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旅游

湘潭市旅游景点介绍

  花石坳墓西周墓葬。位于湘潭县花石镇金桥村洪家峭,1965年发掘。为一长条形土坑竖穴墓,长4.5米,宽仅1.03米。随葬物只有两件铜钟,均置于墓底中间。钟身一倒一顺平放在一起,其造型与纹饰大致相同。大者重21.5公斤,小者重20公斤。钟的圆角有旋,两侧饰枚6组,每组各3枚。舞与篆间饰卷草状云纹,隧部饰云凤纹。铜钟的造型与装饰特点与陕西长安县普渡村长由墓出土铜钟相近,可见该墓葬年代可早至西周早中期,是湖南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一座西周早中期墓。……[详细]
岱子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位于湘乡市金石镇童家村,地处低矮丘陵环绕的小盆地,湘江水系的龙石河由遗址西部边沿流过,面积约1.8万平方米。1980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主持发掘,发掘面积347平方米,清理了97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第一期墓葬两座,时间为距今4600-5000年。一座墓坑不清,骨架不见,器物之下即为生土。随葬品48件,有黑陶豆、壶、四系带盖簋和一件残石铲等。黑陶经打磨光亮,十分精致。另一座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随葬有陶壶、豆、甑、罐、鼎、贯耳壶等共14件,全为泥质磨光黑陶。这期墓葬所出土的贯耳壶、四系罐、高柄镂孔弦纹豆、扁腹壶等都有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早期的造型风格,而所出器盖、鼎、长颈椭圆腹高圈足壶却与江汉地区、洞庭湖区屈家岭文化中晚期遗物有很多相似性。第二期墓葬95座,有清晰的墓坑,均为长……[详细]
83、李卓然故居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卓然故居
  李卓然故居景区位于湘乡市山枣镇保元村,由故居、生平业绩陈列室和纪念园组成,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现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卓然故居系晚清湘中地区居民风貌建筑,由中间主体建筑和东、西两侧建筑构成。通过故居复原陈列,再现了李卓然少年时代的成长环境,展示了李家知书达理、博学多才的家风特点和爱国爱民的高尚风范。李卓然故居景区现已成为我市红色旅游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详细]
韶山学校门楼
  韶山学校坐落在毛泽东故居西侧的张家山,前临韶河,背倚青山,校舍隐现于绿树丛中。校门门楼上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校园四季花香,常年鸟语,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是青少年读书求知的好场所。学校前身是1921年在毛氏宗祠创办的毛氏族校,由毛麓钟、毛简臣两位先生创建。195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张家山兴建了新校舍。同年冬,毛泽东的堂兄兼私塾老师毛宇居受韶山人民委托上北京请毛泽东题写校名。毛泽东得知家乡兴建了学校,甚为高兴。铺纸提笔,当即便准备题写。“写什么名好呢?”毛泽东旋又放下笔来问毛宇居。“请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毛宇居回答。毛泽东正要下笔,想了想说:“写小学不好,现在是小学,将来还要办中学,办大学,那不是又要写吗?”说完,便挥笔写了“韶山学校”四个大字。次年6月,学校从毛氏宗祠迁……[详细]
潭宝(窑湾)汽车站
  窑湾位于湘潭市河西老城区西端,湘江从它身边流过。潭宝(窑湾)汽车站始建于1925年,由当时的民国政府公路局以“赈济款”建造,1927年建成。当时总征地9.91亩,收购湘江西岸窑湾原湘潭二十九号(现湘潭市湘江西路134号)河街铺屋面积2860平方米,建平屋顶、砖木结构的圆形台阶式建筑,1927年竣工投入使用。该建筑物设有站房、车房、转车坪、停车坪,以及汽油室、码头护墙等,共费银6万余元,时称潭宝汽车站,该站成为中国第一个砖和钢筋砼结构的汽车站。1913年至1921年间,湖南省督军、湘军总司令谭延闿(后为省长)为便于调遣军队,耗资90万银元,历时9年修建了潭宝公路,即长(沙)(湘)潭军路(现在的320国道湘潭至邵阳段)延长段湘潭起点站,称之为“潭宝(窑湾)汽车站”。1933年4月30日,车站因汽……[详细]
  昭山著名的古道——昭山古蹬道,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道的建成是昭山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古道始建于盛世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在当时昭山商贾云集,富绅众多,而当时昭山香火鼎盛,前往昭山的游客、香客众多,上山极为不便,由湘潭宋氏倡导,组织潭、善二邑(即今株洲市、株洲县、湘潭市、湘潭县、长沙市、长沙县等地)绅士捐资修建,至嘉庆六年完成,前后达二十五年之久。古道全长1314.2米,共1947级,耗用花岗岩5000多块,贯穿昭山前山与后山,其风景秀丽,多姿多彩,春光灿烂,云雾缭绕;夏荫如盖,清凉雅静;秋枫娇艳,似火尤凉;冬雪雾凇,奇景饱览。……[详细]
湘谭昭潭书院旧址
  昭潭书院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知县方伯创建。据清乾隆时提督学政阮学浩《昭潭书院记》载:“潭州据衡湘之交,山水灵秀,最为楚南佳处。生其间者清慧有文,盖承中土清淑之气,又沐国家立学教士风化之所渐摩,士之弦歌于斯而不辍者,既百余年矣。壬戌岁,予奉命视学湖南。时关中李君尹潭邑,率邑人士于学宫旁(现文庙东)。择隙地建置书院。案图以观,则自讲义之堂,以及柄士之舍,与夫藏书之室,积器之区,靡不具备,连甍飞闼,既巨且丽。”乾隆十年(1745),书院建成,取其昭彰湘潭之意为昭潭书院,是当时湘潭市内最大的书院。书院南临街有一座屏墙,青瓦砖墙,两端各有一门为东角门和西角门,入角门后有一小坪,现在是文西街小学宿舍地。坪北为大门,青砖瓦墙,门上有“昭潭书院”匾额,南北两面有走廊,现已拆除,改建为湖南科技大……[详细]
88、石灵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灵桥
  湘潭县响塘乡石灵桥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市保存最为完好的五孔古桥,此桥全长约80米,宽约10米,高15米,全桥皆以花岗石砌块筑成。石灵桥气势雄伟,有桥洞五个,桥墩四个,每个孔眼底层纵向巨石为36块,横向为8块,共288块。石灵桥身原为4层石头砌成拱形,越往外层石头越多,以此推之,整座桥身用巨石应在3000块以上。石缝之间勾心斗角搭配牢固。石灵桥装饰美观,桥身的望柱饰有南瓜造型的石刻,象征着农家的五谷丰登。石灵桥历史上为湘潭与宁乡、望城等处交通要道,现仍为湘潭与宁乡、长沙等县市南谷方向的重点交通要道。数百年来,一直受到重点保护,当地百姓非常珍爱此桥,他们一直不让载重车辆通行,以免损坏石桥。湘潭市文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石灵桥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颇大。集历史、……[详细]
寺门前义渡
  寺门前义渡位于白石镇潭口村长元组寺门前,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渡碑刻记载:清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渡,修建寺门前码头。此义渡利济行人,但因产业无多,经费不足舟楫。宣统二年(1910),-祖父马立安先生倡议捐资修复渡口,并置田产二十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寺门前义渡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崛起,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友爱的优良传统,孕育了-先辈的艰苦创业和成长发展。对宣传善行义举,教育后人,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黎氏故居
  湖南湘潭市东南约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93号,是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下,一个不到10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长塘的黎家出生。八兄弟深受“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教家风熏陶,勤奋好学,奋发有为,成年之后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各领-,为我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实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所谓“江山形胜、人杰地灵”,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潭长塘晓霞山下的黎氏家族,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耀眼的家族之一。黎氏八骏故居极其简陋,一栋普通的草堂,土墙青瓦。土墙上零星……[详细]
湘潭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位于雨湖区十总正街。原名许旌阳祠,又名万寿宫。始建年代不详。清顺治十二年(1655)由江西众商捐资重修于现址(一说建于顺治七年,即1650年),祀许逊。实为旅潭江西客商会馆。后因年久失修,逐渐圮毁,仅余门楼、夕照亭等遗迹。门楼居平政路258号(湘潭市第十六中学校区后门),高 12米,宽5米。四柱五楼牌坊式,花岗岩和汉白玉结构。中门左右置抱鼓石,两端立石狮。顶檐下竖额泥塑行楷“江西会馆”四字,五龙盘边。四周饰蟠龙、凤凰、异兽、人物、传统花纹等浮雕、镂雕,脊角鸱吻高耸,形象生动,工艺精美。两端砖墙顶部还保留了数幅堆塑图案。夕照亭为原会馆后花园之水阁凉亭,今地处雨湖公园中湖南侧周家山。1980、2011年维修。亭立于一花池中,占地面积约240平方米。方亭,二层,石木结构,高12米,边长8米……[详细]
胡安国、胡宏父子墓
  胡安国父子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村隐山南麓仙娥山北坡一个叫仙鹅孵蛋的小山坡上。胡安国父子墓掩盖在草丛中。墓碑联曰:“秉春秋大笔;葬天下隐山。”左碑文“闽江生出到湖南,学问渊源不等闲。秉笔大书千载史,春秋留给后人看。”右碑文:“放学三相恋地形,碧泉驻迹讲诗文。潭州开派枝枝秀,留得声名到此今。”中碑刻:“始祖胡公安国老大人之墓、母刘氏夫人、二世祖五峰公附墓、?涌田八大房子孙同立、公元一九八一年辛酉岁仲秋月重建”。据清乾隆刊《湘潭县志·冢墓》载:胡文定在“绍兴八年(1138)四月十三没于正寝,葬于潭州湘潭县龙穴山。”文定去世之后,高宗诏赐银300两、帛300匹,令湖南监司应负葬事,赐田十顷,以恤其孤。景泰五年(1454)县丞受知府张公銮之命,以礼重新修护,题名为“宋胡文定公之墓”。清康熙癸……[详细]
滴水洞一号楼
  滴水洞一号楼 时间为1962年。位于湖南省韶山市西北角。此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下榻并从事工作的纪念建筑。 滴水洞一号楼总建筑面积1804.74平方米,为砖木混合结构,1960年动工,1962年建成,是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一号楼内设主房、副房、多用会议室、娱乐室,配有厨房、餐厅,外层有双回廊。为安全起见,1970年又扩建了防震室、防空洞。1966年6月17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嗣,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延春等陪同下,来到滴水洞下榻一号楼,在此工作休息12天,26日在会议室接见中共湖南省委、湘潭地委、湘潭县委、韶山管理局、韶山公社的主要负责人,听取工作汇报。28日,毛泽东去武汉。7月8日在给-的一封信中说:“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以后,在……[详细]
韶山宾馆一号楼
  韶山宾馆一号楼 时间为1957年。位于湖南省韶山市,此为毛泽东居住过的纪念建筑之一。 韶山宾馆的故园一号楼,位于宾馆内的松山,坐北朝南,1957年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砖木混凝土结构,这是一栋掩映在爱周围松竹之中朴素大方的小平房,环境幽静。 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泽东在公安部长罗瑞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等陪同下,回到阔别32年的故里,下榻韶山一号楼。他对罗瑞卿等人说:“去年刮(共产风)也是一种左的错误。没有经验会犯错误。碰钉子不要碰得头破血流还不回头,有的人就是这样,比猪还蠢。”这说明,他在考虑纠“左”的问题。晚上,他在宾馆会议室宴请了堂弟等亲属和老党员、老农协会员、韶山公社干部等40余人。饭后他留了几位老人谈了生产、生活及干部作风等问题。他说:“……[详细]
湘潭齐白石故居
  湘潭齐白石故居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白石乡杏花村星斗塘,此为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纪念建筑。故居坐西朝东,占地200平方米,为一栋两横各3间的土墙茅舍,清同治三年(1864)一月一日,齐白石即诞生于茅舍的南正屋。20世纪60年代,在3吉安正屋之后又添建3间,整个屋面均已换为青瓦。齐白石(1864—1957),现代画家,湘潭人,早年为木工,后学习绘画。定居北京后,专业卖画、刻印。60岁后,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擅长花鸟虫鱼,笔墨纵横雄健。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荣获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称号。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8。……[详细]
湘潭关圣寺
  湘潭关圣寺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平政路,关圣殿石构件的雕刻技巧具有很高的造诣。 寺坐西朝东,由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五省商民集资筹建,为一商民会馆。据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春秋阁碑记》载:“创自国初,越年以来,略加修葺。乾隆三十九年(1774)修大殿。重建舞楼,以及韦陀堂、墙垣、禅房,皆涣然壮观。”现存建筑有大殿、春秋阁、钟鼓楼等。 大殿为宫殿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5间,重檐歇山顶,盖黄琉璃瓦,双龙正脊鸱吻,翼角高翘,建筑在花岗石台基上,高16米,长44米,宽14米,气势雄伟,结构严谨。殿前有透雕蟠龙狮座石柱4根,高4.8米,其最大直径0.8米。石栏板上雕有各种形态的花卉山水和动物图案,石阶御路浮雕白石盘龙,两旁置石狮。殿周门窗,均浮雕人物故事,藻井上木雕贴金盘龙,……[详细]
湘乡窑址
  湘乡窑址时代为南宋。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此为湘中地区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宋代窑址。 宋窑发现于1985年,1999年2—3月对瓦砾山遗址进行了小面积发掘,清理龙窑一座,出土器物1000余件,确认为南宋窑址。 此窑文化性质单纯,文化层1~3层,保存较为完整,面积达2万平方米,时代约为1127—1279年间。瓷器品种多、数量大,主要为日用瓷。釉瓷占95%,素胎5%,彩釉占40%左右。器物有碗、碟、盏、杯、壶、坛、罐,形状各异,胎质较硬,可发金属声。瓷土一般不带砂,胎色为瓦灰、赭灰或褐红。釉色有绿、蓝、褐、黄、窑变,以绿、褐为主。装饰手法有粉底彩釉绘画,主要纹饰有草叶纹、牵牛花、稻穗、牡丹、月季等,印花有莲花、菊花、水草、鸳鸯、游鱼等,吉祥语有“金玉满堂”、“福寿嘉庆”等。 2002年5……[详细]
98、望衡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衡亭
  望衡亭——顾名思义就是瞭望衡山之亭。望衡亭是湘楚名称湘潭的胜景之一。望衡亭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沿江西路石嘴脑湘江之畔,壶山之上。望衡亭共三层,均由花岗岩石砌成。二、三层之间有一铁梯相连。亭中石柱上有一副楹联:“地维天柱此孤石;岳色江声萃一亭。”景点位置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沿江西路……[详细]
北五省会馆
  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路392号是古湘潭十一总码头所在地。在这个昔日的繁华商埠港口,有一座背倚雨湖,面朝湘江的古建筑,这就是北五省会馆。“北五省”是指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和山东五省,北五省会馆是当时湘潭商业发达和经济繁荣的最好见证,同时也是我省保存完整的最大的“关庙”建筑,里面供奉着威武刚勇的“关帝”。会馆建筑的构造与工艺在全国都属罕见。 北五省会馆建于清康熙初年(1665年前后),当时湘潭是商业重镇,交通便利,商业繁荣,许多外地商人汇集于此,有的甚至落脚生根。这时各种会馆应运而生,会馆既是流动商人的歇息之处,也是某一地域、行业协商议事、制订行规、沟通信息及调解矛盾的场所。会馆是伴随着湘潭工商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是当时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见证,它们反过来又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同时在维护行业秩……[详细]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创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学校自创办之日起,就传承了红色基因和血脉,寄托了毛主席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 1978年,学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88所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建校以来,湘潭大学牢记伟人嘱托,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在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情况下以一校之力雄居《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国内高校第45位。湘潭大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进入THE、USNEWS两大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高校。目前学校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与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