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旅游

湘潭市旅游景点介绍

锦源广场
  锦源广场位于湘潭市人民政府大楼的东侧,占地10万平方米,它是城市中心区内独特的45度景观轴的起点,也是锦程道的起点。广场以龙凤为主题,着意表达北方龙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凤文化在湖湘文化发源地湘潭相融合的历史事实,同时亦与原地名“凤龙坡”巧合。广场把原地形地貌与周边城市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一个现代广场在文化、休闲、生态的多方面功能。在广场的几个入口,六个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的以植被做成的“花瓶”亭亭玉立;在下沉式广场内,一个巨型城市主题雕塑——“龙凤呈祥”竖立其中,雕塑四周的石碑上刻有赞誉湘潭市花――菊花的诗词;东西两侧各有一块刻有“有源”“似锦”的石头遥相呼应,颇具匠心;步上石阶,十二座文气浓郁、四面都刻有唐朝诗人歌颂湘潭的诗篇的花坛印入眼帘;广场北面山坡,依山就势用绿色植被勾画出了一个巨大……[详细]
菊花塘公园
  菊花塘公园位于湘潭市东泗路西侧,交通便利,1992年4月28日对外开放。全园以植物造景为主,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时有景,多方景胜,景景不同,季季各异的景观。主要植物有以色彩鲜艳见长,有以芳香馥郁著称,有以苍翠挺拔取胜,风景妩媚幽美,恬淡宁静。公园占地14公顷,分区采取大小相间,幽畅变换,开合交替,虚实组合,组合成多样化的园林空间。全园分10个景区(由北向南)。通过流香涧和松云涧把各个景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每个区在一面向水、山坡起伏的空间。内有供儿童玩耍的各种运动器械,还有老少皆宜的游船、风车、茶庄、别有风趣的烧烤场等,以及中日友好5周年纪念栽种的樱花。公园自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1999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景点位置湖南湘潭市岳塘区岳塘路……[详细]
143、壶山
壶山
  湘江在湘潭西端的河口与涟水汇合,正待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倾泻时,突然遇到从西岸延伸至江中的一座赤色石山的阻挡。奔腾的江水像一匹试图挣脱缰绳的烈马,咆哮着,卷起一个个雪白的浪头向石头山扑去,又呻吟着粉身碎骨地摔落在江中。赤色的山,白色的浪,像两条蛟龙搏斗了不知多少年的,年年月月吸引着世人欣赏、吟咏。这座江中的山,就是荟萃湘潭市人文景观的千古名山——壶山。壶山,因形似一把巨大的茶壶而得名。东晋永昌年间,一代名将、都督陶侃领兵驻扎于此,留下了许多遗迹,群众又习称之为陶公山。陶公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江边一座刀砍斧削般的峭壁,上有“江山胜迹”4个1米见方的大字,是唐初邑人为纪念陶侃的功绩和展示当地的风采而刻的。陶公墓就建在不远处的山岗后,墓碑题曰“晋都督陶桓公墓”,墓联为“媲衡山千秋不朽……[详细]
144、黄土山
黄土山
  黄土山位于湘潭市区西面的窑湾,被称为湘潭古城池的开创地。相传晋朝名将陶侃出驾湘州刺史,设衙置于此地,陈岳设肆,开埠兴业,政绩斐然,深受众民称颂。唐初,邑人为纪念这位官吏开创的伟业,在黄土山脚下的石壁上雕刻了4个1米见方的大字:“江山胜迹”,展示了此地的历史风姿。此地现为湘江区窑湾街道,并在黄土山建设了自来水厂。此山不高,海拔82米,是我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一处胜地。香港《新洲日报》于1995年出版的《中国大陆导游手册》,此处被列入书中的景点有“陶侃墓”、“望衡亭”、“唐兴寺”等,新加坡1963年5月18日出版的《华南日报》副刊载文《晋陶侃在湘潭》,介绍了陶侃居茅舍、运砖、造兵船和为政公廉等。……[详细]
雨湖和平公园
  和平公园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湘潭市人民政府为发展城市公用事业而兴建的,位于市区北面,湘黔铁路以西,占36公顷,其中水面23公顷,陆地13公顷。和平公园主要以独特的森林气候、优雅的自然环境为景观的公共憩地,园内已植梓、樟、楠与玉兰、银杏等乔木100多种,地栽盆景、花卉、丝竹600余种,4万多株。陆地覆盖率已达80%以上,占总面积70%以上为林地,突出了公园以“绿”为主的特点与功能。园内的主要景点有:盆景园、动物园、旱冰场、百花台、儿童游乐园。儿童游乐园别具特色,大型电动飞机、秋千、吊环、座栏、溜溜板、碰碰车等设施于绿树丛中,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和平公园培植、制作的花卉、盆景,已在全国初露头角。全国花卉、中国盆景协会于1982年在上海举行首届菊花展览,和平公园送展的扎菊“二龙戏珠”荣获一等奖。19……[详细]
146、陶公山
陶公山
  陶公山位于沿江西路,原名壶山,濒临湘江。晋时著名将领陶侃曾驻兵于此,故改称陶公山。陶侃因统兵御外和对内讨平苏峻叛乱有功,官至侍中、太尉、领荆州刺史,封长沙郡公加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江八州诸军事。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卒,遗命葬于长沙。晋成帝为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他为大司马,谥曰“桓”。邑人纪念他,在他生前住过的壶山建衣冠墓。墓碑文曰:“晋都督陶桓公墓”。墓联是:“百甓勤劳博茅土;八州都督剩松楸”。陶公山下有陶公钓过鱼的地方——钓鱼台,钓鱼台下有陶公涣潭,以及陶公桥等。……[详细]
雨湖公园
  雨湖公园位于湘潭市中心,因地势低洼,积雨成湖而得名。历来就为湘潭风景名胜地,自古就有“垂柳碧孤塔,夕阳红半桥”的名句传诵至今。全湖分上、中、下三湖,占地约12公顷。湖中修筑了风格迥异的七星、八仙两座桥梁,桥拱宽大,游船畅通。上湖为风景精华区,水明如镜,垂柳依依,湖畔亭台楼阁错落,曲廊相连,姿色秀丽,现已开辟为公园。南岸有凤竹庵、陶公祠、斗姥阁、万寿宫等古迹。园内除修复了原有的发源殿、岸花亭、双壁坊、夕照亭等名景外,还新建了儿童乐园、水谢、风车、花圃、温室等。园内还经常举办花卉、书画、摄影等各种小型展览,已成为湘潭市民和外地游客娱乐、休息的中心场所。湘潭市一年一度的菊花展也在这里举行,各类菊花群相争艳,美不胜收,为湖色增添无限风情。湖内亭台楼阁,垂柳烟色,湖岸绿色葱茏,鲜花妖艳,素有“妙绝西湖……[详细]
杨梅洲水上公园
  杨梅洲水上公园位于湘潭市雨湖区杨梅洲,于1992年6月开园,是一座集园林、文化、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型公园。四面环水,水波碧澄,园内树木葱茏,鸟语花香,野趣盎然。每当秋冬落水,砂纹如绮,落雁颇多,登洲望远,点点鱼帆,浮现在远远的江面,呈现出一幅秀美的图画。园中宾馆,格调新颖,豪华高档,吃住玩一条龙服务。游泳综合服务楼等建筑,设计独特,自成一体。野炊烧烤、茶室、牌室是游客娱乐逍遣的理想境地。跑马、游船更让游客一抖美姿,别具情趣。……[详细]
刘烈士祠
  刘烈士祠位于城北街。是辛亥革命后临时革命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刘道一而修建的祠堂。刘道一(公元1884—1907年),近代民主革命者。字炳生,原籍湖南衡山,后隶籍湘潭。留学日本时,与秋瑾等组织十人会秘密团体,倡言革命。又参加冯自由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为“草鞋”(将军)。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书记、干事等职。次年回国,联络会党、新军、发动萍乡、浏阳、醴陵武装起义,不幸事机泄露,被捕牺牲。遗体葬于长沙岳麓山。刘烈士祠原房屋四进共40余间,现存后进7间,通过整修,已焕然一新。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正厅悬挂有孙中山、黄兴悼念烈士的挽诗。此外,尚有其他文物100多件,供人瞻仰。……[详细]
晋都陶侃故居
  晋都陶侃故居叫陶公山,位于湘潭市市区石嘴垴。陶侃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茅屋的前左侧有块洼地,积雨水而成池,是陶侃饮用吸水的地方。因常有猫儿在池边捕捉小鱼,故名“猫儿池”。茅房后面的小山沟上有石砌小桥,后人称为“陶公桥”,后被毁。陶公山临湘江一面都是红砂石岩,石峰隆地向湘江伸展,宛如壶嘴,故名“壶山”,俗称“石嘴瑙”,从远处眺望伸向湘江的石嘴上颌,形态壮丽,好象怒吼的雄狮,俗称“狮子口”。石山嘴上有株碧梧,梧桐树后面便是陶侃的衣冠墓和墓房前的小花园。陶侃的衣冠墓建于元初,因“国破思良将”的原因吧!葬墓建造虽然简陋,却很威严,从江边沿石级而上,靠左围墙有双合墓庐门,门框上嵌有石匾,上刻“陶公墓室”四字。进门右道一排三间青瓦平房,是守墓人的住所。墓前石栏杆,栏杆左右有石柱,上刻“媲……[详细]
151、万楼
万楼
  万楼,又名文昌阁,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宋家桥的湘江岸边。万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300余年间,万楼屡废屡建,先后5次重修。2009年万楼由湘潭地产集团经营有限公司开始第六次重建,工程将于2013年竣工。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万楼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湘潭城区久负盛名的窑湾老街、宝塔和万楼,如今前两者还在,唯有这万楼,消失多时。翻开史册一看,才知万楼并不简单,近四百年来曾5次修建(加上这次是第6次),建毁变迁中,万楼见证了湘潭历史近4个世纪来的盛衰。万楼又名文昌阁、文起楼,位于湘潭城区东头宋家桥侧(今湘江铁路桥下游约500米),濒临湘江。万……[详细]
花石景区
  花石景区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与南岳衡山相距约30公里,是中国湘莲加工和集散中心。因传说水中巨石有花纹而得名。秦汉时期湘南县治。景区内名胜众多,现存有清代建筑汉城桥、观政桥等古迹。传说古代有18个罗汉化为石山,永镇洪魔,因山形似罗汉,故名罗汉山。石山呈棕红色、深褐色,“罗汉”惟妙惟肖、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陈煌)景区内的花石水库被开辟为多个水上、岛上旅游项目。野鸭洲的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常见白鹭、黑鹭、天鹅等十余种候鸟在此栖歇、嬉戏。罗汉山罗汉山位于湘潭县花石镇南,距湘潭市区55公里,有石山峰17座,一字排开,互相连接,耸立在汉城桥侧,人们称它为“十八罗汉”,所以得名,前山壁陡如削,高者约200米,低者约100米。石呈棕红色,人称“红砂石”。有的石中含小石粒,人称“癞子石”。山上……[详细]
湘潭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角藻井,周围有雕刻精品,可惜大多被毁。戏楼两旁为演员化妆、休息室。前、后进之间,中为甬坪,是群众观看演出或-的地方。两侧有廊相联,也是两层。后进为香堂,堂前4根圆柱,左右两柱分别有枋木连接。上雕山水、人物、怪兽等。这些雕刻细观其雕技,别出心裁,古朴有趣。正厅上首,有一巨额横匾,-“善养堂”三字,也是……[详细]
碧泉书院
  碧泉书院位于湘潭西南的隐山,隐山群峰连绵,其间有小山名曰盘屈石山,高约百米许。山下有泉,其色湛蓝澄碧,既非天光倒影,又非草树回映,乃此泉自具之色。人们因其颜色而呼之为“碧泉”,或曰“碧泉潭”。南宋建炎四年(1130),太学博士、理学大家胡安国因避金兵南侵之乱,携季子胡宏来此,创建了碧泉书堂。他在这里遍置竹石花木,使之四时恒荫,景色宜人。绍兴八年(1138)四月,胡安国去世,理学大师、文学大家胡宏子承父业,传其湖湘学,将书堂修缮扩大,改名为碧泉书院,并作《碧泉书院上梁文》以纪其事。绍兴十一年(1141),胡宏有感于“人希探本”而创立了他的性本论儒学观,于是在碧泉潭上建“有本亭”。光绪刊《湘潭县志》描写了当时有本亭的情况,“是自胡安国居碧泉,胡宏又作有本亭于泉上,有竹石花木之胜。绍兴中,朱震与胡……[详细]
濂溪书堂
  周敦颐写就千古名篇《爱莲说》。周敦颐又叫濂溪。湘潭隐山下,有古祠,名叫濂溪书堂。周围皆周氏,称龙山周氏,即周敦颐的后裔。《湘潭龙山周氏五修族谱》里有《源流引》一文,述说了龙山周氏的来历:“吾祖世居龙山,派衍衡湘,系出濂溪道元国公嫡派……”谱中详细记述了周敦颐之后裔迁湘潭龙山(隐山),是从第九派周梦升这一代开始的。周敦颐的后裔来到了湘潭,崇祀自己的先祖濂溪先生,因此隐山便有了濂溪祠即濂溪书堂的建立。濂溪书堂之左为胡文定公祠,之右为慈云寺,如翼之舒然。祠外古木森荫,苍翠参天,瞻仰之令人肃然起敬。《湘潭龙山周氏五修族谱》里有《濂溪先生祠图》,其门联为:“道遵孔孟,学启程朱”。濂溪书堂既是宗祠,也是周氏族人读书的地方。该书堂位于隐山东南麓,黄荆坪小街南侧,云回公路西侧。现建筑改建于民国六年(1915……[详细]
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故居即桂在堂,俗称贵子堂,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距隐山东麓3公里。是方上望族周系舆与夫人王慈云(1789-1862年)的故居。也是清永绥厅训导周系蔚、户部左侍郎周系英(1765-1824年)的故居。桂在堂,满门文采,男女同辉,仅女诗人就有13位之多,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左宗棠(1812—1885年)入赘周系舆家,娶周诒端(1812—1870年)为妻。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家迁回原籍——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达13年之久。在桂在堂西屋辟一书斋。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亲为书斋撰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在桂在堂得湖湘文化的影响,与夫人周诒端的襄助、配合,他一边读书,一边研究地……[详细]
周诒柯故居
  周诒柯故居,位于湘潭县石潭镇普庆村西塘槽门屋场。周诒柯(1875一1932年),字心约,号居易主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14年任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1917年任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黑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安徽高等法院院长等职。在江苏任职时,曾开创我国改善人犯关押条件和劳动改造之先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参事厅主任参事,统筹各省司法工作。一年后,任最高法院检察长。病逝于湖北汉口同仁医院,归葬于石潭福星亭后向之周家围子。故居是一栋“一担柴式”古建筑,是周诒柯托本户周佩秋于1928年购自另一周姓的房产。土砖青瓦结构,建筑面积约210余平方米。中间一横3间,左右两厢各竖3间。除厨房外,其余8间均安有木质天花板。堂屋右边的正房,是周诒柯住室。正房右厢房是书房,为八角屋,屋面……[详细]
赵启霖故居
  赵启霖故居名思古堂,位于湘潭县石鼓镇森梅村。赵启霖(1859—1935年),书法家。清光绪八年(1882年),任麻阳、武陵、澧州训导。光绪十八年(1892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随后,以江苏道监察御史兼署山西道监察御史。在任御史时,以-权臣而闻名,时人称他为“打虎御史”。宦统元年(1909年),先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校长),后以道员署理四川提学使。赵启霖故居是一栋传统式的湘中士砖瓦房,一进四横。前有槽门、围墙,南有菜园,后有树林、竹林。槽门横额有“思古堂”三字,联曰:“稼穑为宝:山川出云。”大门上有“福”字,字上悬挂茶盘匾,蓝底上嵌有“翰林第”三字。大门联曰:“淡泊明志;辉光日新。”室内联曰:“胸蟠杜甫千间厦:气压陈登百尺楼。”都是……[详细]
朱五典故居
  朱五典故居位于湘潭县石鼓镇。朱五典(1833.1—1890.11),派名作徽,号克存,行辅四,是左宗棠(1812—1885年)部参将,诰封振威将军、赏花翎、提督衔总兵、晋勇巴图鲁。据清宣统锦章书局《乡党应酬》之《满汉文武官级表》载:振威将军属一品武官级别。但据石鼓《朱氏族谱》载:朱五典是赏正一品封典,诰封三代。光绪十六年,因积劳成疾,殉职于甘肃任上。当时由部队扶榇返乡,葬于青山桥镇大仓村大仓山内。朱五典故居有两处:一处是将军村茶圫湾,距湘潭市区约75公里,是土砖茅房,约10余间,面积300余平方米。朱五典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连城,生有四子,他是0,家境贫苦,从小务农,在此度过艰苦的童年时代。茶圫湾虽为茅棚草舍,但地势高敞。上有天帝庙、将军桥。桥为一拱,花岗岩结构,建于清光绪初年。该桥桥名以……[详细]
胡沁园故居
  胡沁园故居位于湘潭县中路铺镇火口岭村竹冲韶塘,亭午公祠三雅堂。胡沁园(1847.5.23一1914.5.23),原名庆龙,字云涛,派名自倬,行寿三,沁园是他的别号。清光绪监生。为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语文学家胡安国(1072—1137年)的后裔。胡沁园精于诗、文、书画。诗主清新,书法王、颜,自成体系,画着力工笔,兼写意,以草虫花卉著称。1889年,他慧眼识英雄,收齐白石为徒,授之翰墨。齐虽木工出身,但悟性极高,勤奋异常,10多年后,成效卓著。其间与胡仙逋(沁园之子)、胡慎吾(名鑫,沁园堂弟)、胡廉石(沁园堂侄)等竹冲一带名士来往频繁、书画交流、艺文互补。一代国画大师起步于三雅堂。胡氏故居“亭午公祠”(俗称“顶上屋”),是胡沁园祖父胡亭午公的祠堂。前临小池,有大路贯通南北。站立正门外远……[详细]