筑为地面六层,地下一层,由鸿达洋行设计,联合建筑公司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外貌处理简洁,底楼沿南京东路于解放后改建为骑楼空廊,建筑六层以上朝南正门上方有两层方形塔楼,两侧转角处亦各有一座单层楼亭。商店除朝南京东路的正门外,朝北有后大门,另有四道侧门和三道角门。商店是南京路四大公司之一,现为上海最大的综合性食品零售商店,也是全国著名的食品商店。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老永安公司大楼老永安公司大楼,现为华联商厦,位于南京东路627号,建成于民国7年(1918年),占地588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992平方米,基本为六层,局部七层。新永安公司大楼,现为华侨商店和七重天宾馆等,在南京东路635号,建成于民国22年,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高二十二层。两座楼之间的浙江路上空建有两座封闭式天桥。由公和洋行和哈沙德洋行联合设计,建筑基础由锦石记营造厂承包,建筑则由陶桂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新老永安公司大楼都以商场为主,并设有办公、旅馆酒楼和娱乐场所的综合建筑,其中老永安公司的天韵楼是上海原著名的游艺场所。新永安公司大楼,高为105米,八层以下呈梯形,下有地下室,八层以上作塔楼状,呈方形,外部形式采用当时最新的立体式,沿街有大……[详细]
  先施公司大楼位于南京东路648~700号。由华侨马应彪等发起组建,建成于民国6年(1917年),占地7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184平方米,共七层,高30余米。由德和洋行设计,魏清记营造厂承建。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大部分辟作商场,一部分作为东亚饭店,六、七楼为先施乐园,屋顶设屋顶花园,大楼内有剧场。解放后,因解决南京东路人流通行,将底层前部改为有骑楼式外廊,有弧形券洞或平券洞通向街道,大楼立面作横向处理,二、三层有爱奥尼克式柱支托弧形断檐山花,挑出阳台以长排铸铁花饰栏杆。上部设三层塔楼均支以塔司干式柱,塔楼下方装有圆形钟面,此楼建筑外貌为以文艺复兴为主的折衷主义式,局部有巴洛克装饰,在位于南京路有大券形窗,以突出下面入口。其塔楼形象是南京路商业街景标志之一。该公司于民国6年……[详细]
  华安大厦现为金门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04号。建成于民国15年(1926年),原为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及华安公寓。抗日战争胜利后,楼下开设金门大饭店。解放后改为华侨饭店。占地1973平方米,建筑面积12526平方米,共九层,高38.16米,哈沙德(Hazard)洋行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承建,建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平面呈“工”字型,入口处设有室外对称花岗石楼梯直达2层大厅,大厅宽敞明亮,穹顶天花上雕刻百合花,并设总服务台和餐厅,商场部等,三至七层有客房120间,八、九层为各式餐厅、酒吧间。建筑外貌具有古典主义构图的折衷主义特色,底层外墙采用天然花岗石垒砌,其余外墙用斩假石,立面处理三段划分,一、二层正中入口处有罗马多立克式列柱,两侧为爱奥尼克式柱窗,七与八层之间有挑檐,八层中部高出1层,其上有二层环柱……[详细]
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70号,民国20年(1931年)由金城、盐业、大陆、中南四家银行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建造,落成于民国23年12月,占地1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共二十四层(其中地面二十二层,地下二层),楼高83.8米,由匈牙利籍的邬达克建筑师设计,馥记营造厂承包施工。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大楼开业时底层为银行自用,二层为票据间和餐厅,三层部分供应茶点和会客间,四至十二层为客房,十四层为餐厅和舞厅,十五至十九层为公寓式客房,可供高等宾客居住,二十层以上为设备用房,二十二层设有瞭望台。大楼设豪华套房6间,高级套房20间,单人房和双人房共174间。建筑外貌为30年代流行于美国摩天楼中的装饰艺术派式,占地不大,但外表挺拔、美观,建成时成为远东地区的最新高层建筑,也是中国80年代前……[详细]
  中国银行大楼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址,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建成于民国26年(1937年),为英商公和洋行和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共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承包,占地面积5075.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2548平方米,建筑分东西两部,东部面向外滩,为十七层钢框架结构,高76米,西部高四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为收银大厅,二层为营业大厅,三层为办公室,四层为餐厅及礼堂,四层以上均为出租写字间,地下室设有较大的保险库。门外有9级石阶,两扇紫铜图案雕饰大门。其栏杆花纹及窗格等处理上均富有中国的民族风格。大楼按银行需要设计,内外装饰考究精致,营业大厅内有大理石饰面的列柱和柜台,顶部为拱形玻璃天棚,所用钢料全系德国克虏伯钢铁厂产品,全部缸砖及瓷砖工程均由东方瓷砖公司承包。巨型自动开启的铜门由瑞昌钢铁五金厂承……[详细]
  金城银行大楼现为交通银行大楼,在江西中路200号,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由庄俊建筑师设计,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设计为4层,抗战时期增建二层,解放后加建一层,采用排木打桩法。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83平方米,建筑高25.9米。大楼下二层为银行自用,上层出租作写字间,底楼为大库和会客厅,二楼为保管库、经理室等。外墙用料为苏州金山石,正面8根方柱组成3块墙面,形成凹凸墙面,中间一块墙面辟为大门,大门入口处为两根希腊多立克柱式,外部带有局部巴洛克装饰,此楼主要为古典主义式。内用意大利云石,落水管全部用紫铜皮拷做,在设备方面,装有当时先进的保险库。建筑用料讲究,底层营业大厅的地坪、护壁、楼梯、方柱等均用大理石。庄俊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擅长设计西方古典式建筑,该建筑为其代表性作品……[详细]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现名东方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北京东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占地12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高21.6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方汇理银行为法商开设,以东方殖民地为目标的银行。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立于巴黎,光绪二十五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建筑具有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处理采用明显的三段体,底层的门窗处理成三个高大的拱门,中段列柱采用爱奥尼克柱式,中间入口处拱门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断山花,顶部出檐较深,并饰以精致的浮雕。内部大厅以大理石装修,楼梯居中,顶部设有天棚,系当时银行建筑中较为通用的格局。整座建筑比例匀称,风格典雅,系外滩滨江建筑组群中一座较优美的建筑。1956年5月起由房管部门管理,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使用,……[详细]
  中华职业教育社旧址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中华职教社)创立于民国6年(1917年)5月6日,由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48人在上海发起。社址初设在上海方斜路江苏省教育会内,民国19年(1930年)迁入华龙路(今雁荡路)自建社所大厦。雁荡路80号建于1930年,是因地制宜建造起来的5层楼,棕褐色外立面,呈南窄北宽结构,南立面略带装饰图案。中华职教社在上海成立后,创研职业教育理论和城乡职业教育实践模式,向全国推广。至民国26年(1937年)基本完成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城乡职业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职教社把抗日救国作为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发生,中华职教社全力以赴支援淞沪抗日前线,……[详细]
  大上海大戏院在西藏中路520号,联怡公司创办,民国21年(1932年)兴建,次年11月竣工,华盖建筑事务所赵深、陈植、童寯三位建筑师设计,久记营造厂承建,五层钢筋混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约1161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前部五层,后部为观众厅,平面布置紧凑,观众厅下部设有地下室。观众厅分上下两层,其中下层990余席座,楼座760余席座,进厅高二层,设有走马廊通向楼座。外立面底层入口处用黑色磨光大理石贴面,入口处上方原有8根贯通到顶的霓红灯柱,被当时誉为“匠心独运的结晶”,观众厅内部设计亦采用流线型装饰。该建筑在结构上、造型上、用料上都不同程度地达到了当时国际上较好电影院建筑水平,是中国著名建筑师代表性优秀作品。1956年改名为大上海电影院,1967年曾改称遵义电影院,1972年恢复……[详细]
  大光明大戏院现名大光明电影院,在南京西路216号,南北朝向,面对人民公园,由英籍广东人卢根与美国国际抵押银行公司经理合资组成联合电影公司,于民国21年(1932年)拆除旧影院及旧建筑,民国22年建成。电影院占地4016平方米,建筑面积6250平方米,建筑为二层,连同半透明乳白色玻璃招牌高30.5米。由匈牙利人邬达克建筑师设计,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院门厅采用12扇高大的铬合金钢框玻璃大门,两边门墙贴黑色大理石,门厅宽敞、明亮,地面皆是嵌铜条的彩色磨石子地坪,厅内左右对称两排宽阔扶梯通向二楼,楼厅上设有喷水池,观众厅内平顶配以金黄色的波浪形暗藏灯镶边。建筑外貌具有美国所谓的摩登艺术派风格,立面采取板片横竖交错的形式,南立面用大片玻璃及乳白色雨蓬,稍后建有灯柱。建筑装饰华丽,设备齐全……[详细]
  跑马总会位于南京西路325号,坐南朝北,占地8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建成于民国22年(1933年),由英商马海洋行设计,余洪记营造厂承造。原总会底层为售票处,领彩处,夹层为会员的滚球场,二楼为会员俱乐部,设有咖啡室、纸牌室、阅报室及弹子房等,东侧为斜倚式看台,三、四层设会员包厢30多处,前面走廊直接对望跑马场地,顶层为职员住室等。跑马厅除平时举行不定期赛马活动外,每年在春季和秋季两次大赛,发行跑马香槟票。总会大楼底层外墙为花岗石,外墙面以褐色面砖、间饰石块交织砌筑,西面有贯通二、三层的塔什干式柱廊,建筑内部装饰也较为考究,建筑外貌具有古典主义构图的折衷主义特色,钟塔建筑地处街道弯折点,四面置直径达3.3米的大钟,在城市的较远处即可望见大钟,具有城市建筑对景和地标作用。原跑马总……[详细]
  西侨青年会大楼现名体育俱乐部,位于南京西路150号,建于民国21年(1932年)。占地1933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大楼前面九层,后面十一层由哈沙德洋行设计,采用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呈“U”字型,一至三层分别为娱乐大厅,阅览大厅和餐厅,并有游泳池等设施,三层以上为客房。建筑具有综合有罗马风式和装饰艺术派的折衷主义风格。外墙贴以工艺美术派式的深浅色调组成图案的面砖,图案一至三层及顶层等部位门窗采用仿罗马风式券形窗及变形的古典柱式,四层以上则采用凹凸条状装饰手法,凸条线黄色墙上分布少量棕色菱形图案,凹条深棕色处则开规则的窗洞,窗下皆有浅色花饰,大门口竖有两根仅一人半高的金属矮灯柱,其灯柱和柱基皆饰植物浮雕。该大楼1953年辟为上海市体育俱乐部,成为综合性体育场所,与相邻的国际饭店、华侨……[详细]
  南京大戏院现名上海音乐厅,位于延安东路523号,建于民国19年(1930年),占地1381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二层。由何挺然等人组织的怡怡股份有限公司租地而建,由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赵深设计,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建筑门厅正中有大旋梯,四周设有走马廊,以大理石装饰,观众厅平面为钟形,观众厅平顶较高,乐池前排反射声小,音质较好,观众厅内采用柱式装饰和古希腊花饰。外墙采用汰石子和红釉砖清水面,外表壮观。1951年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和适应音乐事业发展的需要,影院进行大规模整修,改为上海音乐厅。该建筑为中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设计,是西方古典建筑形式的实例之一。为配合延安路高架的拓宽建设,2003年4月15日上午10时,上海音乐厅平移工程开始,工程耗资5000万人民币,……[详细]
  大世界游乐场现名大世界游乐中心,位于西藏南路1号,创建于民国6年(1917年)7月,原为普通二层砖木结构。民国13年,由周渭南建筑师设计,改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6537平方米,建筑面积13580平方米,建筑塔高55.3米。建筑平面呈L型,主入口位于延安东路西藏南路转角,沿街底层布置出租商店店面,正门进内为六角形圆厅,厅南侧墙上嵌镶11面凹凸形哈哈镜,二层至四层均为各种娱乐场所,其中内侧设一宽阔走廊,中央场为圆形露天剧场,以演出杂技魔术为主,是全游乐中心最热闹的场地,中央场与四周环围建筑之间有百米天桥南北相连。建筑外貌处理简单,在设计上没有明显的章法。转角处上部有一座4层塔楼,构筑物为四层,由各层不同数量圆柱组成。最上端为古钟式尖顶,这便成功地构成了大世界游乐场的标志。“大世界”……[详细]
  上海总会大楼现为外滩华尔道夫酒店,位于在中山东一路2号,大楼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英商马海洋行设计,聚兴营造厂建造。占地1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280平方米,高26.9米,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会又名上海总会、皇家总会、英国总会,是在沪英侨组织的最大的一个俱乐部。由怡和洋行等英籍商人于清同治元年(1861年)创建。早期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保存了一些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层和三层均建有廊式阳台,亦称“东印度式”建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总会决定拆除旧屋,由怡和洋行英商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正广和汽水公司等相继参加投资,宣统元年改建大楼,宣统三年落成。会员是外国使馆馆员、洋行大班及少数华商头面人物。每年英皇加冕纪念日,旅沪英侨在此举行庆……[详细]
瑞金二路住宅
  瑞金二路住宅位于瑞金二路118号,现为瑞金宾馆一号楼,建于民国6年(1917年),由马立斯洋行设计,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二层,砖木结构。原为英商马立斯所建,主楼与辅楼平面呈“L”型,室内装修考究,柚木壁板,大理石地坪,建筑规模较大,外墙用红砖墙,外墙转角采用水泥加厚,宅前为英国式的花园,北部门廊前设有水池、雕塑及花坛等设施,为英国式花园住宅。198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位于西藏南路123号,民国18年(1929年)兴建,民国20年落成,由李锦沛、范文照、赵深等建筑师设计,江裕记营造厂施工。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221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2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型,外貌处理仿北京箭楼形式,下面三层用人造花岗石饰面,入口和上椽稍有纹饰,中五层墙面贴以褐色泰山石砌砖,顶层有两重蓝琉璃瓦翼角飞檐,檐下设有斗栱,走廊等处的天花、墙顶油漆彩画,门扇都仿北京故宫菱花格心的槅扇。二楼大礼堂面积约400平方米,4至8层及10层为青年会宾馆,9层为东西两餐厅,面积约400平方米。基督教青年会创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月,以在青年和学生中提倡德、智、体、群四育为宗旨,曾举办各种演讲和体育活动。30年代救亡运动期间,鲁迅多次在此向青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